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杨泽;秦让山;李泽生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对重症患者进行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胸部外伤多发肋骨骨折病人手术后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呼吸机依赖以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常规撤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是在医护人员观察下,逐渐降低呼吸机的支持条件,然后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脱机拔管.我们的临床经验常常低估了患者的身体情况,从而推迟脱机拔管的时间,导致增加并发症的机会.
作者:齐德莉;胡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山东省已经进入城镇化提质加速发展时期,并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城镇化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城镇化的要求.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真正实现农村居民“角色转变”,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挑战.通过论述目前山东省城镇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方玉凤;闫晓娜;张丽;黄飞;吴树运;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乡镇卫生院医生胜任力模型,为乡镇卫生院选拔医生提供能力选拔标准.方法 通过工作分析调查表对乡镇卫生院317名临床医生进行工作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胜任力核检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临床医生胜任力模型.结果 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胜任特征6大特征群共23项,分别为专业素养、成就特征、管理特征、服务特征和影响特征与个人特征.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与相应岗位的工作职责高度关联,可为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师娜娜;马达飞;张光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万州区各类人群艾滋病(HIV)感染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万州区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检测各类人群血清样品281 204份,确证抗-HIV阳性312例,阳性率为0.11%;其中男男性行为阳性率高为10.96%,其次自愿咨询检测为1.85%.结论 通过性接触是我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男男性行为.因此,除了加大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力度外,还应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才能有效地把艾滋病的传播减少到低限度,以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作者:杨茂瑜;毛和香;骆成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胰腺管内的压力突然增高,使胰腺血液供应不足及胰管阻塞等原因引起[1].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急性腹痛、剧烈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和各种器官衰竭[2].乌司他丁又名尿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多种酶和炎症介质有抑制作用[3].
作者:王尚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左右[1].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期并发症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2011年12月1日,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开始在全国实施,我们从2012年6月即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筛查,到2013年9月共筛查274例,结果是1项及以上异常者人群比例较大,占筛查总数的35.1%,根据筛查结果我们对此类人群进行了认真的饮食控制指导及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枝双;刘兴权;周祖明;聂绍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抚顺市二级医院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其相关性,选择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确定问题、制定目标、分析问题、制定干预方案、评估佳方案、制定计划并实施、制定评估流程并评估以及总结经验与困难.结果 6个月内抚顺市13家二级医院平均剖宫产率降低至35.8%,其中无指征剖宫产率下降至35.9%.结论 通过加强宣教和定期督导两方案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孙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近视患病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 385名1~5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向其家长发放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学生近视率为60.3%,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增高趋势(x2=370.5,P<0.01);女生近视率(63.1%)高于男生(57.6%).学龄前健康状况、学习压力、读写姿势、母亲视力和照明光源是小学生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学校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和女学生视力情况,且需将视力预防保健工作前移,动员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构筑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视力预防保健体系.
作者:张一飞;周伟;冯学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深圳市代谢综合征发病规律及趋势,为制定代谢综合征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8 757名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询问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深圳市18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73%.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代谢综合征高患病率主要在男性60~岁组,女性65~岁组.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老龄化和向心性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长迅速,应早期筛查代谢综合征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倡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和适量锻炼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瑞;周卫;郭春江;周海滨;谢奎;付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山市农村老年人生活行为状况及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中山市3个镇对4 800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行为方面:有39.4%的老年人每天进行体育运动,有82.5%的老年人饮食荤素均衡;有9.6%的老年人吸烟,有3.7%的老年人经常饮酒,其中男性吸烟和饮酒率均高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知晓情况:分别有18.6%和30.7%的老年人知道自己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分别有28.7%和52.7%的老年人知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原则,有20.7%和43.7%的老年人知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原则,其中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有21.7%和16.6%的老年人知晓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分别有25.5%和27.5%的老年人主动和被动地获取过保健知识.结论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有待改善,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不高,应加强农村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以提高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的管理效果.
作者:梁佩韶;郑志宏;王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9-2012年广东省粤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和苯丙酮尿症(PKU)的发病率情况.方法 对粤北地区2009-2012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粤北地区2009-2012年的新生儿疾病平均筛查率为88.84%,并且逐年升高.CH发病率为0.56‰(1:1789),高于广东其他城市;G-6-PD 7 759例,检出率为4.93%(1:20); PKU 2例,检出率为0.013‰(1:78 707).结论 总结分析粤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为今后筛查工作的进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粤北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率,保障耍幼儿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黄丽婵;陈亚军;乔伶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慢病生活俱乐部”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法 从2013年新洲社康管理在册的慢性病病人中抽取14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慢病生活俱乐部”,由专业人员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对照组纳入“慢病自我管理小组”,根据深圳市统一“慢性病自我管理培训班”教材进行学习.比较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病防治信念和自我管理技能掌握程度的区别.结果 通过6周的培训,实验组参加培训的全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防治的信念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但两组患者培训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培训前,除“能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外,两组患者慢性病的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培训后慢性病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较培训前均有提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培训后其知识、信念及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更明显.除“愿意接受慢性病知识宣教”以外,各项内容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慢病生活俱乐部”是慢性病病人学习交流的平台,由专业人员集中规范授课,强调病友自我管理技能的实践操作,通过病友互助互学等交流形式,培训效果好,使慢性病病友在社康中心有归属感,在社区慢性病防控中有利于发挥防治一体化的平台作用,值得探讨.
作者:裴宇慧;万献;罗琼佳;石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徐家汇街道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科合作,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参加本中心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的342名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按骨密度测定值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调查的342名老年人中,骨密度正常者占26.3%,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者占73.7%,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曾因轻微碰撞或跌倒伤到骨骼、身高较年轻时降低>3 cm、经常腹泻和45岁前绝经者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高龄、曾因轻微碰撞或跌倒伤到骨骼、身高较年轻时降低>3cm、经常腹泻和45岁前绝经者是该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的高危因素,提示应加强有该方面因素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
作者:徐光铮;高晶;张惠琴;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九龙坡区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的主要做法及现状.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了89名乡村医生,收集相关定量资料,并通过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收集定性资料.结果 九龙坡区首先通过乡村卫生一体化将村医变为乡镇卫生院临时聘用人员;然后作为临时聘用人员的村医参加入编考试解决身份问题,补偿和养老问题进而得到解决.九龙坡区村医目前月收入中位数为3 000元;与医改之前相比,41.00%的村医收入减少,39.80%的村医收入增加,19.30%的村医收入没有变化;九龙坡区村医期望收入中位数为4 500元,期望收入与目前收入中位数之差为1 500元;有61.80%的村医对收入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九龙坡区80.90%的村医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事业编制养老保险),78.70%的村医对享有的养老保险满意和非常满意.结论 通过解决村医身份问题,村医的补偿和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尽管部分村医的收入有所下降,对收入满.意度较低,但由于解除了后顾之忧,对养老满意度较高.
作者:张小娟;朱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级实验室应该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或经认可的检验标准与方法.《公共场所标准检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1]作为《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6,以下简称《标准》)[2]配套的检验方法于2000年9月30日发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方法》与《标准》对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检验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同时使基层单位的检验工作有据可依,出具的检验报告能够标准化、统一化.但是,我们在执行和使用时发现《标准》、《方法》中仍有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改进之处,特在此提出以供商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蓝山县和桑植县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后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改革的实际效果.方法 运用抽样调查方法,对2个县支付方式改革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住院患者对卫生院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诊疗水平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大幅度增长.结论 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有效防范医患道德风险,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偏远地区卫生院的财政投入,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作者:关端俐;周良荣;刘艺臻;唐峻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12年6月-12月份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舟山市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双向转诊精神病患者的数据.1.2方法通过双向转诊平台收集数据及对病人家属的访谈,分析转诊成功和未实现转诊的具体原因.转诊条件:(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患者转诊至舟山市精神专科医院的条件,病情出现反复;出现明显精神症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不能控制;因技术、药物等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
作者:王芳;谢蓓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基于肺康复指南,对COPD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制定标准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促进综合肺康复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使更多的COPD患者受益.
作者:和玲玲;刘丽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张掖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为及时调整免疫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人群血清中脊灰、麻疹和风疹IgG抗体.结果 共监测435人,脊灰抗体阳性率为87.82%,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42.78 U/mL;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22%,GMC为1 512.50mIU/m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2.87%,GMC为56.84IU/mL.结论 为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重点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及时接种率、接种证查验、大年龄组加强免疫及风疹监测工作.
作者:卢莉萍;张晓萍;张娅秀;毛玉娟;赵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制度在高血压管理中的路径,分析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半年后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方式,采集高血压管理数据库资料,比较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前后高血压登记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有效控制率以及认知率、随访率和服药率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后,高血压登记率由71.6%上升至77.5%,管理率由58.4%上升至65.6%,规范管理率由44.0%上升至53.6%,血压有效控制率由42.2%上升至58.7%,认知率由71.3%上升至80.1%,随访率由93.4%上升至99.6%,服药率由69.7%上升至80.8%,七项指标均明显上升,认知率、随访率和服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度下的高血压管理有利于提升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金岚;谭玲琳;鲍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