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霞;宋晓国;黄维金;樊金萍;赵晨燕;孔维;王佑春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GnRH-Ⅰ)疫莳作为生育调节的免疫学制剂,应用范围广,在动物去势及避孕和人类免疫治疗研究中均显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GnRH-Ⅰ疫苗包括化学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目前的研究热点是GnRH-I核酸疫苗.本文就上述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方富贵;章孝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流感病毒是带包膜、基因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RNA片段在自然感染过程中发生很频繁的重配,造成病毒抗原性,特别是表面糖蛋白HA和NA抗原性的快速变异,使得病毒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导致感染和发病,同时给用疫苗预防免疫带来了困难.利用病毒基因片段自然重配(也称传统重配)的特性或反向遗传学技术,筛选自然基因重配或试验基因重配的流感毒株,获得高滴度、减毒、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好的疫苗毒株,对控制人类或动物流感的暴发和流行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对流感病毒的传统重配方法和反向遗传学重配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娟;陈元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与侵袭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HNE-1细胞经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T-PCR及ELISA分别检测细胞VEGF 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均可显著抑制HNE-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并显著下调HNE-1细胞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克隆形成试验结果表明,125 μmol/L的塞来昔布与放疗联用对HNE-1细胞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效应.结论 塞来昔布对HNE-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及VEGF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塞来昔布处理可增强HNE-1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陈炯玉;洪超群;吴晓;陈志坚;游颜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STR图谱分析法鉴别人源细胞交叉污染.方法 采用PCR-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检测人源、猴源及鼠源细胞以及人源细胞交叉污染模型的16个STR位点,分析STR图谱法用于细胞交叉污染检测的可行性.并对来自不同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的27株生产用细胞及5株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用细胞进行STR图谱分析.结果 STR图谱分析方法具有人源细胞特异性,猴源细胞及鼠源细胞不产生特征性图谱.此方法可以对形态相似或不相似的人源细胞交叉污染模型进行明确鉴别.采用此方法检测的27株生物制品生产用人源细胞未发现有交叉污染现象,而5株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用细胞中,发现有2株为非单个个体的混合细胞.结论 STR图谱分析法具有高特异性,可用于人源细胞间交叉污染或细胞个体来源的鉴别.
作者:吴瑜;冯建平;林林;吴雪伶;孟淑芳;王佑春;李德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在获得乙型脑炎病毒(JEV)全长cDNA分子的基础上,建立感染性转录体,获得恢复病毒,为JEV致病机理、疫苗研制及分子病毒学研究提供方法.方法 将全长JEV cDNA分子克隆入改造后的pBluescript KS Ⅱ(+)载体上,经T7启动子体外转录,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将转录产物转染入BHK-21细胞,经RT-PCR、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噬斑试验鉴定恢复病毒.结果 转录产物转染BHK-21细胞后,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收获恢复病毒,经RT-PCR、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噬斑试验证实为JEV.结论 已建立了JEV全长cDNA克隆经体外转录获得JEV感染性RNA的方法,为JEV分子生物学及疫苗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静;俞永新;董关木;安祺;杨立宏;孔艳;景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缰核损毁对下丘脑内GABA_A受体α1亚单位(GABA_Aα1)表达的影响,以揭示缰核与下丘脑之间功能联系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缰核损毁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分离下丘脑,提取总RNA及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_Aα1 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缰核损毁大鼠下丘脑内GABA_Aα1 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 缰核损毁可显著提高下丘脑内GABA_Aα1的表达水平,提示GABA_A受体可能在缰核与下丘脑共同参与的生理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牟丽;曾丽玲;张小虎;黄民;赵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EV7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EV71灭活疫苗生产过程中抗原含量的检测.方法 采用EV71全病毒免疫,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以抗EV71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经HRP标记的抗EV71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品中EV71抗原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应用.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为5~80 U/ml,R~2=0.994,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度为5 U/ml;检测不同浓度的EV71抗原内部参考品,回收率为88%~119.0%;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与甲肝病毒收获液、乙脑病毒灭活液、H5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原液、小牛血清、人白蛋白、Veto细胞、MEM培养基及CoxA16收获液均无交叉反应;检测EV71灭活疫苗原液纯化过程样品的抗原含量,能有效反映抗原纯化趋势;检测铝吸附疫苗成品解离后抗原含量,准确性较高.结论 已建立了EV7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线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EV71疫苗生产过程中及终产品的抗原定量检测.
作者:贾卉;蔡芳;高强;张建三;井申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可食疫苗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生物反应器将会成为疫苗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就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的优点、免疫原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曲静;王丕武;范玉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0、21 d程序选择老年组、少年组和少儿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 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PBS);0、28 d程序只选择成年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 1 210名观察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其他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30μg剂量组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与15μg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接种程序同一剂量组内第1针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免疫后GMT及增长倍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照0、21 d程序各接种1针15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12~60岁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作者:庄茂欣;潘红星;姚根红;陈维金;张雪梅;姜崴;李晓波;王轶文;蔡岩;赵晓青;胡月梅;刘文东;周余春;曹民权;崔颖杰;郭立君;朱凤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Kaplan法复制电离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模型.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MSCs,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后,分别于1、5、10 d处死小鼠,取胸腺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SCs在胸腺瘤组织中的定位;第1次全身大剂量照射后6个月取胸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胸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判断成瘤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MSCs经尾静脉输注后可迁徙至小鼠胸腺组织内;病理观察显示,胸腺组织皮髓质结构清楚,淋巴样肿瘤细胞较少,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偶见核分裂象;MSCs输注使辐射诱导的胸腺瘤成瘤率由57.00%±9.78%降低至37.50%±7.55%.结论 已成功建立辐射诱发的小鼠胸腺瘤模型;输注的MSCs可迁徙至胸腺组织中,并降低胸腺瘤的成瘤率.
作者:陈玉丙;王洪艳;刘丽萍;龚守良;宋祥福;张红梅;林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皮卡(PICKCa)即聚肌胞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以皮卡为佐剂制成的皮卡狂犬病疫苗,其安全性不仅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而且其毒性、抗原含量和防腐剂含量均低于现行人用狂犬病疫苗.本文就皮卡佐剂及皮卡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作者:林海祥;俞永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mp65和sa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pcDNA3.1-mp65和PcDNA3.1-sap2质粒分别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中抗MP65和抗Sap2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小鼠脾脏中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的变化,并观察白色念珠菌攻击后免疫小鼠的存活率.结果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出抗两种蛋白的特异性IgG抗体,两种质粒均能诱导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增高,并可提高白色念珠菌系统性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结论 pcDNA3.1-mp65和pcDNA3.1-sap2质粒均能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以CD4~+ T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且对白色念珠菌的系统性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尹晓琳;李博;翟雪琼;魏林;马翠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核酸探针检测法.方法 通过使用吖啶酯标记的特异DNA探针检测金黄葡萄球菌,确定高和低探针浓度,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传统国标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核酸探针法高探针浓度为2 pmol/50μl,低探针浓度为0.25 pmol/50 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出纯培养菌落低限约为10~6 cfu/ml;与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 核酸探针法可用于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作者:薛力刚;刘金华;王全凯;王振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鼻咽癌人源抗独特型单链抗体G22 ScFv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探讨其作为鼻咽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G22 ScFv并进行纯化,以纯化的G22 ScFv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及竞争抑制ELISA检测免疫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小鼠脾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 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达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ELISA检测,G22 ScFv免疫后,小鼠产生了Ab3,且小鼠脾脏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结论 G22 ScFv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为鼻咽癌人源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静;李官成;童永清;张志杰;杨丞;肖艳;孙硕;水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ALU自身的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对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影响,探讨RNA聚合酶Ⅱ转录的ALU对PKR磷酸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ALU全基因序列插入pcDNA3.1(-)载体的CMV启动子(一个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ALU;转染HEK 293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筛选稳定表达ALU的细胞;用干扰素处理稳定表达ALU序列的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K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ALU全基因序列插入pcDNA3.1载体的CMV启动子直接下游,能够被RNA聚合酶Ⅱ有效转录;在稳定表达ALU的HEK 293细胞中,加干扰素与未加干扰素组PKR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HEK 293细胞对照组.结论 ALU自身的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对RNA聚合酶Ⅱ转录无明显影响,但与RNA聚合酶Ⅲ启动下转录的ALU不同,RNA聚合酶Ⅱ转录的ALU失去了对干扰素的拮抗作用,反而可以通过形成双链RNA的方式激活PKR的活性.
作者:杨梅;沈薇;吴进峰;曾贵利;王峰;任红;唐开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密码子优化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hFGF-21),为探讨hFGF-21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经密码子优化合成hFGF-2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PICZαA-hFGF-21,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斑点免疫印迹法筛选工程菌株,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筛选出5株阳性菌株,诱导上清经SDS-PAGE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000的目的 蛋白条带,目的 蛋白的表达量约为6 μg/L.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诱导96 h和培养液pH值为4.0时,目的 蛋白的表达量高,甲醇浓度对表达量无影响.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密码子优化的hFGF-2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分泌表达了hFGF-21.
作者:马忠辉;赵巧香;高新;王诗鸿;宋海峰;杨焕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肝水解肽.并对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进行验证.方法 以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为指示病毒,在100℃,pH 6.0~7.0煮沸20 min灭活病毒,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中空纤维柱,在进压0.15 Mpa、回流压0.05 Mpa和进压0.20 Mpa、网流压0.10 Mpa各循环超滤3次去除病毒,用无特定病原(SPF)的鸡胚和鸡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灭活/去除的效果验证.结果 加热煮沸后,指示病毒未检出,滴度降低NDV≥7.4 logEID_(50)/0.2ml、IBDV≥5.45 logCCID_(50)/0.1ml;超滤后IBDV未检出,滴度降低≥5.43 logCCID_(50)/0.1ml.盲传复壮均未检出病毒.制备的肝水解肽多肽含量均在20 mg/ml以上.结论 制备的肝水解肽工艺中两种灭活/去除病毒方法均有效,经灭活/去除病毒后的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辜正平;王伯初;旷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克隆百日咳杆菌腺苷酸环化酶毒素(CyaA,ACT)基因,表达并纯化重组CyaA蛋白.方法 从百日咳杆菌CS株的基因组DNA中PCR扩增CyaA编码基因,克隆人载体pET30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ya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8 mol/L尿素变性、透析复性、DEAE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其反应原性.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yaA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0%左右,可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免疫血清结合.结论 已成功克隆了百日咳杆菌cya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CyaA蛋白,为进一步开展CyaA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石碧珠;张华捷;孟民杰;张庶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泽泻提取物中提取的萜类衍生物单体V-54对小RNA病毒感染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其生物学机理.方法 采用KMB17细胞,分别感染HAV-H、PV-1和Cox-B2病毒,经V-54处理后检测病毒滴度,分析PV-Ⅰ和Cox-B2病毒增殖抑制的动力学及V-54对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V-54可抑制3种病毒在KMB17细胞上增殖,PV-Ⅰ和Cox-B2病毒感染滴度比未处理组明显降低,V-54对两种病毒的抑制作用旱剂量依赖性.作用24 h内,V-54可使KMB1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V-54可抑制特定的小RNA病毒的感染增殖,其机制可能为V-54分子结合到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导致病毒感染效率降低.
作者:王丽春;廖芸;龙润乡;王晶晶;刘龙丁;陈纪军;李琦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化学修饰中性蛋白酶,并考察修饰酶的酶学性质.方法 采用氰脲酰氯对mPE5000进行活化,再对中性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制得mPEG-中性蛋白酶,并比较中性蛋白酶在修饰前后的红外光谱和酶学性质.结果 中性蛋白酶的修饰率为41.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修饰酶红外光谱图的多处特征峰有较大的改变;其适温度和适pH值未发生变化,但修饰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 确定了经mPEG化学修饰中性蛋白酶的适温度和适pH值,获得的修饰酶热稳定性高于天然酶.
作者:张琛;张瑛;郭峰;李春如;应明;白杨;王龙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