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区112例无证行医行政处罚案件分析

陈德坤;曹月娣;茹烔

关键词:
摘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行政执法素质,有效打击无证行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惠山区自2006年9月成立了专门负责医疗服务监督的科室,几年来共立案查处无证行医112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8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2006年9至2010年12月,对在打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中因无证行医被行政处罚的112起案件进行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2009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强化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9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M)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研究监测有效模式,为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以MM作为监测疫苗,采用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AEFI监测研究.结果 收集AEFI报告89例,多为一般反应;主动监测模式获得的AEFI信息明显多于被动监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信息沟通交流机制.结论 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监测模式,可提高AEFI报告的敏感性和利用率.

    作者:管淑辉;邵清波;陈国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桐乡市麻风病受累者社区治疗康复3年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麻风病社区治疗康复在桐乡市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在社区麻风病治疗康复领导小组和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麻风病防治医生具体协调对137例次麻风受累者进行规则治疗、残疾预防、歧视干预、心理咨询、社会经济康复等方面的干预活动,活动结束后评价其效果.结果 通过3年的社区治疗康复干预,结果5例麻风现症病人治疗规则,47例有心理障碍及/或社会参与受限的患者接受咨询服务后35例患者有效;通过3年残疾预防与自我护理,85例患者红眼、手皲裂、手伤口、足皲裂、足溃疡分数较基线分别下降了67.24%、67.61%、71.15%、76.19%、52.08%;3年期间开展了16次社区麻风病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对于麻风病的歧视明显减轻;协助6名麻风残疾者在企业就业,协助7名麻风残疾患者办理了残疾证,协助14名重度残疾患者办理了农村医疗保险,为12名患者争取到了春节慰问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推动下有15名麻风残疾患者自发形成了2个自助小组.结论 麻风病社区治疗康复在桐乡市具有可行性,效果良好,建议在条件类似地区予以推广.

    作者:汪芳金;金刚石;王景权;钱建荣;钟慧萍;严良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贺州市428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贺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统计分析3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特征、病例地域分布特征、流行消长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病逐年上升.3年病例分别覆盖81.36%、81.36%和93.22%的乡镇.农村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4.22%.3年发病高峰期徘徊在3-7月份.4285例手足口病病例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3.23%.发病男性高于女性,为1.69~1.84:1.散居儿童发病(含聚集性病例)明显高于托幼儿童,为3.64~5.32:1.实验室标本检测以EV71阳性为主,占24.10%; CoxA16阳性16例,占19.28%.结论 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比重大于城镇,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疫情高发地区次年发病会有下降,而发病率低的地区次年发病会有所上升.3-7月为流行高峰.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防控难度增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发病是否具有性别易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作者:林达雄;李直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疾控机构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挑战和对策

    为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作为政府所赋予承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贯彻执行法律过程中,如何明确自身的角色,主动融入,发现不足,有效应对,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

    作者:邓辉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 分析影响乡镇卫生院防保专干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质量的因素,综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方法 依照<湖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安乡县20所乡镇卫生院2009年报告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报告卡,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运用SPSS1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县20所卫生院均配有网络直报设备,操作系统齐全,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的情况下,传染病漏报率仍高达11.8%;零报告单位中82.5%无传染病诊断,26.8%有诊断未报告.结论 影响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基础资料登记不全,报告程序混乱,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有效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作者:黄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龙川县小学生蛲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将龙川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0名学生,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并对其结果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所小学调查总人数1078人,感染人数280人,总感染率为25.97%,感染率高的镇为30.93%,低为14.09%;男女性别比为1:1.05,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60,P>0.05);感染率较高的为6~10岁年龄组段,(平均感染率达29.21%)11~12岁年龄组段感染率较低(平均感染率只有13.51%)2个年龄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380,P<0.01).结论 龙川县小学生蛲虫感染率仍较高,明显高于2009年广东省的蛲虫平均感染率(15.6%)水平,综合防治势在必行,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把小学生蛲虫感染率降到低水平.

    作者:袁汉辉;刁海萍;黄惠宁;黄平青;叶永青;刁双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东莞市集中式餐具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东莞市餐具消毒企业餐具消毒效果情况,完善监管措施.方法 对全市53家餐具消毒企业包装好的消毒餐具进行现场随机采样,进行大肠菌群与烷基(苯)磺酸钠检测.结果 53家餐具消毒企业中,抽检结果均合格的占79.52%;530份大肠菌群检测样品合格率为96.42%,各种餐具消毒效果没有显著差异(x(2)=8.632,P>0.05);53份烷基(苯)磺酸钠检测样品合格率为100.0%.结论 东莞市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餐具消毒效果总休情况良好,建议继续加强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及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消毒餐具达标率,保障消费者健康.

    作者:曹红宇;李小杰;周建孟;黄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德阳市旌阳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现状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性成熟阶段的特殊群体,文化层次比一般人群高,思想观念也较开放,他们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并愿意接受和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其中包括一些与艾滋病感染相关的行为,如不安全的性行为和吸毒等.青年学生将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让他们远离艾滋病意义重大.

    作者:李秀珍;卿俊峰;毛敏;李红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探讨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青岛市医疗市场秩序,完善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长效监管机制的作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责任追究的意见>(卫监督发[2005]413号),并针对目前青岛市医疗机构的现状,结合具体工作,在加强和深化医疗机构监管与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王建昌;管丽丽;姜敏;赵美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济南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调查

    目的 调查济南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3月期间,对济南市2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就诊居民以退休或离休居多(41.88%);当自感病轻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高(92.71%),当自感病重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为8.35%;本次服务类型主要为病伤诊治(41.06%);除医疗设备和药品价格外,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80.00%.结论 济南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从多层面、多环节为患者考虑,改进工作,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更多的居民所接受.

    作者:王莹;马金姝;黄爱红;宫舒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2010年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分析

    2009年10月开始,深圳市实施大规模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截至2010年3月31日,共接种669391人,为深圳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防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接种的数量、速度或者进度上比较,在广东省全部21个市中均名列前茅.主要得益于领导重视.指挥、调度有方,上下一心形成合力;预防接种门诊基础条件好,人员素质相对较高;适时调整甲型H1N1流感疫苗分配方式和接种操作的模式等.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京市2010年镇村小水厂卫生状况调查

    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设乡村自来水厂,这些乡村水厂对解决农民的饮用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行及经营模式发生很大改变,水厂中许多由集体转成了私人经营,产权形式多样.这些水厂的实际运行状态对当地居民健康有关重要影响,为了准确掌握南京市乡镇、村级小水厂的运行状况,组织开展了全市村镇水厂调查,为更好的管理监督小水厂的水质质量提出措施建议.

    作者:许壮;田向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江西省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江西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现状,提高各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管理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江西省疾控中心质控科对全省部分市、县、区疾控中心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张静;于子颖;邹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围绕医改开拓创新推动疾控工作跨越式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惠及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统筹推进医改工作,每年逐条逐项对照与黑龙江省卫生厅签订的医改责任状,细化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作者:尹冀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促进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卫生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2004级在校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通过对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宜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发展方向.

    作者:李丹娜;姜珊;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在主题活动中寻求规范管理与服务实效

    2002年疾控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此促进服务质量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升,现就近年来的主题活动实践,谈几点感受.

    作者:董秀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借鉴新军事变革理论与实践打造现代化应急指挥系统

    突发事件可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加以应对.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突发事件的处置已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作者:刘开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黑龙江省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威胁儿童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在通常情况下,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EV71感染引起的HFMD在临床症状等方面与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HFMD难以区别.但由于EV71的高度嗜神经性,更容易累及神经系统及导致危重症.

    作者:刘芳;陈淑红;陈露菲;张静;李冀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桂林市2008-2010年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事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桂林市2009-2010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从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桂林市共发生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24起,以4-10月为高发期;主要致病菌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占检出致病菌的41.67%;肛拭子样品检出率高达30.07%.结论 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有着明显的旅游时段及季节性分布特点,卫生监督部门更应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和旅游旺季里加强对饮食和食品行业的卫生督查和监管.

    作者:贺漓漓;杨小养;康富俊;李红梅;王春旭;李立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黑龙江省2005-2010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志贺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对黑龙江省细菌性痢疾项目监测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复核鉴定,按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系统检侧.结果 6年共复核鉴定菌株91株,其中福氏志贺菌64株、宋内氏志贺菌20株、鲍氏志贺菌4株、痢疾志贺菌3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70.3%、22.0%、4.4%和3.3%.药敏试验显示,91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吩敏感性较高,而对萘咤酸、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结论 2005-2010年黑龙江省分离的菌株以福氏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于兰;赵亚双;赵英男;黄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