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72例

罗玉环;梁昌年;何长国;刘志红;张杰;许绍信;王华

关键词:高血压病, 辨证分型,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分型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进行辨证论治,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降压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68.1%和97.2%,对照组治疗后的降压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69.2%和94.9%.两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90.3%和98.6%,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62.8%和88.5%.两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辨证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汉邦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 乙腈-0.5%磷酸(15:85),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葛根素在23.0~138.0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n=5),平均回收率为97.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消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鑫;向兰;金传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TXA2/PGI2的失衡及乌司他丁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第一肝门阻断前20 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加入UTI 每kg 1.2万U.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 m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 min后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已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 血浆TXA2/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蔡焕友;吴海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甲硅油在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常规肠道准备加用西甲硅油在结肠镜观察中的祛泡效果.方法 对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予检查前肠道准备用导泻液+西甲硅油口服,对照组用导泻液口服,根据内镜下视野清晰程度分成ABCD四级,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服用导泻液+西甲硅油的观察组内镜下肠内消泡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导泻剂加用西甲硅油可明显祛除肠内泡沫,提高肠镜视野清晰度,有利于内镜医师的操作和病灶的观察.

    作者:翁冬兰;朱丽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思路探析

    社区医疗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建议.

    作者:蔡亚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7例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以咪哒唑仑0.05 mg·kg-1、丙泊酚1.5 mg·kg-1、瑞芬太尼1 靏·kg-1、维库溴铵0.1 mg·kg-1 或罗库溴铵1 mg·kg-1 诱导插管,以2%~4%七氟烷吸入、瑞芬太尼10~20 靏·kg-1·h-1泵注维持麻醉.术中PETCO2 维持在35~40 mmHg,控制CO2气腹压力在10~15 mmHg,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50~60.手术结束前约5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瑞芬太尼于手术结束时停止输入.结果 术中ECG、BP、HR相对稳定,气道压<30 cm H2O,SpO2 98%~100%,术毕5~10 min内完全清醒拔管.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及术中知晓.结论 七氟烷(2%~4%)复合瑞芬太尼(10~20 靏·kg-1·h-1)麻醉用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安全有效、可控性佳.

    作者:张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外孕Ⅱ号方加味防治持续性异位妊娠探讨

    目的 观察对比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与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辅助防治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的疗效.方法 60例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服用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对照组用MTX 40 mg于术中病灶注射.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PEP发生,术后第1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β-HCG)均有大幅度下降,且术后1、3、5、12 d血?HCG的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味防治P-EP的疗效与MTX等同,但中药宫外孕Ⅱ号方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杨卫疆;许志芃;彭小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天麻素葡萄糖注射液中天麻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素葡萄糖注射液中天麻素(C13H18O7)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水(10:45:25:9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天麻素在21.6~64.8 m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0%.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天麻素葡萄糖注射液中天麻素(C13H18O7)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顺旺;许龙;曹明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 0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对5 05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前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生素使用总体上存在盲目使用,使用频繁,品种多的问题,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比例高,较多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但不少家长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时抗生素使用已有了谨慎的态度,抗病毒药物使用增多.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前抗生素盲目使用甚至滥用问题依然令人担心,但目前大众对合理用药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临床医师深入重视这些问题,自身合理用药的同时帮助家属进一步了解抗生素使用知识,减少不合理使用.

    作者:黄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院2004~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和用药变化趋势.方法 以DDDs为指标,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口服降糖药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格列齐特(达美康)DDDs排序位于前2位,格列美脲(亚莫利)的DDDs呈上升趋势.罗格列酮(文迪雅)用药金额几年内均居首位,但罗格列酮(文迪雅)、阿卡波糖(拜糖平)用药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不好.结论 该院用药基本合理,用药金额逐年上涨,新一代药品使用呈增长趋势.

    作者:叶爱琴;黄爱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RP-HPLC法测定罗红霉素片中罗红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罗红霉素片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与微生物检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0.067 mol·L-1磷酸二氢铵(三乙胺调节pH 6.5)-乙腈(3:2),加入1%的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 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1 nm;柱温30 ℃.结果 罗红霉素在2.14~42.80 mg·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0.78%(n=5).结论 三种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相近,均可用于罗红霉素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文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THR 被越来越多的髋关节疾病患者所接受.由于THR手术量的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升高,也得到更多重视.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1].本文对THR术后脱位的流行病学、分类、病因、预防措施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徐盛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克淋通软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制定克淋通软胶囊质量标准,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方法 用TLC法鉴别四季红、黄柏;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TLC方法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在4.02~128.6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1%,RSD=1.07%.结论 本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克淋通软胶囊的产品质量.

    作者:刘帮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56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用丙泊酚1.5~2.5 mg·kg-1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间苯三酚,即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 40 mg.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总用药剂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翁红飞;陈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6年收治的多发伤并创伤性闭合性膈肌破裂患者27例,探讨创伤性闭合性膈肌破裂的诊治方法,分析迟发性膈疝的特点及早期漏诊原因.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吉艳;谭友军;王辉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培养分离菌的种属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

    目的 了解本院2003~2006年血培养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迁.方法 患者血标本经BACTEC-9120血培养仪培养,阳性者用MicroScanW/A-40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3~2006年血培养标本共8858例,分离菌株747株,阳性率8.4%.其中革兰阳性菌410株,分离率为410/8858(4.6%),革兰阴性菌257株,分离率为257/8858(2.9%),真菌34株,分离率为34/8858(0.4%).常见分离菌中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真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从2003年的53/115(46.1%)增至2006年的177/307(57.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从2003年49/115(42.6%)降至2006年86/307(28.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高度敏感.真菌有2003年的2/115(1.7%)增至2006年21/307(6.8%).结论 2003年~2006年血培养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增加,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降低明显;血培养中分离菌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

    作者:秦克秀;叶丽军;王中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序列法综合治疗磨牙隐裂

    目的 探讨隐裂磨牙的简单有效的序列治疗方法和保护措施.方法 对40例隐裂磨牙在带环保护下作彻底根管治疗后行全冠永久修复,观察3个月~3年.结果 所有40例隐裂磨牙治疗期间无牙劈裂,全冠修复后功能正常,效果满意.结论 对隐裂磨牙作早期序列综合治疗是保存患牙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穆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的血糖,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原有糖尿病或入院后发现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较血糖正常者的预后差.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有关.

    作者:邵名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士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护士用药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对临床护士用药过程中现存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收集本院2005年7月~2007年6月各科室上交护理部风险管理呈报表,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静脉查对及给药流程、新药配伍禁忌及输液速度、备用药品贮存是主要风险问题.结论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改造安全用药流程,建立新药说明书登记本,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贮存和保管,建立护理告知制度,加强微泵用药的培训及管理.

    作者:徐伟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利福平致喉痉挛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30 d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右侧颈部淋巴结结核,给予口服雷米封0.3,qd,po,利福平0.45,qd,po,吡嗪酰胺0.5,tid, po,已胺丁醇0.7,qd,po治疗.

    作者:王建平;闫俊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鉴别延胡索药材多种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两次展开薄层色谱法.结果 薄层板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供试品中延胡索乙素,小檗碱,巴马汀3种有效成分被检识.结论 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鉴别延胡索药材提供了更为有效薄层色谱方法.

    作者:孙爱萍;谢晓梅;周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