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杜丹;唐迅;靳丹瑶;胡永华;高培
暴露在发生时间上先于结局,是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因此在因果推断上优于其他观察性设计.本文应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DAGs)构建了现实队列研究中易感人群的因果结构后发现:现实的队列研究以研究人群替换易感人群进行因果效应的估计,人群的暴露与结局在时序关系上可互为先后,因果效应估计的准确性受到替换人群的易感性和基线调查时结局识别和排除有效性的影响.
作者:刘丽丽;何一宁;蔡倩莹;赵耐青;郑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福建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指数(PI).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确诊634例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建立模型组(建模组,318例)和验证模型组(验证组,316例).在建模组,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计算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以模型组中有意义的预测变量的β值计算PI.运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并在验证组中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Harrell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OSCC患者中年龄≥55岁的HR值(95%CI)为2.22(1.45~ 3.39);口腔卫生较差的HR值(95%CI)为2.12(1.27~ 3.54);首诊淋巴结转移的HR值(95%CI)为5.78(3.60~9.27);TNM分期为Ⅲ~Ⅳ期(Ⅰ期为参照)的HR值(95%CI)为2.43(1.10~5.37);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高分化为参照)的HR值(95%CI)为2.53(1.60~ 4.01).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后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AIC和C值分别为1 205.80、0.700 2和1 150.47、0.737 3).结论 年龄、口腔卫生、首诊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是OSCC预后影响因素,构建PI模型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伍俊锋;林李嵩;陈法;刘凤琼;鄢灵君;包晓丹;汪靖;王瑞;林亮坤;邱宇;郑晓燕;胡志坚;蔡琳;何保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15岁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报告年龄≥15岁的女性HIV/AIDS,采用Excel 2010、SPSS 19.0软件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ArcGIS 10.3软件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实现空间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我国新发现≥15岁女性HIV/AIDS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16 603例上升为2016年的26 196例,异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84.25%(13 988/16 603)增至2016年的96.29%(25 224/26 196).≥50岁组病例数及构成比上升明显,由2010年的17.82%(2 959/16 603)增至2016年的38.10%(9 981/26 196).2010-2016年全局Moran'sI值为0.55(Z=51.46,P<0.001),表明我国新发现≥15岁女性HIV/AIDS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集中在我国西部和南部地区,覆盖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广东省、重庆市、河南省和湖南省9个省份.不同年龄组的热点区域变化存在差异,15~49岁组向西部边境、南部沿海地区移动,≥50岁组则由西南地区向北扩散.结论 我国新发现≥15岁女性HIV/AIDS存在空间聚集性且聚集性增加,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尤其在疫情上升地区,应关注该人群不同年龄组病例的空间分布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陈方方;郭巍;秦倩倩;蔡畅;崔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招募1 034人,MSM组431人(占41.7%)和非MSM组603人(占58.3%).与非MSM组相比,MSM组年龄较低,未婚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高.近6个月用过冰毒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49.7%(214/431)和100.0%(603/603),用过零号胶囊的比例分别为66.8%(288/431)和0.0%.近6个月与多人共用毒品者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87.9%(379/431)和97.7%(588/602)(x2=39.84,P<0.01).近6个月使用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非MSM组(47.5%,285/600)高于MSM组(7.4%,32/430)(x2=190.10,P<0.01).近6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多人性行为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78.1%(335/429)和5.5%(33/600)(x2=573.73,P<0.01).MSM组的和非MSM组的HIV抗体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和0.2%、3.3%和6.3%、0.0%和0.3%.结论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多人共同吸毒,在有男男性行为的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使用毒品后的群体性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亚人群的干预.
作者:李东民;卢姗;李培龙;葛琳;陶小润;姜珍霞;廖玫珍;崔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孕前1年、孕早期、孕中期膳食胆固醇摄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结果及膳食胆固醇摄入情况,根据对照组孕妇不同时期胆固醇摄入的P25、P50、P75将其分为4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1年、孕早期、孕中期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不同年龄段孕妇膳食胆固醇摄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9 005人,其中妊娠期糖尿病1 38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1年胆固醇摄入量≥76.50 mg/d且孕中期摄入量为≥46.75 mg/d的孕妇患GDM的风险增加.按年龄分层后,年龄<35岁孕妇的孕前1年和孕中期胆固醇摄入量≥76.50 mg/d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OR=1.336,95%CI:1.083~1.647;OR=1.341,95%CI:1.087 ~ 1.654),孕妇年龄≥35岁组未发现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有关.结论 妊娠期妇女孕前1年及孕中期膳食胆固醇摄入高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申嘉欣;郭玲玲;汝首杭;王颖;李玫;邬惟为;冯永亮;张萍;杨海澜;王素萍;张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我国艾滋病传播流行已演变为经性途径传播为主,2016年经性途径传播占当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人数的95%,异性性行为占67%,男男性行为占28%.异性性行为作为主要流行方式以西南地区为主;男男性行为作为主要流行方式则以东北及全国大、中城市为主.老年人和青年学生两个特殊人群的疫情呈现上升,且分别以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感染为主.检测发现HIV感染者和治疗HIV感染者两个控制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大,配偶间传播明显减少,但仍有约1/3的HIV感染者未诊断.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在我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吴尊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其子女18月龄时孤独症样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分别在孕中期、孕晚期采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评定孕妇妊娠相关焦虑症状,在儿童1 8月龄时运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23》A部分评定幼儿孤独症样行为.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孕期妊娠相关焦虑对幼儿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结果 控制协变量后,与无孤独症样行为组相比,孕中晚期均有妊娠相关焦虑者子女比2个孕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者子女更容易发生较多孤独症样行为(RR=2.43,95%CI:1.21 ~ 4.86).但按主要带养人是否为幼儿母亲进行分层后发现,仅在主要带养人为母亲情况下,孕中晚期均有妊娠相关焦虑组子女18月龄时发生较多孤独症样行为的风险,显著高于孕中晚期均无妊娠相关焦虑组(RR=4.22,95%CI:1.73 ~10.32),在主要带养人不是母亲情况下并不显著.结论 孕中晚期妊娠相关焦虑与幼儿孤独症样行为的关系并不强劲,受儿童带养人情况的影响.
作者:邵珊珊;黄锟;严双琴;尤优;潘维君;陈星;曹慧;朱鹏;郝加虎;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分析2005-2015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5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为基础,在街道/乡镇水平上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时空聚集性.结果 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北京市各年肺结核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I值均>0,均P<0.05),高-高发病聚集区为门头沟区的军庄镇、王平办事处、永定镇、潭柘寺镇,房山区的阎村镇,丰台区的王佐镇,西城区的天桥街道和顺义区的天竺镇8个街道/乡镇.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一级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区和顺义区,覆盖17个街道/乡镇,分别为朝阳区的崔各庄、麦子店、东风、太阳宫、左家庄、和平街、小关、香河园、东坝、将台、望京、金盏、酒仙桥、来广营、孙河和顺义区的后沙峪、天竺等街道/乡镇;聚集时间为2005年1-12月.结论 2005-2015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呈现空间聚集性,且发病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
作者:孙闪华;高志东;赵飞;张文义;赵鑫;李艳圆;李亚敏;洪峰;贺晓新;詹思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 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调查对象累计随访391 512人年(平均随访7.26年).随访期间,男性944人和女性1 643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多因素调整后,与BMI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72(95%CI:2.47~ 2.99)和6.27(95%CI:5.33 ~ 7.36).女性超重和肥胖组HR值(95%CI)分别为2.19(95%CI:2.04~ 2.36)和3.78(95%CI:3.36~4.26);与腰围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Ⅰ级(85.0~89.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90.0)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56(2.22 ~ 2.95)和4.66(4.14~5.24).女性Ⅰ级(80.0 ~ 84.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85.0)组HR值(95%CI)分别为1.99(1.80~2.21)和3.16(2.90~ 3.44).结论 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均会升高.在开展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同时,更应控制腰围.
作者:王浩;胡如英;钱一建;王春梅;谢开婿;陈玲琍;潘东霞;张益丹;卞铮;郭彧;Fiona Bragg;俞敏;李立明;陈铮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模式及病原变异情况,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可疑暴露史及感染途径,追踪调查病例病情进展;使用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测序及进化分析等技术对采集的相关标本展开病原学分析.结果 病例无活禽接触史,发病前一周在狭小通风不畅厨房内不带手套加工烹饪光鸡;病例下呼吸道提取物、病家剩余冷冻光鸡表面涂抹标本、活禽来源市场环境标本均检出高度同源的H7N9禽流感病毒,且均在HA基因的裂解位点出现多个碱性氨基酸(PEVPKRKRTAR/GL)插入的突变.结论 无防护禽肉操作是“禽-人”传播模式下的重要感染方式之一,现行的活禽限售区防控措施效果有限,应尽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养殖,实现活禽全城限售、集中屠宰、冰鲜上市.
作者:马钰;张周斌;曹蓝;陆剑云;李魁彪;苏文哲;李铁钢;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BMI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的调查数据,选取≥20岁且年龄、身高、体重资料完整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5、10岁分组后运用SAS 9.2软件对各组平均BMI再按性别进行有序聚类分析.结果 有序聚类分析将我国成年人BMI值按年龄特征划分为3类,5岁分组的性别合并组及女性组聚类结果第一类为20~岁,第二类为40 ~ 65岁,第三类为>65岁;5岁分组男性组第一类为20~岁,第二类为40 ~ 60岁,第三类为>60岁.10岁分组中,所有分组结果一致,均为第一类20~岁,第二类为40 ~ 60岁,第三类为>60岁.提示5岁分组比10岁分组聚类分析结果更精细,BMI的性别分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我国成年人BMI按年龄特征可划分为3类,与“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年龄划分基本一致,且青年人群随年龄增长,BMI呈上升趋势,中年人群BMI约稳定在24 kg/m2,老年人群BMI呈下降趋势.
作者:蔡亚宁;裴晓婷;孙盼盼;徐亦平;刘莉;平智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年龄≥35岁低档暗娼(大龄暗娼)开展两轮横断面调查,观察大龄暗娼的安全套使用和梅毒感染状况,为大龄暗娼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异性性传播感染HIV情况较严重的6个市(县)作为研究现场,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和贵港市平南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湖南省张家界市和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在低档的性交易场所招募大龄暗娼,排除开展调查前已经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HIV阳性者,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等信息,采血做梅毒血清学试验.分别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完成第1轮调查、2015年6-9月完成第2轮调查.每轮调查样本量约为360人.采用EpiData 3.0软件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轮和第2轮调查的研究对象人数分别为371人和403人;年龄分别为(42.4±5.1)岁和(43.8±5.1)岁(t=3.537,P<0.001);性交易价格分别为(36.8±13.7)元/次和(49.5±15.8)元/次(t=11.961,P<0.001);性交易工作年限>2年的构成比分别为46.9%(174/371)和61.3%(247/403)(x2=16.125,P<0.001);性交易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第1轮和第2轮调查的比例分别为46.9%(174/371)和64.3%(259/403)(x2=23.641,P<0.001);梅毒感染比例,第1轮和第2轮的比例分别为15.9%(59/371)和7.2%(29/403)(x2=14.533,P<0.001).结论 两轮横断面调查比较,大龄暗娼的性交易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有所提高、梅毒感染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还不能满足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目标.应继续重点关注大龄暗娼,切实有效推进干预措施.
作者:周楚;董薇;吴尊友;贾曼红;李佑芳;周月姣;谭广杰;陈曦;郑军;柔克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昌队列基线人群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金昌队列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基线脂肪肝人群与非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分析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患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在46 861名研究对象中,脂肪肝患者10 574例、患病率22.56%、标化患病率20.66%;T2DM患者3 818例、患病率为8.15%、标化患病率为6.90%.T2DM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趋势性升高(趋势x2=2 833.671,趋势P<0.001);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患病率均高于非脂肪肝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血压、TC、TG、尿酸、ALT、AST、谷氨酰转肽酶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在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中脂肪肝人群T2DM的患病风险是非脂肪肝人群的1.78、2.33和2.10倍.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与糖尿病家族史间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脂肪肝能明显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脂肪肝和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的发生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有效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对T2DM的预防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玉宝;程宁;芦永斌;李海燕;李娟生;丁蛟;郑山;牛银玲;蒲宏全;申希平;穆红娣;胡晓斌;张德生;白亚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随机抽取6所小学、3所初中和3所高中,监测所有在校学生2013-2017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结果 2013-2017年6~18岁儿童青少年共监测94 868人次,超重率为13.31%,肥胖率为9.60%;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17.60%和12.43%)均高于女生(10.27%和5.93%);近5年来男、女生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女生超重率峰值分别出现在10 ~12岁和13~ 15岁年龄组,而肥胖率峰值均在6~9岁组.结论 2013-2017年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作者:李莹莹;王赟;谌丁艳;吴宇;周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利用腰围的P90(同年龄、同性别)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界值.结果 我国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腰围均为男生大于女生(P<0.000 1),城市大于农村(P<0.05),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大于中、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P=0.000 3).6~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率为11.2%,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0.7%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男生的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2%和8.5%,女生分别为12.3%和11.2%.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低家庭收入男生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5.8%、11.5%和8.8%,女生分别为13.5%、11.9%和11.6%.结论 男生的腰围较女生更易受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
作者:房红芸;刘丹;赵丽云;于冬梅;张倩;于文涛;翟屹;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咳嗽、咳痰、持续性咳嗽和持续性咳痰)的流行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其中≥40岁人群56 06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性别计算咳嗽、咳痰、持续性咳嗽和持续性咳痰的流行率,并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年我国≥40岁人群中,男性的咳嗽率、持续性咳嗽率、咳痰率和持续性咳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慢性呼吸系统症状流行率与年龄、烟龄和吸烟量呈正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地区、城乡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流行的影响因素.结论 我国≥40岁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普遍流行,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地区以及吸烟.
作者:李婧辰;张梅;李镒冲;段晓丽;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衰弱综合征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建立≥65岁老年人队列,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7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报糖尿病、跌倒、衰弱状态、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线衰弱水平与随后3年内跌倒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653名老年人接受了第一次调查,473人完成第二次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糖尿病合并衰弱综合征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2.5%.衰弱综合征是非糖尿病老年人(OR=3.87,95%CI:1.45 ~ 10.28)发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糖尿病老年人(OR=6.68,95%C1:1.14 ~ 38.99)的影响更强.结论 衰弱综合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跌倒的强烈预测因子,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
作者:杨帆;王双;覃海;谭柯;孙倩倩;王凌霄;聂双双;刘佳倪;陈杨;张敏;陈燕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群年龄对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新安县≥18岁20 194名农村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2013-2014年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年龄别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9 768名研究对象,在6年随访期内,发生高血压1 950例,其中男性784例,女性1 166例,相应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9.96%、20.51%和19.61%.以BMI<22 kg/m2组为参照,基线BMI为22~、24~、26~、≥28 kg/m2的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RR值(95%CI)分别为1.09(0.93~ 1.27)、1.17(1.01 ~ 1.37)、1.34(1.14~ 1.58)和1.31(1.09 ~ 1.56).青中年人群随着BMI的升高,高血压发病风险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老年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则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结论 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受到年龄因素修饰的影响,在青中年人群中干预BMI可更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作者:张冬冬;刘雪娇;王炳源;任永成;赵阳;刘飞燕;刘德臣;程诚;陈序;刘磊磊;周琼桂;徐琦焕;熊一涵;刘佳立;游子扬;张明;胡东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作者:房红芸;翟屹;赵丽云;于冬梅;张倩;琚腊红;于文涛;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与许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历程一样,近十几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呈加速态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超重肥胖防控的策略,我国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超重肥胖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呼吁应将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赵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