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温瑞英;黄跃华;韩煊;曾红友;郭华

关键词:监测, 产后出血, 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宝安区1994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监测的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21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67.74%.引起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死亡的38.10%;其次分别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子宫内翻及其他,各占33.33%、9.52%、9.52%、4.76%、4.76%.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前两位与广东省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相同,与全国200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比较有差异.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结论为防治产后出血制订相关措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足癣及足癣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足癣发病及足癣知识知晓情况,为大学生足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分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对所抽取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足癣患病率为37.77%,男、女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院校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混用卫生用具和混穿鞋袜.多数学生对足癣防治知识了解不够.结论大学生足癣患病率较高,足癣防治知识贫乏,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张秀云;朱玉霞;翟延荣;刘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要求与改进对策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V,Feigonbaum和J.unan先后提出的新的质量管理观念,众所周知的ISO9000族标准即建立在TQC理念下的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一致、具权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规则[1-2].21世纪是质量世纪,推行TQC,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目前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完善自我、保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工作中,产品即预防接种服务,需方(顾客)为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广大人群,是产品的消费者.随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预防接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对TQC模式下顾客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要求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如何改进服务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红梅;孙建东;刘中芹;吉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兰州市首起流行性出血热调查处理报告

    2004年5月,兰州市城关区发生本地感染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该疫情是建国以来我市本土发生的首起出血热疫情,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宇;李志强;王智永;王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关键,而卫生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盛衰.分析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作者:张晋;吴秀娟;李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托管医院:托起农民健康蓝天--来自浏阳市的报告

    11月28日,浏阳市达浒乡赵湾村30岁村民卢春荣因恶性车祸,溘然瞑目,全家大恸,亲戚们也设起灵堂,开始举丧.

    作者:陈建明;黎和平;陈小玲;徐松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服务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情况、这一人群的基本需求、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认知程度.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年龄范围包括10~24岁的青少年共1 292人.结果利用目前生殖健康服务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为下阶段开展符合我市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模式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结论发展和改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青春期健康服务十分必要.

    作者:曾芳玲;李志辉;于佳;邱琇;罗平;刘建平;郑涛;李翠珍;蓝海英;黄春;冯素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焦作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的保健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情况,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对保健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些食品超市、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比较规范;一些夫妻用品店存在问题较大,无证经营、夸大宣传、宣传疗效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刘忠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自发组织转变为现在的政府组织,由原来的完全互助转化为现在的省、市、县、乡4级财政和农村居民个人多方筹资,由原来的村管村办转换为现在的县级统筹管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过2003年的试点到2004年的全面推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加以解决.

    作者:葛成波;朱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分析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定期体检及发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我街道办所管辖2所中学(初中部),24所小学,2003、2004年所有在校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对视力低下的学生与正常视力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影响视力的因素作为调查对象.结果2003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60.02%和15.14%:2004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56.42%和22.45%.近视眼学生与视力正常学生在学习时间、持续学习时间、看电视及电脑操作、缺乏体育活动及睡眠少等因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长时间持续近距离作业、缺乏体育运动、睡眠不足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体育运动是预防中、小学生近视的关键.

    作者:蔡笃儒;赖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住院产妇健康教育的实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产妇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妇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过程,使其增进健康知识、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健康,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将近几年来大庆市人民医院产妇健康教育实施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赵丽艳;邵培双;熊宏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移植是对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处理优化及免疫抑制应用经验的丰富,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术后恢复期大为缩短.自2003年11月30日至2004年1月17日我院成功地实施了3例心脏移植手术,此3例病人均已康复出院.现将此3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萍;韩娜;尹喜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甘肃省部分贫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急诊急症流调差异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44所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近3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门急诊急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县、乡医疗机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差别.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现场、信函调查方法,对44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乡级医疗机构2001-2003年期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登记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县级卫生机构急诊疾病以产科、外伤居多,乡级卫生机构以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居多,县、乡两级机构门急诊急症疾病谱顺位不同,前10位疾病构成差异显著.结论门急诊急症多是发病紧急、病情严重.在甘肃省部分贫困地区,患者就医除就近就诊因素影响外,长期以来群众对两级机构服务能力的主观认可程度也是造成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基层乡村医疗机构应努力提高门急诊急救方面的服务能力.

    作者:滕永军;仇杰;杨克虎;黎卫平;王燕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河区产妇产后出血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于在基层产科开展并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天河区分娩的3 247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率、阴道产及剖宫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统计并进行分组列表登记对照干预.分别研究产后出血与卡孕栓+催产素的关系、产后出血与产前评分的关系、产后出血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及形成该区急救体系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有效救治的机制进行探讨与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干预措施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干预前下降¨.12%;对阴道产及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出血评分并加催产素、卡孕栓干预与对照组对比,分别统计了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2组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单项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P<0.05),提示要做好抢救准备;产后出血与产前、产时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有明显出血倾向(P<0.05);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评分,当单项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时,出血量增加,(P<0.05);当产妇年龄大于35岁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与低学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有极大相关(P<0.05).

    作者:刘建平;林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无法母乳喂养,而使用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配方奶粉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无法母乳喂养儿70例(各种客观原因无法获得母乳),采用添加DHA和AA的配方奶粉,并与71例同性别以及胎龄、出生体重和父母文化程度近似的纯母乳喂养儿作配对观察.结果2组婴儿于生后1个月、42天时检测其身长、体重、发育商(DQ)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添加DHA和AA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其生后42天内体格和发育商数情况能达到与母乳喂养儿相同的发育程度.

    作者:刘慧;韩喜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防疫机构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作用

    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重要标志,它对于优化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生活条件具有现实意义.为此,各级政府都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项造福人民的工程,列入了工作日程.在这项工作中,卫生防疫机构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如何在创建卫生城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作用,是目前形势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景山;张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作者:程琳;秦茂华;杨海云;卜亚萍;王焰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纠正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必要性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脂代谢异常起着核心作用,其危险性甚至超过了高血糖.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多地引起多方面专家的关注和研究,甚至有些专家提出了将糖尿病改为糖脂病的建议[1].而各种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不同,所以血脂测定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兰胜;张常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 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黄少丽;陈叙;麻湘;黄春琴;张镇松;张延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583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常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1%,暂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77%,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未住院分娩是导致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疾病.结论提高暂住孕妇的住院率,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可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孕妇HBsAg筛查率,有助于增加阳性者的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率.

    作者:郑文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金华市婺城区农村成人居民高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现况研究

    目的探讨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确定样本,采取集中和入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及体重、腰臀和血压等体格测量.统计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重(BMI)、腰围、腰臀比(WHR)、吸烟、饮酒、精神状态等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BMI、腰围、WHR呈正相关关系;高血压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力劳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高血压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力劳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吸烟和饮酒不能提示与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相关关系:精神状态中感到烦躁不安、压抑沮丧、伤心难过、做事毫无意义与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相关关系;感到紧张压力、困难重重与高血压患病率不提示有相关关系.结论年龄增大,BMI、腰围、WHR值超标,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低体力劳动、精神因素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强化健康促进,增强农村居民的防治意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朱匡纪;蔡祖华;楼妙芬;邵红星;朱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