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产期综合护理模式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畅;陈娜

关键词:
摘要:在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类型,即产妇孕期既有糖尿病,或产妇孕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后者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1].GDM是由于产妇在妊娠过程中,胎盘异常产生了具有抵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进而引起了产妇体内胰岛素量的相对不足[2].GDM是妊娠过程中一种十分严重的合并症,对母婴皆有较大危害,除积极治疗外,在围产期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生育质量的有效措施[3-4].笔者以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吸毒史对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明显上升.近年来,毒品从我国过境导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吸毒合并高血压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发现这类患者降压效果不佳,且联合用药数量多,服药依从性差,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娣;徐璟;黄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56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1例产妇死亡,2例死胎,其余55例母婴均预后良好.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应在扩血管的基础上强心、利尿,慎用硫酸镁.在控制心力衰竭6~8h后,应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及严格掌握扩容指征有助于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预后.

    作者:方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奥心血康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用药后7d、14 d、30 d测定SOD、MDA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d、14 d、30 d,血清SOD水平分别为(84.2±10.5) nU/mL、(92.3±11.4) nU/mL、(101.2±11.1) nU/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分别为(8.0±0.4) nmol/mL、(7.2±0.8) nmol/mL、(5.0±0.7) nmol/m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52±1.80)分、(14.98 ±2.37)分、(10.62土1.56)分,30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颖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曲马朵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36~ 65岁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曲马朵PCIA组(A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朵PCIA组(B组),每组35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比较两组术后24 h和48 h时段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各时间段患者镇静评分、睡眠评分、盐酸曲马朵消耗量、哌替啶肌内注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VAS评分均小于4分.B组术后24、48 h等时间点的VAS评分(3.2±0.3)分、(2.7±0.3)分,均低于A组的(3.8±0.4)分、(3.2±0.2)分(t24=7.099,t48=8.204,均P<0.05).而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小于1分,但B组睡眠评分(3.1±0.7)分,低于A组的(4.2±0.8)分(t=6.122,P<0.05).B组患者盐酸曲马朵消耗量[(625.2±113.7)mg]、哌替啶肌内注射次数(2.1±1.9)次,均小于A组[(782.9±102.6)mg,(5.2±2.2)次](t=6.092、6.309,均P<0.05).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盐酸曲马朵PCIA效果,并有助于减少盐酸曲马朵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闵卫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以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奇数进入观察组,偶数进入对照组,观察组28例采用MIPPO手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5.7%,对照组优良率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58,P=0.000).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8.1±1.6)周,骨折愈合时间(6.5±1.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9.4±2.1)周,骨愈合时间(7.1±1.1)个月,1例再骨折;两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5、8.632,均P<0.05).结论 MIPPO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显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作者:孙景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人附睾蛋白4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卵巢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共完成2周期化疗.测定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HE4.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4.1%,对照组为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0,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VEGF和HE4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3.180、2.725,均P<0.05).结论 全身和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明显减少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和HE4的表达.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李树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颅内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79例(86枚),失败3例(3枚),术后3个月改良RS评分0分65例(79.27%),改良RS评分1~2分9例(10.98%),改良RS评分3~5分5例(6.10%),改良RS评分6分3例(3.66%).74例患者栓塞术后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14.67 ±5.24)个月,复发9例,复发率12.16%.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与血管内栓塞术不完全栓塞密切相关(x2 =22.604,P<0.01),与颅内动脉瘤颈宽颈密切相关(x2=6.767,P<0.01).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其术后复发与动脉瘤栓塞不致密有关,应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宽颈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黄淮;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总结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用优质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给予每4h测量体温1次和每4h观察并记录皮疹透发的速度和皮疹出齐的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48 h体温下降0.5~1℃、72 h皮疹出齐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8.27、9.01,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x2=36.00,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对麻疹患者的出疹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兔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0.48 ±0.46) mg/L]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0.67±0.23) mg/L]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 ±0.13) mg/L](t=3.24、4.32,均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 =4.02,P<0.05).中度妊高征组[(0.65 ±0.21) mg/L]和重度妊高征组[(0.78 ±0.23) mg/L]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0.54 ±0.18) mg/L](t=3.11、4.51,均P<0.05),重度妊高征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组(t=3.08,P<0.05).结论 D-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是一项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有益检查,可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天津;王步军;周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弱视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后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x2=26.25、15.57、35.05,均P<0.05),而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前后无明显变化(x2=3.11、0.06、0.28,均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17.30、6.04、4.09,均P<0.05),相关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 =6.04,P<0.05).观察组患儿在遮盖、训练、用眼习惯及认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x2 =4.61、8.92、6.92、22.91,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弱视患儿及相关人群获取弱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门诊对弱视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弱视患儿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凤华;贾凤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arrett食管内镜特点及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Barrett食管(BE)内镜下特点,分析BE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食管内镜检查,筛选出BE患者和RE患者,分析内镜下BE的一般特征、形态学分型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RE的关系.结果 BE短节段BE为204例,占78.5%,而长节段BE 56例,占21.5%,短节段病例数明显高于长节段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61,P<0.05),且整体年龄结构也较轻.BE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内镜检查患者的7.7%,而RE患者的内镜检出率仅为2.6%,B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RE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5).结论 BE内镜下以短节段较常见,且以混合型较多,而全周型少见,BE与RE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张东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在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T)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2例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CXCL10和CXCR3水平,并以4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T组患者血清CXCL10和CXCR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509、23.751,均P<0.05),且血清CXCL10和CXCR3水平在儿童HT发病初期及未缓解期高于缓解期(t=17.188、20.048、16.427、20.369,均P<0.05);血清CXCL10与CXCR3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772,P<0.01).结论 CXCL10和CXCR3在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在儿童HT病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儿章HT的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联专;陈宠;郑贤干;夏苗苗;李蓓蓓;李来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采用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托特罗定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4%比76.19%,x2=6.291,P<0.05);两组平均24h排尿次数、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初始尿意容量及大膀胱压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陀有明;唐顺利;陈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在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术后2~3个月一次同时行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GCS优良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57.2%)(x2 =7.47,P<0.05),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5,P<0.05),中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7.33,P<0.05),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4.3%) (x2 =7.35,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为主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多柔比星为主化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x2=6.28,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毒副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0.52、0.00,均P>0.05);观察组脱发发生率31.4%,心电图异常发生率1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34.3%(x2=36.52、5.19,均P<0.05).结论 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临床疗效满意,其主要的优势是其心脏毒性及脱发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郑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的临床价值及治疗前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检测77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CC-Ag,比较宫颈鳞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CC-Ag水平及阳性率.分析血清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局部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CC-Ag诊断宫颈鳞癌的敏感度为83.1%,特异度为86.0%,准确性为84.2%.肿瘤临床分期晚、病理级别高、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病理级别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P =0.000).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t=4.508,P=0.000).结论 血清SCC-Ag水平测定可辅助宫颈鳞癌的临床诊断,并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洪鹏;朱彦玲;曹生亚;王新霞;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UGIH)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NSAIDs相关性UGI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SAIDs相关性UGIH患者(观察组)与同期120例非NSAIDs相关性UGIH老年患者(对照组)临床表现、胃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服用种类阿司匹林31例、双氯芬酸钠6例、其他11例;应用小阿司匹林剂量(75mg/d)31例,其他均为常规剂量,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 6例;服NSAIDs至出血时间1d至4个月,平均(5.22±7.45)d.观察组无上腹部疼痛53.66%、胃镜检查糜烂病变83.33%、病变弥漫分布85.42%、住院时间(16.78±4.12)d,高于对照组的25.83%、17.50%、20.83%、(13.22±4.08)d(均P<0.05);Hb(83.23±10.23)g/L,低于对照组的(90.45±11.45)g/L(P <0.05).结论 老年人NSAIDs相关性UGIH临床常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Hb水平低,住院时间时间长,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减少NSAIDs相关性UGIH的发生.

    作者:王斌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7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70例行TVT手术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个月至8年,全部患者得到治愈.手术并发症:膀胱穿孔11例(15.71%),尿道损伤1例(1.43%),出血量> 100 mL者9例(12.86%),术后尿潴留6例(8.57%),膀胱过度活动症3例(4.29%),闭孔神经损伤1例(1.43%).结论 TVT具有手术简单、组织损伤小和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女性SUI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俞王海;宋立德;詹建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门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的资料经整理核对后,统一编码录入,且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在调查的34名门诊医生中,男性占52.94% (18/34),女性占47.06%(16/34);以35 ~50岁为主,占55.88%;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执业医师占82.35%;文化程度大专占55.82%;对基本药物表示支持有27人,占78.9%.年龄、学历以及职称三个因素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在35~50岁、学历高者使用基本药物频繁;中级及以上职称执业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支持度的差异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对基本药物认知度高、职称高者都会主动要求使用基本药物(P<0.05),随着学历的增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越高,支持度越高,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越频繁.结论 在35~50岁,女性门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执业医师更倾向于使用基本药物;受过专业培训,并且经常与患者沟通的门诊医生,使用基本药物高于其它类别.

    作者:王林初;周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