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马丹丹;于雷;王莹;郭慧玉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专业机构, 人力资源
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职人员专业、岗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以及从事健康教育专业年限等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促进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能力建设、合理规划配置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设计的《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对黑龙江省所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结果 黑龙江省共有健康专业机构146所,在编人员267人,其中专职健康教育人员190人,占71.16%,兼职77人,占28.84%;专业方面,医疗卫生专业人员185人,占69.29%,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员82人,占30.7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1.87%;本科学历115人,占43.07%,大专学历94人,占35.21%,中专学历44人,占16.48%,高中8人,占3.00%;职称以中级、初级和无职称为主,分别85人、69人、67人,分别占31.84%、25.84%和25.09%,副高级36人,占13.48%,正高职称9人,占3.37%;年龄构成以35 ~ 45岁(101人)和45~55岁(85人)为主,占37.83%及31.84%.从事健康教育年限5年以下135人,占50.56%,10年工作年限以上为69人,占25%.结论 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布不平衡、不合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兼职比例过大,技术职称过低以及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年限严重不足.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对该院58名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5.66%,知晓率在90%以上的为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标准七步洗手法(或外科洗手法).低于50%的为医疗废物收集时的包装袋要求、医疗废物流失应急处理措施、医院感染法规颁布实施时间.12项手卫生执行情况中执行率超过50%的仅有3项,为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接触破损伤口或皮肤后以及处理污染物品后.其余9项执行率均在50%以下,而接触病人前后以及接触不同的病人间的手卫生执行率低.结论 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水平较高,但手卫生执行率较低,执行现状堪忧,应对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陈立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天津市河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开展相应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I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河北区2012-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638例,总发病率为62.73/10万,各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96,P<0.01).聚集性疫情65起,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呈双峰流行,6-7月达到高峰,9月为次高峰;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区域;病例集中在0~6岁,占全部病例数的87.55%;职业分布上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86.81%);男女性别比为1.53:1,性别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疫情主动报告率较低;主导病原型别在各年间分布略有不同.结论 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针对高发季节重点防控,加大城乡接合部健康教育力度,同时加强托幼机构的监测和管理,提高聚集性疫情的主动报告率,积极落实防控措施.

    作者:潘雍;宋丹;李莎涛;张莫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度调查

    目的 调查宁波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度,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宁波市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180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及家长时口腔健康认知度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部分基础知识缺乏;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57.2%;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的儿童占37.8%,偶尔刷牙甚至不刷牙的儿童占13.9%;仅36.7%的家长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每日帮助孩子刷牙与每天检查孩子刷牙的家长仅分别占11.1%和9.4%,且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在帮助孩子刷牙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进一步提高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同时需加大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

    作者:张爱芳;陈娇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后感染与手术室卫生管理流程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术后感染与手术室卫生管理流程之间的关联性,以此为指导得到相关的改良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5 879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记录,有36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6.1‰).收集5 879例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环境的采样结果,然后根据手术室卫生管理调整前后将采样结果分组并分析.结果 在总数5 879例患者中,其中36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总感染率是6.1‰).调整后手术室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和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各自提高到97.82%、91.37%、97.11%、93.33%和100.00%.除空气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包括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和无菌物品的四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前的感染率是8.0‰,调整后的感染率只有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感染与手术室卫生管理流程确实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根据研究内容加以分析研究能够发现,感染控制相对而言发展时间短,需要提升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安排布局,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尽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该研究为规范手术室卫生管理流程从而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作者:刘海女;叶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杭州市2012-2014年财政经费投入艾滋病检测工作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杭州市财政经费投入艾滋病检测的成本效果.方法 汇总全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经费投入情况,分析不同途径样本来源HIV阳性感染者的检出率、每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成本效果比和HIV阳性感染者早发现比例.结果 2012-2014年杭州市由财政经费投入实施免费检测发现的HIV阳性感染者人数达1 865人,占总报告发现阳性感染者总数的67.70%.每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平均成本为3.81万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检测途径中,成本效果比较高的是公安司法羁押人员检测、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财政经费投入检测样本来源的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发现比例明显高于无经费支持的自费检测.结论 杭州市财政经费投入艾滋病检测工作对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时有效防控艾滋病疫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经费投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作者:陈珺芳;张兴亮;罗艳;李西婷;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宜昌市2006-2013年急性脑膜炎和脑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建立急性脑膜炎和脑炎(AMES)监测系统,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宜昌市选取6家监测医院,开展急性脑膜炎和脑炎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3年宜昌市城区AMES病例占54.7%(1 385/2 532),发病高峰季节出现在5-7月,病例以学生、农民居多,治愈好转率为93.8%(2 374/2532);病毒性感染占51.9%(1 313/2 532),细菌性感染占15.5%(393/2 532),病因未明病例占26.9%(682/2532).结论 监测系统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并提高监测的灵敏性.

    作者:马静;刘倩;马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庆市长寿区2006-2014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14年重庆市长寿区职业病发病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2014年长寿区内各厂矿企事业单位确诊的新发职业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特征和行业分布等.结果 2006-2014年长寿区共发生133例职业病,其中新发尘肺病例95例,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71.4%.尘肺病主要的类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且以Ⅰ期尘肺为主.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物质是羰基镍、氯气、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造成慢性职业中毒的物质主要是锰及其化合物和苯.结论 近五年来长寿区职业病发病人数和职业病种类都在增加,尘肺、职业性化学中毒是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高发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尤其应加强对中小煤矿及化工企业等私营经济实体的监管.

    作者:余巧利;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雾霾对人群健康效应研究:现状与建议

    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雾霾污染天气,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过去10年中,我国卫生工作者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到了一些定量结果.然而由于长期对该领域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所得结果具有局限性,难以开展深入分析.基于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为提高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以及各地卫生机构对雾霾污染的应急管理水平,本文对现阶段国家层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并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孙维哲;王焱;唐小哲;林琳;刘东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病原菌在口腔科感染分布及对抗感染药物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病原菌在口腔科感染分布情况及对抗感染药物耐药性.方法 以2010年2月-2015年2月五年时问内口腔科62例因病原菌导致口腔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搜集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用于病原菌培养,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 病原菌培养观察显示,在所有病原菌中,厌氧菌105株,构成比例为72.41%,需氧菌40株,构成比例为27.59%,厌氧菌明显多于需氧菌(x2=58.2759,P<0.05),两组病原菌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耐药实验结果显示,厌氧菌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0.48%、93.33%和96.19%,对其他类厌氧菌敏感率较低.结论 病原菌以口腔链球菌为主,而厌氧菌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可作为治疗口腔感染的用药指导,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作者:徐玲玲;程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完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护机制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2 760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工作相关性损伤为针刺伤(60.58%)、碰撞伤(33.30%),主要工作相关性疾病为腰颈椎病(47.28%)、神经衰弱(40.43%).多因素分析显示,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物理性暴露、心理性暴露、人身伤害,OR值分别为1.993、1.840和1.800.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不容乐观,建议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健全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护机制.

    作者:蒋妮;孔巧美;覃依;邹鸿蔚;冯露伟;白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青少年牙齿正畸前后口腔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宁波市青少年正畸后患者口腔健康及保健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 通过调查宁波市2014年6月-2015年6月212例实施口腔正畸者口腔健康及保健情况,将年龄>14岁者定为青年组,≤14岁者定为少年组,各106例.另选取宁波市在校中学生为本次调查对照组.结果 少年组正畸者与对照组在牙龈炎及充填率方面比较,P<0.05;青年组牙龈炎患病率及龋均与对照组比较,P> 0.05.正畸前、正畸后青少年与对照组于刷牙时间≥3 min、刷牙次数≥3次方面比较,P<0.05;经正畸后,患者每日刷牙次数≥3次、刷牙时间≥3 min,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正畸前、后及对照组于每半年洁牙一次方面比较,P>0.05;正畸患者与对照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P< 0.05.结论 正畸患者于医院实施正畸过程期间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从而提高其口腔保健水平.医院需加强对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监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高源;王鹏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锦州市2013-2014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3-2014年到锦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进行HIV自愿咨询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 799人进行咨询检测,求询者中年龄小16岁,大67岁,平均年龄(27.32±7.93)岁,以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以不安全性行为为主,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多;85例确诊为阳性,HIV阳性检出率为4.72%;男女检出率比为11.14:1;81人有高危行为史,其中男男性行为感染57例,占67.06%;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和高危行为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 在疾控机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能及早发现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对HIV传播途径进行有效干预,预防HIV的传播.

    作者:孙佩龙;吕晴;杨洋;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台州市路桥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提请需要注意妇女保健的重要性,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提供相关指导帮助.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台州市路桥区41~ 60岁围绝经期妇女20 000例作为研究范围,采用横断面调查,以N=400×Q/P(容许误差为0.1p)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样本量为1 100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1 100例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调查及评分.本研究共发放1 100份问卷均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 在1 100例围绝经期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长,Kupperman症状评分>6分的例数和Kupperman症状平均分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性,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100例被调查对象中,认为需要进行定期妇科检查的人数为965例,占87.73%.三年内已进行妇科相关专业检查的女性中,有204例是因为参加单位体检而进行的妇科检查,拟准备进行检查的人数为387例,另外201例是通过社会组织的妇科检查.未行妇科检查者中,173例是因为无机构组织其检查,65例是认为没必要进行妇科检查,70例为不愿意去做妇科检查.结论 台州市路桥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对围绝经期妇女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考虑到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方面出现的不良状况与较多因素相关.因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女性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项奕;胡小秋;梁丹;童银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报告的300例手足口病流动患儿作为病例组,并以1:1配对方式选择300例非手足口病健康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带养类型、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无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和儿童生病频率与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1.196)、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OR=2.130)、有吮咬手指的习惯(OR=1.252)和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OR=1.986)是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居、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和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是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鲍建敏;杜善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08-2014年黑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黑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黑河市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黑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015例,年均发病率为41.65/10万.5-9月份是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88.60%.病例集中在0~5岁年龄组儿童,占总病例数的77.59%.男性2 908例,女性2 107例,男女之比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8.67%.经病原学检测,手足口病毒株以EV71型为主,占确诊病例的59.33%.结论 2008-2014年黑河市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提示今后应采取以加强健康教育、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和医疗救治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杨红霞;屈树显;吴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舟山海岛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舟山海岛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的关系.方法 收集舟山海岛地区2011-2014年SFTS发病资料及气象资料,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SFTS发病高峰,以及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岛各气象因素与SFTS发病的关系.结果 舟山海岛SFTS的发病具有集中趋势(Z=40.8045,P<0.01),发病高峰日为6月22日,高峰期为6月13日-8月30日;SFTS发病与月平均大气压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只有相对湿度进入,决定系数R2=0.590.结论 舟山海岛SFTS发病存在季节性高峰,相对湿度可能对SFTS的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邬辉;王建跃;仝振东;唐安;李科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国内外职业病报告漏报研究方法及应用

    职业病报告是了解职业病发病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降低职业病漏报对于获得准确的职业病数据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职业病漏报研究的两种方法:捕获-再捕获法通过利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信息来源利用统计学方法估计漏报,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查阅病例等方法直接计算漏报率.本文还描述美国、英国、韩国及我国的职业病报告制度,并列举各国进行漏报研究的案例,为中国进一步开展职业病报告漏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唐小哲;雷苏文;冯子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INF-γ和IL-10检测与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问卷方式统计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借助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学与血清指标固定的关系,为细胞因子应用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借助问卷调查表,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组人群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 梅毒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别,有固定性伴侣的占57.78%,治疗方式上大多采用青霉素治疗(66.67%),非青霉素治疗中采用头孢治疗的共9例(45%),梅毒感染者中同时伴有慢性传染病感染史、过敏性疾病史与免疫性疾病史方面例数较少.4组血清INF-γ表达中,潜伏组高,以下依次为早期转阴组、血清固定组,正常组低,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IL-10表达中,血清固定组高,以下依次为潜伏组、早期转阴组,正常组低,除转阴组与潜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失衡与免疫抑制,因此临床治疗时除早期足量和正规驱梅,还可采用联合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和增强机体免疫,加快梅毒螺旋体的清除.

    作者:赵延明;谢艳光;仲伟麒;宋潇;张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化社区管理体系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社区管理体系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凤山社区管辖内的140例45~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将其以数字随机法分为管理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管理组妇女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化社区管理,对照组妇女不实施系统化社区管理.调查比较两组妇女管理前后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并于6个月后调查比较两组妇女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管理前两组妇女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对照组妇女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较之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管理组妇女的Greene评分由(15.38-6.95)分降低为(11.85±5.36)分,明显低于管理前及对照组(P<0.05).管理组妇女各项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明显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P<0.05);管理组妇女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系统化社区管理能明显改善其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促进其积极防治态度并促进医患关系,取得了极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群;童富珍;施月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象山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象山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情况,分析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象山地区流动人口600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糖尿病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象山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9.8%.经单因素分析,流动人口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年龄、体力活动、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经常过度饮食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象山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结论 象山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糖尿病的防控.

    作者:王文芸;朱平光;陈颂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