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锋;张兰
目的 对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病患者进行血锂浓度监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服用碳酸锂治疗的25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上海迅达DX684电解质分析仪血锂浓度,并分析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服碳酸锂的252例患者中,有56例(22%)血锂浓度小于0.6 mmol/L,188例(75%)在0.6~ 1.2 mmol/L,8例(3%)大于1.2 mmol/L.有179例(71%)患者有效,有69例(27%)患者无效,有4例(2%)患者发生锂中毒.随口服给药浓度逐渐增加,患者有效率也逐渐增高,发生锂中毒患者也逐渐增加.血锂浓度与血脂异常、溶血、肾功能不全、检测季节(夏季)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 临床应用碳酸锂应根据血锂浓度监测和临床特征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并注意排除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艾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形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应用并分析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诊断为CIN的253例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观察治愈率、病变残留与复发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在年龄、生育情况、HPV-DNA、TCT检查、病理检查以及椎切标本切缘等相关因素中筛选发生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LEEP术治疗CIN用时短、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愈率80.24%,病变残留及复发发生率11.46%以及8.30%;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78.26%;椎切切缘病变阳性为LEEP术后病变残留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LEEP术是CIN治疗及诊断的理想方法;对椎切切缘病变阳性的患者应进行随访或再次治疗.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为134例(占44.37%);引发不良反应多的是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其次为补益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倪祥浚;俞亚静;朱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镇静效果及对氯胺酮基础麻醉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DEX组静脉注射0.5μg/kg DEX,用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术中镇静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对照组(1.6±0.5)分大于DEX组(0.9±0.3)分(P<0.05),苏醒期躁动评分对照组(1.52±0.54)分大于DEX组(0.51±0.48)分(P<0.05),与DEX组比较,对照组出现6例严重躁动,12例精神症状,10例不自主肢体活动,8例恶心呕吐(P<0.05).结论 结论0.5 μg/kgDEX可以安全有效用于小儿麻醉,而且降低氯胺酮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吕金英;刘莹;邵军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方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样,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静脉联合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和单独应用丙泊酚的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联合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与单独应用丙泊酚麻醉效果均可靠,有效率达100%,但单独应用丙泊酚组较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苏醒迅速、术后5 min离床率高.结论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可靠、苏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其他镇痛方法.
作者:刘青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的疗效.方法 对166例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治疗,A组: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同期进行,60例;B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进行,66例;C组:单独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结果 (1)A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同B组患者相近,但B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3.2±16.7)min、(11.3±2.4)d,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为(119.5-±72.1)ml,明显较A组短少(P<0.05),同时B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8.6±2.4)d,明显少于A组(P<0.05);(2)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A、B两组中只有3.2%的患者在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而C组术后有28.5%的患者出现排尿困难;(3)A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33.2%),其次是C组(21.3%),B组低(12.6%);(4)术后平均随访1年,A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25.3%,B组为18.2%,C组为23.7%,所有复发的肿瘤均为异位复发,在复诊后经电切术进行膀胱肿瘤切割后无一例患者再次复发.结论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症患者同期进行电切术可以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手术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手术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较低.
作者:代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肾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异常程度分为肾损A组、肾损B组、非肾损组;同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NAG酶.结果 尿NAG酶水平:肾损A组(127.11±15.63) ng/L、肾损B组(132.75±19.83) ng/L,均高于非肾损组的(111.36 ±20.10)ng/L(F =7.324,P<0.05);而非肾损组与对照组(108.14±13.8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水平:肾损A组(1.18 ±0.13)mg/L、肾损B组(1.19 ±0.17) mg/L、非肾损组(1.16 ±0.11)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 ±0.14) mg/L(P <0.05).结论 尿NAG酶、血清胱抑素C可反映HSP患儿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小儿HSP肾脏损伤的早期、灵敏诊断指标.
作者:刘伟华;杨宾;张北宁;亢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7.53%,循证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6.9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次数方面比较,预见性护理组为5次,循证护理组为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止血时间上,预见性护理组为(32.27±5.09) min,止血快于循证护理组的(36.62 ±7.82) min(P<0.05);在并发症上,预见性护理组为2例,循证护理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上消化出血的有效护理方式,有效结合效果更佳.
作者: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到急诊科后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初步诊治和护理,再转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160例急诊科患者(观察组)到急诊科后按症状护理程序进行全面诊治和护理.比较两组第一护理时间、意外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1.27±0.4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 ±0.58)min(P <0.01),意外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8% (P <0.01),满意度93.12% (149/160)高于对照组的82.50%(132/160) (P <0.05).结论 相比疾病护理,症状护理能显著缩短第一护理时间,减少意外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苦碟子注射液以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活血止痛,清热祛瘀的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临床观察,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能显著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改善心肌微循环[1-5].另外,苦碟子注射液对治疗脑血栓和血管神经性头痛也有很多的疗效.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不良反应.
作者:汪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 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 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均P <0.05).结论 特殊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芬;刘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观察这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可以提高机体的防御技能,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
作者:程波;程宏;赵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情况.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组)30例.结果 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作者:赖玉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严重骨盆骨折难以控制的出血可形成后腹膜的大血肿,以及大量补液后,腹腔内大量液体的积聚,致使患者出现腹腔内压力升高,甚至出现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腹内压(IAP)急剧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后,引起了包括心、肺、肾、脑、胃肠等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1],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加剧病情,所以尽快减轻腹内压,改善腹腔内组织灌注,是腹内高压治疗的关键,笔者采用芒硝腹壁外敷的方法来减轻腹内高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余庆;杨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效果、和对气道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MPP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对症处理、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等,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MPP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ESR、CRP和MP-IgM阳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或湿哕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4.71%(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迅速消除了气道的炎症状态,缓解了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较适用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郑敏亚;元君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小儿腹泻是小儿四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以秋冬季多见,好发人群为半岁到两岁间婴幼儿.患儿表现为便次增加及蛋花样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脱水症状,重症病情严重,可以累及多个系统,预后不佳[1-2].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与成人不同,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西药组20例,中药(芨芍愈疡汤)组35例,中西药组33例,分别比较三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64,P=0.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95% CI分别为(0.328,0.472)、(0.091,0.649).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发应,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西药组为10.0%,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x2=3.432,P=0.211);西药组复发率为25.0%,中西药组及中药组均未见复发病例,西药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x2=18.128,P=0.002).结论 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江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1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赵玲;黄明;杨银山;谭骅;赵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血管造影(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疑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颈动脉CDFI检查及DSA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DFI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DS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FI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DSA比较,CDFI对轻度颈动脉狭窄判断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62.5%,对中度颈动脉狭窄判断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50%、72.73%.结论 DSA检查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起确诊作用.CDFI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对轻度及中度颈动脉狭窄诊断敏感性较低,然而,CDFI无创伤,操作简单,易重复,不失为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的初步筛选与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戴继宏;才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钱英明;沈韦羽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