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郭依心;郑蓓怡
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81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42例.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实验组口服奥氮平片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分量表(BPRS)评分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6/39),实验组总有效率92.8%(39/4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9,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BRPS评分分别为(51.42± 6.38)分、(50.32± 7.15)分,治疗4周后BRPS评分分别为(39.21 ±7.43)分、(30.10±3.88)分,两组BPR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7.845,P=0.003,实验组t=8.321,P=0.00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03).实验组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为40.5%(17/42)明显高于对照组15.4%(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5),而其肌强直和震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和19.0%(8/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14/39)和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强直χ2=5.187,P<0.05;震颤χ2=4.433,P<0.05).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以有效缓解.结论 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瑞霞;武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FBXW7是一种抑癌基因,为F-box蛋白家族成员,能调节人体细胞生长及周期进程.它有20多种底物,大部分底物为癌蛋白,少数为肿瘤抑制因子,在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FBXW7基因缺陷或缺失,可使染色体出现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现就其分子结构、功能特点及在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沈爱红;张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危险的并发症.是消化科常见的急症,有出血量巨大,抢救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内镜治疗等.内镜治疗因其止血成功率高、创伤小、止血迅速,已成为治疗EVB的主要手段.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治疗在其抢救过程中作用越显突出.
作者:王敏;郭依心;郑蓓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唑来膦酸的安全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PM0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210例PMO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05例)与阿仑膦酸钠组(105例).唑来膦酸组患者每年1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阿仑膦酸钠组每周服用1次阿仑膦酸钠70 mg.两组疗程均为2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进行疼痛状况的VAS评分;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唑来膦酸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腰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1.56±0.35)g/cm2和(-2.21±0.54)g/cm2、(-1.91 ±0.32)g/cm2和(-2.16±0.26)g/cm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3和3.633,5.834和3.251,P均<0.05),但唑来膦酸组的腰椎、髋部骨密度增加量均比阿仑膦酸钠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21、5.262,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和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2±0.50)分和(3.01±0.44)分、(2.95±0.36)分和(1.82±0.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唑来膦酸组治疗后12、24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3、3.647,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发热发生率为2.86%(3/105),低于唑来膦酸组30.48%(3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01,P<0.01).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均能有效治疗PMOP,但唑来膦酸增加骨密度效果更好,减轻骨痛程度,且依从性更好,虽然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耐受性良好.
作者:赵蕾;王立;鲁梅花;修双玲;穆志静;孙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110例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对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36例、良54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1.8 %(90/110).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是否镇痛、双下肢长度差、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28、12.742、9.912、8.131、10.404、10.171、12.406、6.412、10.362,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手术入路方式、总失血量、术后是否镇痛、双下肢长度差、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是影响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Wald χ2值分别为6.213、4.543、9.156、6.287、5.461、3.698,95 % CI分别为1.17~6.74、1.43~9.15、1.03~5.82、1.29~9.35、0.05~0.62、0.12~0.93,P均<0.05).结论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良好.体质量指数偏小、选择微创入路、缩短双下肢长度差、术后镇痛、减少总失血量及延长术后功能锻炼时间都有利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闯;王兵;王廷江;赵锁柱;汤志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表达抗苗勒管激素(AMH)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科确诊的35名正常妇女(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体检时以及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清AMH并进行分析.结果 (1)观察组术前血清AMH水平(2.45±0.68)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AMH(3.75±0.8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04,P=0.0000).(2)年龄≥35岁组患者术前血清AMH水平(1.76±0.57)μg/L显著低于年龄<35岁组(3.61±0.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9,P=0.0000);病程≥12个月组患者术前血清AMH水平(2.03±0.64)μg/L显著低于病程<12个月组(3.98±0.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08,P=0.0000);伴痛经组患者术前血清AMH水平(1.65±0.53)μg/L显著低于未伴痛经组(3.91±0.84)μ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861,P=0.0000);双侧病灶组患者术前血清AMH水平(2.01±0.68)μg/L显著低于单侧病灶组(2.84±0.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74,P=0.0001);囊肿直径≥5.0 cm组患者术前血清AMH水平(2.52± 0.81)μg/L 与直径<5.0 cm 组(2.39 ± 0.50)μg/L 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11,P=0.4029).(3)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AMH水平(2.45± 0.68)μg/L显著低于术前(1.81 ±0.5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57,P=0.0000).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AMH水平呈低表达状态,且其与患者年龄、病程、痛经史、病灶部位等密切相关.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可以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卵巢储备能力.
作者:侯丽明;王佳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优化的运动方案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海军总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1例,患者通过适量运动(6 min步行试验与运动平板试验).分别在进行6 min步行试验和运动平板试验后24 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谱勒、多谱勒组织显像技术(DTI)检测,提取心功能相关参数,对比6 min步行试验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后的射血分数(EF)(59.33±4.46)%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 (4.12±1.66)优于6 min步行试验[EF(56.05±4.57)%、E/E'(4.95±1.7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和0.01).在女性高血压患者中,适量运动后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适量运动能改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运动平板试验后的EF和E/E'的改善优于6 min步行试验.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霍晓燕;张云山;李馨;冯淑慧;卞雨洁;智光;谭雪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骨再生策略修复骨缺损展示了巨大潜力.虽然骨骼具有较强的自愈和修复能力,但对于创伤、先天畸形、感染和手术引起的巨大骨缺损,骨骼很难自我修复.为了促进骨骼再生,必须通过生物活性植入材料、细胞和细胞内外分子信号传导途径诱导骨生长.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在骨修复和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了解MSC和信号通路在骨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对于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肖国强;胡介宇;王茜;李琪佳;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瘦体重与骨矿含量(BMC)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条件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糖尿病组(BMI<24 kg/m2)和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4 kg/m2).入院后符合观察条件的入组患者测量收集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25羟维生素D(25OHD).采用双能X线测定患者骨密度、骨矿含量(BMC)、体脂百分比(BF%)、瘦体重(LBM)、脂肪量(FM)、男性脂肪和女性脂肪的比率(A/G).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25OHD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17.1±12.6)μg/L低于正常糖尿病组(23.8±8.2)μg/L(P<0.05),而BMI、腰围、骨密度、BMC、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7.8 ± 2.1)kg/m2、腰围(96.8 ± 7.9)cm、骨密度(1.12 ± 0.14)g/cm2、BMC (2.47±0.3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1.18±0.23)]高于正常糖尿病组[BMI(22.3±1.7)kg/m2、腰围(84.5±7.9)cm、骨密度(0.93 ± 0.13)g/cm2、BMC(2.02 ± 0.2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2.02 ±0.28)](P均<0.05).瘦体重和机体不同部位的BMC,骨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0.37、0.35、0.43,P<0.05或P<0.001).BMI、A/G比率也和不同位点的BMC和骨密度存在正相关[BMI (r值分别为0.38、0.31、0.28、0.33,0.27、0.25、0.23、0.37,P<0.05或P<0.001)].机体脂肪百分比和BMC、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27、-0.25、-0.33,P<0.05或P<0.001)].在矫正了年龄,性别,BMI和25OHD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瘦体重是 BMC 的强烈预测因子(回归系数为0.210,P=0.001).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升高患者的 BMC、骨密度明显升高,且瘦体重是BMC的强烈影响因素.
作者:王晓华;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吴刚;金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术中斜坡-枢椎角(CAA)在上颈椎不稳定患者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上颈椎不稳定后入路手术患者21例,按照术中是否减压分为减压组11例,未减压组10例.术中复位前后采用移动式三维C形臂X线测量CAA,判断颈椎后路手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手术脊髓压迫缓解情况,指导复位.术前及术后3个月CT测量CAA,MRI测量延髓-脊髓角(CMA);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 CMA(156.3 ± 3.6)°与(155.9 ± 2.7)°和 CAA(154.3 ±5.1)°与(151.3±4.7)°均较术前[CMA:(131.5±0.6)°与(131.1±0.5)°;CAA:(133.2±1.7)°与(132.4 ±1.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A:t=-21.81,P=0.00,t=-28.54,P=0.00;CAA:t=-12.44,P=0.00,t =-11.68,P=0.00);术中复位后CAA(152.3±1.3)°与(153.6±1.2)°较复位前(131.1±1.9)°与(132.4±1.5)°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9,P<0.05,t=-35.93,P<0.05).术后6个月时的两组的JOA评分(9.8±1.3)分与(10.3±1.7)分均较术前(7.1±0.7)分与(7.6±1.1)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P<0.05,t=4.36,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固定失效、感染、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术中三维C形臂扫描测量CAA判断脊髓受压的缓解效果,指导复位,简便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延雄;郝申申;刘志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患者978例,其中493例患者(50.41%)在术后6~12个月在我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记录,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结果 再狭窄组51例(10.34%),非再狭窄组442例(89.66%).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术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及随访间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非再狭窄组(37.3%比22.6%,P=0.021));再狭窄组患者吸烟率更高(52.9%比35.7%,P=0.016).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全血细胞分析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狭窄组患者血清RDW[13.4(13.00, 13.80)比12.7(12.40,13.10),P<0.01]及hs-CRP[3.15(2.32,4.63)比1.33(0.63,3.16),P<0.01]水平显著升高.再狭窄组患者置入的支架更长[(21.87±5.20)mm比(19.14±4.87)mm,P<0.01)],支架直径更小[(2.87 ± 0.38)mm 比(3.09 ± 0.36)mm,P<0.01)],串联支架例数更多(45.1%比30.8%,P=0.03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RDW(OR=2.396,95%CI:1.655~3.471;P<0.01),hs-CRP(OR=1.052,95%CI:1.001~1.105;P=0.044),糖尿病(OR=2.029,95%CI:1.004~4.100;P=0.049),吸烟(OR=2.252,95%CI:1.060~4.783;P=0.035),支架长度(OR=1.149, 95%CI:1.072-1.230;P<0.01),支架直径(OR=0.210,95%CI:0.079~0.558;P=0.002)和串联支架(OR=2.306,95%CI:1.162~4.575;P=0.017)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为RDW升高导致ISR发生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冬花;李志忠;张京梅;阴赪茜;陈玄祖;孙俊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