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玲
目的 观察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Ⅱ或Ⅲ级髋关节手术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用轻比重0.25%罗哌卡因5~7 mg,硬膜外阻滞用0.25%罗哌卡因;B组腰麻用重比重0.5%布比卡因8~10 mg,硬膜外阻滞用0.375%布比卡因.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和术中BP、HR、脉博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A组麻醉平面T8~T10,单侧,术中各时点BP、HR、SpO2平稳,Bromage评分患肢1~2分,健肢0~1分;B组麻醉平面T6~T8,双侧,术中各时点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Bromage评分双下肢以3~4分为主.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用于高龄髋关节手术患者.
作者:汪国海;焦文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79例(86枚),失败3例(3枚),术后3个月改良RS评分0分65例(79.27%),改良RS评分1~2分9例(10.98%),改良RS评分3~5分5例(6.10%),改良RS评分6分3例(3.66%).74例患者栓塞术后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14.67 ±5.24)个月,复发9例,复发率12.16%.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与血管内栓塞术不完全栓塞密切相关(x2 =22.604,P<0.01),与颅内动脉瘤颈宽颈密切相关(x2=6.767,P<0.01).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其术后复发与动脉瘤栓塞不致密有关,应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黄淮;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治疗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放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患者918例(共2 118例次),先按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口腔黏膜炎分级,再将各级口腔黏膜炎按床号与3除的余数随机分为A组(康复新、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治疗组),B组(单纯康复新液治疗组),C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观察各组的治愈天数.结果 A组与B组、C组各种程度口腔溃疡治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1.839,P<0.05;LSD-t=6.814,P<0.01).结论 采用康复新、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治疗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骥波;李啸波;俞焕苗;毛立波;彭洪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胎儿胆结石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 020例孕妇中,检出疑似胎儿胆囊结石15例,检出率为7.14/10 000.其中男性10例,女性为5例.11例与胎龄大小接近,2例大于实际胎龄,2例小于实际胎龄.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5例疑似胎儿胆囊结石患儿中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另外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 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胎儿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应为胎儿胆总管反流的肠内容物形成的.
作者:陈领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CRP水平与其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88例,比较分析有靶器官损害及无靶器官损害组血清CRP水平,评价CRP水平与各项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有靶器官损害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t=-4.115,P<0.05);年龄<60岁与≥60岁者、无高血压家族史与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无吸烟史与有吸烟史者、无糖尿病史与有糖尿病史者、无血脂异常与有血脂异常者、非肥胖者与肥胖者、不缺少体力活动者与缺少体力活动者、无微量蛋白尿与有微量蛋白尿者之间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1、-4.228、-2.998、-4.159、-3.954、-1.894、-2.675、-2.781,均P<0.05).结论 导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有很多,CRP水平可成为其有效评价指标,同时其水平的变化还与各项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黄海英;傅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CRP和Hcy.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x2=4.760,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Hcy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CRP(t=2.927,P<0.05);Hcy(t=2.624,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Hcy水平.
作者:胡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妊娠24周后不同阶段发生脐血流异常的主要因素,并评估其治疗结局.方法 统计产科检查并分娩的脐血流异常患者256例,脐血流异常发生在孕24周后的不同阶段,并进行了常规的治疗和监测.分析不同阶段发生脐血流异常的潜在因素,以发现主要因素,并比较其治疗结局.结果 脐血流异常发生于孕期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0,P<0.05),各期影响因素构成分别为:24 ~ 27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高(33.33%),脐带因素次之(16.67%);28~36周脐血异常的发生率升高(42.00%),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28.70%,脐带因素次之(15.74%);37~40周脐带因素多(31.37%),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低,但仍占22.54%,而胎盘因素次之(12.74%).经过治疗发现,各期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16,P<0.01),24~ 27周为89.58%,28~36周为80.55%,37~40周为69.60%.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脐带异常为影响孕期脐血流异常的主要因素,孕24~37周可以作为脐血流检查及治疗的敏感时期,尤其可以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监测指标.
作者:胡海燕;董瑞峰;徐风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后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x2=26.25、15.57、35.05,均P<0.05),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明显变化(x2=3.11、0.06、0.28,均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30、6.04、4.09,均P<0.05),相关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 =6.04,P<0.05).观察组患儿在遮盖、训练、用眼习惯及认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x2 =4.61、8.92、6.92、22.91,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弱视患儿及相关人群获取弱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门诊对弱视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弱视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凤华;贾凤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兔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0.48 ±0.46) mg/L]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0.67±0.23) mg/L]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 ±0.13) mg/L](t=3.24、4.32,均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 =4.02,P<0.05).中度妊高征组[(0.65 ±0.21) mg/L]和重度妊高征组[(0.78 ±0.23) mg/L]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0.54 ±0.18) mg/L](t=3.11、4.51,均P<0.05),重度妊高征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组(t=3.08,P<0.05).结论 D-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是一项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有益检查,可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天津;王步军;周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明显上升.近年来,毒品从我国过境导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吸毒合并高血压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发现这类患者降压效果不佳,且联合用药数量多,服药依从性差,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娣;徐璟;黄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用优质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给予每4h测量体温1次和每4h观察并记录皮疹透发的速度和皮疹出齐的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48 h体温下降0.5~1℃、72 h皮疹出齐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8.27、9.01,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x2=36.00,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的出疹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卵巢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共完成2周期化疗.测定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HE4.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0,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VEGF和HE4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3.180、2.725,均P<0.05).结论 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明显减少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HE4的表达.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李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顽固性银屑病患者66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和甘草甜素联合治疗.治疗中每两周复查血、尿常规,每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随诊2年,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69.7%;对照组分别为2例、7例、5例、19例,总有效率27.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4,P<0.05).治疗组轻度头昏1例,ALT升高1例,月经不调1例,占9.1%;对照组轻度头昏3例,厌食1例,ALT升高1例,月经不调1例,占18.2%,停药2周后均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7,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1例,2年内复发2例,总复发率9.1%;对照组1年内复发5例,2年内复发7例,总复发率39.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9,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顽固性银屑病显效时间短,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远期效果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改善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以及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及经口腔吸人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76%)(x2=6.35,P<0.05).10 ~ 12周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2.64、3.41;2.30、3.17、2.47,均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鼻腔干燥、鼻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11、7.53,均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改善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症状复发方面有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杨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可吸收明胶海绵为支架,加三氧化物矿化物聚合物(MTA)封闭诱导治疗不同类型不可复性牙髓炎临床牙髓再生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上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150例,去除冠部感染牙髓,保留根部活的牙髓,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支架加MTA封闭,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覆盖,观察症状转归情况,牙髓活力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观察组中急性牙髓炎成功率76.5%、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成功率47.0%,与对照组(14.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成功率33.0%、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成功率35.0%,均高于对照组的9.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明胶海绵加MTA诱导体内牙髓再生是可能的,急性牙髓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牙髓再生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李红玖;姚志文;王宾;杨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骨折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73例开展系统护理,对照组65例给予普通护理,评定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便秘改善显效率63.0%,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86.2%(x2=12.47、13.59,均P<0.05).结论 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加强恢复性锻炼,予腹部按摩及按摩指导,尽早适应床上排便,做好药物使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骨折卧床患者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信心.
作者:马铭爽;孙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趾肱指数(TBI)变化对糖尿病足早期发现及诊断的意义.方法 在门诊及住院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VPT和TBI,用多元回归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有症状组和糖尿病无症状组中所有患者双下肢4个检查部位的VPT均>15 V;两组V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第一足趾:P=0.013;右第一足趾:P=0.02;左内踝:P =0.139;右内踝:P=0.011);两组分别有90.63%与65.35%患者存在足溃疡中度以上风险,两组足溃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两组TBI均>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TBI:P =0.407;右TBI:P=0.384).两组分别有12.53%与28.26%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两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8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症状者存在很高的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无症状者也存在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有必要进行VPT和TBI联合检查和早期介入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陶娟;谢燕;沈林玲;顾小妹;杨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曲马朵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36~ 65岁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曲马朵PCIA组(A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朵PCIA组(B组),每组35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比较两组术后24 h和48 h时段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各时间段患者镇静评分、睡眠评分、盐酸曲马朵消耗量、哌替啶肌内注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VAS评分均小于4分.B组术后24、48 h等时间点的VAS评分(3.2±0.3)分、(2.7±0.3)分,均低于A组的(3.8±0.4)分、(3.2±0.2)分(t24=7.099,t48=8.204,均P<0.05).而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小于1分,但B组睡眠评分(3.1±0.7)分,低于A组的(4.2±0.8)分(t=6.122,P<0.05).B组患者盐酸曲马朵消耗量[(625.2±113.7)mg]、哌替啶肌内注射次数(2.1±1.9)次,均小于A组[(782.9±102.6)mg,(5.2±2.2)次](t=6.092、6.309,均P<0.05).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盐酸曲马朵PCIA效果,并有助于减少盐酸曲马朵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闵卫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婴儿特发性胃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疗法,包括喂奶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喂养时及喂养后右侧半卧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16例均治愈,随访3~4个月患儿呕吐均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疗法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作者:刘传荣;骆福裕;郭俊;刘辉;钟斌;徐建兵;吴书清;黄秀明;李伟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厄贝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药,该复方具有降血压协同作用[1-2].本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黑龙江省医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42~ 68岁,平均(54.5±6.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者,电解质异常者.7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作者:房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