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张天翼;卢艳萍

关键词:哮喘,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呼吸功能试验
摘要: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7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片口服,疗效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肺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和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x2=8.77,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的发作.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 h阴道出血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1].产后出血来势凶猛,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而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之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常见的原因,也是四大原因之首,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因此,增强子宫收缩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是经典的药物,当子宫收缩乏力时用缩宫素有时效果不满意.近几年前列腺素的出现,且用于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成玉春;方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1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赵玲;黄明;杨银山;谭骅;赵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治疗组),62例口服苦参素胶囊0.6 g/d(对照组),观察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A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2%比7.8%;36.0%比8.7%;13.6%比3.1%;6.2%比0(χ2=56.32、23.18,均P<0.01).治疗48周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78.0%比9.6%;56.8%比28.7%;32.1%比11.7%;18.7%比6.3%(x2=76.78、21.72、20.61、21.32,均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明显优于苦参素对照组.

    作者: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咀嚼效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组(钛板内固定组)和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颌间牵引时间、咀嚼效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为90.7%,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治愈率为73.8%,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张口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坚强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平均张口度改善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更为明显(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明显缩短(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咀嚼效能恢复明显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创口感染、创口裂开病例,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术后出现面部及牙齿麻木3例,颞下颌关节疼痛2例.坚强内固定组术后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结论 口内切口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骨折愈合快,术后张口度和咀嚼功能恢复效果好,固定牢靠,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常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排卵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 (P <0.05),观察组受孕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睾酮水平为(1.13±0.41)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0.62)nmol/L(P <0.05).观察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为(4.03±2.40)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2±2.41)U/L(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能显著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同时能降低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予诊断性刮宫,刮宫术后3d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 (P <0.05);观察组FSH、LH、E2下降程度、控制出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子宫内膜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秀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为268例,采用无菌法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 T2DM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18%,其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51%,依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8.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2.9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6.67%;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早对T2DMUTI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指导用药,及时治愈感染,减少患者耐药发生.

    作者:余梦琳;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胸腔镜治疗COPD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钱英明;沈韦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稳定型冠心病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了解ST-T改变预测左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40例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阳性组)及40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阴性组)进行左室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 心电图阳性组中,LVEF降低率为72.5%,高于心电图阴性组的22.5%(t=6.125,P=0.000),并且心电图阳性组中,冠脉病变2支及3支病变患者有27例,心电图阴性组为17例,两组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3,P=0.008).结论 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预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系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电针联合牵引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讨改良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6例临床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骨盆牵引同时推拿点穴手法治疗,外加电针疗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个疗程共30 d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估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31.3%,有效率93.7%;对照组治愈率16.6%,有效率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JOA评分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牵引、推拿和电针三联合疗法和传统推拿疗法均能取得相应的疗效,而改良综合疗法疗效更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调脂治疗联合抗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1].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具有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2].我院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育华;陈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 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 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均P <0.05).结论 特殊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芬;刘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鲍曼不动杆菌73株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73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分析普通培养加血培养后进行鉴定和药敏的实验结果.结果 73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5.69±20.72)岁,其中≥60岁为34例(占46.6%).临床标本以痰液为主,占65.7%(48株),其次为多种组织分泌物9例(12.3%)和尿液(5例,6.9%).呼吸内科13例为多(占17.8%),其次为ICU病房和外科,分别为10例和8例.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等10种临床抗菌药物的菌株耐药率均大于50%,尤以庆大霉素(65.7%)为高.8株细菌(11.0%)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6株细菌对11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日益严重的临床抗菌药物耐药特征,应该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高危患者和病区管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孔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乳酸、C反应蛋白和胆碱酯酶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及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54例,于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LAC、CRP和ChE的监测,观察患者LAC、CRP和Ch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好转组患者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3 ±0.8) mmoL/L、(2.6±1.3) mmoL/L、(2.2±0.9) mmoL/L,CRP水平水平分别为(83.2±30.9) mg/L、(80.4±35.3) mg/L、(72.6±28.9)mg/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好转组ChE水平为(6 520.3±1 700.4) U/L、(6 703.4±1 221.3)U/L、(7 042.6±1 598.9) U/L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LAC、CRP及ChE水平的监测,可有效诊断脓毒血症,并可用于为重患者病情监测及临床预后评估.

    作者:彭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60例通过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60例治疗后12个月转阴率明显低于治疗后3、6个月,同时宫颈、阴道壁病变治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3、6个月(P<0.05).结论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作者:胡兰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双进路鼻内镜手术在小儿Killian息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小儿Killian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57例小儿Killian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前壁打孔和上颌窦自然开口处)和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2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4.3%,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结论 双进路鼻内镜手术治疗小儿Killian息肉能有效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德;杜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 mm 52例,<1.0 mm44例]和5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为(15.35±4.24)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水平为(6.48±1.72)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IMT≥1.0 mm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7.68±6.72) mg/L,明显高于IMT< 1.0 mm组的(12.72±3.64) mg/L(P <0.05),脂联素水平为(5.19±1.65) mg/L,明显低于IMT< 1.0 mm组的(7.85±1.98) mg/L(P<0.0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相关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建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7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片口服,疗效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肺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和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x2=8.77,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的发作.

    作者:张天翼;卢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淋巴瘤患者自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

    目的 了解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过程中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检测20例淋巴瘤患者,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前7 d(d)、预处理0 d(d0)、预处理+7 d(d7)、预处理+ 14 d(d14)、预处理+21 d(d21)、预处理+28 d(d28)、预处理+35 d(d35)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结果 d7、d14的FIB分别为(5.79±2.35)g/L、(5.97±2.01) g/L,均高于d的 FIB (3.54±1.62) g/L(t=2.78、3.20,P<0.05);d0、d21、d28、d35的FIB较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前后PT、APTT、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 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

    作者:江锦红;方炳木;曲志刚;徐叶惠;周晔敏;刘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改变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IR)是当前医学讨论热点之一,它能引起与代谢相关的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非乙醇性脂肪肝病等.近几年来,不少研究发现IR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多种机制使脑组织神经生理改变,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加速脑老化进程.IR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观点也因此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验证了该观点,并对其发病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作者:罗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