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王亚丽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人力资源, 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考核等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方法对全市疾控人员编制、学历、技术职称构成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全市疾控人员共1354人,其中市级154人,县(区)744人,乡镇456人.研究生学历占0.66%,大学本科学历占8.20%,大专学历占24.45%,中专/高中/技校占58.27%.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42%.高级职称占2.58%,中级职称占13.37%,初级职称占35.97%,无职称占48.08%.结论 当的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基层防保人员待遇偏低,疚控队伍不稳定.为此,卫生行政部门应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宏观管理,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疾控人员尤其是基层防保人员待遇以稳定队伍,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行政处罚中当事人资格确认问题分析

    高质量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取决于当事人资格确认准确、程序合法正确、收集的证据确实充分等因素.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中当事人资格的确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就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医疗机构、学校食堂等的当事人资格确认问题作了探讨,希望有助于提高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执法水平.

    作者:王道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采样方式的差异

    目的 研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人工和机器两种采样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50家单位进行了采样检测,其中8家用小机器人采样,42家采用人工采样,检测管道积尘量,积尘中细菌总数和真蔺总数的含量.经过X2检验,确定两种采样方式是否有差别.结果 人工采样和机器采样所得样品的积尘量和细菌总数有显著性差异,真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玮;车志红;靳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995~2008年黑龙江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1995~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利用1995~2008年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5~2008年全省共撤告梅毒36 092例,死亡6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995年的0.04/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5.99/10万,年均发病率6.78/10万,年均增长率为112.73%;各期梅毒报告病例均有增加;女性梅毒病例稍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12;25~40岁年龄段梅毒病例多;全省13个市(地)均有梅毒病例报告;1995~2001年7、8月份发病较多,1月、2月和12月寒冷季节发病较低;2004~2008年间12月发病高,占发病总数的10.01%,1月和2月发病仍是低.结论 黑龙江省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病例上升较快,需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加强对梅毒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金慧心;王德焕;蒋志坚;周颖;薄潜;杜学博;王卫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的法流行现状、负担及应对措施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研制成功和运用,对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OPV引起的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PP)尽管发生率极低,但却不容忽视.在提出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后,尤其是中国1994年报告的后l例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病例之后,VAPP病例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包括儿童家长及广大免疫规划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吴燕;倪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提升疾控机构核心竞争力探索

    1990年,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y)概念由Hamel和Prahalad在<哈佛商业周刊>首次提出并很快得到公认.一个组织竞争优势潜能依靠其资源和能力的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对公共卫生发展的新形势,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应该是围绕自身的使命、职责和任务,运用管理手段、大限度地开发、调动和使用有限资源、提升机构的创新力、管理力、应急力、服务力、执行力等综合实力,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2].

    作者:邓辉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锡市乙型肝炎防制和成人免疫策略研究

    目的 阐述无锡市乙型肝炎发病特点,开展成人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方法 收集无锡市19年乙型肝炎年发病率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城区二个调查点、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学生,开展入户问卷调查,采集空腹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抗-HBs.结果 19年乙肝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2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经标化后为20.20%,2007年全人群标化后的乙肝抗-HBs阳性率为46.00%.其中15岁年龄组乙肝抗-HBs阳性率为30.77%,乙肝发病率以20~40岁年龄组为高峰.结论 无锡市乙肝防制工作成效显著,但成人发病率仍较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低,全人群乙肝免疫水平低,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和成人开展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林玉娣;沈洪兵;陈峰;钱燕华;钱云;缪小兰;董美华;姜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用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应对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1].2008年秋季发生婴幼儿奶粉事件,因其突发性强,儿童就医数量猛增,造成医院人力不足、时间紧迫等,使医院诊护工作的程序被打乱,难以充分合理发挥医护力量,影响诊治程序.

    作者:张东航;刘阳;刘迎春;伦志军;徐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樟树市6岁以下儿童乙肝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樟树市儿童乙肝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乙型肝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按国家规定免疫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3 017名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52.5%.其中<1岁组阳性率高,为62.2%,5~6岁组低,为44.3%.各年龄组间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X2=53.42,P<0.01).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接种3针2~3年后加强过的儿童抗-HBS阳性率76.8%.明显高于未加强组阳性率46.4%(X2=179.10,P<0.01).结论 做好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监测,适时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可减少乙型肝炎感染机会,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郑国林;应勤荣;杨建华;羊小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起由两种细菌混合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7年7月19日上午7:40,接江阴市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称该服务中心先后收治了十多名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且尚有患者不断前来就诊,所有患者都为某服装公司职工.接报后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8:K67混合污染食物,导致208人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缪国忠;蒋建章;金宇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3~2008年兰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五项标志物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五项标志物携带情况,为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08年进行乙肝三系统检测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HBsAg等己肝五项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2003~2008年接受复查人员的HBsAg/HBeAg指标阳性率波动在2.82%~15.77%.6年来小三阳人数占当年接受三系统HBV感染阳性人群中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大三阳人数在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后逐渐下降,男女性别比为1.06:1.结论 HBV阳性标志物的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监督,强化他们对乙肝的预防意识.

    作者:马岚;曹文正;罗军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什邡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应急防控措施

    目的 总结地震发生后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为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饮水的检测和消毒;环境消毒与除臭;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防疫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卫生防控措施.结果 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和与地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 灾后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是及时,果断、有效的,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宁治萍;张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工作模式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有效的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方法 采取加强领导与协调,建设工作开展支持性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同伴教育员数量和工作能力;加强同伴教育员管理,强化工怍过程监管;加强定期考核、建立激励与淘汰机制;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工作人员和同伴教育员人身财物安全等策略措施,推动针具交换工作的开展.结果 ①干预前后IDU注射吸毒频率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②近一次注射共针率、近30天共针率和近3个月共针率,分别由11.25%、19.38%、24.38%,下降至4.64%、9.27%、14.57%.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IDU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和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由25.58%和42.22%上升至71.83%、86.84%.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员工作模式有利于IDU高危行为的减少.

    作者:夏军强;余国辉;王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莫力达瓦旗2005~2007年出血热发病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高发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已成为危害全旗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莫旗在2001~2003年开展了10~59岁人群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2007年莫旗又制定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霍莉霞;王海军;王艳霞;张伟才;刘宝龙;张玉峰;柴治;刘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天津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探索与实践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0年12月成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挂靠在传染病控制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2005年2月,天津市疾控中心单独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同年12月,正式固定编制4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文生;王撷秀;顾清;张之伦;陈茜;丁建清;周萍;孙美玲;苟锦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放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影响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原因主要与卫生行政执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财政对监督体系的投入政策导致机构的趋利行为,缺乏切实可行及有效的绩效评估手段和机制、卫生行政执法办案的技术手段有限、信息流通、使用不畅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几年影响行政执法效能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陈德坤;曹月娣;薛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上海市各区的体检收费标准不统一;体检与培训相关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致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出现不正常流动,处于防病重点年龄段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很少接受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和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其关键是缺失了对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和执法督查.所以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制定统一的全市体检培训价格,明确规定不得跨区体检,加大执法督查力度,加强对法定体检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观念更新、主动进取和多方协作.除做好法定体检、培训工作外,并逐步开展健康管理探索和实践.

    作者:尹清菊;张亚锋;过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恩施市2006~2008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恩施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06~2008年每年对恩施市区5所综合医疗机构,20个社区医疗服务点,13所乡镇卫生院,186个中心村卫生室,共计224个单位按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2002)进行1~2次消毒效果检测和评价.结果 恩施市城区与非城区医疗单位消毒效果监测平均合格牢分别为93.8%和90.1%,差异显著.2006~2008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合格率分别为88.1%、91.3%、93.3%,各年度消毒合格率呈总体上升趋势.结论 恩施市各级医疗单位消毒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但远城区单位消毒效果有待提高,需加强全市基层卫生院(所)消毒工作.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转基因豆油的检测

    目的 探讨转基因豆油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PCR扩增法,对通常转基因植物共有的外源基因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序列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转基因作物.结论 在转基因豆油中成功检测到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基因片段.

    作者:尹冀源;赵岚;张雷;张洪洋;白晶;唐剑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考核等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方法对全市疾控人员编制、学历、技术职称构成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全市疾控人员共1354人,其中市级154人,县(区)744人,乡镇456人.研究生学历占0.66%,大学本科学历占8.20%,大专学历占24.45%,中专/高中/技校占58.27%.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42%.高级职称占2.58%,中级职称占13.37%,初级职称占35.97%,无职称占48.08%.结论 当的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基层防保人员待遇偏低,疚控队伍不稳定.为此,卫生行政部门应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宏观管理,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疾控人员尤其是基层防保人员待遇以稳定队伍,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国内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管理理论于1983年南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首先提出,将其划分为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危险性描述4个阶段.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问题,相应建立了有关工作场所的危险性评价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南,形成了工作场所危险性评价与管理的系统模式[1].

    作者:寿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