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张毅红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CIN的诊断;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46例CIN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定位活检,经病理确诊CIN 123例,符合率为84.2%,不符合者23例,占15.8%;终确诊CIN I共52例,占符合率的72.7%;确诊CINⅡ共40例,占符合率的90.1%;确诊CINⅢ共23例,占符合率的96.6%;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2例,漏诊率为1.0%.阴道镜下活检符合率随CIN型级增加而上升,各型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采用阴道镜下诊断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可提高宫颈早期癌及瘤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微创、经济、方便、可靠的诊断CIN的方法,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鼓室成型术前后临床听力对比78例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鼓室成型术前后临床听力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鼓室成型术患者资料,共78例,手术后随访至少1年,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气骨差异情况,并分析应用不同材料对患者手术后的临床听力恢复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材料患者(听骨链完全者、自体骨移植者、PORP者、TORP者、羟基磷灰石全听骨赝复物者)手术后气骨导差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 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对于提高患者手术后听力效果明显,但应用不同材料的听骨假体对于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并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蛇咬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蛇咬伤需要切开减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VSD组(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58例,常规组(创面传统换药)50例,比较两组患者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材料消耗费用、抗生素使用费用、创面感染率、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二期缝合时间短(t=11.743,P<0.05)、换药次数少(t=50.661,P<0.05),材料消耗费用少(t =9.054,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少(t=21.515,P<0.05)、创面感染率低(x2=9.155,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10.3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现阶段治疗蛇咬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锦锋;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过敏性紫癜肾损伤儿童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肾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异常程度分为肾损A组、肾损B组、非肾损组;同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NAG酶.结果 尿NAG酶水平:肾损A组(127.11±15.63) ng/L、肾损B组(132.75±19.83) ng/L,均高于非肾损组的(111.36 ±20.10)ng/L(F =7.324,P<0.05);而非肾损组与对照组(108.14±13.8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水平:肾损A组(1.18 ±0.13)mg/L、肾损B组(1.19 ±0.17) mg/L、非肾损组(1.16 ±0.11)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 ±0.14) mg/L(P <0.05).结论 尿NAG酶、血清胱抑素C可反映HSP患儿肾脏损害程度,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小儿HSP肾脏损伤的早期、灵敏诊断指标.

    作者:刘伟华;杨宾;张北宁;亢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情况.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组)30例.结果 观察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炎清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作者:赖玉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效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2例,症状较轻.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平稳降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胸腔镜治疗COPD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钱英明;沈韦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进路鼻内镜手术在小儿Killian息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小儿Killian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57例小儿Killian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前壁打孔和上颌窦自然开口处)和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2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4.3%,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结论 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小儿Killian息肉能有效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德;杜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Ⅰ组)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Ⅱ组),每组各30例,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3次/d,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分别为(6.0±0.9) mmol/L比(5.4±1.1) mmol/L,(7.4±1.9) mmol/L比(6.6 ±2.3) mmol/L,(6.2±1.7)%比(6.0±1.9)%,(1.11±0.32)比(1.01±0.35),(5.23±1.63)比(5.46±1.41),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治疗后HOMA-β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2.8)d比(6.2±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 (6/30)比3% (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安全平稳控制血糖,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甘精胰岛素是使血糖安全达标的理想胰岛素.

    作者:李兆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探讨

    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并不少见,其主要原因为腰部外伤及腰椎退行性改变,经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由于存在腰腿痛及腰部、下肢活动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存在糖尿病,其围手术期处理更加复杂,需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以协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玲;王金玉;曲贵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00例外妊娠合并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00例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克霉唑组(单独应用克霉唑治疗)50例和观察组(克霉唑联合0.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治疗)50例.结果 观察组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克霉唑组的80%(x2=22.2,P<0.05).结论 克霉唑联合0.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治疗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比较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与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成像特征.方法 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5例稳定型及37例进展型,两组均实施MRI及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成像特征.结果 MRI检测结果显示,稳定型组脂质型斑块、纤维帽斑块、钙化或陈旧性出血斑块所占比例与进展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结果显示,稳定型组扁平斑及硬斑所占比率显著高于进展型组(P<0.05);进展型组软斑及溃疡斑所占比率显著高于稳定型组(P<0.05).结论 MRI及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各有优势,但MRI对斑块性质的描述更具体,优于超声检查,但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性,我们建议联合运用两种检查方法.

    作者:张天元;郭晓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血液稀释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中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围术前期AHH治疗的1~12岁ASA Ⅰ~Ⅱ级患儿64例,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HES 200/0.5)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各32例.所有患儿人手术室后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待麻醉平衡后对治疗组输注HES 200/0.5,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液,两组均用乳酸林格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分别在行AHH前(T0)、AHH结束后30 min(T1)及AHH结束后60 min(T2)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AHH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中心静脉压(CVP)、国际标准化比(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AHH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 Hct及Hb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H治疗后心脏指数(CI)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均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S 200/0.5在AHH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小儿腹泻是小儿四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以秋冬季多见,好发人群为半岁到两岁间婴幼儿.患儿表现为便次增加及蛋花样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脱水症状,重症病情严重,可以累及多个系统,预后不佳[1-2].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与成人不同,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3].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改变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IR)是当前医学讨论热点之一,它能引起与代谢相关的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非乙醇性脂肪肝病等.近几年来,不少研究发现IR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多种机制使脑组织神经生理改变,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加速脑老化进程.IR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观点也因此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验证了该观点,并对其发病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作者:罗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电针联合牵引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讨改良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临床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骨盆牵引同时推拿点穴手法治疗,外加电针疗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个疗程共30 d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估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31.3%,有效率93.7%;对照组治愈率16.6%,有效率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JOA评分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和传统推拿疗法均能取得相应的疗效,而改良综合疗法疗效更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7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片口服,疗效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肺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和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x2=8.77,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的发作.

    作者:张天翼;卢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鲍曼不动杆菌73株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73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分析普通培养加血培养后进行鉴定和药敏的实验结果.结果 73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5.69±20.72)岁,其中≥60岁为34例(占46.6%).临床标本以痰液为主,占65.7%(48株),其次为多种组织分泌物9例(12.3%)和尿液(5例,6.9%).呼吸内科13例为多(占17.8%),其次为ICU病房和外科,分别为10例和8例.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等10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菌株耐药率均大于50%,尤以庆大霉素(65.7%)为高.8株细菌(11.0%)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6株细菌对11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日益严重的临床抗菌药物耐药特征,应该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高危患者和病区管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孔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用于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球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并针对性地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1.12±0.53)年;其中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2例,占65.63%;无变化22例,占34.37%.其中视力≥0.1的9例,视力<0.1但≥0.05的24例,视力<0.05的31例.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方法,而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精心的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赵秋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急诊抢救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 549例急诊抢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疾病谱的构成和年龄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抢救患者年龄以70~≤80岁居多,占30.3%.排在前五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外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7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37.9%(17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车祸和工伤在外伤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心肌梗死的病例仅占循环系统抢救病例的14.4%.安定类镇静类药物和乙醇中毒约占所有中毒的90.0%.结论 某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以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同时,不应忽视危害年轻人健康的危险因素,注意交通安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陈维存;谢戍园;陈邦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89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比较它们诊断各类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00%、70.00%、50.00%;特异性分别为94.94%、98.73%、97.47%.高频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性较高,为98.11%;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普遍不敏感,但特异性较高.结论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高;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以提高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郑一君;张渊;单君;施秀荣;贾瑱熙;江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