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杨雪春

关键词:肾透析, 动静脉瘘,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个性化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内瘘的使用时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以及患者对保护内瘘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x2 =5.11,P<0.05).干预组的内瘘使用时间、血流量分别为(45.2±3.5)个月、(250.5±32.2)ml/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8.4±3.8)个月、(210.6±26.4)ml/min,(t=5.23、6.25,均P<0.05).干预组在功能锻炼、按压止血、保护方法、堵塞的原因及预防、堵塞的应急处理方面的知晓情况率分别93.3%、100%、93.3%、100%、100%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86.7%、80.0%、80.0%、86.7%(x2=5.62~ 9.37,均P<0.05).结论 个体化的内瘘功能指导和保护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病情较重,进展快,致残致死率较高[1].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再出血是其较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个体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金华市第五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5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年龄(56.5±3.4)岁.患者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且颅脑CT显示出血部位为基底节或丘脑出血,出血量30 ~54mi;(2)所有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血压180 ~ 160/140 ~ 110 mmHg.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个体化护理组)和观察组(普通护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

    作者:施苏媚;楼香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精神病患者血锂浓度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病患者进行血锂浓度监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服用碳酸锂治疗的25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上海迅达DX684电解质分析仪血锂浓度,并分析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服碳酸锂的252例患者中,有56例(22%)血锂浓度小于0.6 mmol/L,188例(75%)在0.6~ 1.2 mmol/L,8例(3%)大于1.2 mmol/L.有179例(71%)患者有效,有69例(27%)患者无效,有4例(2%)患者发生锂中毒.随口服给药浓度逐渐增加,患者有效率也逐渐增高,发生锂中毒患者也逐渐增加.血锂浓度与血脂异常、溶血、肾功能不全、检测季节(夏季)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临床应用碳酸锂应根据血锂浓度监测和临床特征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并注意排除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艾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00例外妊娠合并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00例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克霉唑组(单独应用克霉唑治疗)50例和观察组(克霉唑联合0.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治疗)50例.结果 观察组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克霉唑组的80%(x2=22.2,P<0.05).结论 克霉唑联合0.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小儿腹泻是小儿四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以秋冬季多见,好发人群为半岁到两岁间婴幼儿.患儿表现为便次增加及蛋花样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脱水症状,重症病情严重,可以累及多个系统,预后不佳[1-2].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与成人不同,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功能及神经激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 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SD大鼠心衰模型,心脏超声测定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定量测定神经激素尿钠肽(BNP)、C型心钠肽受体(NPRC)、心钠肽(ANP)、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血管紧张素1(AT1);免疫组化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曲美他嗪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IVS、LVPW、LVS、LVD分别为(0.63 ±0.05)mm、(0.73 ±0.06) mm、(0.73±0.05) nn、(0.87±0.06) mm和(1.07 ±0.06)mm、(1.13±0.06)mm、(0.93±0.06) mm、(1.33 ±0.06)mm(P <0.05);LVEF、FS分别为(27.75±1.83)%、(11.44±0.76)%和(11.78±0.56)%、(4.27±0.22)%(P<0.01);心肌细胞结构明显改善;B NP、ANP、NPRC、ATI、β-MHC表达下降,SOD表达升高.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大鼠心衰模型神经激素的分泌,改善心功能.

    作者:唐艳芬;高想;张锋莉;蒋凤荣;姜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血液稀释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中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围术前期AHH治疗的1~12岁ASA Ⅰ~Ⅱ级患儿64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HES 200/0.5)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各32例.所有患儿人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待麻醉平衡后对治疗组输注HES 200/0.5,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液,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分别在行AHH前(T0)、AHH结束后30 min(T1)及AHH结束后60 min(T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AHH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压(CVP)、国际标准化比(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AHH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 Hct及H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H治疗后心脏指数(CI)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 200/0.5在AHH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302例分析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为134例(占44.37%);引发不良反应多的是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其次为补益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倪祥浚;俞亚静;朱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入选146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胶囊5 mg,每天3次,餐前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天2次,每次1片,口服,连用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味安消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口服.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分级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安消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莫沙必利联合应用治疗FD的疗效明显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的疗效,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尤其适用于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

    作者:伍小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淋巴瘤患者自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

    目的 了解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过程中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检测20例淋巴瘤患者,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前7 d(d)、预处理0 d(d0)、预处理+7 d(d7)、预处理+ 14 d(d14)、预处理+21 d(d21)、预处理+28 d(d28)、预处理+35 d(d35)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结果 d7、d14的FIB分别为(5.79±2.35)g/L、(5.97±2.01) g/L,均高于d的 FIB (3.54±1.62) g/L(t=2.78、3.20,P<0.05);d0、d21、d28、d35的FIB较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前后PT、APTT、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 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

    作者:江锦红;方炳木;曲志刚;徐叶惠;周晔敏;刘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观察这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可以提高机体的防御技能,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

    作者:程波;程宏;赵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予诊断性刮宫,刮宫术后3d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 (P <0.05);观察组FSH、LH、E2下降程度、控制出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子宫内膜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秀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立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生命的质量,在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中,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尤为突处,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全面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1].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理化因素及感染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各种心理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使人们对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得以量化.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3].

    作者:于良生;隋善儒;纪恒胜;从冰霜;隋忠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为268例,采用无菌法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 T2DM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18%,其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51%,依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8.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2.9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6.67%;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早对T2DMUTI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指导用药,及时治愈感染,减少患者耐药发生.

    作者:余梦琳;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乳酸、C反应蛋白和胆碱酯酶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及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54例,于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LAC、CRP和ChE的监测,观察患者LAC、CRP和Ch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好转组患者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3 ±0.8) mmoL/L、(2.6±1.3) mmoL/L、(2.2±0.9) mmoL/L,CRP水平水平分别为(83.2±30.9) mg/L、(80.4±35.3) mg/L、(72.6±28.9)mg/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好转组ChE水平为(6 520.3±1 700.4) U/L、(6 703.4±1 221.3)U/L、(7 042.6±1 598.9) U/L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LAC、CRP及ChE水平的监测,可有效诊断脓毒血症,并可用于为重患者病情监测及临床预后评估.

    作者:彭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效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2例,症状较轻.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平稳降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蛇咬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蛇咬伤需要切开减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VSD组(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58例,常规组(创面传统换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材料消耗费用、抗生素使用费用、创面感染率、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二期缝合时间短(t=11.743,P<0.05)、换药次数少(t=50.661,P<0.05),材料消耗费用少(t =9.054,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少(t=21.515,P<0.05)、创面感染率低(x2=9.155,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10.3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现阶段治疗蛇咬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锦锋;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胸腔镜治疗COPD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钱英明;沈韦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7.53%,循证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6.9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次数方面比较,预见性护理组为5次,循证护理组为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止血时间上,预见性护理组为(32.27±5.09) min,止血快于循证护理组的(36.62 ±7.82) min(P<0.05);在并发症上,预见性护理组为2例,循证护理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上消化出血的有效护理方式,有效结合效果更佳.

    作者: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配合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情况.方法 分析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9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护理Ⅰ组30例(常规护理组)和护理Ⅱ组60例(特殊护理组).结果 护理Ⅱ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优于护理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配合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应用后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同期行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的疗效.方法 对166例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治疗,A组: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同期进行,60例;B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进行,66例;C组:单独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结果 (1)A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同B组患者相近,但B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2±16.7)min、(11.3±2.4)d,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为(119.5-±72.1)ml,明显较A组短少(P<0.05),同时B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8.6±2.4)d,明显少于A组(P<0.05);(2)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A、B两组中只有3.2%的患者在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而C组术后有28.5%的患者出现排尿困难;(3)A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33.2%),其次是C组(21.3%),B组低(12.6%);(4)术后平均随访1年,A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25.3%,B组为18.2%,C组为23.7%,所有复发的肿瘤均为异位复发,在复诊后经电切术进行膀胱肿瘤切割后无一例患者再次复发.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可以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手术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较低.

    作者:代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