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葛成波;朱凌云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中的问题, 对策, Rural Areas, Service System, 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看病难, 组织转变, 政府组织, 运行过程, 因病致贫, 显著成效, 统筹管理, 居民个人, 江苏省, 转换, 转化, 县级, 试点, 实践
摘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发组织转变为现在的政府组织,由原来的完全互助转化为现在的省、市、县、乡4级财政和农村居民个人多方筹资,由原来的村管村办转换为现在的县级统筹管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过2003年的试点到2004年的全面推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宣传教育减少预防接种纠纷

    近年来,各种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沉重压力,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另一个尚不引人注目的领域--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多,且有蔓延之势,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控制,其后果将会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卫生事业雪上加霜.

    作者:吕绪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关键,而卫生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盛衰.分析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作者:张晋;吴秀娟;李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3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性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3例,好转3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李月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服务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情况、这一人群的基本需求、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认知程度.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年龄范围包括10~24岁的青少年共1 292人.结果利用目前生殖健康服务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为下阶段开展符合我市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模式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结论发展和改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青春期健康服务十分必要.

    作者:曾芳玲;李志辉;于佳;邱琇;罗平;刘建平;郑涛;李翠珍;蓝海英;黄春;冯素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

    终末期肾衰病人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重,使得心理障碍发生率很高.由于心理负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饮食、睡眠,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除了做好监护工作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37例血透患者,分析其心理状态,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托管医院:托起农民健康蓝天--来自浏阳市的报告

    11月28日,浏阳市达浒乡赵湾村30岁村民卢春荣因恶性车祸,溘然瞑目,全家大恸,亲戚们也设起灵堂,开始举丧.

    作者:陈建明;黎和平;陈小玲;徐松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医院患者HIV监测结果分析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院患者HIV感染状况和及早发现病人,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就诊的性病患者、体检人员、孕产妇、住院手术病人、内科需要穿刺的病人、疑似艾滋病患者等进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检测人数共21 476例,HIV抗体阳性数19例,检出率为0.09%.其中住院病人检出率为0.12%,性病患者为0.16%,孕产妇为0.04%,体检人员为0.00%,其他为0.03%,在住院病人中,手术、穿刺病人检出率为0.05%.结论由于潜在HIV感染者增多,应加强医院住院病人、性病患者、孕产妇、体检人员的HIV血清学检测,及时发现病人,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王怀宇;钟玉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移植是对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处理优化及免疫抑制应用经验的丰富,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术后恢复期大为缩短.自2003年11月30日至2004年1月17日我院成功地实施了3例心脏移植手术,此3例病人均已康复出院.现将此3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萍;韩娜;尹喜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发组织转变为现在的政府组织,由原来的完全互助转化为现在的省、市、县、乡4级财政和农村居民个人多方筹资,由原来的村管村办转换为现在的县级统筹管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过2003年的试点到2004年的全面推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作者:葛成波;朱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分析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定期体检及发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我街道办所管辖2所中学(初中部),24所小学,2003、2004年所有在校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对视力低下的学生与正常视力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影响视力的因素作为调查对象.结果2003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60.02%和15.14%:2004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56.42%和22.45%.近视眼学生与视力正常学生在学习时间、持续学习时间、看电视及电脑操作、缺乏体育活动及睡眠少等因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长时间持续近距离作业、缺乏体育运动、睡眠不足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体育运动是预防中、小学生近视的关键.

    作者:蔡笃儒;赖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要求与改进对策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V,Feigonbaum和J.unan先后提出的新的质量管理观念,众所周知的ISO9000族标准即建立在TQC理念下的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一致、具权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规则[1-2].21世纪是质量世纪,推行TQC,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目前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完善自我、保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工作中,产品即预防接种服务,需方(顾客)为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广大人群,是产品的消费者.随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预防接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对TQC模式下顾客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要求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如何改进服务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红梅;孙建东;刘中芹;吉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 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黄少丽;陈叙;麻湘;黄春琴;张镇松;张延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兰州市首起流行性出血热调查处理报告

    2004年5月,兰州市城关区发生本地感染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该疫情是建国以来我市本土发生的首起出血热疫情,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宇;李志强;王智永;王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583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常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1%,暂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77%,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未住院分娩是导致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疾病.结论提高暂住孕妇的住院率,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可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孕妇HBsAg筛查率,有助于增加阳性者的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率.

    作者:郑文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门市2002-2004年脊灰疫苗效价及儿童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脊髓灰质炎(脊灰)口服活疫苗(OPV)质量及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于2002-2004年在冷链各环节随机抽取脊灰疫苗进行效价测定,同时时基础免疫儿童进行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OPV合格率为98.41%,平均效价为6.09半数组织感染计量(TCID)50/粒.基础免疫儿童免前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28%、40.23%、34.6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2.38、2.28、1.22;免疫后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GMRT分别为366.86、361.91、158.42,脊灰Ⅰ、Ⅱ、Ⅲ型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0%、100.00%、97.70%.结论江门市脊灰免疫接种和冷链运作良好,儿童免疫成功率较高.

    作者:梁均和;陈安妮;蔡惠霞;叶秀华;文美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作者:程琳;秦茂华;杨海云;卜亚萍;王焰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存在的问题看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重要性

    海宁市是浙江省首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县(市)之一,此项工作于2003年全面启动.根据工作安排,于2004年3月由市卫生局、财政局、审计局、社保局、市合管办组成镇级合作医疗资金审核组,对全市12个镇(街道)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补偿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把主要问题披露如下,以引起同行的注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作者:钱群;郑佩玉;林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焦作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的保健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情况,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对保健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些食品超市、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比较规范;一些夫妻用品店存在问题较大,无证经营、夸大宣传、宣传疗效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刘忠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甘肃省部分贫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急诊急症流调差异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44所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近3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门急诊急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县、乡医疗机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差别.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现场、信函调查方法,对44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乡级医疗机构2001-2003年期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登记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县级卫生机构急诊疾病以产科、外伤居多,乡级卫生机构以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居多,县、乡两级机构门急诊急症疾病谱顺位不同,前10位疾病构成差异显著.结论门急诊急症多是发病紧急、病情严重.在甘肃省部分贫困地区,患者就医除就近就诊因素影响外,长期以来群众对两级机构服务能力的主观认可程度也是造成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基层乡村医疗机构应努力提高门急诊急救方面的服务能力.

    作者:滕永军;仇杰;杨克虎;黎卫平;王燕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91例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3年1-12月凡户口在昆明市辖区内经过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抢救的危急孕产妇监测表进行分析.结果291例危急孕产妇经过抢救成功率为95.88%;省、市级抢救成功率为97.37%;县级抢救成功率为96.74%;乡级抢救成功率为92.75%.承担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的主要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乡级医疗机构抢救成功率低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危急孕产妇危险因素主要为产后出血,其次为重度妊高征.254例(不合37例异位妊娠)危急孕产妇中有高危因素者148例,占58.27%,远远高于全市的高危妊娠发生率(18.20%).结论危急孕产妇的抢救以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应加强对基层产科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早期筛查与识别妊娠期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发挥各级危急孕产妇抢救小组的职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陈丽芬;程琳;蒋素华;杨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