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增华;龙琼;姚宇峰;黄惟巍;杨旭;孙文佳;刘存宝;马雁冰;魏云林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的克老素(klotho,KL)基因表达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随机选3组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别经尾静脉注射rAAV.mKL(T2DM-mKL组)、rAAV.GFP(T2DM-GFP组)和PBS(T2DM-PBS组),正常对照(SD-PB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PBS,12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肾脏组织标本,冰冻切片观察GFP,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纤维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KL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Rho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forming protein kiBase,ROCK)基因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ROCK Ⅰ蛋白活性.结果 T2DM-GFP组、T2DM-mKL组大鼠肾脏组织中GFP表达较强;T2DM-mKL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结构较清晰完整,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间质区胶原纤维明显较T2DM-PBS组和T2DM-GFP组减少;T2DM-mKL组KL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VIM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T2DM-PBS组和T2DM-GFP组VIM蛋白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mKL组ROCK Ⅰ mRNA转录水平及其蛋白活性均明显低于T2DM-PBS组(P均<0.05).结论 rAAV.mKL转染可明显增加T2DM大鼠肾脏中KL基因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纤维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KL抑制ROCK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作者:邓明洪;马厚勋;罗玉梅;李运奎;吴平;王艳娇;李宝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新型层析技术快速纯化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方法 应用新型的基于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原理的色谱填料CaptoCore 700初纯昆虫细胞表达的HPV L1蛋白VLPs,再用高流速、高分辨力的阴离子交换树脂Capto Q ImpRes进一步纯化.各步纯化的样品经SDS-PAGE进行分析,采用ImageQuan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两步纯化后蛋白的纯度,并对初纯蛋白进行质谱分析;改良Lowry法测定初纯蛋白的浓度,并计算杂蛋白去除率.结果 昆虫细胞表达的HPV L1蛋白经CaptoCore 700初纯后,目标蛋白组成的VLPs存在于流穿组分中,经质谱分析,为目的蛋白HPV L1;料液处理量为1个柱体积时,杂蛋白去除率达80%,料液处理量为2个柱体积时,杂蛋白去除率为76%.初纯的蛋白经Capto Q ImpRes进一步层析纯化,HPV L1蛋白的纯度接近100%.结论 CaptoCore 700加Capto Q ImpRes两步层析纯化能够快速高效地纯化HPV L1蛋白VLPs,整个工艺过程简单、快速、高效、易放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陆丽芳;隋礼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通过旁分泌途径治疗心肌缺血的促进作用.方法 从SD大鼠胫骨和股骨中分离培养BMSC,取第3代B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CD34和CD29的表达.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每天常规喂食水)和人参皂苷组[每天常规喂食水及人参皂苷液(100 mg/100 ml),每日3次,100 ml/次],给药的同时,均经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BMSC悬液(1×105个/ml),1ml/只,另设空白对照组(未建模的SD大鼠).分别采集模型组建模后24、48、72 h及人参皂苷组建模后72 h的大鼠心脏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分泌水平.体外迁移试验检测不同浓度SDF-1(1、10、100 ng/ml)对BMSC迁移的影响;取各组大鼠建模后24、48、72 h的心肌组织提取液,检测其对BMSC及经SDF-1抑制剂AMD3100作用的BMSC迁移的影响.结果 大鼠BMSC表面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SCF、SDF-1、VEGF、CXCR4的分泌水平随建模时间延长显著上升,人参皂苷组大鼠建模后72 h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DF-1可显著增加BMSC的迁移数,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模型组和人参皂苷组大鼠心肌组织提取液作用BMSC的迁移数随建模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组72h的大鼠心肌组织提取液作用的AMD3100处理的BMSC的迁移数明显低于模型组72 h(P<0.05).结论 人参皂苷能促进BMSC旁分泌作用,提高BMSC对心肌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辅助药物.
作者:艾丽梅;杨关林;刘彤;白雪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癫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与癫痫之间的关系及其在VNS治疗癫痫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VNS+ KA组,每组10只;KA组和VNS+ KA组大鼠左侧脑室注射3 μl 0.05% KA溶液,制备癫痫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NS+ KA组行VNS.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变化,记录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x43的表达.结果 大鼠左侧脑室注射KA 3 ~5 min后,KA组大鼠为RacineⅣ~Ⅴ级重型癫痫发作,脑电图可见棘波、棘慢波及簇状高尖波等异常脑电发放;VNS+ KA组大鼠为Racine Ⅰ ~Ⅲ级轻型发作,脑电发放较KA组减轻,对照组无癫痫发作及异常脑电发放.KA组大鼠海马Cx43阳性细胞数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NS+ KA组(P均<0.01).结论 癫痫大鼠海马Cx43的表达与癫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VNS可降低癫痫大鼠海马Cx43的表达,抑制癫痫发作.
作者:冯硕;焦金菊;林宇涵;刘敏杰;郭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重庆株(CSBV-CQ)编码序列的分子特性.方法 采用RT-PCR法从重庆地区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死幼虫体内扩增CSBV编码序列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ClustalW2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利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结构域BLAST和同源建模,采用MEGA 4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中的大可能性算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扩增的片段拼接出8 358 nt的片段,约占SBV基因组长度的95%; CSBV-CQ与CSBV-GZ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在CSBV-GZ的2 270~2 320位碱基缺失51 nt核苷酸;多聚蛋白N-末端包含2个小RNA病毒衣壳蛋白药物结合口袋(drug-binding pocket)结构域(domain),C-末端包含RNA解旋酶(RNA helicase)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2个结构域;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东方蜜蜂分离株、西方蜜蜂分离株AmSBV-Korl9构成1个基因型,但基于基因组片段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部分毒株包含2个基因型片段.结论 SBV基因型间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作者:曹兰;张邑帆;沈克飞;任勤;杨柳;付利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shRNA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以小鼠脾脏细胞总RNA为模板,PCR扩增IL-17基因,并亚克隆至质粒pLVX-IRES-ZsGreen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VX-IL-17-IRES-ZsGreen1;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IL-17基因的sh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shRNA序列,分别插入质粒pLVX-shRNA,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LVX-shRNA 1、pLVX-shRNA2、pLVX-shRNA3和阴性对照质粒shRNAC,进行测序;用脂质体法将各重组干扰质粒分别与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和shRNAC组,经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IL-1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R扩增获得500 bp的目的基因,IL-17重组表达质粒及其shRNA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过表达组IL-17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shRNA1组、shRNA2组和shRNA3组IL-17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RNAC组(P均<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IL-17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及其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并筛选出shRNA1,其对IL-17的表达具有佳的抑制效应.
作者:万俊丽;李秋;刘玮;阳海平;崔晶晶;施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从富油土壤中筛选磷脂酶A1高产菌株,优化其发酵条件,并经等离子诱变提高其产酶能力.方法 用筛选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分别对富油土壤中磷脂酶A1产生菌进行初筛和复筛,经气相色谱鉴定产酶类型;对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时间,温度,pH值及摇床转速;从该菌株出发进行等离子体诱变,绘制致死率曲线,进行平板初筛及摇瓶复筛,并检测获得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经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磷脂酶A1高产菌株W22,经气相色谱鉴定其产酶为磷脂酶A1;该菌株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质地软,表面光滑、扁平,乳白色,晕圈明显,为芽孢杆菌属蜡样芽孢杆菌;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h,初始pH8.0,温度32℃,摇床转速200 r/min,优化后酶活为9.12 U/ml,较优化前(6.74 U/ml)提高了35.3%;等离子体诱变后,经平板及摇瓶筛选,获得的菌株W22-5酶活高,为12.80 U/ml,较诱变前(9.12 U/ml)提高了89.91%,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 成功获得1株磷脂酶A1高产菌株W22,优化了该菌的发酵条件,且经等离子诱变进一步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为磷脂酶A1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琦亚;薛正莲;苏燕南;王洲;赵世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规程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收录的冰点下降法,随机抽取1批DTaP,检测渗透压摩尔浓度,对方法进行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验证.采用该方法检测DTaP、冻干和液体剂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以及DTaP-Hib联合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DTaP氯化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人多次检测结果及同一天不同人和同一人不同检测日期的检测结果组内RSD值均在2%以内,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较好;DTaP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在255 ~ 284 mOsmol/kg之间,与液体剂型Hib疫苗较接近,DTaP-Hib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545 mOsmol/kg,为冻干剂型Hib与DTaP渗透压值的叠加;DTaP氯化钠含量在8.2~9.2g/L之间;渗透压摩尔浓度和氯化钠含量除1批在M±_3SD范围内,其他检测值均在M±2SD范围内,其相关系数达0.70,相关性较强.结论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可替代氯化钠含量测定,作为考察DTaP渗透压批间一致性的指标.
作者:张华;杨国友;顾洁;胡高翔;段梦奇;秦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血浆特定蛋白检测,对层析法纯化IgG的中试工艺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BNP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面检测生产用和中试纯化工艺用原料血浆的组成,建立血浆中白蛋白(albumin,ALB)、IgG、IgA、IgM、补体3(compliment 3,C3)、C4、转铁蛋白(transferin,TRF)、αl-抗胰蛋白酶(α 1-antitrypsin,AAT)、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in,A2M)、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T)、α1酸性糖蛋白(alpha1-acid glycoprotein,AAG)、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IgG1、IgG2、IgG3、IgG4 18项特定蛋白分布的数据库;对3批中试纯化工艺各步骤中ALB、IgG、IgA、IgM、FIB、AAT的去除情况及IgG回收率进行监测,验证工艺的稳定性;将3批中试纯化工艺制备的原液及成品中IgG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凯氏定氮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准确度及不同人员重复检测的中间精密度;对中试纯化工艺及低温乙醇法制备的IgG原液的杂质含量及亚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试纯化工艺用原料混浆中仅TRF、A2M、ATⅢ含量与生产用原料混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试纯化工艺用原料血浆经A2P亲和层析去除了大部分的ALB、AAT,辛酸盐沉淀去除了剩余的ALB、FIB和IgM,DEAE离子交换纯化去除了IgA和ALB,IgG总回收率高于70%,表明该工艺稳定性好,提高了目标蛋白的得率.中试纯化工艺制备的IgG原液及成品的检测CV值均<10%,回收率在90%~ 110%之间,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与低温乙醇法制备的IgG原液相比,中试纯化工艺制备的原液杂质含量更低,IgG的亚类分布与所用的原料血浆相似.结论 血浆特定蛋白检测在血浆蛋白纯化工艺的监控和优化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策生;周志军;胡勇;李陶敬;林连珍;彭焱;高少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对百日咳鲍特菌致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突破,尤其是黏附分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在百日咳鲍特菌黏附分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柯兵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用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大规模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PL和胎牛血清(FBS)低密度扩增人UCMSC,比较两组UCMSC的细胞形态、大小、克隆形成率、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和分化能力.结果 PL扩增的UCMSC形态细长;直径明显小于FBS扩增的UCMSC(P<0.05);克隆形成率与FBS扩增的UCM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更高的细胞累积群倍数;与FBS扩增的UCMSC有相似的细胞表型;与FBS扩增的UCMSC均具有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但PL扩增的UCMSC成骨分化能力更强.结论 PL可取代FBS用于大规模扩增UCMSC.
作者:浦仕彪;马致洁;王伽伯;肖小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公司)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西安市CDC对1 331名3~6月龄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疾病史的足月健康婴儿,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原则,按2:1的比例随机接种观察疫苗(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或对照疫苗(对照组1: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对照组2:天坛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按计划免疫规程注射3剂DTaP,进行基础免疫,每剂间隔1个月,成都市CDC在基础免疫首剂接种后1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在征集期内进行安全性主动观察;在湖北省、湖南省等全国17省25个市县展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大规模接种后异常反应观察.结果 基础免疫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预期全身反应、Ⅱ级及Ⅱ级以上发热反应以及Ⅱ级以上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加强免疫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预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后均未观察到非预期不良反应/事件.58 120名婴幼儿接种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92.5/10万.结论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邹光荣;兰红;李恒星;张量智;杨晓明;吕世成;侯铁军;兰咏梅;项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3 (caveolin-3,Cav-3)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Eplison亚型(PKCε)介导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心肌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进行诱导缺氧,建立缺血预适应模型,通过Western blo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PKC 5种亚型在缺血预适应后的变化,判断Cav-3与PKCε表达、转位及活化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预适应后,PKCε、PKCδ、PKCα选择性转位到富含Cav的浆膜上,但不包括PKCβ1和PKCξ.缺血预适应增加了FRET信号,促进PKCε转位到富含Cav浆膜上及增加Cav-3与PKCε蛋白的偶联量.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能直接通过Cav-3促进PKCε、PKCδ、PKCα与心肌细胞富含Cav浆膜微小结构域的联系,这种调节机制在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遇红梅;吕晓明;杨宇丹;孙巍;潘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辐射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调亡后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母细胞瘤经X射线2 Gy照射5 min,诱导细胞凋亡后,用400和800 mg/ml鹿茸多肽溶液处理细胞,同时设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鹿茸多肽400、800 mg/ml处理组Bcl-2、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上调(P均<0.05);800 mg/ml处理组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高于400 mg/ml处理组,而800 mg/ml处理组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低于400 mg/ml处理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茸多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旭凯;周群;赵宇;王英;冷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锌指抗病毒蛋白(zinc 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 化学合成含第4个CCCH锌指基序的ZAP基因片段,经PCR扩增后,插入pcDNA3.1(+)载体,并在ZAP下游插入报告基因EGFP,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ZAP/EGFP.在脂质体Genfeetin介导下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转染后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转染后48 h,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ZAP基因和内参GAPDH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ZAP/EGFP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后24 h,pcDNA3.1(+)-ZAP/EGFP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在荧光显微镜蓝色激发光下可见胞质内有较强的黄绿色荧光;转染后48 h,pcDNA3.1 (+)-ZAP/EGFP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可扩增出288 bp的ZAP基因条带和100 bp的内参GAPDH基因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第4个CCCH锌指基序的ZA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获得表达,为下一步深入研究ZAP对肝炎病毒是否具有抗病毒作用以及利用ZAP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显晨;黄芬;井申荣;曾韦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APP/PS1(β-amyloid precursop protein/presenilin-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以及淀粉样蛋白β(β-amyloid,Aβ)42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姜黄素高、低剂量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高、低剂量组分别将姜黄素按1 000和160 mg/kg加入饲料中喂养,连续给药6个月,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小鼠大脑海马中Beclin1的表达和Aβ42生成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中Beclin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均<0.05),Beclin1蛋白的表达无剂量依赖性;Aβ42的生成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少(P<0.05).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Beelin1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通过促进自噬作用而抑制了Aβ42的生成,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王晨;滕志朋;张雄;李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由卡介菌上海D2株工作种子批连续传代至不同代次的菌种制备的疫苗的质量差异.方法 选取自工作种子批(11-007)传代至6、9、12代的单批培养物制备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采用多重PCR法鉴定特异性缺失区RD1;对原液的单位产能、半成品的沉降率、成品的效力及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9、12代菌种培养物制备的卡介苗成品缺失RD1区,具有卡介菌特征;各代次制备的疫苗单位产能、沉降率、动物效力、热稳定性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疫苗动物效力、热稳定性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及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企业注册标准.结论 工作种子批连续传代至不同代次的卡介菌制备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均缺失RD1区,具有卡介菌的特征,关键质量指标安全、有效、一致.
作者:程鹏飞;刘朝阳;景辉;张亦超;陈艳红;马相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分子病毒学研究领域中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reverse genetics),或被称为病毒拯救(the rescue of virus)技术,解决了RNA病毒基因组难以操作这一困扰研究者多年的难题.通过对病毒在cDNA分子水平上的改造,如基因突变、缺失、插入等,可对RNA病毒的基因复制与表达调控机理、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新型疫苗开发等深入研究.本文以传染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B87株A节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带有定点突变A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病毒拯救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锴;张颖;林浩;宋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Ⅰ,TNFR Ⅰ)蛋白复性过程中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巯基浓度的监测方法,用以指导、监控蛋白复性过程及终点判断.方法 通过测定3种不同巯基浓度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建立适合重组人TNFRI蛋白复性溶液中巯基浓度的测定方法;动态监测蛋白复性过程中溶液巯基浓度变化及巯基浓度与复性蛋白生物活性的相关性;于蛋白复性48、96和144 h取样,检测4℃保存3d和6d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的3种巯基浓度监测方法中,方法3标准偏差值(standard error value,STDEV)较小,线性范围在0~12.5 mmol/L,线性关系较好,R2=0.999 9,更适于蛋白复性溶液中巯基浓度的监测;随着蛋白复性时间的延长,巯基浓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2=0.989 1),当浓度在2~1 mmol/L下降期间,是复性蛋白细胞活性上升快期,而当巯基浓度降至l mmol/L及以下时,细胞活性达到大值;蛋白复性144 h后,细胞活性较为稳定.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巯基浓度测定方法,该方法对提高包涵体的复性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保成;李坤;李春阳;蔡峰;秦娇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分枝杆菌污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方法 选择皮内注射BCG疫苗、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牛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草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偶然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龟脓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土地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施氏分枝杆菌、亚洲分枝杆菌共16株,对建立的LAMP法的灵敏度、精密度、适用性及特异性进行验证,分析其在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结果 该方法对偶然、堪萨斯和鸟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3 CFU/ml,对其他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2 CFU/ml,灵敏度良好;用建立的方法对同一批样品的6次检测结果均一致,2名试验人员分别每日检测每批样品,连续检测3d,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中的成分对实验结果无干扰作用,表明该方法适用性良好;分别加入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C3000 3种非分枝杆菌的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可区分分枝杆菌属细菌和非分枝杆菌属细菌,特异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分枝杆菌污染的LAMP法,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是否被分枝杆菌污染.
作者:王静;吕冰凌;孟丽;邓雪莲;姚亚夫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