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勋;刘廷忠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管辖社区内198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服药、饮食、起居等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值、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等.结果 通过18个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患者在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翟海珍;吴小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完成20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同期三孔或四孔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单孔组(45.60±20.20)min,三孔组或四孔组(40.21±19.30) min.两组均无中转手术病例.术后住院时间单孔组(4.0±1.5)d,三孔组或四孔组(3.5±1.5)d.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开展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爱民;周宏;瞿峰;缪兆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已成为临床血液透析病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解决了病人穿刺困难,内瘘未成熟,内瘘手术不易成功,血流量小,病情危重在救治中建立血管通路难等问题.它具有安全,血流量充足,操作简便,痛苦小,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成为影响其使用的主要因素,导管感染是颈内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的71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金玮;季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环丙沙星接5% GNS250ml加磷霉素6g时,两者起反应,输液管内有白色沉淀.2氧氟沙星接5% GS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0ml时,两者起反应,输液管内有白色沉淀.3氧氟沙星接0.9% NS50ml加低分子肝素钠500u时,两者起反应,输液管内有白色沉淀.4川芎嗪和胞二磷胆碱吸在一个空针里时,两者起反应,有白色沉淀,若先加川芎嗪,后加胞二磷胆碱时,液体中无白色沉淀,虽然用肉眼看不见白色沉淀物,故好不加在一瓶液体内,以防降低药效.
作者:项伟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病人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院暴力也在悄然滋生,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防范医院暴力虽然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作,但护士作为医院暴力的主体,首先要自我审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来有效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宋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实习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护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如何提高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与学的佳效果,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问题.优秀的带教老师,正确的带教态度和方法,有利于融洽老师与护生的关系,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1 高素质的带教培养高素质人才1.1职业素质是带教的基础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担负着传授技能和知识,培养良好作风的任务.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高尚的职业素质,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使护生更加深切的感觉到护理职业的魅力.
作者:肖莎;孟繁纯;王瑞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轻及社会的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人,随着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极大.面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和现有治疗的不足,人们一直在积极探寻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以更好地达到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但也同时逐步认识到,糖尿病的控制要防治结合,在强调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重视其综合管理.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社区中对近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管理,血糖达标率达到70%以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39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合理饮食,导尿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健康,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在2011年4月至8月做B超检查的体检者中,选取脂肪肝患者249例及非脂肪肝患者298例,分别统计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患者中小于40岁与大于40岁比较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肪肝患者易发生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疾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T介入下盘内注射超氧及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配合针刀松解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及疗效评定研究此种方法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2010年来我院就诊且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93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接受盘内注射超氧及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有88例二组接受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配合针刀松解治疗的107例三组接受盘内注射超氧配合针刀松解治疗的108例四组接受盘内注射超氧及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配合针刀松解综合治疗的90例.结果 一组有效率82.95%二组有效率83.18%,三组有效率84.26%,四组有效率94.44%.经X2检验第四组即接受盘内注射超氧及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配合针刀松解综合治疗方法比其他各法有明显优越性.结论臭氧使髓核失水;胶原酶能溶解退变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而不影响脊柱、椎管等的生物力学结构,以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针刀能松解神经卡压,调整肌肉筋膜顺应性,松解突出节段软组织粘连,盘内注射超氧及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配合针刀松解综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而且方法安全,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001 ~2010年以来笔者参与处理的胆囊摘除术发生胆管损伤及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胆道损伤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损伤支撑修补、胆肠吻合.结果 胆道损伤6例全部恢复良好,术中出血2例,痊愈1例,死亡1例,术后非损伤性梗阻性黄疸5例,再次手术2例,姑息治疗3例.结论 医源性胆道手术并发症只要术者操作仔细、对患者高度负责、克服盲目性,一旦损伤应沉着冷静恰当处理,就不会给患者带来再次手术的麻烦.
作者:廖年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幽门螺旋杆菌不仅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而且与胃外疾病的发生有关.近来研究发现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中胃粘膜HP感染明显升高,肝硬化并发HP感染时血氨水平明显升高,根除HP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氨水平,HP感染的产氨水平还不足以导致高氨状态,现将上述研究HP与血氨水平的关系探讨,为预防肝性脑病而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抗HP治疗的必要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 2008年共收治38例肝硬化,均符合2002年中华肝病学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排除了其它如心、肺、肾脏疾病,近期使用抗HP感染治疗2周以及使用抗生素、镇静剂、降血氨药、支链氨基酸等38例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8 - 64岁,平均52岁,其中乙型病毒型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
作者:杨金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因正气不足,外邪侵袭发病,至后期时必发展为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的证型,肾与脾胃分别为人体的先后天之本,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临床上可以通过补益先后天之本来防治类风湿关节类.
作者:黄风帆;黄爱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所致不孕224例中,原发不孕者166例,治疗后妊娠106例,妊娠率63.86%;继发性不孕者58例,治疗后妊娠48例,妊娠率82.76%,临床实践证明,此疗法效果较好,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1995年元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或外院已作输卵管造影,B超下通液试验,宫腔镜直视下插管通液试验,以证实输卵管梗阻的286例,我们至2010年2月随访观察了224例.本文据此进行回顾性小结.1.2患者职业农民84例,工人58例,干部18例,教师12例,医护人员6例,其他46例.农民工人占此病患者的绝大多数,这和我国农村与厂矿目前卫生知识普及较差有关,因而提示我们应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于爱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护理.方法 结合4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详细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 2例机械通气并发气管食管瘘患者瘘口愈合,2例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后予胃肠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全身营养,观察病情变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小云;张晓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分析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结合病例及文献说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激素治疗反应好,有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需考虑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可能,必要时行系统部位活检.
作者:李永贤;崔红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实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样本采集是否合格,运送过程中无差错发生.保证标本符合分析要求是标本分析是否准确的关键.如何正确来采集标木,分析前质量的管理,是我们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
作者:何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各类不同的急诊病人进行心理状况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对各类不同的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随时把握病人的心态,使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病人不良的情绪因素,从而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使急诊抢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董子翠;郭熳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T)是一项新的脑电图分析技术,原用于航天医学研究.脑细胞的生化反应是以化学振荡形式存在,其振频在( 1-255)毫赫兹,因此被称为超慢波涨落.脑ET根据不同的脑内神经递质有不同的振荡频率检测出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脑ET的诊断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1 脑电超慢涨落技术原理脑电超慢涨落系统与脑内神经化学振荡过程密切相关,由于涨落和竞争使某个a频率占优势,支配大脑神经活动,这些组织不断涨落构成一个振荡系统,称为s系统.研究表明,s系统与脑内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其不同s频率代表不同的化学神经递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状态出现不同的化学神经递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状态出现不同的s频率.
作者:黄华;龙麟;范围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隐形义齿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0例隐形义齿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进行随访.结果 制作810件修复体,其中780件成功,成功率96.29%,失败30件,失败率(3.70%),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软组织疼痛、固位不良、人造牙脱落折断、前牙唇侧基托影响美观等.结论 隐形义齿具有无金属卡环,高弹性,固位好,封闭好,与牙龈颜色协调,等优点,其并发症低,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