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红;方炳木;曲志刚;徐叶惠;周晔敏;刘淑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效果、和对气道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MPP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对症处理、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等,记录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MPP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WBC、ESR、CRP和MP-IgM阳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或湿哕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4.71%(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迅速消除了气道的炎症状态,缓解了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较适用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郑敏亚;元君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 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 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均P <0.05).结论 特殊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芬;刘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单独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和治疗Ⅱ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结果 治疗Ⅱ组室性期前收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优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Ⅰ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作者:杨良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皮下引流管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9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放置皮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二次清创缝合发生率.结果 190例患者,手术均较成功,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93%,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9.66%;观察组3例(2.07%)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8.28%)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行二次清创缝合,对照组7例行二次清创缝合率,观察组二次清创缝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切口感染和二次清创缝合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赵文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Ⅰ组)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Ⅱ组),每组各30例,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3次/d,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分别为(6.0±0.9) mmol/L比(5.4±1.1) mmol/L,(7.4±1.9) mmol/L比(6.6 ±2.3) mmol/L,(6.2±1.7)%比(6.0±1.9)%,(1.11±0.32)比(1.01±0.35),(5.23±1.63)比(5.46±1.41),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治疗后HOMA-β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2.8)d比(6.2±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 (6/30)比3% (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安全平稳控制血糖,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甘精胰岛素是使血糖安全达标的理想胰岛素.
作者:李兆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观察组21例在超声引导下向附件包块内注入甲氨蝶岭50 mg;对照组19例采用肌注甲氨蝶呤,1 mk/kg体质量.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连续服用3d.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P <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恢复的平均时间及附件包块消失平均时间分别为(15.3±2.1)d、(31.8±9.5)d,而对照组分别为(30.8±7.4)d、(55.7±12.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中共发生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局部应用甲氨蝶呤效果优于全身应用,且用药量更少,安全性更好.
作者:丁付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CIN的诊断;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46例CIN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定位活检,经病理确诊CIN 123例,符合率为84.2%,不符合者23例,占15.8%;终确诊CIN I共52例,占符合率的72.7%;确诊CINⅡ共40例,占符合率的90.1%;确诊CINⅢ共23例,占符合率的96.6%;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2例,漏诊率为1.0%.阴道镜下活检符合率随CIN型级增加而上升,各型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采用阴道镜下诊断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可提高宫颈早期癌及瘤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微创、经济、方便、可靠的诊断CIN的方法,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作者:张毅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钱英明;沈韦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为268例,采用无菌法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 T2DM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18%,其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51%,依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8.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2.9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6.67%;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早对T2DMUTI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指导用药,及时治愈感染,减少患者耐药发生.
作者:余梦琳;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 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SD大鼠心衰模型,心脏超声测定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定量测定神经激素尿钠肽(BNP)、C型心钠肽受体(NPRC)、心钠肽(ANP)、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血管紧张素1(AT1);免疫组化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曲美他嗪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IVS、LVPW、LVS、LVD分别为(0.63 ±0.05)mm、(0.73 ±0.06) mm、(0.73±0.05) nn、(0.87±0.06) mm和(1.07 ±0.06)mm、(1.13±0.06)mm、(0.93±0.06) mm、(1.33 ±0.06)mm(P <0.05);LVEF、FS分别为(27.75±1.83)%、(11.44±0.76)%和(11.78±0.56)%、(4.27±0.22)%(P<0.01);心肌细胞结构明显改善;B NP、ANP、NPRC、ATI、β-MHC表达下降,SOD表达升高.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大鼠心衰模型神经激素的分泌,改善心功能.
作者:唐艳芬;高想;张锋莉;蒋凤荣;姜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比较鼓室成型术前后临床听力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鼓室成型术患者资料,共78例,手术后随访至少1年,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气骨差异情况,并分析应用不同材料对患者手术后的临床听力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材料患者(听骨链完全者、自体骨移植者、PORP者、TORP者、羟基磷灰石全听骨赝复物者)手术后气骨导差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 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对于提高患者手术后听力效果明显,但应用不同材料的听骨假体对于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7.53%,循证护理组治疗有效率为86.9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次数方面比较,预见性护理组为5次,循证护理组为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止血时间上,预见性护理组为(32.27±5.09) min,止血快于循证护理组的(36.62 ±7.82) min(P<0.05);在并发症上,预见性护理组为2例,循证护理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上消化出血的有效护理方式,有效结合效果更佳.
作者: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小剂量番泻叶及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肠道清洁程度及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情况.方法 对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聚乙二醇+番泻叶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75 g)+番泻叶1.5~3 g,聚乙二醇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150 g)对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聚乙二醇+番泻叶组237例,肠道清洁率90.7%,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18.0%.聚乙二醇组212例,肠道清洁率69.7%,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67.0%.二者肠道清洁率及患者口服药物后不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番泻叶进行肠道清洁优于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两者合用后患者不适发生率减少,故推荐临床上行结肠镜检查时,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合用番泻叶进行肠道清洁.
作者:王剑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蛇咬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蛇咬伤需要切开减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VSD组(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58例,常规组(创面传统换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材料消耗费用、抗生素使用费用、创面感染率、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二期缝合时间短(t=11.743,P<0.05)、换药次数少(t=50.661,P<0.05),材料消耗费用少(t =9.054,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少(t=21.515,P<0.05)、创面感染率低(x2=9.155,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10.3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现阶段治疗蛇咬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锦锋;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 549例急诊抢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疾病谱的构成和年龄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抢救患者年龄以70~≤80岁居多,占30.3%.排在前五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外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7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37.9%(17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车祸和工伤在外伤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心肌梗死的病例仅占循环系统抢救病例的14.4%.安定类镇静类药物和乙醇中毒约占所有中毒的90.0%.结论 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以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同时,不应忽视危害年轻人健康的危险因素,注意交通安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陈维存;谢戍园;陈邦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方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抽样,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静脉联合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和单独应用丙泊酚的临床资料.结果 静脉联合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与单独应用丙泊酚麻醉效果均可靠,有效率达100%,但单独应用丙泊酚组较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苏醒迅速、术后5 min离床率高.结论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可靠、苏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其他镇痛方法.
作者:刘青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镇静效果及对氯胺酮基础麻醉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DEX组静脉注射0.5μg/kg DEX,用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术中镇静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对照组(1.6±0.5)分大于DEX组(0.9±0.3)分(P<0.05),苏醒期躁动评分对照组(1.52±0.54)分大于DEX组(0.51±0.48)分(P<0.05),与DEX组比较,对照组出现6例严重躁动,12例精神症状,10例不自主肢体活动,8例恶心呕吐(P<0.05).结论 结论0.5 μg/kgDEX可以安全有效用于小儿麻醉,而且降低氯胺酮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吕金英;刘莹;邵军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单独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同时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第一秒量(FEV1)和大呼气流量(P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为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气促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小儿哮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为134例(占44.37%);引发不良反应多的是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其次为补益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倪祥浚;俞亚静;朱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改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部分病变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病在春天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绝大多数预后良好,肾脏和胃肠道常常受累,尤其肾脏受累程度是决定本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我院320例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320例患者中男200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67∶1.小年龄为2岁,2~4岁共9例,占2.8%,4~7岁84例,占26.3%,>7岁227例,占70.9%.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初发269例,占84.1%;复发51例,占15.9%.
作者:王剑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