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患者HIV监测结果分析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王怀宇;钟玉霞

关键词:HIV, 检测, 分析, 防护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医院患者HIV感染状况和及早发现病人,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就诊的性病患者、体检人员、孕产妇、住院手术病人、内科需要穿刺的病人、疑似艾滋病患者等进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检测人数共21 476例,HIV抗体阳性数19例,检出率为0.09%.其中住院病人检出率为0.12%,性病患者为0.16%,孕产妇为0.04%,体检人员为0.00%,其他为0.03%,在住院病人中,手术、穿刺病人检出率为0.05%.结论由于潜在HIV感染者增多,应加强医院住院病人、性病患者、孕产妇、体检人员的HIV血清学检测,及时发现病人,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宝安区社区疾病康复工作的现状和对策初探

    目的了解宝安社区疾病康复工作的现状,并给出政策建议.方法随机选择辖区内55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发现55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疾病康复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因主要是专业人员、康复设备缺乏,兼职人员缺乏系统的康复知识培训,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可依.结论针对我区的社区疾病康复工作现状,出台了<深圳宝安区社区疾病康复工作规范及工作常规>,2005年进行试点后将在全区推广.相信对我区的疾病康复工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小红;陈紫平;陆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甘肃省部分贫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急诊急症流调差异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44所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近3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门急诊急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县、乡医疗机构门急诊急症就医情况的差别.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现场、信函调查方法,对44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乡级医疗机构2001-2003年期间的门急诊急症就医登记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县级卫生机构急诊疾病以产科、外伤居多,乡级卫生机构以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居多,县、乡两级机构门急诊急症疾病谱顺位不同,前10位疾病构成差异显著.结论门急诊急症多是发病紧急、病情严重.在甘肃省部分贫困地区,患者就医除就近就诊因素影响外,长期以来群众对两级机构服务能力的主观认可程度也是造成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基层乡村医疗机构应努力提高门急诊急救方面的服务能力.

    作者:滕永军;仇杰;杨克虎;黎卫平;王燕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住院产妇健康教育的实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产妇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妇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过程,使其增进健康知识、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健康,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将近几年来大庆市人民医院产妇健康教育实施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赵丽艳;邵培双;熊宏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

    终末期肾衰病人需要长期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经济负担重,使得心理障碍发生率很高.由于心理负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饮食、睡眠,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医务人员除了做好监护工作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37例血透患者,分析其心理状态,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关键,而卫生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盛衰.分析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作者:张晋;吴秀娟;李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分析及防制策略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有效、科学、经济的手段,因此安全有效的疫苗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疫苗都安全有效,某些疫苗难免会发生不良反应,吸附百白破疫苗(DPT)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制品中发生接种反应率高.综合分析了DPT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就如何预防和减少接种反应提出了一些策略措施.

    作者:王文蔚;朱红叶;徐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实施控制育龄妇女死亡管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育龄妇女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服务群体.从1998年开始盐城市亭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妇幼保健所对本辖区内的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当地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洪林;刘秀华;徐素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TD与性病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探讨

    目的了解本地泌尿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建立性病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方法衣原体用Clearview 快速胶体金检测试剂盒;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用Mycoplasma ID培养法试剂盒;淋球菌用Thayer-Martin培养基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建立性传播疾病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后,衣原体阳性率为13.10%,支原体总阳性率为29.29%,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别为28.35%、0.94%,淋球菌阳性率为2.47%,念珠菌阳性率为6.61%.结论建立有效的性传播疾病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能提高性传播疾病检测率.

    作者:黄宝珍;邱永忠;彭石潜;温贵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广州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服务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青少年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情况、这一人群的基本需求、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对生殖健康服务的认知程度.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年龄范围包括10~24岁的青少年共1 292人.结果利用目前生殖健康服务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等相关因素,为下阶段开展符合我市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模式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结论发展和改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青春期健康服务十分必要.

    作者:曾芳玲;李志辉;于佳;邱琇;罗平;刘建平;郑涛;李翠珍;蓝海英;黄春;冯素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分析近视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定期体检及发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我街道办所管辖2所中学(初中部),24所小学,2003、2004年所有在校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对视力低下的学生与正常视力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影响视力的因素作为调查对象.结果2003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60.02%和15.14%:2004年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分别为56.42%和22.45%.近视眼学生与视力正常学生在学习时间、持续学习时间、看电视及电脑操作、缺乏体育活动及睡眠少等因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长时间持续近距离作业、缺乏体育运动、睡眠不足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体育运动是预防中、小学生近视的关键.

    作者:蔡笃儒;赖春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毒鼠强中毒案的思考

    2002年10月23日,修水县复源乡铅笔厂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早餐引起4人中毒的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证实为食盐中含有毒鼠强引起中毒所致.后经公安部门立案侦察定性为一起恶性投毒案,此案虽已告破,但因食用同一食盐引起2次食物中毒事件较罕见,令人思考.

    作者:南宫智;邹艺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移植是对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处理优化及免疫抑制应用经验的丰富,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术后恢复期大为缩短.自2003年11月30日至2004年1月17日我院成功地实施了3例心脏移植手术,此3例病人均已康复出院.现将此3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萍;韩娜;尹喜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托管医院:托起农民健康蓝天--来自浏阳市的报告

    11月28日,浏阳市达浒乡赵湾村30岁村民卢春荣因恶性车祸,溘然瞑目,全家大恸,亲戚们也设起灵堂,开始举丧.

    作者:陈建明;黎和平;陈小玲;徐松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河区产妇产后出血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于在基层产科开展并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天河区分娩的3 247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率、阴道产及剖宫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统计并进行分组列表登记对照干预.分别研究产后出血与卡孕栓+催产素的关系、产后出血与产前评分的关系、产后出血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及形成该区急救体系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有效救治的机制进行探讨与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干预措施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干预前下降¨.12%;对阴道产及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出血评分并加催产素、卡孕栓干预与对照组对比,分别统计了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2组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单项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P<0.05),提示要做好抢救准备;产后出血与产前、产时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有明显出血倾向(P<0.05);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评分,当单项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时,出血量增加,(P<0.05);当产妇年龄大于35岁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与低学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有极大相关(P<0.05).

    作者:刘建平;林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583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常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1%,暂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77%,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未住院分娩是导致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疾病.结论提高暂住孕妇的住院率,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可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孕妇HBsAg筛查率,有助于增加阳性者的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率.

    作者:郑文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91例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危急孕产妇抢救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对策,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3年1-12月凡户口在昆明市辖区内经过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抢救的危急孕产妇监测表进行分析.结果291例危急孕产妇经过抢救成功率为95.88%;省、市级抢救成功率为97.37%;县级抢救成功率为96.74%;乡级抢救成功率为92.75%.承担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的主要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乡级医疗机构抢救成功率低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危急孕产妇危险因素主要为产后出血,其次为重度妊高征.254例(不合37例异位妊娠)危急孕产妇中有高危因素者148例,占58.27%,远远高于全市的高危妊娠发生率(18.20%).结论危急孕产妇的抢救以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应加强对基层产科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早期筛查与识别妊娠期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发挥各级危急孕产妇抢救小组的职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陈丽芬;程琳;蒋素华;杨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焦作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的保健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情况,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对保健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些食品超市、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比较规范;一些夫妻用品店存在问题较大,无证经营、夸大宣传、宣传疗效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刘忠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 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黄少丽;陈叙;麻湘;黄春琴;张镇松;张延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存在的问题看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重要性

    海宁市是浙江省首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县(市)之一,此项工作于2003年全面启动.根据工作安排,于2004年3月由市卫生局、财政局、审计局、社保局、市合管办组成镇级合作医疗资金审核组,对全市12个镇(街道)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补偿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审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把主要问题披露如下,以引起同行的注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作者:钱群;郑佩玉;林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316例分析

    妇产科中内窥镜的应用日益广泛,阴道镜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活检方式,采用阴道镜观察异常部位的方式,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我院自2004年4-8月阴道镜下检查宫颈病变316例,分析如下:

    作者:徐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