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鹿蹄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吉腾飞;沙也夫;巴杭;多力坤;王红梅;张宏志

关键词:鹿蹄草属, 苷类, 抗血小板聚集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鹿蹄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的进展,认为该属植物的活性成分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对不同来源红曲中洛伐他汀的定量分析

    采用硅胶柱预处理-HPLC对自制红曲H-18及市售红曲中的洛伐他汀进行了定量分析,线性范围0.65~57.2 μg/mL,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6.4%,RSD=3.68%.结果表明,各地产红曲商品药材中有7种洛伐他汀未测出或只有痕量,5种含量甚微(0.088~0.551 μg/g生药),而自制红曲H-18的洛伐他汀含量高,达5 μg/g生药.

    作者:宋洪涛;宓鹤鸣;郭涛;吴伟;储文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浮萍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中药浮萍的正品紫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黄酮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egenin-7-O-glucoside)和水犀草素-7-O-葡萄苷(leuteolin-7-O-glucoside),它们是紫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作者:凌云;何板作;鲍燕燕;郭秀芳;郑俊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血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应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和MTT法研究了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血癌细胞U937和HL-60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体外生长的U937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对体外生长的HL-60细胞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提示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对人的血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刘宇峰;张成武;沈海雁;李恒;魏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运用红外光谱对16组54种动物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动物药材红外光谱鉴别特征明显,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药材鉴别依据.

    作者:姜大成;张洁;邓明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蒙药白益母草的生药研究

    报道蒙药白益母草的药材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并与中药益母草作了薄层色谱比较,为药材鉴别提供了依据.

    作者:阿古拉;林燕;额尔登;徐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作用

    用3.0和1.0 g浸膏/kg 2个剂量进行试验,探讨了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茵陈蒿汤可显著抑制醋酸诱发血管通透性增加,高、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41.2%和22.0%;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高抑制率分别为47.0%和45.5%;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0.1%和13.7%;显著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59.8%和37.5%.提示茵陈蒿汤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朱江;宋光明;苗得田;万宗明;蔡德海;丁全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大花哥纳香化学成分研究

    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大花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IR、MS、1H,13C NMR),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双氢黄酮(Ⅰ)、10-氨基-2,4-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胡萝卜苷(Ⅲ)、β-谷甾醇和豆甾醇(Ⅳ、Ⅴ),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胡正波;廖名龙;李航;廖时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PLC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

    用HPLC方法测定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粉末及2种日本汉方制剂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回收率好,适合于制剂生产中多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采用此法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制剂东洋黄连解毒汤、津村黄连解毒汤的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沈嘉;吴秋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贯叶连翘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贯叶连翘胚轴和子叶的培养方法,分别通过器官型和器官发生型途径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部分可移栽成活.实验表明,在BA和2,4-D不同组合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易于诱导,繁殖速度快,并且通过初步检测证明了愈伤组织中金丝桃素存在的可能性.再生植株产生极容易,繁殖系数高.

    作者:徐元红;李发荣;王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概述了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应用的理论意义及依据,并综述了该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注意的问题及技术方法上的改进,展望了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舒艳群;白守梅;陈毓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肉苁蓉总苷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了肉苁蓉总苷(G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中SOD、CPK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心电图表现为S-T段升高,大鼠静脉给予GC,5 min后再结扎冠脉,结果GC能明显改善缺血心电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组织中的CPK活力,但对SOD和MDA无显著影响,提示GC具有保护缺血心肌作用.

    作者:毛新民;王晓雯;李琳琳;王雪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糙苏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云南产糙苏Phlomis umbrosa地上全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Ⅲ)、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 C,Ⅳ)、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V)、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Ⅵ)、ent-7α,16β,17-三羟基贝壳杉烷(ent-7α,16β,17-trihydroxykaurane,Ⅶ)、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yl-glucoside,Ⅷ)和葡萄糖(glucose,Ⅸ).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对黄花香茶菜丙素的晶体结构进行了X-衍射分析.

    作者:赵静;杨秀伟;付宏征;李荣芷;楼之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外用正红花油致接触性皮炎3例

    正红花油系由桂皮油、香茅醛、松节油等多种成分组成,主治扭伤、肌肉酸痛、跌打、烫伤等多种病症,其临床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王雷;宋红;张玉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脾康胶囊/心肌泰胶囊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药物研究院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7年由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和天津中药研究所合并组建,是有着40余年发展历史的综合性医药科研单位,在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者:袁昌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施肥措施对白芷早期抽苔与产量的影响研究

    为了探索减少白芷早期抽苔与提高产量的施肥方法,应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白芷早期抽苔与产量,结果表明:磷、钾肥全作底肥,白芷的早期抽苔率高、产量低;磷、钾肥一半作底肥,一半作追肥,白芷的早期抽苔率低、产量较高;氮肥平衡施用,白芷的早期抽苔率低、产量较高.

    作者:丁德蓉;卢进;陈兴福;申明亮;谢德明;李华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首次对紫色悬钩子Rubus irritans Focke和菰帽悬钩子R.pileatus 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品对照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Ⅰ),2α,3β,19α,23-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Ⅱ),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2α,3β,19α,24-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Ⅳ),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Ⅴ),乌索酸(Ⅵ),齐墩果酸(Ⅶ),β-胡萝卜苷(Ⅷ)和β-D-(-)-吡喃果糖(Ⅸ).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两种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斌贵;贾忠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麝香保心丸对心肌一氧化氮合酶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左室功能的影响.在大鼠心梗模型上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33 mg/d 2或6周,用心导管测定心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eNOS水平,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可同时增加心肌eNOS的表达水平、改善心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作者:罗心平;曾治宇;施海明;范维琥;载瑞鸿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魔芋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可入药,有多种生物活性[1].近年来人们对其中所含贮备性多糖魔芋多糖(SKGM)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化学结构及分析上,其详细的生物活性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我们自行制备了SKGM并观察了其抗衰老作用.

    作者:古元冬;史建勋;胡卓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医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应用情况比较

    中医药学是以朴素哲学思想为基础,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括针灸、中药在内系统的诊疗方法和理论,它是一种整体医学.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代价及防治疾病的局限性,从而使得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药成为世界药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正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现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作者:陈金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