李凤前;胡晋红;朱全刚
目的为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闭鞘姜、莴笋花和光叶闭鞘姜根茎进行生药性状、组织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对3种植物的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根茎横切面中柱鞘内侧维管束环导管的排列情况、导管中草酸钙结晶的存在、皮层和木栓细胞中草酸钙结晶的类型、薯蓣皂苷元的薄层色谱定性等是主要的鉴别特征.结论 3种药材可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加以鉴别.
作者:乔春峰;徐珞珊;董辉;王峥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华东蓝刺头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其原植物学名为Echinops grijisii Hance.<中国药典>2000版将其作为中药禹州漏芦的原植物之一收录.其药用部位为根.
作者:刘明;叶冠;崔亚君;张爱岩;赵玉英;果德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体外观察164种中药95%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3种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半固体药基混合法,微量稀释法.结果 2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所试验的单体化合物对3种真菌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首次对中药95%乙醇提取物应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土槿皮、牡丹皮95%乙醇粗提物对3种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王理达;郑俊华;果德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Ⅰ),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文祥;顾明;蒋小岗;顾振纶;范盘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概述我国海马中药材的分布及品种,海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医药应用研究;报道海马资源的人工工厂化健康养殖及其在保健食品、药品研究开发的前景.
作者:许实波;许东晖;吕军仪;梅雪婷;巫志峰;李秉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对三七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制定三七SOP和建立三七GAP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方法对三七GAP种植基地规划区进行水资源、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三七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达GB3095-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水资源达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一类标准,土壤环境达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结论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作者:崔秀明;王朝梁;陈中坚;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ig龙胆苦苷的肝保护作用及与龙胆草药理作用的一致性.方法给动物ig给药,用CCl4、D-GlaN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采用麻醉大鼠,测定胆汁分泌量及胆汁成分.结果 ig龙胆苦苷后能明显降低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增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大鼠胆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红素浓度提高.结论龙胆苦苷具有明显肝保护作用.
作者:刘占文;陈长勋;金若敏;史国庆;宋纯清;胡之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测定瓜蒌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瓜蒌中9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方法回收率为78.0%~102.0%,RSD<10.0%,所测10个样品中总BHC及总DDT含量<0.05μg/g.结论 测定结果可见本法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但应制定相应限量标准.
作者:薛健;俞敏倩;刘惠灵;张国良;张曙明;陈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从豆科葛属植物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方法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进行鉴定.结果它们的化学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3β,15a,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Ⅰ),大豆素(Ⅱ),染料木素(Ⅲ),大豆苷(Ⅳ),染料木苷(V),3β,15a-二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Ⅵ),羽扇醇(Ⅶ),桦木酸(Ⅶ),α-菠甾醇葡萄糖苷(Ⅸ)和α-菠甾醇(X).结论化合物Ⅰ对黑曲霉具有抑制活性.
作者:张晓瑢;王明奎;彭树林;刘发强;丁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菌的生长速度和动态产孢量,揭示产孢规律和条件,探索人工繁殖的可能及评估其在对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测定它的抗异活性和抗菌谱,为对其活性产物的性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测量虫草菌株在真菌培养基生长时的菌落直径变化,用孢子计数法跟踪测定普通培养基和水琼脂上单菌落的动态产孢量并与相近虫草菌进行对比分析,用琼脂块法测定培养菌丝对致敏菌的抗异活性,测量比较抗菌圈大小和总结抗菌谱.结果在PDA等3种常规真菌培养基上,CY-8202的菌落扩展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动态产孢量的测定表明,该菌株在适宜培养基上的单菌落产孢量可达107以上,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大约200 h后增长趋于平缓.对22个致敏菌株的抗菌实验显示,CY-8202培养菌丝对革兰氏阳性的枯草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的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和沙门氏菌等7株细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3株霉菌和1株放线菌有轻微抑制,对酵母菌未见抑制影响.结论虫草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力是有效侵染寄主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菌丝生长速度不宜作为生长力强弱的唯一判断指标,菌丝的穿透力更加重要;具有超量产孢能力是虫草菌株强侵染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抗异活性表明冬虫夏草菌具有分泌比虫草菌素更广谱的抗生素的能力.
作者:王伟;杨博;蔡世亮;陈椹昌;钟英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解决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的问题.方法考察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磷的消耗,并研究了碳、氮、磷对细胞生长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碳源在悬浮培养中期已经消耗殆尽,后期碳源的缺乏限制了细胞的生长.结论补加碳源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率和细胞密度明显提高,其中细胞生长率约提高了83%.
作者:胡萍;元英进;苗志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微波技术对大黄游离蒽醌浸出量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取方法做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微波输出功率、药材粒径、浸出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选大黄游离蒽醌的佳浸出方案.以优选出的微波浸出方案为实验组,以常规煎煮法及乙醇回流法为对照组,进行平行实验.结果药材粒径对大黄游离蒽醌浸出的影响高度显著(P<0.01),功率对大黄游离蒽醌浸出的影响显著(P<0.05),时间对大黄游离蒽醌的浸出有一定的影响(0.05<P<0.1).微波浸提法对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法,同乙醇回流提取法相当.结论微波浸提法是一种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省时的提取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守祝;张虹;刘丽;李智恩;徐祖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双黄连粉针剂体内外抗病毒谱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染料摄入法,检测双黄连粉针剂对不同种病毒的作用,改变给药时间、途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环节.建立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流感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结果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及Ⅱ型、柯萨奇病毒B3,A16、新型肠道病毒71型的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埃可病毒6型、麻疹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肺炎、心肌炎、胰腺炎的发生,疗效与清开灵相似,优于穿琥宁粉针剂、鱼腥草、莪术油注射液.结论双黄连粉针剂是一个较广谱的抗病毒针剂,抗病毒作用是多途径的.
作者:李凡;易世红;赵春艳;魏强;王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熊果酸为山楂所含三萜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金丝桃苷是山楂黄酮的重要组分,观察其降血脂作用,确定以这两种物质作为山楂药材质量的控制指标.方法以75%蛋黄乳和400 mg/kg Triton-WR 1339 ip复制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给予金丝桃苷50,15 mg/kg,熊果酸80,40 mg/kg,酶反应终点法测定小鼠血清TCH、TG、HDL值.结果两种化合物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H和升高HDL/TCH的比值.结论金丝桃苷和熊果酸均有明显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H的作用,其作用与其升高HDL百分比值和SOD活性有关.
作者:李贵海;孙敬勇;张希林;杨振宁;周超;杨书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概述了中药现代化的内涵;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的两种思路;列举了两种思路的利与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应采取两种思路并举方针来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
作者:陈建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生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生藤茎的95%EtOH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等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Ⅰ),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Ⅱ),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Ⅲ),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V),葡萄糖(Ⅵ)和蔗糖(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1新化合物.
作者:张庆英;吴刚;刘寿养;赵玉英;程铁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用ITS全序列鉴别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方法从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绿壳砂和海南砂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法进行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序列总长度均为626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48 bp,5.8 S序列长度为155 bp,ITS-2序列长度为223 bp;6个阳春砂和绿壳砂的ITS-2序列完全一致,各样品的5.8 S序列完全一致,在ITS-1中各样品却有不同的碱基位点.结论 ITS-1序列可对阳春砂的道地性作出鉴别,明显区分其伪品.
作者:周联;王培训;黄丰;曹柳英;梁瑞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制剂中总黄酮.方法采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以1:3,1:6和1:9药物/载体比例处方制成的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的量分别为27.72%、15.59%和10.98%.结论该法可避开空白PEG-6000载体对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测定的干扰,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李凤前;胡晋红;朱全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药现代化关联着方方面面,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中药材资源问题,没有中药材资源,就没有中药现代化的研究、生产,中药现代化就是纸上谈兵.
作者:郭长源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