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芳;封亚萍
目的:比较纱布填塞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和动脉导管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急救时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应用纱布填塞术(填塞组),6例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结扎组),9例应用动脉导管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术前休克指数、术中控制休克的时间、术后输血量、术后ICU住院天数、并发症等。结果填塞组术中控制休克时间、术后输血量和术后ICU 住院天数分别为(70.00±24.50) min、(1050.00±207.02) mL和(10.12±1.64)d,结扎组分别为(40.83±12.01)min、(1800.00±400.00)mL和(11.17±1.72)d,栓塞组分别为(91.67±22.64) min、(1644.44±421.64) mL和(7.22±1.56) d,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323、9.265、12.235,均P<0.05),并且结扎组术中控制休克时间短;填塞组术后输血量少;栓塞组术后ICU住院天数短。填塞组4例感染,感染率50%,其中1例于术后第8天死亡;结扎组1例合并颅脑和腹腔脏器损伤,于术后第11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纱布填塞术操作难度小,止血效果明确,适合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和基层医院对骨盆骨折的急救;髂内动脉结扎术操作快,能及时控制休克;动脉导管栓塞术对患者创伤小,止血效能明确,但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临床医生应灵活并综合利用各止血方法。
作者:李继凯;宋洁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为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粒子数量及分布,术中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I125粒子,术后运用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12/46(26%),部分缓解22/46(48%),有效率34/46(74%);其中肺鳞癌6个月有效率21/24(88%),肺腺癌6个月有效率10/19(53%)。术后12个月完全缓解20/46(43%),部分缓解6/46(13%),有效率26/46(57%)。结论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迟福生;姜红千;王振元;高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时长对乳腺增生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在门诊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增生且属于肝郁气滞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 d(A组)、5 d(B组)、7 d(C组)更换耳穴贴压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乳腺增生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4.57±1.74)分,(4.63±1.83)分,(4.81±1.57)分;治疗后:(3.45±1.52)分,(1.82±0.96)分,(2.45±1.03)分。 t=2.66、7.45、6.88,均P<0.05],其中B组与C组效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45、6.88,均P<0.01),且复发率低。结论 B组的耳穴贴压时长既能明显改善乳腺增生病疼痛症状还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患者的依丛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 RIF)的患者再次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的临床意义及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移植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反复种植失败的病例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 HSC)检查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210例;B组为对照组,再次移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对于无异常者轻柔搔刮内膜。术后再次行IVF-ET,分析两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并探讨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佳时机。结果 A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27.1%(57/210),B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1.3%(8/71),A组与B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1);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妊娠患者中有94.7%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结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在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建议再次移植在宫腔镜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
作者:朱一萍;段立艳;李昆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应用于胃后壁穿孔游离气体检出率。方法对40例胃后壁穿孔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均经由手术病理确诊。全部患者均在实施手术前分别采取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平片及CT扫描准确率、气体影像学表现等结果。结果 CT扫描气体阳性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15.0%(6/40)(χ2=15.942,P=0.006);气体阳性部位主要为小网膜囊,CT扫描阳性率77.5%(31/40),X线平片仅2.5%(1/40),CT扫描优势明显(χ2=22.192,P=0.001);CT扫描38例提示胃后壁穿孔患者中84.2%(32/38)患者手术前病因诊断正确,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33.3%(2/6)(χ2=10.434,P=0.013),胰腺假性囊肿是CT扫描误诊主要原因。结论相比腹部X线平片,CT扫描准确率更高,早期诊断腹腔内以小网膜囊为典型的游离气体及小气泡阳性率高,适用于早期胃后壁穿孔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作者:常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 TAP)麻醉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术中后镇痛的价值。方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72例,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麻后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0.375%罗哌卡因15~20 mL),后者双侧TAP阻滞采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病例术中苏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 h和48 h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苏芬太尼用量,研究组(44.72±4.62) mL与对照组(52.22± 7.22)m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44±0.69)分、(1.28±0.57)分和(1.39±0.60)分,与对照组(3.56±1.13)分、(3.11±0.95)分和(2.11±0.8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6.78±2.98)次和(90.00±8.11)分,与对照组(25.00±5.48)次和(76.39±7.5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术,具有定位正确、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镇痛效果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后镇痛中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燕丽;赵锋;戴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长期临床随访观察比较右室流出道( RVOT)间隔部起搏及右室心尖部( RVA)起搏对左右心室同步性、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VA组和RVOT组,各15例,置入DDD或VVI型起搏器。术后分别于3、12个月程控起搏器,行多普勒超声观察左右室同步时间、左室舒张末径( 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心电图QRS波宽度(QRSd)、6 min步行距离(6MWT)检查。结果随访12个月未见电极移位、脱位及其它并发症。 RVOT组间隔部起搏左右心室同步性[(59±10)ms]明显好于RVA组[(80±11)ms](P<0.05)。术后随访RVOT 组 EF[(60±4)%]、LVDd[(45±6) mm]、6MWT[440±10) m],均优于 RVA 组[(48±5)%、(54±7)mm、(380±13)m](均P<0.05),RVOT组的QRSd[(134±9)ms]较RVA组的[(186±20)ms]有明显的缩短(P<0.05)。结论 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助于维持心室的正常激动及同步性,应提倡RVOT间隔部起搏。
作者:程凌;霍志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癌症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观察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总体幸福感量( GWB )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进行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评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部位、化疗次数、肿瘤分期)分析,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再进行SAS、SDS和GWB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肿瘤分期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或t=2.164、6.422、3.404、16.592、4.583、4.232,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或t=3.485、4.768、4.435,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化疗次数的GW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或t=3.649、3.248、14.540、3.586、4.465,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1.86±7.30)分、(48.30±7.26)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856、3.741,均P<0.05,GWB评分为(83.28±9.80)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6.721,P<0.01,对照组SAS、SDS和GWB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577、3.772,均P<0.05,GW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821,P<0.05。结论癌化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低的负性心理,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总体主观幸福感。
作者:周健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与单用电热灸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电热灸仪治疗,于月经前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 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比较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有效率为8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77.1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持续时间、CMSS严重程度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2、2.137、2.256,均P<0.05)。结论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简便。
作者:陶腊梅;周雪;陆瑾;甘君学;阮志忠;徐大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给予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精神情况及缺血情况,客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t =3.247、3.469,均 P <0.05),缺血量表(Hachinski)评分低于治疗前(t=3.384,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宝华;白光辉;王志翊;林海燕;商萍;邬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前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3例,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术前焦虑和抑郁情况、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1.39±5.76)分、(48.35±5.0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58.70±6.14)分、(56.82±5.49)分,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值分别为3.562、3.745,均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等指标分别为(20.85±1.67)次/min、(78.29±6.71)次/min、(104.82±13.68) mmHg、(76.43±11.84) mmHg 和(263.79±46.72)mL,对照组的分别为(25.93±2.10)次/min、(96.47±8.55)次/min、(127.45±15.36)mm-Hg、(87.04±13.56)mmHg和(326.18±53.45)mL,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t=2.305、3.816、4.265、3.591、4.574,均P <0.05);术后2 d 内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2.34%,食欲恢复率为97.40%,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的分别为85.53%、90.79%、40.79%,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2.034、4.762,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计划剖宫产的孕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孕妇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用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方案对乙肝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85例[替比夫定组25例,高病毒组,阴性组,非感染组(健康孕妇)各20例],前瞻性分析利用CBA技术测定不同组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IL-17A,IL-10,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7A的水平[(15.29±4.80)pg/mL、(19.45±4.80)pg/mL、(17.32±4.18)pg/mL]低于高病毒组[(26.03±4.88)pg/mL、(34.07±5.59)pg/mL、(24.12±4.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19);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0的水平[(6.08±1.32)pg/mL、(2.33±0.68) pg/mL、(3.74±0.61) pg/mL]高于高病毒组[(3.95±1.21) pg/mL、(1.71±0.53)pg/mL、(2.22±0.5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5,0.012);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的IL-6的水平较高病毒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不仅抑制了乙肝孕妇HBV的复制,同时可能部分纠正了乙肝孕妇的免疫失衡,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徐纯香;梁慧丽;任景芳;刘利利;赵薇;王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用药行为,寻找他汀类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用药危险因素。方法建立患者用药行为的评估方法,从知识、态度、能力三方面评估患者用药行为,以他汀类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参加现场调查,寻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参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救治。结果近三年有3例他汀类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怀疑药品分别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3例患者的用药行为都存在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3例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率均低于20%,不知道药品名称、用量、相互作用、禁用慎用、不良反应;健康态度得分率均低于70%,不会阅读说明书、不知道用药问题的解决方法;服药能力得分率均低于50%,慢性疾病长期用药依从性差。结论药师在严重不良不良反应调查中,发现患者日常用药行为存在风险,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药师要针对患者用药行为风险从知识、态度、能力三方面加强用药教育与宣传,协助患者防范不良反应。
作者:陆红柳;杨啸白;张楠;李桃园;夏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阳性率,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急性AMI组48例,非急性AMI组52例),常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AMI组患者震荡斜率(TS)[(1.4±0.6)ms/RR]、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85.2±22.3)、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7.1±8.4)%]均较非急性AMI组明显减低(t=3.180、3.042、3.318,均P<0.05);震荡起始(TO)为(1.9±1.2),较非急性AMI组的(0.8±1.7)升高(t=2.628,P<0.05);联合检测HRT、HRV阳性40例,较单独检测HRT阳性的30例、HRV阳性的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5.502,均P<0.05)。结论 AMI患者HRV下降,HRT现象变钝,其均与患者发生急性心脏事件有关,HRT和HRV同时检测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王国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透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半年无差错率、患者满意率和血透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为5例(8.93%),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结论链式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差错率,保障了血透科的护理品质。
作者:刘灿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90例,分为睾丸扭转组45例和急性附睾-睾丸炎组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回声情况并观察睾丸、附睾的血流情况及频谱特征,记录睾丸实质动脉及附睾实质动脉阻力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睾丸、附睾血供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睾丸扭转组睾丸血供、附睾血供异常率分别为77.88%、75.56%,急性附睾-睾丸炎组睾丸血供、附睾血供异常率分别为48.89%、48.8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8、11.944,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附睾和睾丸扭转声像图和血供特点,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准确、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准确诊断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是目前鉴别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张志敏;苏雅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危重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组。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胸腔穿刺进行积液抽吸;观察组3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两组均进行白介素(IL-2)和顺铂(DDP)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31,P<0.05);两组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6、5.632、-4.338、6.210、5.487,均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控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费用较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孙彦;王林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硬板床,腰部垫高进行复位。治疗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00 mL;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给予患者闭合复位,术后给予患者牵引悬吊,卧硬板床,将软枕垫在骨折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1)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3.81±2.09)mm,(20.14±2.26)mm,(21.89±2.60)mm;对照组:(15.24±2.21)mm,(17.39±2.57)mm,(17.40±1.81)],除治疗前外(t=0.278,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5.163,P<0.01;t=7.491,P<0.01);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60.72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2)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脊柱后凸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26.18±2.03)°,(9.56±1.11)°,(9.57±1.08)°;对照组:(27.36±2.71)°,(14.59±1.28)°,(14.52±1.48)°];除治疗前外(t=1.836,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脊柱后凸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15.706,P<0.01;t=14.300,P<0.01);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14.38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3)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8.31± 0.94)分,(1.86±0.74)分,(1.87±0.77)分;对照组:(8.12±0.95)分,(3.85±1.07)分,(3.82±1.08)分];除治疗前外(t=0.752,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8.095, P<0.01;t=7.812,P<0.01);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F=23.330,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4)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73.27±4.55)分,(32.11±2.57)分,(29.14± 3.60)分;对照组:(75.49±4.20)分,(43.83±2.98)分,(38.67±5.28)分];除治疗前外(t =1.897,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14.413,P<0.01;t=7.895,P<0.01);两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9.358,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腰背部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并能遏制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莫成敏;蔡拉加;林剑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统计对照组患者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增强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王囡囡;贾延萍;许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强心理护理及营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出凝血情况,正确指导患者饮食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及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腹水各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糖1例,吻合口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肝硬化患者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少芬;林小芳;郑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