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园;朱珍妮;臧嘉捷;邹淑蓉;罗宝章;贾晓东;郭常义;王锦香;孙思飞;吴凡
目的 评估MSM对HIV抗体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试剂自检(口腔自检)方式检测HIV的可接受度.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市和南宁市招募MSM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HIV血清学检测(HIV血检)和口腔快检自检.通过平行对比血检和口腔自检得到口腔自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MSM对口腔快检的可接受度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10名MSM参加基线调查,其中279名接受门诊随访调查.基线MSM口腔自检的灵敏度86.00%(43/50),特异度98.23%(445/453).基线MSM中有78.63%(401/510)报告在本次研究后有口腔自检HIV的意愿,相关因素包括近6个月与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肛交(aOR=0.30,95%CI:0.10~ 1.00)和首选检测方式为口腔快检(aOR=7.32,95%CI:1.61 ~ 33.31).相较血检,基线MSM中34.51% (176/510)报告更倾向于进行口腔快检,相关因素为出生地在城市.结论 中国两城市MSM对HIV口腔自检方式可接受度高.
作者:王小芳;吴尊友;唐振柱;农全兴;李彦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我国男性饮酒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开滦集团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每两年随访一次,收集饮酒相关信息及肺癌发病资料;此外,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社保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肺癌新发病例.以不饮酒人群为参比组,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CI.按照吸烟状况对研究人群分层,分别分析从不吸烟与既往吸烟/现在吸烟人群中饮酒与肺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 751名男性,总随访808 146.5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8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913名.调整年龄、吸烟状态、吸烟量、文化程度、粉尘暴露、BMI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既往饮酒、现在饮酒频率<1次/d、现在饮酒频率≥1次/d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值(95%CI)分别为1.30(0.90~ 1.88)、0.80(0.64~ 1.01)和1.04(0.85 ~ 1.27).饮用啤酒/红酒(HR=0.91,95%CI:0.69 ~ 1.20)和饮用白酒(HR=0.99,95%CI:0.83 ~ 1.19)与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依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所得结果类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作者:魏锣沛;李霓;王刚;苏凯;李放;昌盛;谭锋维;吕章艳;冯小双;李鑫;陈玉恒;陈宏达;陈朔华;任建松;石菊芳;崔宏;吴寿岭;代敏;赫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流行病学是以原理和方法为主的工具学科,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及网络教育模式中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在流行病学教学实践中都有各自的教学价值和欠缺之处.所以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可以在课堂上较真实的还原流行病学案例,基于“雨课堂”的流行病学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作者:汤玮娜;张宏伟;谭晓(洯);殷建华;丁一波;曹广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孕妇呼吸道感染与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孕周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面对面问卷调查2010-2013年符合纳入指标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孕早期呼吸道感染组和无呼吸道感染组进行1∶1匹配.以母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和子女出生孕周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仅分析匹配前呼吸道感染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3仅分析匹配后呼吸道感染变量.结果 共纳入28 848人,孕早期呼吸道感染3 676人(12.74%).匹配后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为2 762人.模型1显示母亲孕早期出现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出生孕周减少0.111周(P<0.001),模型2减少0.058周(P=0.025),模型3减少0.076周(P=0.036).结论 孕妇出现呼吸道感染与子代出生孕周减少有关.
作者:郭乐倩;赵豆豆;刘蓉;王红丽;屈鹏飞;张若;米白冰;颜虹;党少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广东省21个城市中选取丙肝报告病例较多的1~2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和住院丙肝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现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丙肝的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56例丙肝患者,门诊和住院病例分别为176例(占49.4%)和180例(占50.6%),年龄(44.79±11.73)岁.急性丙肝、慢性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年直接经济费用分别为10 703.22(IQR:7 396.75 ~16 891.91)、14 886.63(IQR:7 274.00 ~ 30 228.25)和28 874.00(IQR:13 093.69 ~ 56 350.00)元;年间接费用分别为2 426.99(IQR:1 912.18~7 354.52)、3 235.99(IQR:1 323.81 ~6 619.07)和5 442.35(IQR:3 235.99~ 10 296.33)元;年无形费用分别为5 000.00(IQR:2 000.00~ 10 000.00)、10 000.00 (IQR:4 000.00~30 000.00)和10 000.00 (IQR:3 000.00~ 100 000.00)元;年总经济费用分别为22 306.17(IQR:14 581.24 ~ 50 569.17)、38 050.33(IQR:17449.57 ~ 68 319.62)和80 152.18(IQR:40 856.09~228 460.79)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住院日数、年门诊次数、年住院次数、疾病类型和医院级别是丙肝患者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论 广东省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控制无形费用的支出.
作者:吴琼苗;李艳;付笑冰;杨放;李杰;黄惠珍;颜瑾;林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知晓自身HIV阳性的MSM人群无保护肛交行为(UA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采用方便抽样在成都招募已接受随访服务且知晓自身HIV阳性≥6个月的MSM,采用问卷调查收集MSM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及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招募知晓自身HIV阳性的MSM 330人,实际调查201人,近6个月的UAI发生率为18.41%(37/2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个月肛交次数≥ 3次(OR=6.22,95%CI:1.88~20.5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7.29,95%CI:1.36~39.16)、已婚/离异/丧偶(OR=4.65,95%CI:1.13~19.17)、与同性同居(OR=3.32,95%CI:1.01 ~ 10.95)是可能发生UAI的相关因素.结论 频繁同性肛交、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离异/丧偶、与同性同居是知晓自身HIV阳性的MSM人群发生UAI的相关因素.
作者:王菊;何勤英;李宓儿;张露;杜旭东;朱萍;施雅莹;朱彩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上海居民奶类摄入情况,随季节变化状况及影响奶类摄入的因素.方法 于2012-2014年间4个不同季节在上海市开展人群追踪调查,采用膳食频率法调查奶类摄入情况.结果 上海市居民奶类消费以液态奶和酸奶为主.全年饮奶率为41.8%,饮奶者每天摄入奶类的M=145.3 g,占推荐摄入量的48.4%,全人群奶类摄入达标率为4.5%.四季和全年液态奶、酸奶和总奶饮用率在三类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和冬季的奶类摄入量存在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中心地区饮奶率高,远郊地区低.液态奶的摄入量在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本地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的人越可能饮奶.自报总体健康状况好和自报睡眠情况好的人较自报一般及差的人更可能饮奶(P<0.05).结论 上海市居民饮奶率和饮奶量虽然与10年前相比有所上升但仍较低,远郊地区饮奶量低,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进居民饮奶,需政府从宏观角度调控奶类价格,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正确选择奶制品.
作者:汪正园;朱珍妮;臧嘉捷;邹淑蓉;罗宝章;贾晓东;郭常义;王锦香;孙思飞;吴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对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神经外科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院发生术后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按住院时间(±3月)、年龄(±5岁)及手术部位进行1∶1配对,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和各项医疗费用.结果 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率为5.66%,以手术部位感染(54.72%)和下呼吸道感染(31.32%)为主;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为20.5 d,较对照组延长8.5 d(Z=-10.618,P<0.001);病例组平均费用为91 573.42元,较对照组增加30 518.17元(Z=-9.988,P<0.001);其中手术部位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均费用分别为84 888.50元和110442.64元,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3 627.49元(Z=-6.627,P<0.001)和43 631.36元(Z=-4.954,P<0.001).结论 术后感染将延长患者住院日并增加住院费用,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引起各级医院的高度重视.
作者:林吉;李莉;李诗雨;庄红娣;尹维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体格测量、血样检测及人口经济特征数据的5 456名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同时存在≥2个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份约有80.8%的成年人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54.0%的成年人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分布与主要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成年女性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危险性高于成年男性,而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G升高的危险性低于男性.45~ 59岁成年人除HDL-C降低外的4项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均高于18~44岁组.东部地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 仅有<20%的18 ~ 59岁成年人不存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有≥2种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优先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志宏;张兵;王惠君;王柳森;丁钢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基于三元影响理论(TTI)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职学生)毒品使用倾向的相关因素,为毒品预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5个城市共抽取8 870名中职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感觉寻求、父母监管、毒品可及性、社会效益期待、拒绝效能、社会规范及毒品使用倾向.以TTI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中职学生毒品使用倾向的相关因素.结果 TTI个体内影响流中,高感觉寻求是毒品使用倾向的危险因素(OR=1.71,95%CI:1.22~ 2.41,P<0.01),中等拒绝效能(OR=0.18,95%CI:0.14 ~ 0.23,P<0.001)和高拒绝效能(OR=0.17,95%CI:0.13~ 0.22,P<0.001)均为毒品使用倾向的保护因素;TTI人际间影响流中,父母中等监管(OR =0.46,95%CI:0.37 ~ 0.56,P<0.001)和高监管(OR=0.33,95%CI:0.24~0.46,P<0.001)均为毒品使用倾向的保护因素,觉知他人吸毒和觉知他人赞同其吸毒为毒品使用倾向的危险因素(均P<0.001);TTI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流中,认为毒品获得容易(OR=3.47,95%CI:2.69~4.48,P<0.001)、具有毒品社会效益期待(OR=2.04,95%CI:1.69 ~ 2.46,P<0.001)是毒品使用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感觉寻求、毒品容易获得、高社会效益期待、觉知他人吸毒、觉知他人赞同其吸毒可正向预测中职学生的毒品使用倾向,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监控,并重视提高父母监管力度及传授中职学生毒品拒绝技能.
作者:王云翠;余金聪;陈家言;王增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10年生存状况及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收集河南省2003-2005年接受ART的HIV/AIDS基本情况和治疗随访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状况和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5年开始ART的2 448例HIV/AIDS中,男性占53.5%(1 309/2 448),女性占46.5%(1139/2448),40~ 59岁占70.1%(1 715/2 448),以血液传播为主,占95.5%(2 337/2 448);ART后随访10年,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719例,死亡率为3.78/100人年(719/19 010人年);患者第1、3、5、10年累计生存率为0.94、0.86、0.78、0.69.相对于年龄<40岁组,40~、50~、60~和≥70岁组HR值(95%CI)分别为1.417(0.903 ~ 2.222)、1.834(1.174~2.866)、2.422(1.539~ 3.810)和3.424(2.053~5.709);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350个/μl,CD4<50、50~ 199、200~350个/μl的HR值(95%CI)值分别为7.105(5.449 ~ 9.264)、4.175(3.249~5.366)和2.214(1.691~2.900);男性相对于女性HR=1.480(95% CI:1.273~1.172)、没有更换二线治疗HR=11.923 (95%CI:9.410 ~ 15.104).结论 河南省早期HIV/AIDS接受ART 10年后的累计生存率为0.69,男性、年龄较大、基线CD4水平低、未及时更换二线抗病毒药物为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燕;赵清霞;李超锋;杨萱;张雪;刘春礼;陈昭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本讲座主要介绍采用QUIPS(Quality In Prognosis Studies)工具对预后因素研究中出现的偏倚进行评估,介绍相关评估要点,举例说明QUIPS工具的使用,并对该工具在使用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了讨论.该工具主要涉及研究对象、研究失访、预后因素测量、结局测量、研究混杂以及统计分析和报告6个方面,为预后因素研究中的偏倚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作者:唐少文;张渊;陶必林;杨智荣;孙凤;詹思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我国≥18岁成年人肉类食物摄入量与MS患病的关系.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34 923名≥18岁完成膳食调查并具有完整体检及血糖、血脂检测结果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的MS诊断标准,经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后,计算患病率与成年人肉类摄入量间关系.结果 成年居民人均肉类食物摄入量为94.8 g/d.平均每日摄入量在100~ 199g/d的人群MS、腹型肥胖和高血糖的患病率低.随着摄入量的增加,男性MS患病率显著增加,且摄入量≥300g/d的人群发生MS的风险显著高于低摄入水平人群,调整后患病率比(PR)为1.46(95%CI:1.14 ~ 1.87),但未在摄入量≥300 g/d的女性人群中观察到相似趋势.结论 中国成年人群摄入适量肉类发生MS的风险较低.
作者:何宇纳;赵文华;白国银;房玥晖;张坚;杨晓光;丁钢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季节特征.方法 分别在2012-2014年间4个不同季节对上海市代表性样本人群进行追踪调查,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询问法辅以家庭调味品称重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及产能营养素摄入.结果 2012-2014年上海市居民全年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摄入量191.09g、蔬菜250.69 g、水果107.23g、动物性食物223.53 g、乳及乳制品96.39 g、大豆及其制品11.19g、烹调油36.54 g、烹调盐7.57 g,不同季节食物消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2 048.70 kcal、碳水化合物241.04 g、蛋白质82.35 g、脂肪85.99 g,脂肪提供能量百分比37.99%.季节、年龄、地区和收入是膳食结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居民能量摄入满足需求,脂肪能量摄入比例较高,膳食结构欠合理.烹调油、盐摄入量低于国家大城市平均水平但仍高于推荐量,应继续开展针对性营养干预.膳食摄入存在季节特征,夏季膳食摄入更合理,相关研究需考虑季节因素影响.
作者:朱珍妮;臧嘉捷;汪正园;邹淑蓉;贾晓东;郭常义;马立芳;许东;吴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17年云南省鹤庆县新分离的鼠疫菌的基因分型,为该地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差异片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对10株鹤庆县新分离鼠疫菌进行分型,并将10株鼠疫菌及邻近疫源地鼠疫菌株93株纳入聚类分析.结果 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鼠疫疫源地菌株具有相同的DFR型(Genomovar 05型)及CRISPRs型(Ca7簇,22型),在MLVA聚类分析中,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野鼠鼠疫菌株位于同一个簇,两者之间仅有2个位点(N2117,M23)的差异.结论 2017年云南省鹤庆鼠疫菌株与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鹤庆县疫情可能是丽江鼠疫进一步向南扩散的结果.
作者:石丽媛;丁奕博;谭红丽;郭英;张海鹏;段存娟;李伟;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上海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空间聚集性和时空分布特征,为戊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戊肝发病数据和医疗机构诊疗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测绘院提供,地图比例为1∶750 000.采用ArcGIS 10.1软件对戊肝发病数据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4软件对戊肝发病数据的时空聚集性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6-2016年上海市累计报告戊肝病例6 04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戊肝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论 掌握2006-2016年上海市戊肝发病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时空聚集区域等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有效预防和控制戊肝,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陈想想;施阳;陆一涵;陈越火;陈恺韵;任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国民营养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信息,是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为全民营养健康状况改善、食物生产及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本期“营养健康监测”栏目发表的论文来自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及省(市)级自主开展的营养监测报告,这些数据为制定全国或地方性营养与健康策略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当前,我国营养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营养与健康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促进全民健康,我国政府已实施多项营养促进政策或策略,营养监测又将进一步评估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
作者:丁钢强;陈君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情况,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1979-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国儿童ADHD患病率研究文献,检索1946-2017年PubMed中研究地区在中国的相关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地区、发表年份、诊断方法及抽样方法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通过采用不同模型和排除其中任意1篇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总样本量88 755人,男童46 216人,女童42 539人.中国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5.6%(95%CI:5.0%~6.3%).亚组分析显示男童患病率7.7%(95%CI:6.7%~8.8%),女童患病率3.4%(95%CI:3.0% ~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发表年代、诊断方法和抽样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较高,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应采取早筛查、早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应干预.
作者:李世明;冯为;方芳;董小惠;张紫娟;杨雀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发生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山东省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2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2015年10月进行人户面对面调查.根据山东省级实验室自建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耐药数据库和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筛选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为330例(病例110例、对照组220例),研究对象为在山东省存活的HIV感染者、年龄≥15岁、参加抗病毒治疗≥6个月并检测病毒载量(VL).针对VL>1 000拷贝/ml者进行实验室耐药检测,筛选出继发性耐药者作为病例组,非继发性耐药者为对照组.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共288例(病例组103例、对照组185例).病例组年龄为(37.62±1.06)岁,对照组年龄为(37.90±0.74)岁,以男性、已婚/同居者、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汉族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时间<1年相比,治疗时间1~3年和>3年的OR值分别为8.80(95%CI:3.69~21.00)、3.00(95%CI:1.20~7.53);与未漏服相比,漏服比例>25.0%的OR值为15.41(95%CI:4.59 ~ 51.71);本人领药OR直为0.22(95%CI:0.07 ~ 0.74).结论 HIV感染者的治疗时间、漏服比例、本人领药为其抗病毒治疗继发性耐药的影响因素.治疗时间≥1年、漏服药物比例>25%为继发性耐药的危险因素,本人领药为继发性耐药的保护因素.应加强治疗优化的干预力度,提高HIV感染者本人对服药的认知水平.
作者:单士馨;孙晓光;朱晓艳;张娜;廖玫珍;黄涛;李瑞;杨特;段青;康殿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中国成年居民的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托,纳入135 824名≥18岁成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居民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成年人饮酒率为30.5%,其中男性饮酒率为53.8%,女性饮酒率为12.2%.在现在饮酒者中,男性和女性的过量饮酒率分别为14.0%和1.1%,每天饮酒率分别为25.7%和10.9%.男性饮酒类型主要为混合酒,女性为啤酒.我国饮酒人群的有害饮酒率为7.1%.随着年龄的增加,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饮酒率、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与身体活动呈正相关.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饮酒率、过量饮酒率、每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均较高.饮酒状况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相关.
作者:李亚茹;王婧;赵丽云;王志宏;于冬梅;何宇纳;丁钢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