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巧玲;刘小媚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重度子痫,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分娩的重度子痫产妇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妇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和心理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7.1546、5.0056,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于对照组(x2=13.9263、4.9000、5.764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x2=12.1109,P<0.05).结论 给于重度子痫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三联法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x2=7.37,P<0.05).观察组Hp转阴率90%,对照组为72%,观察组抑制Hp效果优于对照组(x2 =8.12,P<0.05).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Hp优于单用奥美拉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

    作者:王爱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兔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0.48 ±0.46) mg/L]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0.67±0.23) mg/L]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 ±0.13) mg/L](t=3.24、4.32,均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 =4.02,P<0.05).中度妊高征组[(0.65 ±0.21) mg/L]和重度妊高征组[(0.78 ±0.23) mg/L]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0.54 ±0.18) mg/L](t=3.11、4.51,均P<0.05),重度妊高征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组(t=3.08,P<0.05).结论 D-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是一项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有益检查,可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天津;王步军;周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儿童哮喘控制及过敏性鼻炎症状改善的作用

    目的 比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改善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以及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氯雷他定及经口腔吸人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76%)(x2=6.35,P<0.05).10 ~ 12周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鼻炎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2.64、3.41;2.30、3.17、2.47,均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鼻腔干燥、鼻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11、7.53,均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改善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症状复发方面有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杨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在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术后2~3个月一次同时行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GCS优良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57.2%)(x2 =7.47,P<0.05),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5,P<0.05),中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7.33,P<0.05),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4.3%) (x2 =7.35,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0.79、1.21、0.92,均P<0.05).两组患者各期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对患者创伤小,各期的复发情况和复发时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何卿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的疼痛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率为13.2%、3个月后成功率为94.1%,对照组分别为12.8%、9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6、2.48,P>0.05).结论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相似,一次法根管治疗为慢性根尖周炎提供了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翟晓存;丁秀琴;邹宏梅;徐燃冰;陈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为主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多柔比星为主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x2=6.28,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毒副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0.52、0.00,均P>0.05);观察组脱发发生率31.4%,心电图异常发生率1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34.3%(x2=36.52、5.19,均P<0.05).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临床疗效满意,其主要的优势是其心脏毒性及脱发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郑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震动感觉阈值及趾肱指数变化对糖尿病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震动感觉阈值(VPT)及趾肱指数(TBI)变化对糖尿病足早期发现及诊断的意义.方法 在门诊及住院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VPT和TBI,用多元回归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有症状组和糖尿病无症状组中所有患者双下肢4个检查部位的VPT均>15 V;两组V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第一足趾:P=0.013;右第一足趾:P=0.02;左内踝:P =0.139;右内踝:P=0.011);两组分别有90.63%与65.35%患者存在足溃疡中度以上风险,两组足溃疡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两组TBI均>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TBI:P =0.407;右TBI:P=0.384).两组分别有12.53%与28.26%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两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8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症状者存在很高的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无症状者也存在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有必要进行VPT和TBI联合检查和早期介入相关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陶娟;谢燕;沈林玲;顾小妹;杨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患者23例,肿瘤一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术3例,手术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术用于左半结肠并发急性肠梗阻疗效显著,Hartmann结肠造口术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中,应该按照患者的总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慈云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性川崎病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性川崎病的异同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诊断指标中的症状出现率较典型性川崎病低(x2 =16.46、10.10、11.71、34.43,均P<0.01),两者实验室检查指标WBC、Pt、ESR及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0.12、0.04、0.26,均P>0.05),两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3,P<0.05).结论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作者:郑礼林;吕勇;潘家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腺素E1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在慢性肾衰竭(CKD 2 ~4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CKD 2 ~4期患者1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PGE1,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t=3.41,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t=4.04,P<0.05)、血清肌酐值(t =4.15,P<0.05)、血清尿素氮(t=3.92,P<0.05)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5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前列腺素E1的应用可能在改善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范德墉;徐云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分娩的重度子痫产妇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妇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和心理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7.1546、5.0056,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于对照组(x2=13.9263、4.9000、5.764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x2=12.1109,P<0.05).结论 给于重度子痫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巧玲;刘小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1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两组患者术中血压(SBP、DBP)、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记录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全程中SBP、DBP、HR均未出现明显波动,B组在诱导后出现SBP、DBP的明显下降,且B组诱导后(T1) SBP、DBP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4、5.792、6.259、4.885,均P<0.01),A组和B组气管插管即刻(T2)至气管拔管后3 min(T7) 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5、0.321,x2=0.343,均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好,拔管时间早,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斌;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2mL,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及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4.22±1.46)d,月经复潮时间(29.35 ±3.31)d,宫腔粘连发生率0.8%,低于对照组的(7.35 ±2.23)d、(34.98 ±5.03)d、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87、3.25,x2=8.32,均P<0.05).结论 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有效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使用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新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化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患者化疗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时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接受化疗的32例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和25例未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化疗后CD3+T细胞、CD4+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百分比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疗能对T细胞数量及比例产生明显的影响,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原因之一.

    作者:庄见齐;郑晓辉;郑晓丹;黄可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以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奇数进入观察组,偶数进入对照组,观察组28例采用MIPPO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5.7%,对照组优良率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58,P=0.000).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8.1±1.6)周,骨折愈合时间(6.5±1.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9.4±2.1)周,骨愈合时间(7.1±1.1)个月,1例再骨折;两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5、8.632,均P<0.05).结论 MIPPO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显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作者:孙景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采用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托特罗定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4%比76.19%,x2=6.291,P<0.05);两组平均24h排尿次数、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初始尿意容量及大膀胱压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陀有明;唐顺利;陈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门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的资料经整理核对后,统一编码录入,且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在调查的34名门诊医生中,男性占52.94% (18/34),女性占47.06%(16/34);以35 ~50岁为主,占55.88%;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执业医师占82.35%;文化程度大专占55.82%;对基本药物表示支持有27人,占78.9%.年龄、学历以及职称三个因素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在35~50岁、学历高者使用基本药物频繁;中级及以上职称执业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支持度的差异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对基本药物认知度高、职称高者都会主动要求使用基本药物(P<0.05),随着学历的增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越高,支持度越高,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越频繁.结论 在35~50岁,女性门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执业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受过专业培训,并且经常与患者沟通的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高于其它类别.

    作者:王林初;周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人附睾蛋白4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卵巢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共完成2周期化疗.测定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HE4.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0,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VEGF和HE4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3.180、2.725,均P<0.05).结论 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明显减少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HE4的表达.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李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