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敏;林明侠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哺乳动物中血红素代谢的限速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O-1及其催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抑制凋亡、抑制血小板凝集、细胞保护及调节血管张力等许多重要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发现HO-1具有抗心肌肥厚的作用,现就HO-1与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运梅;李琳;沈耀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如长期反复肌内注射)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为蹲、坐、走、跑时出现一系列特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医疗条件差,再加上人们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导致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该病的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1].轻者造成患者异常姿势和特殊步态.严重者可导致骨关节畸形、骨盆倾斜、跛行等,影响患者的正常发育及生活能力.
作者:黄世敏;林明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它是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生对麻醉、手术紧张和恐惧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术前访视成为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2],我们对160例患者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学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作者:叶柳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科对门诊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洗肠联合保留灌肠合并中药日服治疗,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蒋芳;马爱珠;金定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监测抗菌药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经常要统计抗菌药使用率[1],抗菌药使用率是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百分率,处方总数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医院政策、医生个人素质可能使医生开处方方式不同而导致处方总数不稳定.而处方统计方法有两种,为了了解不同方法会否影响统计结果,从而使抗菌药使用率缺乏可比性,使之失去统计的意义,所以有必要了解这两种处方统计方法得出的抗菌药使用率有无显著差异.
作者:马备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乳头凹陷产妇实施系列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手法纠正复位、自制简易吸乳器应用、辅助乳头使用.结果 45例乳头凹陷产妇出院时吸吮成功44例,占97.7%.1例双乳头凹陷局部形成深坑状,乳头无法被有效吸出纠正失败.无乳汁淤积及乳腺炎的发生.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绝大多数乳头凹陷产妇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同时可避免乳汁淤积及乳腺炎的发生.
作者:徐志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息儿的影响.方法 将哮喘患儿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组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的知识评分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能力和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稳定的控制率.
作者:颜春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使用针灸法治疗多种疼痛的疗效,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3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镇痛组(260例)和药物镇痛组(130例),针灸镇痛组采用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以及对症取穴法进行取穴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多种疼痛经过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疗法是治疗多种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于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梗死因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梗死区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1-4],但存在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及发生梗死后出血风险,因此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脑保护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对36例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经进食或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50%葡萄糖等处理,38例经10~30 min血糖恢复,7例昏迷者24~48 h转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与年龄、药物、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护理中应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应用药物、合理饮食指导、适当运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护理来防治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美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病.随着CHF病情的进展,自发性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加,CHF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和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CHF室性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提高护理技能、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性过渡期.作为一所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结合肿瘤专科特点,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对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孔兴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剖宫产产妇2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0.9±0.2)h、产后出血(266.9±51.6)ml、疼痛51例、患者及家属满意率97.0%;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1±0.3)h、(321.8±64.8)ml、68例、9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可缩短剖宫产时间,减少出血和疼痛的发生.
作者:叶满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全国1991年的调查,检出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仅为24.77%.而其中能正规服药者则更低[1].由此可见,患者的依从行为很不理想,药物的作用及疗效当然也值得怀疑了.因此,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 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作者:章荣赞;陈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结直肠镜已用于消化内科的常规检查,良好的肠道准备工作对于肠镜的检查至关重要.泡沫、粪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内窥镜的视野及疾病的诊断,尤其在早期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结直肠镜检查术前的准备和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邓中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治疗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血压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作为干预药物,不仅改善了心功能,降低了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运;于力;袁义强;王瑞敏;孙俊华;杨兴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干细胞细胞移植的方式有经冠状动脉内、经静脉、采用NOGA系统经心内膜下注射及自体移植等几种方式.研究表明,上述几种方式进行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王吉;朱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律失常以及传导异常并不少见,但以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首发表现的少见报道.笔者近期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锋;李军辉;汪年松;晏春根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