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质量标准研究

杨莉娅;谢松;吴云鸣;周庆氢

关键词:复方紫荆消伤膏, 巴布剂, 紫荆皮, 马钱子, 独活, 白芷, 薄层色谱扫描法
摘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中的紫荆皮、马钱子、独活和白芷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方中士的宁含量进行了测定,上述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中的紫荆皮、马钱子、独活和白芷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方中士的宁含量进行了测定,上述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作者:杨莉娅;谢松;吴云鸣;周庆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1HNMR 指纹法鉴定植物中药

    阐述了1HNMR 指纹法鉴定植物中药的理论要点、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赵天增;秦海林;梁晓天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脑髓康胶囊的剂型改革

    通过对原方脑髓康胶囊中各药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为活性有效成分,对本方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而原工艺黄芪多糖被酒精沉淀除去,影响了本方的治疗作用;运用现代微粉工艺,本方中的天麻、全蝎经过微粉工艺使细胞破壁,有利于其活性有效成分的溶解吸收.在此基础上对原方进行了工艺和剂型改革.

    作者:张尚斌;杨玉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枞酸与2-氨基-6-甲基-吡啶的共晶识别

    首次报道了新枞酸与2-氨基-6-甲基-吡啶的共晶分子识别现象.将马尾松脂松香与2-氨基-6-甲基-吡啶溶于乙醚溶剂,2-氨基-6-甲基-吡啶与新枞酸形成摩尔比为1:1的共晶.在酸解该共晶过程中,伴随着新枞酸异构化为枞酸的反应.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UV、IR、ESI-MS、1HNMR、13CNMR)对该共晶及其酸解产物作了确认,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一步确认了共晶的组成与结构.

    作者:金志敏;尚四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淫羊藿苷的肠菌代谢研究Ⅰ.肠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转化

    目的:在考察淫羊藿苷(icariin)于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肠道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作用.方法:于人工胃液或肠内菌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温孵培养一定时间后,以薄板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喷雾质谱仪,对培养物成分做定性分析检查.结果: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可代谢淫羊藿苷,且其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icaritin)及其苷元的异戊烯基位置异构体.在大鼠整体实验中,从粪便和尿液中均检出一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确定此代谢产物为宝藿苷Ⅰ (baoliuoside Ⅰ).结论:在离体条件下,淫羊藿苷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大鼠灌服淫羊藿苷后,吸收入血的主要代谢物为宝藿苷Ⅰ.

    作者:刘铁汉;王毅;王本祥;吴立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天然植物性激素DHEA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天然植物性激素去氢表雄酮(DHE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对其制备及分离分析方法作了介绍.

    作者:秦学孔;李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长春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产生药用成分的初步研究

    首次报道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 G.Don 茎的韧皮部中分离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 m,为该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并用TLC和HPLC对该菌的97CG3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能产生抗癌药长春新碱成分.

    作者:张玲琪;郭波;李海燕;曾松荣;邵华;谷苏;魏蓉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药信息系统建立初探

    在对国内外与中药研究相关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的基础之上,提出通过异质异构多数据库融合构造技术方法,初步建立中药信息系统,以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陈峰;崔蒙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HPLC-ESI/MS法分析大豆胚芽中的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和皂苷的研究(Ⅲ)

    以HPLC-ESI/MS对大豆胚芽中的异黄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ESI/MS能够灵敏而准确地反应色谱峰成分的结构特征,解决了HPLC 分析过程微量和不稳定的异黄酮的色谱峰的定性难题,以少数的标样即可对所有结构的异黄酮进行定量.

    作者:谷利伟;谷文英;陶冠军;秦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不同产地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比较

    目的:考察广西各产地猫豆的品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猫豆中的左旋多巴含量.结果:广西各产区猫豆品质不同,石山产区品质较好.结论:石山地区适合发展猫豆产业.

    作者:蒋伟哲;周燕文;吴闯;李晓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肉桂油的包合作用.通过对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这二个指标的比较,筛选优化出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分别采用5 种不同的包合方法制备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结果以搅拌法为好,所得包合物的包合率为82.16%,包合物收得率为77.82%.

    作者:宋洪涛;郭涛;颜秀涛;张汝华;张群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药阻断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研究概况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致癌因素经过多个阶段所导致的恶性病变.目前对肿瘤发生过程的两个研究热点是对癌前病变和肿瘤发生进展过程的阻断,前者强调对致癌病因的去除及预防,而后者则侧重于对癌肿的侵袭与转移恶性表征的阻止.

    作者:杨凤昆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苦参生物碱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研究--色谱参数和仪器参数的佳化

    应用新型的液液分配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制备进行探讨.选用氯仿-磷酸-磷酸钠缓冲液(pH 6.20)溶剂系统,经正交试验确定了HSCCC 的佳运行参数,将苦参粗提物分离得到6 个固态收集物,经TLC 4 种不同展开系统证实其中有一个为单一组分.实验表明,HSCCC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的分离制备中草药有效成分纯品的新方法.

    作者:王新宏;范广平;安睿;吴碧元;洪筱坤;王智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天然胶乳凝固剂对白坚木皮醇提取量的影响

    白坚木皮醇是一种具有药用旋光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邓瑶筠.中草药,1997,28(8):500; 1999,30(10):749].天然橡胶胶乳中含有1. 0%~1.9%的白坚木皮醇.

    作者:邓瑶筠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盐酸小檗碱栓的研制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口服及注射给药幼儿不易接受或剂量不够准确.为此我们研制了盐酸小檗碱栓,共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仲昆;王崇静;尹为民;王珩;李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固本益肠片产品介绍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圣喜牌血栓心脉宁胶囊简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羊栖菜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归纳羊栖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近年来羊栖菜在临床上的应用实例,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许忠能;王朝晖;孙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主要为HPLC从国产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 中分离得到7 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Ⅰ)、类叶升麻苷(Ⅱ)、crenatoside(Ⅲ)、丁香苷A 3′-α-L-吡喃鼠李糖苷(Ⅳ )、异类叶升麻苷(Ⅴ)、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Ⅵ)和红景天苷(Ⅶ).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宋志宏;屠鹏飞;赵玉英;郑俊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狭序唐松草中三类生物碱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研究狭序唐松草中三类生物碱BBI、ABI、AP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研究.结果:BBI类和ABI类能够抑制ADP、C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AP类与正常对照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BBI类和AB I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BBI类作用强于ABI类,AP类则几乎无作用.

    作者:田泽;高光耀;杨峻山;李玲玲;肖培根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