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程琳;秦茂华;杨海云;卜亚萍;王焰燕

关键词:高危妊娠, 管理, 孕产妇死亡
摘要: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3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性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3例,好转3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李月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 265例孕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与产科结局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Hb<100g/L的孕妇为贫血组,Hb≥100g/L的孕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孕中期及孕晚期贫血与产科结局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孕中期贫血导致晚期贫血、产后贫血、早产、胎盘功能欠佳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导致产后贫血、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的出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P<0.05),孕晚期贫血可增加妊高征、死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贫血对产科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黄少丽;陈叙;麻湘;黄春琴;张镇松;张延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毒鼠强中毒案的思考

    2002年10月23日,修水县复源乡铅笔厂发生了一起因食用早餐引起4人中毒的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证实为食盐中含有毒鼠强引起中毒所致.后经公安部门立案侦察定性为一起恶性投毒案,此案虽已告破,但因食用同一食盐引起2次食物中毒事件较罕见,令人思考.

    作者:南宫智;邹艺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开展宣传教育减少预防接种纠纷

    近年来,各种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沉重压力,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另一个尚不引人注目的领域--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多,且有蔓延之势,如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控制,其后果将会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卫生事业雪上加霜.

    作者:吕绪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焦作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的保健食品销售环节的卫生情况,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对保健食品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些食品超市、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比较规范;一些夫妻用品店存在问题较大,无证经营、夸大宣传、宣传疗效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刘忠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传统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索传统肝硬化大白鼠模型制备方法改良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方法取168只Wister大白鼠,对56只大白鼠使用传统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另56只大白鼠使用复合病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另56只大白鼠使用改良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结果传统的方法进行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制造需要60天,大鼠死亡率为53.60%:复合因素制备方法需要42天,大鼠死亡率为41.00%:改良方法制备需要66天,大鼠死亡率为23.20%.结论肝硬化模型的改良方法具有降低大白鼠死亡率、节约经费等特点.

    作者:王强;杨婷;刘伟新;罗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学教职员工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离退休及在职人员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通过体检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的糖尿病(DM)和糖耐量异常(IGT)的患病率分别为3.12%、4.25%,且与年龄、职业、血压、高血脂、体重等有关.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是目前大学教职员工的多发疾病,高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奎英;黄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河区产妇产后出血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寻求一种适宜于在基层产科开展并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天河区分娩的3 247例产妇进行产后出血率、阴道产及剖宫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统计并进行分组列表登记对照干预.分别研究产后出血与卡孕栓+催产素的关系、产后出血与产前评分的关系、产后出血与围产期保健的关系及形成该区急救体系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有效救治的机制进行探讨与效果评价.结果使用干预措施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干预前下降¨.12%;对阴道产及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出血评分并加催产素、卡孕栓干预与对照组对比,分别统计了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结果显示2组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单项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大(P<0.05),提示要做好抢救准备;产后出血与产前、产时评分,当大于或等于3分时有明显出血倾向(P<0.05);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评分,当单项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时,出血量增加,(P<0.05);当产妇年龄大于35岁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与低学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有极大相关(P<0.05).

    作者:刘建平;林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桥区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现状分析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对提高乳儿的抗病能力十分有效.母乳还含有丰富的适于婴儿吸收利用的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和水.随婴儿日龄增长,母乳成分也相应变化,以适应不同时期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母乳是婴儿的佳食品,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母乳喂养提到保护儿童生存和权利的高度,并将解决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各种问题作为保护儿童权利的首要适宜技术.为了解4~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我们于2003年7月-2003年10月对天桥区的母乳喂养情况作了调查.

    作者:刘秀荣;董玉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农民受益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盐都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西南面,现辖13个镇、1个新区管委会,总人口70.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65亿元,财政收入5.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244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作者:张亚模;顾奎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583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样本之间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常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1%,暂住户口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0.77%,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未住院分娩是导致HepB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疾病.结论提高暂住孕妇的住院率,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可提高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提高孕妇HBsAg筛查率,有助于增加阳性者的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率.

    作者:郑文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门市2002-2004年脊灰疫苗效价及儿童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脊髓灰质炎(脊灰)口服活疫苗(OPV)质量及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于2002-2004年在冷链各环节随机抽取脊灰疫苗进行效价测定,同时时基础免疫儿童进行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OPV合格率为98.41%,平均效价为6.09半数组织感染计量(TCID)50/粒.基础免疫儿童免前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28%、40.23%、34.6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2.38、2.28、1.22;免疫后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GMRT分别为366.86、361.91、158.42,脊灰Ⅰ、Ⅱ、Ⅲ型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0%、100.00%、97.70%.结论江门市脊灰免疫接种和冷链运作良好,儿童免疫成功率较高.

    作者:梁均和;陈安妮;蔡惠霞;叶秀华;文美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各项卫生工作的关键,而卫生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盛衰.分析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作者:张晋;吴秀娟;李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993-2003年辖区体弱儿发病情况分析及管理措施

    目的了解1993-2003年辖区内体弱儿发病情况,制定近期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辖区0~6岁儿童分成集体和散居两组,发病率列表分析.结果贫血总发病人数散居儿童为2 039例,集体儿童为1040例.11年来散居儿童贫血发病率从40.49%降至11.84%,集体儿童贫血发病率从63.90%降至9.86%,两组人群发病率虽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发病率差异显著(u=24.28,P<0.01).营养不良总发病人数散居儿童为497例,集体儿童为464例.¨年来散居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从13.35%降至1.42%,集体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从8.00%降至6.76%,后者发病率下降不明显.结论散居儿童为贫血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为体弱儿矫治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

    作者:杨育明;李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金华市婺城区农村成人居民高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现况研究

    目的探讨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确定样本,采取集中和入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及体重、腰臀和血压等体格测量.统计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重(BMI)、腰围、腰臀比(WHR)、吸烟、饮酒、精神状态等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BMI、腰围、WHR呈正相关关系;高血压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力劳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高血压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体力劳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吸烟和饮酒不能提示与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相关关系:精神状态中感到烦躁不安、压抑沮丧、伤心难过、做事毫无意义与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相关关系;感到紧张压力、困难重重与高血压患病率不提示有相关关系.结论年龄增大,BMI、腰围、WHR值超标,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低体力劳动、精神因素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强化健康促进,增强农村居民的防治意识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朱匡纪;蔡祖华;楼妙芬;邵红星;朱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分析

    为探讨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水平及采取的行为与意外伤害的发生关系,我们自2000-2001年进行了一定范围内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及其意外伤害发生的抽查,以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枝;陈月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淮安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培训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使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学员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调查全科医师培训效果.结果学员认为全科医师培训对其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对设置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等基本认可.结论应进一步规范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作者:史亚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无法母乳喂养,而使用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配方奶粉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无法母乳喂养儿70例(各种客观原因无法获得母乳),采用添加DHA和AA的配方奶粉,并与71例同性别以及胎龄、出生体重和父母文化程度近似的纯母乳喂养儿作配对观察.结果2组婴儿于生后1个月、42天时检测其身长、体重、发育商(DQ)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添加DHA和AA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其生后42天内体格和发育商数情况能达到与母乳喂养儿相同的发育程度.

    作者:刘慧;韩喜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认、知、行情况调查

    采用问卷形式,用选择方式调查5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出院后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行情况.调查显示:出院后的脑血管意外患者重治疗而疏预防,不能彻底戒烟酒.对如何健康生活认识不足,情绪控制不理想,不能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大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要使健康教育、院外指导流于形式.

    作者:董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宝安区1994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监测的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21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67.74%.引起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死亡的38.10%;其次分别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子宫内翻及其他,各占33.33%、9.52%、9.52%、4.76%、4.76%.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前两位与广东省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相同,与全国200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比较有差异.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结论为防治产后出血制订相关措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瑞英;黄跃华;韩煊;曾红友;郭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