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胡霞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参麦注射液, C反应蛋白质,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96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CRP和Hcy.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x2=4.760,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CRP和Hcy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CRP(t=2.927,P<0.05);Hcy(t=2.624,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血浆CRP和Hcy水平.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震动感觉阈值及趾肱指数变化对糖尿病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趾肱指数(TBI)变化对糖尿病足早期发现及诊断的意义.方法 在门诊及住院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VPT和TBI,用多元回归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有症状组和糖尿病无症状组中所有患者双下肢4个检查部位的VPT均>15 V;两组V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第一足趾:P=0.013;右第一足趾:P=0.02;左内踝:P =0.139;右内踝:P=0.011);两组分别有90.63%与65.35%患者存在足溃疡中度以上风险,两组足溃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两组TBI均>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TBI:P =0.407;右TBI:P=0.384).两组分别有12.53%与28.26%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两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8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症状者存在很高的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无症状者也存在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有必要进行VPT和TBI联合检查和早期介入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陶娟;谢燕;沈林玲;顾小妹;杨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用三氧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医用三氧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玻璃酸钠联合医用三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IL-6、IL-8和TNF-α变化及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IL-6、IL-8和TNF-α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和TNF-α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27、-21.245、-14.704,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VAS为(7.62±1.09)分,对照组为(7.83±1.1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VA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2.27±0.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0.87)分(t=-6.988,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2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40例,治愈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04,P<0.05).结论 医用三氧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根元;夏水风;方建塔;丁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5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SD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确诊为PSD者32例(42.7%).入院第2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单纯急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单纯脑卒中、轻度PSD两组患者的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两组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9.75,P<0.05).而中度、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 =50.23、46.82,all P <0.05).单纯脑卒中组、轻度PSD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无相关性(r =0.062,P>0.05),而中度PSD组、重度PSD组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均有相关性(r =4.682,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病率为42.7%,中、重度PSD患者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相关性.早期对抑郁进行干预治疗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作者:韩勇;王金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分娩的重度子痫产妇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妇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和心理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7.1546、5.0056,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于对照组(x2=13.9263、4.9000、5.764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x2=12.1109,P<0.05).结论 给于重度子痫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巧玲;刘小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1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两组患者术中血压(SBP、DBP)、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记录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全程中SBP、DBP、HR均未出现明显波动,B组在诱导后出现SBP、DBP的明显下降,且B组诱导后(T1) SBP、DBP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4、5.792、6.259、4.885,均P<0.01),A组和B组气管插管即刻(T2)至气管拔管后3 min(T7) 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5、0.321,x2=0.343,均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好,拔管时间早,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斌;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以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奇数进入观察组,偶数进入对照组,观察组28例采用MIPPO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5.7%,对照组优良率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58,P=0.000).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8.1±1.6)周,骨折愈合时间(6.5±1.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9.4±2.1)周,骨愈合时间(7.1±1.1)个月,1例再骨折;两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5、8.632,均P<0.05).结论 MIPPO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显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作者:孙景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胎儿胆结石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 020例孕妇中,检出疑似胎儿胆囊结石15例,检出率为7.14/10 000.其中男性10例,女性为5例.11例与胎龄大小接近,2例大于实际胎龄,2例小于实际胎龄.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5例疑似胎儿胆囊结石患儿中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另外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 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胎儿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应为胎儿胆总管反流的肠内容物形成的.

    作者:陈领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奥心血康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用药后7d、14 d、30 d测定SOD、MDA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 d、30 d,血清SOD水平分别为(84.2±10.5) nU/mL、(92.3±11.4) nU/mL、(101.2±11.1) nU/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分别为(8.0±0.4) nmol/mL、(7.2±0.8) nmol/mL、(5.0±0.7) nmol/m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52±1.80)分、(14.98 ±2.37)分、(10.62土1.56)分,30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颖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婴儿特发性胃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疗法,包括喂奶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喂养时及喂养后右侧半卧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16例均治愈,随访3~4个月患儿呕吐均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疗法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作者:刘传荣;骆福裕;郭俊;刘辉;钟斌;徐建兵;吴书清;黄秀明;李伟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0.79、1.21、0.92,均P<0.05).两组患者各期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对患者创伤小,各期的复发情况和复发时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何卿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P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SWL组和URL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组内比较,ESWL组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92.3%)明显高于中下段结石(55.6%)(x2=0.049,P<0.05).组间比较,UPL组中下段碎石率为96.0%,总碎石成功率为87.5,ESWL组分别是55.6%和75.0%,UPL组均明显高于ESWL组(x2 =0.001、0.032,均P<0.05),但两组上段结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血尿发生率(82.5%)明显低于UPL组血尿(97.5%)(x2=0.034,P<0.05),但ESWL组发热、肾区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是17.5%,42.5%,37.5%,均明显高于UPL组(x2=0.023、0.033、0.004,均P<0.05).结论 与ESWL比较,UPL中下段碎石率及总碎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治疗各段结石.

    作者:胡孝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甲状腺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垂体增生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导致垂体增生合并生长激素缺乏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1例儿童继发于桥本甲状腺炎的垂体增生合并生长激素缺乏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女、15岁,表现为生长迟缓,甲减症状不典型,垂体增生.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垂体增生消失.身高增长从治疗前3 cm/年,提高到治疗后5 cm/年,合并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为8 cm/年.随访3年无垂体增生复发.结论 甲减患儿进行生长激素功能和垂体检查非常必要,首选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甲减,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后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可以获得满意身高增长.

    作者:徐芳;黄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迪联合NP方案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NP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加用艾迪注射液.观察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近期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2、0.048、0.178,P=0.559、0.827、0.673);联合组Ⅲ~Ⅳ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1.7%)低于化疗组(63.3%) (x2 =25.09,P=0.001),联合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8.3%与35.0%,x2=4.26,P =0.039);联合组经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13.8±2.4)与(22.4±2.7),t=2.876,P<0.005];联合组生活质量好转率明显高于化疗组(63.3%与33.3%,x2=10.812,P=0.001),而恶化率明显低于化疗组(6.7%与36.7%,x2=15.91,P=0.000).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提高NK细胞活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邢宏建;王凌凌;吕红英;邹庆华;齐秀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卒中后脑可塑性研究进展

    美国心脏/卒中协会2010年发布的卒中预防指南显示卒中已成为美国第三大死因,同时也是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近30%患者遗留永久残疾[1].而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已居世界第一,且仍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其中7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同时也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亡原因,每年因本病的总支出近200亿元,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

    作者:邱永斌;贾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内障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前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结膜囊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选择白内障患者10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53例,术前应用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共53例,术前应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3d行结膜囊细菌培养,观察结膜囊内细菌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下降值分别为39.62%和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764,P=0.0344).两组用药前共25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30株,革兰阴性细菌29株.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革兰阳性细菌有效率分别为92.30%,47.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6.787,P=0.017);革兰阴性细菌有效率分别为70.58%,2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 =5.855,P=0.02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是白内障术前清洁结膜囊、预防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青林;吴伯乐;高和香;滕荣建;吴安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1·d-1,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炎琥宁,按10 mg/kg体质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3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3d退热率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 (40/45),对照组为66.67% (30/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23、4.01、4.51,均P<0.05).观察组治疗3d退热率为82.22%(37/45),对照组为62.22% (28/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11.11% (5/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12,P>0.05).结论 相比利巴韦林,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更快起效,较快解决患儿痛苦,缩短病程,疗效更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懿;徐世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总结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用优质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给予每4h测量体温1次和每4h观察并记录皮疹透发的速度和皮疹出齐的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48 h体温下降0.5~1℃、72 h皮疹出齐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8.27、9.01,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x2=36.00,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的出疹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化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患者化疗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时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接受化疗的32例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和25例未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化疗后CD3+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百分比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疗能对T细胞数量及比例产生明显的影响,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原因之一.

    作者:庄见齐;郑晓辉;郑晓丹;黄可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改善癫痫患者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 将50例癫痫患者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组除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1年后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癫痫患者SCL-90因子中焦虑、抑郁因子与中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46,均P<0.05);而强迫、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因子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1.48、1.15、1.33,均P>0.05);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及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0.25、92.23,均P<0.01).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干预治疗可缓解症状,是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霞;陈伟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