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硼锌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严炎中;徐雯宇;吴晓晔;陈宏

关键词:雷硼锌软膏, 制备, 质量控制, 临床疗效
摘要:湿疹是一种包括瘙痒、红斑、脱屑、丘疱疹和苔癣化等多样性皮疹的皮肤炎症反应,其病因极为复杂,发病常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1].我院配制了治疗湿疹的雷硼锌软膏,制定了质控标准,并观察了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X线机高压放电故障1例

    我院一台东方红厂生产的F78-Ⅲ型300 mA X线机,是一台双床双球管机,近一段时间出现如下故障:当Ⅱ台摄影选择较高摄影电压(约100 kV以上)时,高压保险丝熔断,检查更换保险丝后,机器工作正常,过若干天后,又出现同样故障,I台透视、胃肠点片等均正常.

    作者:高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类型、病灶部位、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4%(50/926);早发癫痫占68%(24/50),迟发癫痫占32%(16/50);病灶在皮层发生占76%(38/50),病灶在皮层下发生占24%(12/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9例,部分性发作5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13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多见,且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而且与病灶部位有关,早发癫痫仅需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癫痫需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

    作者:花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护理体会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系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CHD)发展到后期严重的病变征象.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ACS是导致CHD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其变化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误诊、漏诊.对ACS的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将改善CHD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现就我科65例ACS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与关节镜检查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不同程度损伤的MRI表现,提高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对200例临床可疑半月板伤患者进行了MRI检查,临床对80例Ⅱ度以上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手术,将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分别算出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在200例400个半月板中,MRI报告异常的有224个.其中I度64个;II度54个;III度72个,其中IIIA型53个(纵行撕裂21个,横行撕裂32个),IIIB型19个.另外有34个不能用上述方法分类,表现为半月板结构碎裂.以关节镜结果为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6.7 %,特异性为92.8%.结论 MRI检查为一种无创性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成像方法,将逐渐取代诊断性关节镜检查.

    作者:陈兵;夏春华;汪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调查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9月间我院ICU收住的113例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检出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G-)细菌87株(63.0%),革兰阳性细菌(G+菌)33株(23.9%),真菌18株(13.1%).大多数菌株多重耐药.结论机械通气引发下呼吸道感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实验呈多重耐药,临床早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敏感广谱抗生素.

    作者:王兵;吴金;吴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同时,对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李荣;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对头孢氨苄等几种抗生素的溶出度试验方法的考察与探讨

    目的考察不同试验方法对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两种对照溶液配制方法)、对照品对照法测定头孢氨苄、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的溶出度.结果空胶囊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阿莫西林胶囊溶出度测定时对照溶液的配制方法对结果有较大影响;自身对照法与对照品对照法的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结论应该用空胶囊溶液作为空白溶液以消除来自空胶囊的影响;应该规范自身对照法中对照溶液的配制方法以保证主药全部溶解;自身对照法与对照品对照法各有利弊,用何方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史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穿减压袜等,手术治疗包括外科静脉切开取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果 12例非手术治疗有效,2例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成功,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有效.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作者:赵决奎;王光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5例子宫腺肌病占我院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1.6%;前后4年相比近4年发病率明显升高(71.4%);术前痛经40例(47.1%);月经过多或紊乱49例(57.6%);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31例,诊断符合36.5%;B超诊断符合率17.6%;除2例行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升高,术前易误诊,阴道B超和MRI可提高诊断率,治疗应个体化,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药物和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陶瑞雪;苏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临床表现以多发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症状以肢体麻木、疼痛、肌力减退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丰;林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α-细辛脑的临床应用进展

    α-细辛脑,化学名称:2,4,5-三甲氧基-1-丙稀基苯,是中药石菖蒲(Acori graminei Rhizoma)的主要有效成分.α-细辛脑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有抗惊厥、抗癫痫大发作等功效.有关α-细辛脑的研究,国内的临床应用研究,均显示其有良好的疗效,国外的研究多侧重于毒理研究.为了了解α-细辛脑近年来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从药理、临床应用和毒理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姚丹;陈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葛根芩连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滴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1∶ 1)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用内径为2.0 mm,外径为5.5 mm的滴管进行滴制,滴丸成型率高.结论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钱金粉;张霄翔;姚日生;方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两种头孢呋辛酯片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目的对国产头孢呋辛酯片(联邦赛福欣)与进口头孢呋辛酯片(西力欣)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结果赛福欣与西力欣溶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片剂均符合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溶出限度.

    作者:金澄滔;方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静脉腹腔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腹腔化疗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顺应性对卵巢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常规化疗.观察组60例采用化疗前心理护理、静脉水化、静脉快速给药,下午腹腔给药、化疗前30 min推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等方法.结果两种化疗方案在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胃肠道副反应,肾脏损害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有效护理,正确药物配制,按时间生物学给药,科学使用止吐剂,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延长顺铂使用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缓解率.

    作者:陆彩云;罗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触摸护理的临床效应

    目前,在美国医院护理中心正兴起触摸疗法来解除患者病痛.触摸是一种非言语交流形式,属于简便、实用、且历史悠久的医疗技术,但对患者而言却有很大的激励力量.现将触摸护理的临床效应归纳如下.

    作者:童优利;刘聪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及其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压-滚园法制备微丸,逐渐滚成圆球形,用中性包衣材料隔离后方可包肠溶衣.结果使用了MCC∶淀粉=7∶ 10(w/w)混合物做稀释剂,使用挤出-滚圆法制丸,圆整度好的微丸,处方中添加高效崩解剂释药速率有所提高.结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质量稳定.

    作者:王成永;时军;王姝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化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后观察腹泻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氨变化.结果加用培菲康治疗后有利于胃肠道症状缓解,血氨下降.但对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影响不大.结论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中有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王红敏;傅文安;张凯杰;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改进探讨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因其能在短的时间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并能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适于药物治疗失败的儿童、年轻女性及伴有结节或重度突眼的甲亢病人,但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并未能广泛被患者所接受.据报道,甲亢术后复发与甲状腺血供无关,而与残留甲状腺腺体多少有关[1].自1998年以来,我们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应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即对保留的腺体有量的标准可循,并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庞士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胃癌手术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9.05 %(29 /42),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作者:叶辉;王伟;张兴林;邬时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的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钡餐检查检出率为77.8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率为59.3 %,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分别为40.7 %和33.3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术后3年、5年生存率相近.结论胃肠钡餐和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主要方法,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该部位肿瘤的根治手术.

    作者:刘和寿;梁启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