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静脉移植干细胞研究进展

王吉;朱智明

关键词:静脉移植, 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脏病患者, 自体移植, 心内膜下, 安全可行, 心功能, 缺血性, 经静脉, 动脉内, 注射, 系统
摘要:干细胞细胞移植的方式有经冠状动脉内、经静脉、采用NOGA系统经心内膜下注射及自体移植等几种方式.研究表明,上述几种方式进行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红素氧合酶-1与心肌肥厚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哺乳动物中血红素代谢的限速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O-1及其催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抑制凋亡、抑制血小板凝集、细胞保护及调节血管张力等许多重要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发现HO-1具有抗心肌肥厚的作用,现就HO-1与心肌肥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运梅;李琳;沈耀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针灸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使用针灸法治疗多种疼痛的疗效,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3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镇痛组(260例)和药物镇痛组(130例),针灸镇痛组采用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以及对症取穴法进行取穴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多种疼痛经过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疗法是治疗多种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于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严重复合伤的急救护理

    随着交通的高速发展及交通工具种类、数量的急剧增加,严重多发伤患者日益增多,多发伤伤情重、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1],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地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近年我院急诊科收治多发伤患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治疗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血压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作为干预药物,不仅改善了心功能,降低了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运;于力;袁义强;王瑞敏;孙俊华;杨兴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病案人文管理机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多年来病案室一直承担着为医院管理和临床科研服务的重任.病案人文管理[1]机制是病案科学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一种更先进、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是科学管理的补充.通过病案人文管理,妥善处理病案管理者与病案利用者、社会性与保密性之间的关系.把对利用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在病案室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流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罗以娟;邱秀梅;梁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进行静脉输液的集中配制,能有效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性,减轻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强职业防护,预防医疗事故.然而由于它的筹建成本高,运行费用也不低,并且国家在这方面还未允许收费,使得许多医院无力或不想开展.但是只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成本核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还是能够减少消耗,节约成本的.

    作者:黄寿和;叶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CHF并高尿酸血症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在常规应用缓解心力衰竭药物和降血尿酸药物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活动指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一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尿酸分别为(442.6±37.8)umol/L、(438.8±38.9)u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一年后观察组尿酸为(349.6±29.6)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6.8±28.7)umol/L(P<0.05);观察组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14.6%),对照组心血管事件14例(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使高尿酸血症得到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宋素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经进食或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50%葡萄糖等处理,38例经10~30 min血糖恢复,7例昏迷者24~48 h转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与年龄、药物、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护理中应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应用药物、合理饮食指导、适当运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护理来防治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美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科护生带教体会

    临床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提高护理技能、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性过渡期.作为一所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结合肿瘤专科特点,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对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孔兴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螺内酯和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病.随着CHF病情的进展,自发性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加,CHF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和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CHF室性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7岁以下患儿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7岁以下患儿进行下腹部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组(ks组)各50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和术后躁动、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 两组比较麻醉期间MAP、HR、术毕清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麻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作者:章荣赞;陈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哮喘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息儿的影响.方法 将哮喘患儿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组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的知识评分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能力和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稳定的控制率.

    作者:颜春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予口服小柴胡汤加减.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脏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杨智海;黄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两种处方统计方法对抗菌药使用率统计结果的影响

    为了监测抗菌药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经常要统计抗菌药使用率[1],抗菌药使用率是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百分率,处方总数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医院政策、医生个人素质可能使医生开处方方式不同而导致处方总数不稳定.而处方统计方法有两种,为了了解不同方法会否影响统计结果,从而使抗菌药使用率缺乏可比性,使之失去统计的意义,所以有必要了解这两种处方统计方法得出的抗菌药使用率有无显著差异.

    作者:马备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一种合成类固醇,是法国Roussel-Uclaf公司1981年研发出的一种抗孕激素受体的甾体类药物,简称RU486.米非司酮起初主要用于终止早期、中期妊娠,近年来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和紧急避孕、妇产科手术操作等多方面有良好的治疗和辅助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纪原;胡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消化性溃疡(PU)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治疗后经胃镜检查确诊愈合期的P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服药指导、心理护理.结果 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年.随访结果: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者占72.0%(36/50),高于观察组[38.0%(19/50)](x2=4.92,P<0.05);溃疡复发率22.0%(11/50),低于观察组[54.0%(27/50)](x2=4.92,P<0.05).结论 对治愈后PU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齐中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作者:叶柳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36例护理分析

    脑梗死因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梗死区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1-4],但存在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及发生梗死后出血风险,因此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脑保护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对36例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治疗肺水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与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肺水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照组21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给药天数.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为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P>0.05);平均给药天数对照组为(6.1±2.6)d,观察组为(5.7±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05).结论 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其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肺水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无显著差异,因此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作者:陈连保;乐怀浙;柴协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患者的应用分析

    手术治疗是外科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它是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生对麻醉、手术紧张和恐惧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预后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术前访视成为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2],我们对160例患者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学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