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容;李佳玟;赖爱民;庄奕宏
目的:探讨富硒蚕蛹氨基酸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50只,于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次日按性别、体质量完全随机分成五组:荷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0.03 mg/g)、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0.2 mg/g)、中剂量组(0.1 mg/g)、低剂量组(0.05 mg/g);连续给药10 d,次日摘眼球取血并测定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称量小鼠体内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观察肝体比、脾体比、肺体比以及用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等指标。结果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瘤重量明显减小,其抑瘤率分别为30.06%、25.43%和22.54%。阳性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5.33,均P<0.01);富硒蚕蛹氨基酸组白细胞数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2.72、29.67、27.28,均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5.02、5.37,均P<0.01);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3.93、4.14,均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25、42.38、46.31,均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P<0.05),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8.25、22.34,均P>0.05);中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1),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3、18.28,均P>0.05);低剂量组肝体比和肺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54,均P<0.01),脾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1,P>0.05)。富硒蚕蛹氨基酸各组的肝体比、肺体比和脾体比与阳性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富硒蚕蛹氨基酸具有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作用,虽然抑瘤效果不如环磷酰胺,但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乔妹;施自伦;吕刚飞;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异常凝血酶原(DCP)以及甲胎蛋白(AFP)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价值。方法 GGT、AFU采用速率法,AFP用酶联免疫法,DCP采用放射免疫法,四项指标同步检测。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癌组47例、转移性肝癌组35例与健康对照组56例血清标本中GGT、AFU、DCP及AFP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患者GGT、AFU、DCP以及 AFP 阳性率分别为89.4%、83.0%、74.5%、76.6%和82.9%、48.6%、68.6%、62.9%,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GGT =11.05,χ2AFU =7.35,χ2DCP =8.34,χ2AFP =14.58,均P<0.01)。 AFP与GGT、AFU、DCP联合检测,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5.7%,88.6%,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 P <0.05)。结论GGT、AFU、DCP及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作者:阙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34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标本,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培养情况,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结果342例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率为5.4%,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患儿136例,感染率为10.9%,足月产败血症患儿206例,感染率为4.0%,早产儿败血症感染率高于足月产败血症(χ2=88.07,P<0.01);早产儿败血症和足月儿败血症病原菌菌株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两种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7.1%和87.5%,其次对红霉素耐药性分别为86.9%和75.0%;三种常见革兰阴性菌均对抗生素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其次是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结论新生儿败血症革兰阳性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常见病原菌具有耐药性,临床治疗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作者:华秀芬;吴娜;许君;许毛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与单用电热灸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电热灸仪治疗,于月经前5 d开始治疗,连续治疗5 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比较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有效率为8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77.1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MSS持续时间、CMSS严重程度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2、2.137、2.256,均P<0.05)。结论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简便。
作者:陶腊梅;周雪;陆瑾;甘君学;阮志忠;徐大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147例,根据术式不同将1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B-Lynch缝合术,观察组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对两组产妇在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术中、术后2 h 和术后24 h 出血量( mL )[(1950.00±95.38)、(145.00±14.65)和(251.00±25.28)]显著高于观察组(mL)[(1620.00±79.64)、(102.00±10.53)和(235.00±20.53)](t=1.648,P<0.01;t=1.852,P<0.01和t=1.042,P<0.01),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8.86±1.4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2.18)min(t=3.217,P<0.01)。术后42 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均较好,并无发生明显可见的子宫缺血、切口感染、宫腔粘连和坏死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继发性贫血和恶露的比例(2.7%和1.35%)明显低于对照组(12.33%和15.07%)(χ2=4.919,P=0.031和χ2=9.223,P=0.002)。且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 B-Lynch 缝合术对产妇卵巢功能影响不大。观察组95.9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0%(χ2=4.240,P=0.046)。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对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是行之有效的保守性止血手术,可予推广。
作者:陈慧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PICC置管肿瘤患者96例,采用电脑抽号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即观察组,每组48例。置入PICC后,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发放自拟PICC置管患者自我维护质量评估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48例)优26例、良15例、差7例,优良率为85.4%;对照组优12例、良14例、差22例,优良率为54.2%。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226,P<0.05)。结论针对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自我维护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春芳;封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年龄>60岁)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3)以及治疗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治疗1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 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 mL,2次/d,持续应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症状、体征,评估NYHA分级,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实验室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47.16±4.30、57.92±4.30)(mm)与对照组比较[(50.63±4.67)mm、(61.30±4.58)mm]均明显下降(t=5.73、4.96,均P<0.01),LVEF明显增加[(40.57±4.51)%、(37.63±4.53)%](t=5.53,P<0.01)。两组NT-proBNP[(1659.±248.18)pg/mL、(1899.3± 205.45)pg/mL]均较治疗前[(2043.46±217.04)pg/mL、(2105.46±239.09)pg/mL]降低(t=3.23、3.64,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t=4.1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丁玲岩;马志芳;游美;何平平;刘现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前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3例,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术前焦虑和抑郁情况、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1.39±5.76)分、(48.35±5.0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58.70±6.14)分、(56.82±5.49)分,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值分别为3.562、3.745,均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等指标分别为(20.85±1.67)次/min、(78.29±6.71)次/min、(104.82±13.68) mmHg、(76.43±11.84) mmHg 和(263.79±46.72)mL,对照组的分别为(25.93±2.10)次/min、(96.47±8.55)次/min、(127.45±15.36)mm-Hg、(87.04±13.56)mmHg和(326.18±53.45)mL,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t=2.305、3.816、4.265、3.591、4.574,均P <0.05);术后2 d 内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2.34%,食欲恢复率为97.40%,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的分别为85.53%、90.79%、40.79%,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2.034、4.762,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计划剖宫产的孕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孕妇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母婴结局,为初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初产妇8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9例,应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42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要观察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初产妇产前和产后3 d进行心理状况评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4.15%(272/424),高于对照组46.55%(209/449)(χ2=6.12,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509.22±47.38)min和(183.16±10.28)mL,均低于对照组(t=13.28、12.1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为2.36%(10/424),低于对照组的5.35%(24/449)(χ2=4.88,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4±1.23)分,高于对照组的(9.12±1.06)分(t=6.36,P<0.05);两组产后SAS和SDS均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9.94、11.38、12.05,均P<0.05);观察组产后SAS和SDS分别为(51.08±3.36)分和(12.18±1.65)分,均低于对照组(t=6.11、5.92,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6.88±6.92)分,高于对照组的(91.27±7.14)分(t=6.08,P<0.05)。结论对围分娩期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程时间,并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敏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危重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组。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胸腔穿刺进行积液抽吸;观察组3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两组均进行白介素(IL-2)和顺铂(DDP)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31,P<0.05);两组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6、5.632、-4.338、6.210、5.487,均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控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费用较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孙彦;王林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临床普遍认为脑瘫需要综合的康复治疗,中医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有其自身特色,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陶成;童光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检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头部外伤患者48例,初次CT头部检查应用常规剂量进行,复查分别使用70%、50%、30%低剂量CT检查。对比不同剂量CT检查图像结果及射线剂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优良率大致呈降低趋势,但四种剂量扫描图像优良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辐射水平达96.59 mGy,随着扫描剂量降低,辐射水平明显降低,低剂量扫描辐射水平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93, P<0.05;t=7.547,P<0.01;t=9.438,P<0.01)。结论头部外伤应用CT检查时,低剂量CT检查结果可信,辐射剂量小,可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陆重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硬板床,腰部垫高进行复位。治疗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00 mL;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给予患者闭合复位,术后给予患者牵引悬吊,卧硬板床,将软枕垫在骨折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1)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3.81±2.09)mm,(20.14±2.26)mm,(21.89±2.60)mm;对照组:(15.24±2.21)mm,(17.39±2.57)mm,(17.40±1.81)],除治疗前外(t=0.278,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5.163,P<0.01;t=7.491,P<0.01);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60.72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2)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脊柱后凸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26.18±2.03)°,(9.56±1.11)°,(9.57±1.08)°;对照组:(27.36±2.71)°,(14.59±1.28)°,(14.52±1.48)°];除治疗前外(t=1.836,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脊柱后凸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15.706,P<0.01;t=14.300,P<0.01);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14.38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3)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8.31± 0.94)分,(1.86±0.74)分,(1.87±0.77)分;对照组:(8.12±0.95)分,(3.85±1.07)分,(3.82±1.08)分];除治疗前外(t=0.752,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8.095, P<0.01;t=7.812,P<0.01);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F=23.330,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4)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73.27±4.55)分,(32.11±2.57)分,(29.14± 3.60)分;对照组:(75.49±4.20)分,(43.83±2.98)分,(38.67±5.28)分];除治疗前外(t =1.897,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14.413,P<0.01;t=7.895,P<0.01);两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9.358,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腰背部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并能遏制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莫成敏;蔡拉加;林剑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1例患者按照使用药物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40 mg)组69例和小剂量(10 mg)组62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RP变化。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89.6%,小剂量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7.10,均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4,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可明显降低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体外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以50μL/mL、100μL/mL、200μL/mL、400μL/mL 4个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于该细胞,在12 h、24 h和48 h后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及数量。结果50μL/mL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12 h、24 h及48 h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87±2.22)%、(13.42±2.14)%、(30.8±3.67)%;100μL/mL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作用12 h、24 h及48 h后,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25±1.58)%、(43.34±2.84)%、(66.46±2.64)%,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 h =12.319,t24 h =14.573,t48 h =12.319,均 P<0.05);加药组200μL/mL与400μL/mL浓度作用24 h后细胞完全死亡,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变圆、漂浮,核质比例减少,细胞碎片较多。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克恭;唐毓金;黄煜朗;曾文容;黄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给予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精神情况及缺血情况,客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t =3.247、3.469,均 P <0.05),缺血量表(Hachinski)评分低于治疗前(t=3.384,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宝华;白光辉;王志翊;林海燕;商萍;邬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女,78岁。主因血尿1年余,腹痛、腹胀1个月入院。体检:双侧颈部、锁骨上窝、腹股沟区均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质韧结节;盆腔触及不规则形软组织团块,压痛(+)。实验室检查:ESR值升高(28 mm/h),LDH值明显升高(423.2 u/L)。腹盆腔MR平扫示:胆囊体积未见增大,壁明显增厚,厚薄尚均匀,胃肠道结构紊乱,局部呈散在结节样改变,后腹膜可见融合成团结节影,下腹部及盆腔内以子宫、两侧附件为中心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 WI等略低信号,T2 WI等信号,子宫正常形态、结构消失,膀胱壁不均匀明显增厚,以膀胱底、颈及左侧壁明显,左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及输尿管中下段被累及,左肾盂、肾盏、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子宫及膀胱后方的肠管与病灶分界不清,盆腔血管丛及两侧腹股沟见散在结节影。增强扫描:前述结节、团块状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尚均匀,增厚的胆囊及膀胱壁明显强化,其中膀胱底及左侧壁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区。穿刺病理结果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
作者:陈国智;杨敬梅;祁真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 A组给予厄贝沙坦,B组给予卡托普利,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VE)、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VA)、左心室心肌质量(LVM),采用心音图运动试验测定两组患者的心动前后第一心音幅值(S1)、心力储备指数(CCRI)、心脏储备指数(CR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VSd、LVEF、VE/VA、LVM、CCRI以及CRI。结果治疗后两组IVSd、LVM分别为(10.02±0.02) mm、(162.3±4.2) g和(10.03± 0.04)mm、(165.3±4.5)g,LVEF和VE/VA分别为(64.8±0.9)%、(1.13±0.13)和(63.9±1.8)%、(1.14±0.05),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75、10.143、9.875、8.998;10.899、10.123、9.968、8.997,均P<0.05);两组治疗后CCRI和CRI分别为(6.82±0.15)、(6.02±0.19)和(6.85±0.07)、(6.09±0.08),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86、10.992;11.029、10.893,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均能显著改善左心功能和心脏储备指数。
作者:郭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中央后回后部-外侧裂上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并破入脑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打通血肿腔与脑室,颅脑外引流器放置在血肿腔。结果术后6个月依据GOS评分,16例患者其中6例较好,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结论经中央后回后部-外侧裂上部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理想方法,可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江峰;吴淼经;吴檑;祝新根;江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统计对照组患者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增强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王囡囡;贾延萍;许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