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王健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治疗组),62例口服苦参素胶囊0.6 g/d(对照组),观察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A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2%比7.8%;36.0%比8.7%;13.6%比3.1%;6.2%比0(χ2=56.32、23.18,均P<0.01).治疗48周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78.0%比9.6%;56.8%比28.7%;32.1%比11.7%;18.7%比6.3%(x2=76.78、21.72、20.61、21.32,均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明显优于苦参素对照组.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调脂治疗联合抗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1].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具有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2].我院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育华;陈秀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个体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病情较重,进展快,致残致死率较高[1].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再出血是其较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个体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的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选择金华市第五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5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年龄(56.5±3.4)岁.患者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且颅脑CT显示出血部位为基底节或丘脑出血,出血量30 ~54mi;(2)所有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血压180 ~ 160/140 ~ 110 mmHg.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个体化护理组)和观察组(普通护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

    作者:施苏媚;楼香桂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87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为268例,采用无菌法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 T2DMUTI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18%,其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51%,依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8.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2.9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66.67%;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10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早对T2DMUTI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指导用药,及时治愈感染,减少患者耐药发生.

    作者:余梦琳;王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探讨

    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并不少见,其主要原因为腰部外伤及腰椎退行性改变,经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由于存在腰腿痛及腰部、下肢活动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存在糖尿病,其围手术期处理更加复杂,需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以协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合并2型糖尿病腰椎滑脱症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玲;王金玉;曲贵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LCP)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LCP术治疗锁骨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12~41个月,平均(28.2±5.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9.7±2.4)周.术后无骨折不愈或合延迟愈合、切口感染、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患侧上肢活动功能良好.根据Lazzcano标准评定:优34例,良5例,优良率高达97.5%,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LCP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的骨折,LCP可作为首选.

    作者:吴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氨蝶呤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局部和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观察组21例在超声引导下向附件包块内注入甲氨蝶岭50 mg;对照组19例采用肌注甲氨蝶呤,1 mk/kg体质量.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连续服用3d.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 (P <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恢复的平均时间及附件包块消失平均时间分别为(15.3±2.1)d、(31.8±9.5)d,而对照组分别为(30.8±7.4)d、(55.7±12.1)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中共发生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局部应用甲氨蝶呤效果优于全身应用,且用药量更少,安全性更好.

    作者:丁付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2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其是否为复发型分为两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有20例患儿随访1年内复发,复发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采用短程治疗、白蛋白水平及血清IgG水平与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引起复发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反复感染、使用白蛋白≥2次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降低患儿复发的风险.

    作者:张邵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及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及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控制内膜异位症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及中药灌肠作为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孕三烯酮治疗作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RS评分较相应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8.57%)复发,对照组10例(28.57%)复发,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例病灶体积缩小,对照组28例病灶体积缩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灌肠及外敷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后期复发率低.

    作者:蔡凡;朱丽萍;邹振红;张芳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 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 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均P <0.05).结论 特殊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芬;刘晓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 h阴道出血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1].产后出血来势凶猛,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而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之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常见的原因,也是四大原因之首,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因此,增强子宫收缩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是经典的药物,当子宫收缩乏力时用缩宫素有时效果不满意.近几年前列腺素的出现,且用于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成玉春;方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青春期和育龄期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 选择80例PCOS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PCOS患者52例(BMI≥25 kg/m2),非肥胖PCOS患者28例(BMI< 25 kg/m2);按年龄分为青春期PCOS患者36例(年龄14~ 19岁),育龄期PCOS患者44例(年龄20 ~ 32岁).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检测.结果 (1)与非肥胖PCOS组相比,肥胖PCOS组空腹胰岛素(INS0h)[(28.77±12.88)比(17.03 ±10.64,P<0.01]、HOMA-IR[(7.79 ±4.67)比(4.03±2.42,P<0.0l]升高,空腹血糖(BG0h,mmol/L)[(5.92±1.57)比(5.33±0.46),P<0.05]、AUCG[(24.16 ±8.76)比(20.70 ±3.54),P<0.05)]升高,IGT程度更重,血脂[TC(4.60±0.91)比(3.73±1.01) mmol/L,P<0.01;TG(1.73 ±0.90)比(1.14 ±0.63)mmol/L,P <0.01;LDL (2.76±0.71)比(2.19±0.60) mmol/L,P<0.01;ApoB (0.96 ±0.26)比(0.83±0.20) g/L,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青春期PCOS组相比,育龄期PCOS组AUCG[(25.43 ±8.95)比(19.92 ±3.49),P<0.01]及血脂[TC (4.65 ±1.04)比(3.86±0.84) mmol/L,P<0.01;TG(1.72±1.00)比(1.28±0.57) mmol/L,P<0.05; LDL (2.79±0.80)比(2.28 ±0.51)mmol/L,P <0.01;ApoB (1.00±0.27)比(0.81±0.17) g/L,P<0.01]更高,IGT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春期和育龄期PCO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其中肥胖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对青春期,尤其是肥胖的PCOS患者应及早筛查和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阴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89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比较它们诊断各类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0.00%、70.00%、50.00%;特异性分别为94.94%、98.73%、97.47%.高频超声检查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性较高,为98.11%;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良性病变普遍不敏感,但特异性较高.结论 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乳腺X线检查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高;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以提高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郑一君;张渊;单君;施秀荣;贾瑱熙;江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泪管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46例疗效分析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部疾病,占新生儿的1.75% ~6%[1],多继发于鼻泪管阻塞.本研究对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管探通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宁波市姜山眼病防治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46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月龄在2~22个月,平均9.5个月.其中,男22例,女24例.46例泪囊炎的新生儿共有患眼50只.其中,单眼42只(91.3%),双眼4只(8.7%).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溢泪、溢脓等泪囊炎的症状.

    作者:胡曙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302例分析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2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为134例(占44.37%);引发不良反应多的是活血祛瘀类中成药,其次为补益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倪祥浚;俞亚静;朱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综合状况评估

    目的 探讨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状况.方法 以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张家港澳洋医院住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一的调查表,分别收集住院患者性别、病程、年龄、学历、职业、教育、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相关病史等.结果 社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48.91±12.38)岁,男性发病年龄(46.32±12.08)岁,明显低于女性的(52.42±11.97)岁(P<0.01),女性与男性的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年龄提前.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3)kg/m2,住院患者多为工人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与中学.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的相关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男性、低学历.在社区住院患者初诊患者占28.3%,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结论 社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较低,需加强糖尿病教育.男性发病年龄较轻,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的社区高危人群需进行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以期防治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付丽媛;郭琳;马建华;曹峰;徐荣辉;何正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淋巴瘤患者自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

    目的 了解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过程中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检测20例淋巴瘤患者,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前7 d(d)、预处理0 d(d0)、预处理+7 d(d7)、预处理+ 14 d(d14)、预处理+21 d(d21)、预处理+28 d(d28)、预处理+35 d(d35)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结果 d7、d14的FIB分别为(5.79±2.35)g/L、(5.97±2.01) g/L,均高于d的 FIB (3.54±1.62) g/L(t=2.78、3.20,P<0.05);d0、d21、d28、d35的FIB较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前后PT、APTT、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 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临床医师需高度关注.

    作者:江锦红;方炳木;曲志刚;徐叶惠;周晔敏;刘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观察这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可以提高机体的防御技能,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

    作者:程波;程宏;赵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到急诊科后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初步诊治和护理,再转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160例急诊科患者(观察组)到急诊科后按症状护理程序进行全面诊治和护理.比较两组第一护理时间、意外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1.27±0.4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 ±0.58)min(P <0.01),意外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8% (P <0.01),满意度93.12% (149/160)高于对照组的82.50%(132/160) (P <0.05).结论 相比疾病护理,症状护理能显著缩短第一护理时间,减少意外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苦碟子注射液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26例分析

    苦碟子注射液以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活血止痛,清热祛瘀的作用.主要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临床观察,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能显著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改善心肌微循环[1-5].另外,苦碟子注射液对治疗脑血栓和血管神经性头痛也有很多的疗效.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不良反应.

    作者:汪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用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西药组20例,中药(芨芍愈疡汤)组35例,中西药组33例,分别比较三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64,P=0.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95% CI分别为(0.328,0.472)、(0.091,0.649).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发应,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西药组为10.0%,3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x2=3.432,P=0.211);西药组复发率为25.0%,中西药组及中药组均未见复发病例,西药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x2=18.128,P=0.002).结论 芨芍愈疡汤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江惟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