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李薇;王远亮;蔡绍皙;张海雁;施红艳;黄凤玲;曹雪波

关键词:丹皮酚, 阿司匹林, 血液流变学参数
摘要:本实验选取了能够反映血液流变性特征的各种参数,对丹皮酚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这两个药物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降低全血表观粘度、使红细胞压积降低,同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粘附性,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强.而阿司匹林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则较为局限,除了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外,其它方面未能表现出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有积极的影响.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天麻生活史和栽培生产的研究进展,及天麻化学、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天麻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作者:杨世林;兰进;徐锦堂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1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消心痛已广泛用于冠心痛治疗,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加大剂量其副作用亦随之增多,病人难以耐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能克服消心痛的耐药性,为了选择更合适长期服用的药物,我们将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象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黄连的研究

    用FT-NMR波谱仪测定了6个不同产地黄连特征总提物的1HNMR图谱,并对特征信号进行了归属.从特征总提物中分得并鉴定了小檗碱和棕榈碱.分析结果指出,每种黄连的1HNMR图谱都显示出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特征共振峰.黄连伪品无此信号.

    作者:秦海林;尚玉俊;赵伟;赵天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葛根黄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

    以EC/PEG为混合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葛根黄酮胶囊,与愈风宁心片做了体外释放度的比较.30 min药物释放分别为:(65.51±13.63)%,(27.86±13.07)%.10 h药物释放为:(95.70±6.10)%,(76.42±3.3)%.经方差分析,胶囊与愈风宁心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囊1 h内达峰,后维持表现零级释放.而愈风宁心片没有突释效应,10 h左右释药不完全.

    作者:郭建平;孙其荣;周全;姚康德;成果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荡涤灵(冲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荡涤灵(冲剂)是由黄连、地黄等1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为控制产品质量,对君药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盐酸小檗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作者:吕琳;朱宇明;司云珊;周继胡;张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介绍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类型,大豆及各种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及其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免疫调节、雌激素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

    作者:毛峻琴;宓鹤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络泰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6月应用络泰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霞;崔永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葛黄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

    采用薄层鉴别法对葛黄注射液进行定性,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药中大黄素的含量.回收率为102.29 %,RSD为0.20 %.此方法的重现性好,可作本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黄亚非;张永明;陈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葫芦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从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 (L.) Ohashi中又分得9 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乌索酸(Ⅰ)、冬青素A(Ⅱ)、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Ⅲ)、山柰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山柰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Ⅴ)、(+)-儿茶素(Ⅵ)、3,5-二羟基苯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Ⅶ)、槲皮素-3-O-β-D-葡萄(6→1)-α-L-鼠李吡喃糖苷(Ⅷ)、山柰素-3-O-β-D-半乳(6→1)-α-L-鼠李吡喃糖苷(Ⅸ).其中Ⅲ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葫芦茶苷.其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文东旭;陆敏仪;唐人九;郑学忠;井上谦一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三通风湿康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

    利用RP-HPLC法,采用外标法测定了三通风湿康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对三通风湿康胶囊中天麻素的提取方法、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实验结果显示用甲醇超声处理,过中性氧化铝柱方法提取较好.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9.29%,RSD为0.33%.

    作者:原文鹏;马双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黄花败酱中新皂苷的分离和鉴定

    从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的根和根茎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1 个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 α-L-吡喃鼠李糖(1→2) β-D-吡喃木糖苷,是一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作者:杨波;付正宗;张宇;陈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荜茇挥发油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预先给荜茇挥发油乳剂能够显著抑制应激性、消炎痛、利血平、无水乙醇所致的大鼠胃溃疡的形成.ig 0.25 mL/kg该乳剂,对动物胃溃疡上述造型的抑制率分别为33.9%,25.7%,30.5%,24.8%;0.5 mL/kg为47.0%,51.0%,54.5%,50.2%.对大鼠结扎幽门型胃溃疡、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白音夫;杨宏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Ent-Kauran-16β,17-diol 碳信号的修正及其意义

    作者针对文献关于ent-kauran-16β,17-diol (Ⅰ)碳信号指认有误的问题,用化学合成方法和2D-NMR技术对Ⅰ的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首次归属了每个氢质子的信号,并再次证实其结构中的C-1、C-7和C-14互为颠倒,该研究对ent-kaurane骨架二萜结构的鉴定有实际意义.

    作者:吴继洲;阮汉利;姚念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祛斑止痒膏透皮吸收试验初步研究

    首次报道了祛斑止痒膏(QO)中蛇床子素、补骨脂素以及血竭的部分成分能透过NIH系小鼠离体皮肤.并以测定含氮酮及不含氮酮透皮吸收液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氮酮对祛斑止痒膏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能有效促进蛇床子素的透皮吸收,累积透过量提高为2.38倍.

    作者:张会宗;李成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本实验选取了能够反映血液流变性特征的各种参数,对丹皮酚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这两个药物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降低全血表观粘度、使红细胞压积降低,同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粘附性,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强.而阿司匹林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则较为局限,除了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外,其它方面未能表现出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薇;王远亮;蔡绍皙;张海雁;施红艳;黄凤玲;曹雪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软珊瑚膨胀柱虫变种化学成分的研究

    对采自我国南海的软珊瑚膨胀柱虫变种Clavularia inflata Scherk var. luzoniama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化合物Ⅰ,应用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方法确定Ⅰ的结构为(3E,5S,7E,11S,12S,14Z)-11-甲基-15-降dolabella-3,7,14-三烯-5-醇,它属于具有变形dolabellane碳架的双环二萜醇.

    作者:曾志;符雄;曾陇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欧洲夹竹桃根中一个具有抗菌和强心作用的新颖甾类化合物

    夹竹桃科植物欧洲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是生长于孟加拉国的一种稀有常绿灌木,民间用作解毒剂、抗菌剂、抗麻风剂、抗癌剂、强心剂和CNS抑制剂.该植物中含有卡烯内酯、孕甾烷和三萜等成分.

    作者:常海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兴安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对兴安蒲公英Taraxacum falcilobum Kitag.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它们是蒲公英属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作者:凌云;鲍燕燕;张永林;肖樾;郑俊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施康复颗粒剂(Ⅱ)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施康复颗粒剂(Ⅱ)中苦参碱的含量.用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层板上分离苦参碱,以改良碘化铋钾为显色剂,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其含量,λS=515 nm,λR=650 nm,结果表明,苦参碱在2.328~6.98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886.06X-2066.96,r=0.9980.加样回收率为97.7%,RSD=2.31%.本法简便、快速.

    作者:李瑞莲;苏健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八角科16种植物果实的形态鉴别

    八角科植物70%的种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至东部,仅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的果实和地枫皮I.difengpi树皮被<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其它多为民间用药.因八角科植物果实形态多相似,含较强毒性成分,为保证用药安全,本文描述了16种八角果实形态特征,并列有检索表,为八角科植物果实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黄建梅;刘慧;杨春澍;叶纪沟;薛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