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刘灿灿

关键词:血液透析,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透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半年无差错率、患者满意率和血透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为5例(8.93%),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结论链式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差错率,保障了血透科的护理品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转阴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复发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4、10.52,均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2%(χ2=9.51,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云树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体外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以50μL/mL、100μL/mL、200μL/mL、400μL/mL 4个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于该细胞,在12 h、24 h和48 h后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及数量。结果50μL/mL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12 h、24 h及48 h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87±2.22)%、(13.42±2.14)%、(30.8±3.67)%;100μL/mL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12 h、24 h及48 h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25±1.58)%、(43.34±2.84)%、(66.46±2.64)%,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 h =12.319,t24 h =14.573,t48 h =12.319,均 P<0.05);加药组200μL/mL与400μL/mL浓度作用24 h后细胞完全死亡,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变圆、漂浮,核质比例减少,细胞碎片较多。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克恭;唐毓金;黄煜朗;曾文容;黄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危重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组。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胸腔穿刺进行积液抽吸;观察组3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两组均进行白介素(IL-2)和顺铂(DDP)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31,P<0.05);两组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6、5.632、-4.338、6.210、5.487,均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控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费用较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孙彦;王林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快速诊断生殖器念珠菌病3507例

    目的:使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对生殖器念珠菌病的致病菌进行快速诊断,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镜检初检以及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菌种鉴定的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地区3507例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进行致病菌研究,并对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阳性的2172株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3507份标本直接镜检阳性率38.0%(1332/3507),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共鉴定出念珠菌2172株,检出率61.9%(2172/3507),其中白色念珠菌占82.2%(1786/2172),女性阴道分泌物中非白色念珠菌比例为26.0%(350/1347)。 2172株念珠菌均未表现出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对制霉菌素、唑类抗真菌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可快速诊断生殖器念珠菌病;广东省汕头地区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非白念珠菌所致的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感染的比例增加;临床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徐晓容;李佳玟;赖爱民;庄奕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透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半年无差错率、患者满意率和血透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为5例(8.93%),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结论链式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差错率,保障了血透科的护理品质。

    作者:刘灿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对孕妇、脐带以及新生儿血浆白介素-17A、-10、-6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用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方案对乙肝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85例[替比夫定组25例,高病毒组,阴性组,非感染组(健康孕妇)各20例],前瞻性分析利用CBA技术测定不同组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IL-17A,IL-10,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7A的水平[(15.29±4.80)pg/mL、(19.45±4.80)pg/mL、(17.32±4.18)pg/mL]低于高病毒组[(26.03±4.88)pg/mL、(34.07±5.59)pg/mL、(24.12±4.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19);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0的水平[(6.08±1.32)pg/mL、(2.33±0.68) pg/mL、(3.74±0.61) pg/mL]高于高病毒组[(3.95±1.21) pg/mL、(1.71±0.53)pg/mL、(2.22±0.5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5,0.012);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的IL-6的水平较高病毒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不仅抑制了乙肝孕妇HBV的复制,同时可能部分纠正了乙肝孕妇的免疫失衡,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徐纯香;梁慧丽;任景芳;刘利利;赵薇;王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为80例,两组均给予抗心衰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5%(χ2=9.57,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49.88±4.60)mm和(37.10±3.15)mm,较治疗前(t=7.44、7.83,均P<0.05)和对照组(t=6.60、6.85,均P<0.05)均显著减少;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04±4.20)%,较治疗前(t=6.51,P<0.05)和对照组(t=7.11, P<0.05)显著增加;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百分比分别为(124.72±7.02)ms、(111.20±5.89)ms、(46.74±4.22)ms和(17.72±2.08)%,均较治疗前( t=7.43、7.83、7.06、8.17,均P<0.05)和对照组( t=6.66、6.90、6.15、7.21,均P<0.05)显著增加。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红娟;匡素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患者72例,其中病灶有82个。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49例肝硬化合并良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各时相增强时均与肝实质同步,33例肝硬化合并恶性病灶动脉相表现出快速均匀性增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在始增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恶性病灶组的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方面均少于良性病灶组(t=2.836、3.771、7.062,P<0.05,P<0.01)。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6.9%、76.2%、68.3%;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1%、97.8%、97.6%;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χ2=5.36、7.22、8.04,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更准确的鉴别出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的性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联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C、D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联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C、D级COPD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5例C、D级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次),1次/d,并给予妥洛特罗贴剂(2 mg/贴),1次/d。对照组予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次)1次/d。观察用药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6 min步行实验、急性加重次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6 min步行实验、急性加重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研究组中肺气肿表型可见持续性疗效,慢性支气管炎表型、ACOS表型治疗初期有效,半年后疗效下降。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7%、2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联合妥洛特罗贴剂能改善部分C、D级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周毓;吴诗华;钟浩海;陈中红;苏惠清;周仲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BEV )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92例BEV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应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48 h再出血率、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30.41±1.82)h,短于对照组的(41.83±2.6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观察组输血量为(374.16±28.30) mL,少于对照组的(582.33±36.1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观察组48 h再出血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EV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伍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早期微量喂养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45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为2012年住院的患儿,对照组22例为2011年住院的患儿,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23例发生喂养不耐受5例,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22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6例,发生率为72.73%。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5,P<0.05)。两组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观察组(28.22±1.97)d,对照组(34.23±3.10)d,观察组较对照组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0,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凌华;谢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低剂量CT检查在头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检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头部外伤患者48例,初次CT头部检查应用常规剂量进行,复查分别使用70%、50%、30%低剂量CT检查。对比不同剂量CT检查图像结果及射线剂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优良率大致呈降低趋势,但四种剂量扫描图像优良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辐射水平达96.59 mGy,随着扫描剂量降低,辐射水平明显降低,低剂量扫描辐射水平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93, P<0.05;t=7.547,P<0.01;t=9.438,P<0.01)。结论头部外伤应用CT检查时,低剂量CT检查结果可信,辐射剂量小,可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陆重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患者心力衰竭治疗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4例,未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室性心律失常组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3110.00±522.00)pg/mL,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2200.00±486.00)pg/mL(t=8.996,P<0.05);其LVEF (0.25±0.08),明显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0.41±0.98)(t=11.625,P<0.05);左心室内径≥70 mm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100.00%)明显高于左心室内径60~69 mm组、50~59 mm组、40~49 mm组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60.87%)、(37.04%)、(15.38%)(χ2=5.853、12.532、27.375,均P<0.05);应用胺碘酮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20.80±6.70)mg,明显低于未应用胺碘酮组的(44.20±12.90)mg(t=5.284,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NT-proBNP升高,应用胺碘酮可减少抗心衰药物的剂量。

    作者:孙克陆;梁爱霞;徐敏;王景武;李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麻醉阻滞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 TAP)麻醉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术中后镇痛的价值。方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72例,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麻后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0.375%罗哌卡因15~20 mL),后者双侧TAP阻滞采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病例术中苏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 h和48 h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苏芬太尼用量,研究组(44.72±4.62) mL与对照组(52.22± 7.22)m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44±0.69)分、(1.28±0.57)分和(1.39±0.60)分,与对照组(3.56±1.13)分、(3.11±0.95)分和(2.11±0.8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6.78±2.98)次和(90.00±8.11)分,与对照组(25.00±5.48)次和(76.39±7.5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术,具有定位正确、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镇痛效果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后镇痛中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燕丽;赵锋;戴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前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3例,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术前焦虑和抑郁情况、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1.39±5.76)分、(48.35±5.0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58.70±6.14)分、(56.82±5.49)分,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值分别为3.562、3.745,均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等指标分别为(20.85±1.67)次/min、(78.29±6.71)次/min、(104.82±13.68) mmHg、(76.43±11.84) mmHg 和(263.79±46.72)mL,对照组的分别为(25.93±2.10)次/min、(96.47±8.55)次/min、(127.45±15.36)mm-Hg、(87.04±13.56)mmHg和(326.18±53.45)mL,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t=2.305、3.816、4.265、3.591、4.574,均P <0.05);术后2 d 内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2.34%,食欲恢复率为97.40%,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的分别为85.53%、90.79%、40.79%,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2.034、4.762,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计划剖宫产的孕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孕妇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母婴结局,为初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初产妇8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9例,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42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要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初产妇产前和产后3 d进行心理状况评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4.15%(272/424),高于对照组46.55%(209/449)(χ2=6.12,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509.22±47.38)min和(183.16±10.28)mL,均低于对照组(t=13.28、12.1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为2.36%(10/424),低于对照组的5.35%(24/449)(χ2=4.88,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4±1.23)分,高于对照组的(9.12±1.06)分(t=6.36,P<0.05);两组产后SAS和SDS均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9.94、11.38、12.05,均P<0.05);观察组产后SAS和SDS分别为(51.08±3.36)分和(12.18±1.65)分,均低于对照组(t=6.11、5.92,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6.88±6.92)分,高于对照组的(91.27±7.14)分(t=6.08,P<0.05)。结论对围分娩期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程时间,并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敏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宫腔镜检查术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 RIF)的患者再次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的临床意义及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移植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反复种植失败的病例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 HSC)检查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210例;B组为对照组,再次移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对于无异常者轻柔搔刮内膜。术后再次行IVF-ET,分析两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并探讨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佳时机。结果 A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27.1%(57/210),B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1.3%(8/71),A组与B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1);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妊娠患者中有94.7%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结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在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建议再次移植在宫腔镜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

    作者:朱一萍;段立艳;李昆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强心理护理及营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出凝血情况,正确指导患者饮食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及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发生肝性脑病、腹水各1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糖1例,吻合口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肝硬化患者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少芬;林小芳;郑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性瘫痪的中医研究现状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临床普遍认为脑瘫需要综合的康复治疗,中医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有其自身特色,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陶成;童光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36眼)和对照组36例(37眼),对照组患者球后注射曲安奈德20 mg,注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采用Octopus全自动阈值视野分析系统检查患者视野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疗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视盘厚度变化情况,评价视盘厚度变化效果;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及睫状后动脉( 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t=5.471、3.623、6.045、3.82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2、3.786,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恢复效果分别为91.67%和67.57%,视野恢复效果分别为91.67%和70.27%,视盘厚度变化效果分别为88.89%和67.5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91、6.091、9.43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A及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 )、单位时间平均大血流速度(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854、3.623、3.842和5.517、3.849、6.052,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A及PCA的PSV、EDV、TAMX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A及PCA的PSV、EDV、TAMX明显高于对照组(t=3.212、3.302、3.429和3.932、3.621、3.301,均P<0.05)。结论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曲安奈德疗效,提高了视力和视野的改善率,减轻视盘水肿,作用机制与葛根素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作者:黎雄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