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韩宾

关键词:呼吸系统, 感染,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呼吸系统感染患者76例(细菌感染即观察A组34例、非细菌感染即观察B组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CRP、PCT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CRP水平为(12.88±5.94) mg/L、PCT为(5.58±3.80) g/L,对照组分别为(0.74±0.55) mg/L、(1.32±0.31)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rp=14.392,tpct=7.899,均P<0.05);治疗前观察A组CRP(16.60±3.82) mg/L,PCT(7.86±2.47) mg/L,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CRP(8.40±5.24) mg/L,PCT(3.16±2.70) 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rp=7.627,tpct=7.836,均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crp=0.417,tpct=0.709,均P>0.05).结论 CRP、PCT均与呼吸系统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该两项指标能够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准确度,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7例,其中2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胆漏与胆总管残石).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观察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0.5)d、(5.3±1.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0.3)d、(9.2±1.9)d(t=11.73、6.27,均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6 873±2 541)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 079±2 492)元(t=5.9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86.3±19.6)min、(89.7±21.6)h,均短于对照组的(97.1±21.1)min、(98.2±22.7)h,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胆漏4例,胆总管残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术后发生胆漏2例,胆总管残石3例,胆汁性腹膜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8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5,P>0.05).术后随访1~2年,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2.00%,对照组结石复发率15.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壁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韩必亮;徐雷;杨琼柳;欧世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256层螺旋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并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特征,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临床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GIST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并对其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30例肿块位于胃部,2例十二指肠,2例回肠,1例多发(病灶位于肠系膜、网膜),肿块大小约为1.0~11.2 cm.35例肿块中呈实性软组织者11例,24例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其中10例肿块表面伴溃疡形成,5例合并出血,2例散在斑点状钙化.CT增强扫描后肿块均匀强化(11例)或不均匀强化(24例),实性成分多呈富血供强化,强化程度以静脉期明显.肿瘤位于消化道腔外9例,腔内22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35例CD117阳性,34例CD34阳性;病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1例极低、低度恶性,7例中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结论 256层螺旋CT扫描能够很好地显示GIST的形态、部位、大小及内部结构,还能准确判断GIST的危险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婷;唐笑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红蓝光联合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红蓝光联合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用红蓝光联合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只用红霉素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比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50,P=0.023);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14.28±1.05)分比(14.28±1.05)分](t=6.009,P =0.007)、痤疮分布情况[(14.00±2.25)分比(14.69±2.05)分](=6.028,P=0.006)、情感功能[(13.50±2.20)分比(13.27±2.01)分](t=7.827,P=0.001)、社会功能[(11.03±1.84)分比(11.30±1.79)分](t=5.892,P=0.012)、总体认知[(13.33±1.05)分比(13.00±1.23)分](t=5.772,P=0.015)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比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 =0.008).结论 红蓝光联合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比单独应用红霉素凝胶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邢海宁;安晓霞;李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予以相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生化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与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11.24±1.31)min、拔管时间(8.67±0.78) min、自主呼吸时间(6.36 ±0.43)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39±1.56) min,均短于对照组睁眼时间(15.57 ± 2.63) min、拔管时间(10.42±1.12) min、自主呼吸时间(8.54 ±0.65)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24±2.3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0、8.109、17.691、6.428,均P<0.05).观察组SBP水平T1时间点(124.69±10.25) mmHg、T2时间点(105.54±12.87) mmHg,对照组T1时间点(138.72±13.84)mmHg、T2时间点(135.25±13.63) mmHg,观察组DBP水平T2时间点(71.53±8.95) mmHg、T3时间点(76.21 ±7.34) mmHg,对照组T2时间点(80.45±10.75) mmHg、T3时间点(80.29±10.39) mmHg,观察组HR在T2时间点(65.18±5.75)次/min,低于对照组T2时间点的(79.84±8.4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10.024、4.033、2.028、9.094,均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2.89±0.54)分、疼痛评分(1.42±0.34)分,优于对照组镇静评分(1.02±0.27)分、疼痛评分(3.71±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89、12.374,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8,P<0.05).结论 甲状腺全身麻醉手术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清醒与拔管不会造成影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患者苏醒期舒适度,可作为控制苏醒期躁动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俞灵琳;王新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唾液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60例体检者根据血压值范围分为正常血压组(40例)、高血压前期组(60例)和高血压组(60例),分别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检测所有对象同一天的血清SA、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清SA和hs-CRP水平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关系.结果 三组间的DBP、SBP、体质量指数(BMI)、SA、hs-CRP、TC、LDL、HDL和FB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102.039、2 690.642、9.163、116.511、103.634、5.431、4.267、67.352、4.236,均P<0.05),其中BMI、SA和hs-CRP水平随着血压升高逐渐上升,而HDL水平逐渐下降(P<0.05);高血压组的TC和LDL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的TC、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SA、hs-CRP和FBG水平均与SBP呈正相关(r=3.66、2.61、3.24、2.39,均P<0.05),BMI、SA、hs-CRP和LDL水平均与DBP呈正相关(r=2.20、2.34、3.48、2.28,均P<0.05).结论 血清SA与hs-CRP水平均与血压值呈现独立正相关,可作为高血压前期的评估指标.

    作者:李丽红;徐丹蕾;林杨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癫痫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癫痫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在健康教育护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各分项评分及总分[(70.42±11.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43±9.62)分],并且均高于健康教育护理前[(53.44±12.11)分,(53.88±1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5,P<0.05).观察组再发作发生率(7%)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45,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对患儿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指导,让患儿得到针对性的帮助,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貌也得到恢复,心情经常保持愉悦,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丽珍;陈玲娇;李娟;叶丽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胸腔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等药物胸腔注射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3HRZE/6H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给予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等药物胸腔注射;对照组仅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胸水完全消退时间、有无胸膜增厚、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时有效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00,P=0.028);观察组胸水完全消退时间(20.5±6.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1±7.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84,P=0.016);观察组胸膜增厚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的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P=0.0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观察组住院时间(9.4±2.7)d,对照组住院时间(10.3±2.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0,P=0.209);观察组住院费用(6 675.4±1 818.4)元,对照组住院费用(7 508.9±1 692.1)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8,P=0.07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等药物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明;邓红丽;赵余;李晓霞;刘贤芬;裴昌丽;陈彦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腔内心电图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运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法提高三向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将204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导管尖端定位,对照组运用常规体表定位方法定位,比较两组到位(导管头端位置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头端到位(位置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00.00%,对照组93.14%,x2=3.003,P=0.004).结论 PICC置管时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法引导腔内心电图能减少异位,提高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马洪英;王一瑾;陈羽;姜凤娅;黄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L型肾淀粉样变合并丙型肝炎一例

    患者,女,51岁,农民.因“反复腹胀、纳差、双下肢水肿1月余”于2015年12月9日在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住院,查丙肝抗体阳性,CT提示肝硬化,24 h尿蛋白定量17 g,诊断为“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肾病综合征”,经输注入血白蛋白、利尿等治疗,上述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疗,于2015年12月29日入住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双肺听诊无特殊,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一横指,质中,边钝,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脏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作者:唐存贵;陈丽丽;吴海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某公司人群连续四年尿酸水平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鄂尔多斯地区某公司固定人群血尿酸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地区某公司固定人群,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公司2013-2016年共计2 911例进行调查,分析连续4年尿酸水平,并与该地区早年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尿酸的因素.结果 采用单因素ANOVA统计分析,四年内被调查者男性不同年份之间:F(1.254,5.018) =6.612,P=0.046;不同年龄组之间:F(4.000,12.000)=25.920,P<0.000;女性不同年份之间:F(1.768,7.073)=257.30,P<0.000;不同年龄组之间:F(4.000,12.000) =202.200,P<0.000.与早年结果比较,男性被调查者2009年、2011年、2016年间比较:F(1.069,4.277)=101.700,P=0.000;不同年龄组之间:F(4.000,8.000)=11.650,P=0.002;女性被调查者2009年、2011年、2016年间比较:F(1.851,7.403)=141.800,P<0.000;不同年龄组之间:F(4.000,8.000)=13.4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x-Staut趋势性检验,对2013-2016年被调查者患病率进行统计,男性粗患病率分别为20.32%、25.29%、27.32%、28.46%,x2=12.768,P<0.05;男性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73%、23.66%、25.67%、26.52%,x2=13.441,P<0.05;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5.59%、6.88%、7.62%、7.98%,x2=18.435,P<0.05;女性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32%、5.97%、7.01%、7.11%,x2=19.325,P<0.05.将被调查者以血尿酸水平进行划分,对17项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BMI、教育水平、饮食、吸烟、饮酒、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被调查者高尿酸血症(HUA)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OR=17.129,95%CI2.795 ~ 104.970,P<0.01)、BMI(OR=17.129,95%CI2.795~104.970,P<0.01)、饮酒(OR=9.467,95% CI2.235 ~40.094,P<0.01)、吸烟(OR =6.581,95%CI1.674~25.865,P<0.01)、LDL(OR=14.978,95% CI1.826 ~ 122.863,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21.403,95%CI1.417~323.395,P<0.05)是HUA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该公司人群血尿酸水平近年来显著升高,影响血尿酸的因素繁多,应加强健康教育及重视HUA的诊疗.

    作者:鲁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老年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老年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抑郁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由(26.76±3.47)分和(26.53±3.44)分降低至(13.48±1.36)分和(18.25±2.15)分;PSQI评分分别由(13.26±1.60)分和(13.31±1.64)分降低至(7.24±1.01)分和(9.47±1.22)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AMD评分(t=10.270,P=0.000)及PSQI评分(t=-7.712,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5,P=0.93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5,P=0.426).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改善中老年抑郁伴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徐大利;汪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短程化疗方案联合细菌溶解产物对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程化疗联合细菌溶解产物对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80例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效果、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4、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0.00%、95.00%、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20、4.114、3.914,均P<0.05);治疗2、6个月后,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9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4.588、5.000,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IGM分别为(70.24±6.19)%、(46.89±6.25)%、(2.21±0.39)、(3.86±1.43) g/L、(14.76±2.58) g/L、(1.47±0.6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16、-2.575、-2.322、-2.138、-4.513、-2.599,均P<0.05);观察组CD8+为(18.85±2.08)%,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51,P>0.05).结论 短程化疗联合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近期痰菌转阴率高,肺部病灶吸收效果明显,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青山;朱敏;陈园园;夏强;孙亚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囊性纵隔肿瘤患者60例,均经多层螺旋CT检查,对所有患者各囊性纵隔肿瘤类型的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胸腺囊肿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肿块,囊壁薄,密度均匀,内部为水样密度影,不强化,诊断准确率为90.48%.(2)胸腺瘤囊变CT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平整,内缘密度均匀,中心为低密度囊变;增强扫描可均匀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诊断准确率为93.75%.(3)畸胎瘤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壁厚,内缘模糊,密度不一,增强扫描强化,诊断准确率为100.00%.(4)支气管囊肿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囊壁厚,密度均匀,内部为水样密度影,囊肿壁强化,病灶内无强化,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 囊性纵隔肿瘤能够通过CT表现进行诊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54例)和TACE联合RFA治疗的观察组(54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肿瘤复发相关指标与肿瘤活性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9.7% (4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27/54)(x2=10.391,P=0.001);治疗后观察组E-钙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 (CA199)、谷氨酸转移酶(GGT)分别为(1 738.8±114.8) μg/L、(207.9 ±37.2) ng/L、(34.9 ±4.6) ng/L、(72.2±19.5) μg/L、(34.2±5.1)U/L、(88.9±9.4)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 382.4±159.4) μg/L、(367.3±49.3) ng/L、(72.1±7.4) ng/L、(135.2±21.8) μg/L、(66.9±8.2)U/L、(124.6±12.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76、18.967、31.373、15.828、24.884、16.774,均P <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血清标志物的含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戎冬文;王慧宇;贾军梅;张革红;仇海乐;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支气管结核患者7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咳嗽、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治疗次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77.14%,x2=4.200,P=0.04);综合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改善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治疗次数少于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治疗次数分别为(7.51±1.41)d、(4.51 ±1.61)d、(5.62±1.21)次,药物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治疗次数分别为(9.39±2.77)d、(5.39±2.57)d、(7.61±2.59)次,t=8.213、9.153、10.242,均P=0.00);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生理功能t=15.539,P<0.001;情感功能t=11.798,P<0.001;社会功能t=8.753,P<0.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生理功能t=10.128,P<0.001;情感功能t=8.132,P<0.001;社会功能t=6.931,P<0.001.综合治疗组治疗后与药物治疗组比较:生理功能t=7.433,P<0.001;情感功能t=4.692,P<0.001;社会功能t=3.297,P<0.001).结论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缩短症状消退的时间,减少治疗次数,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舒逸;黄文侨;蔡秀兰;陈丽萍;叶银宝;马龙;卢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静脉留置针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MIST)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8例,其中胎龄28~31周12例,32~34周1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CPAP参数的变化;并与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包括72 h内气管插管、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T联合CPAP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联合CPAP治疗患儿72 h内气管插管、二次使用PS、气漏综合征、呼吸支持时间均优于INSURE治疗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治疗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脉导管未闭(PDA)、颅内出血、住院时间与INSURE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静脉留置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MIST方法简便,治疗损伤小,减少给药次数及给药量,缩短呼吸支持时间,未增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增贤;蓝菊红;张亚丽;蓝俊伟;项崇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子宫压缩缝合术防治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改良式子宫压缩缝合术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难治性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并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改良式子宫压缩缝合术治疗的患者107例纳入治疗组,以同期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8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效止血率、临床疗效、切口感染、产后出血量、输血率、产褥病率及术后患病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1 106±458.78) mL,多于对照组的(753.60±302.3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2,P<0.05);治疗组24 h总出血量(1 028.89±375.87) mL,多于对照组的(813.87±312.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5);治疗组术后24h内出血量(70.86±19.30) mL,少于对照组的(73.50±21.2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P>0.05);治疗组输血率27.10%,高于对照组的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22,P<0.05);治疗组有效止血率99.66%(106/107),高于对照组的9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3,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产褥感染率7.48%,对照组为6.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和术后患病率均为0.00%,两组切口均为Ⅱ/甲愈合.结论 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改良式子宫压缩缝合术,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子宫切除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秋波;刘伟武;罗宇迪;徐敏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岗位胜任力培训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方法对新护士进行全程的培训,采用信度和效度认可的评价表对新护士岗位培训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以护士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岗前培训,新护士个人特质:培训前(1.64±0.48)分,培训后(1.86±0.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建设和发展评分在培训前分别(2.20±0.49)分、(1.88±0.52)分、(2.19±0.59)分、(2.47±0.75)分,培训后分别(2.69±0.69)分、(2.14±0.63)分、(2.61±0.73)分、(2.85±0.90)分,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方法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张丹婷;陈殷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体质量指数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体质量指数(BMI)对食管癌患病和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是近年来食管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者们尝试通过BMI预测食管癌的发病及预后,但是目前尚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部分相关文章,尝试探讨BMI与食管癌患病和治疗效果的关联性.

    作者:黄晓龙;陈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 d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比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5,P<0.05).治疗前两组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2、10.023、0.616、4.854,均P<0.05),在治疗后7d及14d时,研究组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55、5.017,均P<0.05).治疗前两组AD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P>0.05),治疗后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7、22.209、5.453、12.832,均P<0.05),治疗后7d及14 d时,研究组AD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9、9.356,均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毛洪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