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王举涛;鲁晓蓉;吴德玲
患者,男,78岁,突然胸闷、气急、呼吸困难5 min.笔者接到呼救信息,立即赶到现场,见患者背靠沙发,瞪眼张口,两手乱抓,额头冒汗,呼之不应,家属正为其拍打胸背部.查体:急性痛苦病容,T 36.5℃、BP 140/78 mmHg,HR 102次*min-1、律齐,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减弱,立即给予去枕、侧卧位,并用开口器扩开紧闭的牙关,用吸引器吸出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使痰液排出,高流量吸氧,通气恢复后,肌肉注射可拉明0.375 g、洛贝林3 mg、回苏灵8 mg、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5粒.
作者:胡晓春;田兆敏;刘开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年龄相关,轻者无症状,重者危及生命.婴儿感染EB病毒通常无症状,也可以仅有扁桃体肿大充血、发热等症状.在学龄儿童EB病毒感染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现将我科1998年2月~2003年2月收治的4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秦义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测定4种市售盐酸洛美沙星片剂的溶出度,来考察产品质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片剂溶出度.结果4种市售盐酸洛美沙星片剂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标准,30 min溶出80%以上.结论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定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迎春;周学琴;胡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250 mm×4.6 mm,5μ),以0.05 mol·L-1枸橼酸溶液∶乙腈=83∶17(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于293 nm波长处检测.结果线性范围为10.30~103.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0.68%(n=3).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干扰小等特点,可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利;王举涛;鲁晓蓉;吴德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水杨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是应用HP Zorbax Eclipse XDB-C18的层析柱和简单的移动相,有效地检测产品中的水杨酸含量,只需5 min就能完成一次测定,是一种快速、灵敏且可用于连续测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基础.但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缺乏直观性,大多表现为内容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分子结构式多、化学反应式多、循环途径多、代谢通路长等特点,表现了内容的复杂性.
作者:熊江霞;汪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发展直接相关,针对这一途径研发药物已成为当前抗肿瘤治疗的热点,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文综述酪氨酸激酶的作用机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者:鲍健;陈振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麻可滴鼻液中醋酸可的松、盐酸麻黄素的含量.方法利用先分离后测定方法.结果测得醋酸可的松方法回收率为100.00%,RSD为0.34%;盐酸麻黄素方法回收率为99.99%,RSD为0.72%.结论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尹文光;魏礼芝;许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O)在脑内具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作用.生物体内L-精氨酸与O2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生成NO.脑缺血发生后即有短暂的NO增高,主要由神经元的nNOS及血管内皮的eNOS介导,24 h后出现延迟性的更为明显的NO升高,这可能源于nNOS及iNOS的缓慢上调.不同来源的NO在脑缺血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NO对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其介导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氧化还原状态有关.NO的半衰期很短,大量研究通过对NOS、L-氨酸及特异性酶抑制剂的了解,熟悉不同来源的NO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的临床治疗及愈后.
作者:陈琳;高署;胡成穆;彭磊;李荣;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如何提高对经营药品质量的管理水平,维护医药市场的良好秩序,是摆在药监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在药品监督管理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总结经验,注重听取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和要求,经过精心筹备和努力,在2003年9月成立了东至县药品经营者协会.
作者:吴宣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mifostine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对20例既往化疗前有Ⅰ°~Ⅳ°度血液学、肾脏、肝脏毒性的患者化疗前应用Amifostine.结果入组病人化疗前用amifostine与未用amifostine的血液学毒性、肾脏毒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fostine在化疗前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细胞保护剂.
作者:孙玉蓓;江丰收;胡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双星明睡前和做作业前滴眼预防近视眼的效果.方法抽取启东市南苑小学视力正常者(≥1.0)学生300名,随机分成两组,睡前组(n=150)于每晚睡前双眼点滴双星明眼药水1~2滴;作业前组(n=150)则于每晚作业前双眼点滴双星明眼药水1~2滴.1年检查一次视力,观察3年.结果睡前滴眼组第1、2、3年近视眼人数分别为6、14、27例;作业前组分别为4、8、15例.经χ2检验第3年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作业前点滴双星明比睡前点滴更能有效地预防近视.
作者:张靖东;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亚硝酸盐中毒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检验证实的48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例.结果亚硝酸盐发病与饮食相关,临床表现多样,以紫绀为明显特征.结论亚硝酸盐中毒易误诊,对疑似病例有必要早期检验以明确诊断,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金雄伟;应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以Annexin V/PI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新风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MTX)对照组、雷公藤多苷(triperygium wilfordii polycoride tablet, TPT)对照组和新风胶囊(xinfeng cepsule, XFC)治疗组.记录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及体重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Annexin V/PI法测定各组大鼠滑膜、胸腺及胃黏膜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XFC、TPT及MTX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XFC组治疗后AA大鼠体重增加(P<0.05),而TPT及MTX组体重无变化(P>0.05);模型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低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XFC组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率高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TPT及MTX组(P<0.05~0.01).结论XFC与MTX、TPT一样能降低AA大鼠关节炎指数,在增加AA大鼠体重、促进滑膜、胸腺细胞凋亡及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方面优于MTX和TPT.新风胶囊的作用机制是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滑膜增生;促进胸腺细胞凋亡,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
作者:刘健;夏伦祝;冯艺戎;高家荣;刘新平;陈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丹皮酚与相应的酰氯反应得到5个新的丹皮酚酯,其结构通过光谱法确证.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进行了评价.初步的体外生物试验结果表明,5-硝基-2-呋喃甲酸的丹皮酚酯对人肿瘤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结果和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5-Fu相近.
作者:潘显道;费勤志;朱承根;梁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减肥产品中是否非法掺入化学药物麻黄碱及芬氟拉明.方法采用日本分光JASCO-15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C18柱(150mm×46mm,5μm),以0.05 mol·L-1KH2PO4pH3缓冲液∶甲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55∶45∶4为流动相,建立同时测定麻黄碱及芬氟拉明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检测市售6个生产厂家减肥产品6个批次,发现其中2种减肥产品中非法掺入麻黄碱,1种减肥产品掺入芬氟拉明.结论HHPLC法灵敏度高、线性良好,可作为同时检测麻黄碱与芬氟拉明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良法;詹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国内被引起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该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该文参考近年的研究资料,从ICP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和平;周丽;章国华;龙子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奥硝唑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312 nm为测定波长,测定奥硝唑乳膏中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奥硝唑线性范围为6.0~18.0 mg·L-1,r=0.999 9,回收率99.4%,RSD=1.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制剂中的辅料不干扰测定,可用于奥硝唑乳膏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rizzi 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993~2003年收集的16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单纯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或肝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肠内引流术.结论术前诊断困难,应及时手术,并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式.
作者:涂苍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变应原阳性情况,从根本上去除产生变应性炎症重要诱因.方法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尘螨阳性率高为62.5%.结论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寻找致敏原,有针对性避免接触,是儿童哮喘防治和护理的关键.
作者:鲍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