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智;杨敬梅;祁真玉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阳性率,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急性AMI组48例,非急性AMI组52例),常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AMI组患者震荡斜率(TS)[(1.4±0.6)ms/RR]、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85.2±22.3)、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7.1±8.4)%]均较非急性AMI组明显减低(t=3.180、3.042、3.318,均P<0.05);震荡起始(TO)为(1.9±1.2),较非急性AMI组的(0.8±1.7)升高(t=2.628,P<0.05);联合检测HRT、HRV阳性40例,较单独检测HRT阳性的30例、HRV阳性的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5.502,均P<0.05)。结论 AMI患者HRV下降,HRT现象变钝,其均与患者发生急性心脏事件有关,HRT和HRV同时检测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王国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用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方案对乙肝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85例[替比夫定组25例,高病毒组,阴性组,非感染组(健康孕妇)各20例],前瞻性分析利用CBA技术测定不同组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IL-17A,IL-10,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7A的水平[(15.29±4.80)pg/mL、(19.45±4.80)pg/mL、(17.32±4.18)pg/mL]低于高病毒组[(26.03±4.88)pg/mL、(34.07±5.59)pg/mL、(24.12±4.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19);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0的水平[(6.08±1.32)pg/mL、(2.33±0.68) pg/mL、(3.74±0.61) pg/mL]高于高病毒组[(3.95±1.21) pg/mL、(1.71±0.53)pg/mL、(2.22±0.5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5,0.012);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的IL-6的水平较高病毒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不仅抑制了乙肝孕妇HBV的复制,同时可能部分纠正了乙肝孕妇的免疫失衡,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徐纯香;梁慧丽;任景芳;刘利利;赵薇;王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采用头孢米诺治疗,对比两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痊愈31例,显效5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6、2.13、2.38,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出现恶心1例,过敏1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头孢米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鲁芳;潘丽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检查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头部外伤患者48例,初次CT头部检查应用常规剂量进行,复查分别使用70%、50%、30%低剂量CT检查。对比不同剂量CT检查图像结果及射线剂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降低,图像优良率大致呈降低趋势,但四种剂量扫描图像优良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辐射水平达96.59 mGy,随着扫描剂量降低,辐射水平明显降低,低剂量扫描辐射水平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93, P<0.05;t=7.547,P<0.01;t=9.438,P<0.01)。结论头部外伤应用CT检查时,低剂量CT检查结果可信,辐射剂量小,可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陆重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 TAP)麻醉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术中后镇痛的价值。方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72例,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麻后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0.375%罗哌卡因15~20 mL),后者双侧TAP阻滞采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病例术中苏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 h和48 h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苏芬太尼用量,研究组(44.72±4.62) mL与对照组(52.22± 7.22)mL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44±0.69)分、(1.28±0.57)分和(1.39±0.60)分,与对照组(3.56±1.13)分、(3.11±0.95)分和(2.11±0.8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6.78±2.98)次和(90.00±8.11)分,与对照组(25.00±5.48)次和(76.39±7.52)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术,具有定位正确、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镇痛效果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后镇痛中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燕丽;赵锋;戴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45岁)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老年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中,急性肠系膜缺血12例,内科保守治疗2例好转,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8例;慢性肠系膜缺血4例,手术治疗后好转;缺血性结肠炎56例,内科保守治疗56例,均好转,无死亡病例;从临床特点分析,夜间发病者占34.7%(25例);既往史中无基础疾病史者占14.3%(10例);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及血便症状;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阳性结果;48.6%(35例)患者结肠镜下的表现较为典型。结论具有典型腹痛、便血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重视缺血性肠病的诊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强锋;胡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147例,根据术式不同将1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B-Lynch缝合术,观察组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对两组产妇在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术中、术后2 h 和术后24 h 出血量( mL )[(1950.00±95.38)、(145.00±14.65)和(251.00±25.28)]显著高于观察组(mL)[(1620.00±79.64)、(102.00±10.53)和(235.00±20.53)](t=1.648,P<0.01;t=1.852,P<0.01和t=1.042,P<0.01),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8.86±1.4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2.18)min(t=3.217,P<0.01)。术后42 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均较好,并无发生明显可见的子宫缺血、切口感染、宫腔粘连和坏死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继发性贫血和恶露的比例(2.7%和1.35%)明显低于对照组(12.33%和15.07%)(χ2=4.919,P=0.031和χ2=9.223,P=0.002)。且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 B-Lynch 缝合术对产妇卵巢功能影响不大。观察组95.9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0%(χ2=4.240,P=0.046)。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对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是行之有效的保守性止血手术,可予推广。
作者:陈慧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女,78岁。主因血尿1年余,腹痛、腹胀1个月入院。体检:双侧颈部、锁骨上窝、腹股沟区均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质韧结节;盆腔触及不规则形软组织团块,压痛(+)。实验室检查:ESR值升高(28 mm/h),LDH值明显升高(423.2 u/L)。腹盆腔MR平扫示:胆囊体积未见增大,壁明显增厚,厚薄尚均匀,胃肠道结构紊乱,局部呈散在结节样改变,后腹膜可见融合成团结节影,下腹部及盆腔内以子宫、两侧附件为中心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 WI等略低信号,T2 WI等信号,子宫正常形态、结构消失,膀胱壁不均匀明显增厚,以膀胱底、颈及左侧壁明显,左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及输尿管中下段被累及,左肾盂、肾盏、输尿管中上段明显扩张,子宫及膀胱后方的肠管与病灶分界不清,盆腔血管丛及两侧腹股沟见散在结节影。增强扫描:前述结节、团块状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尚均匀,增厚的胆囊及膀胱壁明显强化,其中膀胱底及左侧壁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区。穿刺病理结果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
作者:陈国智;杨敬梅;祁真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链式护理操作流程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透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半年无差错率、患者满意率和血透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为5例(8.93%),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结论链式护理操作流程,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差错率,保障了血透科的护理品质。
作者:刘灿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前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3例,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术前焦虑和抑郁情况、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1.39±5.76)分、(48.35±5.01)分,对照组的分别为(58.70±6.14)分、(56.82±5.49)分,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值分别为3.562、3.745,均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等指标分别为(20.85±1.67)次/min、(78.29±6.71)次/min、(104.82±13.68) mmHg、(76.43±11.84) mmHg 和(263.79±46.72)mL,对照组的分别为(25.93±2.10)次/min、(96.47±8.55)次/min、(127.45±15.36)mm-Hg、(87.04±13.56)mmHg和(326.18±53.45)mL,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t=2.305、3.816、4.265、3.591、4.574,均P <0.05);术后2 d 内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2.34%,食欲恢复率为97.40%,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的分别为85.53%、90.79%、40.79%,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2.034、4.762,均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计划剖宫产的孕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孕妇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并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统计对照组患者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增强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王囡囡;贾延萍;许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临床普遍认为脑瘫需要综合的康复治疗,中医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有其自身特色,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陶成;童光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年龄>60岁)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3)以及治疗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治疗1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 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 mL,2次/d,持续应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症状、体征,评估NYHA分级,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实验室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47.16±4.30、57.92±4.30)(mm)与对照组比较[(50.63±4.67)mm、(61.30±4.58)mm]均明显下降(t=5.73、4.96,均P<0.01),LVEF明显增加[(40.57±4.51)%、(37.63±4.53)%](t=5.53,P<0.01)。两组NT-proBNP[(1659.±248.18)pg/mL、(1899.3± 205.45)pg/mL]均较治疗前[(2043.46±217.04)pg/mL、(2105.46±239.09)pg/mL]降低(t=3.23、3.64,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t=4.1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丁玲岩;马志芳;游美;何平平;刘现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患者72例,其中病灶有82个。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49例肝硬化合并良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各时相增强时均与肝实质同步,33例肝硬化合并恶性病灶动脉相表现出快速均匀性增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在始增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恶性病灶组的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方面均少于良性病灶组(t=2.836、3.771、7.062,P<0.05,P<0.01)。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6.9%、76.2%、68.3%;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1%、97.8%、97.6%;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χ2=5.36、7.22、8.04,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更准确的鉴别出肝硬化合并肝内小病灶的性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细胞分化抑制因子( I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Id-1在60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 VEGF 在癌组织中阳性率80.00%(48/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6.67%(2/30)(χ2=43.56,P<0.01);宫颈癌癌组织中Id-1阳性率73.34%(44/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0%(3/30)(χ2=38.31,P<0.01);宫颈癌组织中VEGF及Id-1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脉管瘤栓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均P>0.05);且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r=0.642, P=0.000)。多因素预后回归分析显示:VEGF、Id-1、分化程度、脉管浸润、FIGO分期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EGF及Id-1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呈正相关性,联合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监测转移及预后情况的依据。
作者:曹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为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粒子数量及分布,术中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I125粒子,术后运用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12/46(26%),部分缓解22/46(48%),有效率34/46(74%);其中肺鳞癌6个月有效率21/24(88%),肺腺癌6个月有效率10/19(53%)。术后12个月完全缓解20/46(43%),部分缓解6/46(13%),有效率26/46(57%)。结论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迟福生;姜红千;王振元;高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给予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精神情况及缺血情况,客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t =3.247、3.469,均 P <0.05),缺血量表(Hachinski)评分低于治疗前(t=3.384,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老年人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宝华;白光辉;王志翊;林海燕;商萍;邬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危重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危重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组。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胸腔穿刺进行积液抽吸;观察组3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两组均进行白介素(IL-2)和顺铂(DDP)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31,P<0.05);两组单次平均手术时间、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6、5.632、-4.338、6.210、5.487,均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控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费用较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作者:孙彦;王林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富硒蚕蛹氨基酸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50只,于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次日按性别、体质量完全随机分成五组:荷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0.03 mg/g)、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0.2 mg/g)、中剂量组(0.1 mg/g)、低剂量组(0.05 mg/g);连续给药10 d,次日摘眼球取血并测定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称量小鼠体内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观察肝体比、脾体比、肺体比以及用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等指标。结果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瘤重量明显减小,其抑瘤率分别为30.06%、25.43%和22.54%。阳性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5.33,均P<0.01);富硒蚕蛹氨基酸组白细胞数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2.72、29.67、27.28,均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5.02、5.37,均P<0.01);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3.93、4.14,均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25、42.38、46.31,均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P<0.05),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8.25、22.34,均P>0.05);中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1),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3、18.28,均P>0.05);低剂量组肝体比和肺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54,均P<0.01),脾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1,P>0.05)。富硒蚕蛹氨基酸各组的肝体比、肺体比和脾体比与阳性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富硒蚕蛹氨基酸具有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作用,虽然抑瘤效果不如环磷酰胺,但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乔妹;施自伦;吕刚飞;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儿予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疗法+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机械通气疗法+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9.31%,与对照组的75.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 PaCO2、PaO2、pH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t=3.28、3.45、3.36、3.52、3.57、3.72、4.05、3.98、4.14、3.75、4.01、3.87、4.02、3.82、3.77、4.27、4.17、4.33,均P<0.05);观察组肺炎、慢性肺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17、4.85,均 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351.43±71.56)h、(26.73±11.4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39±124.28)h、(42.32±12.38)d(t=4.85、4.85,均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疗效肯定,肺部感染及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解红艺;徐莉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