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症候群监测系统是一种早期发现疾病爆发的监测体系

董忠;庞星火

关键词:症候群, 监测系统, 早期发现, 疾病监测, 监测体系, 奥林匹克运动会, 应急处理体系, 美国, 常见传染病, 举办城市, 监测方法, 分析汇总, 时效性, 资料, 评价, 描述, 历史, 经验, 教训, 活动
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症候群监测系统的分析,为完善我国的疾病监测和应急处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多方面资料分析汇总,对症候群监测系统在美国的发展历史、目的、实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美国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描述了对该系统的评价纲领.结果:症候群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反恐中远远好于传统的监测方法.结论: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城市,可以考虑建立并实施症候群监测系统,以加强对新发和常见传染病的监测.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福田疾控集全部精力用于疾控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目的: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尝试集中全部精力用于公共卫生事业.方法:在福田区政府暨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下,福田区疾控中心享受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待遇并被核定员工月平均奖金数.在内部管理上彻底告别经济指标,实行除外经济指标的分配模式和除外经济指标的激励模式.结果:工作好干效率提高;复杂奖金简单分配;形象改善良性循环.结论:公共卫生人员的全部工作精力要用于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张世英;王永刚;孙琳;李波;庄厚雄;黄晓慧;李惠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闵行区建设健康城区评估方法探讨

    1 闵行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基本概况1.1 目标、任务及职责 《闵行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在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105项指标的基础上,根据闵行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处于农村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情况,设立自主性指标66项,共有171项任务指标,任务及职责分解涉及区20个委、办、局,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三个方面,共有8大类目标: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倡导健康婚育、普及健康锻炼、建设健康校园、发展健康社区、创建精神文明.

    作者:文小舟;陈景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起食物中毒行政处罚引发复议、诉讼的分析

    1 案情简介1.1 2002年9月5日,无锡市惠山区卫生防疫站接到区人民医院报告,称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3名卫生监督员赴现场调查.经调查得知,该校共有学生750名,其中寄宿生488名(在学校食堂就餐),走读生262名(仅中餐在学校食堂就餐).9月4日上午9时左右,相继有10余名学生出现发热、恶心、腹痛、腹泻症状,至9月5日下午共有95人发病,分别送区人民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诊治.所有发病学生均为寄宿生,并均在9月4日早食用过学校食堂供应的肉包子,未食用者无一人发病.

    作者:朱剑融;安雨平;刘秋静;钱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提高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施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项目和专题问卷调查,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基线资料相比,项目实施期间增加了4 214例新涂阳病人,病人发现率明显提高.部分查痰点病人发现率提高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医院的阳性检出率低,增加了漏诊;二是医院的查痰率较低;三是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愿意做痰检;四是一些医院和结防机构相距较近,直接影响了病人到医院就诊;五是项目地区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等.结论: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对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的能力,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的地理位置,以及转诊情况等各种因素.

    作者:么鸿雁;刘剑君;熊昌富;周丽平;陈诚;叶建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江门市卫生监督所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介绍了江门市卫生监督所在一年多时间内,建成较先进的卫生监督网络信息系统的经验、成效、问题和发展规划.

    作者:陈长兴;吴霭玲;梁毅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预防医学科研核心竞争力探讨

    根据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新研究情况,以及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不同特点,探讨了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了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育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科研核心竞争力.

    作者:程锦泉;柯跃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放射性从业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受照剂量情况分析

    为了解低剂量长期辐射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辐射损伤,为制定有关标准积累资料并提供科学依据,包头市卫生防疫站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282名人员和138名健康对照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受照剂量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梁丽君;刘志红;任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为探索建立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已确立的基础上,应用线性加权和法、加权Topsis方法、加权秩和比法及上述三种方法组合评价方法对2003年我国10个调查省、市、自治区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经秩相关检验,上述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对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这些方法均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汤海滢;康晓平;康辉;胡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湟中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湟中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方法:根据2000~2004年项目结核病人登记本及报表等有关资料,分析病人发现及治疗效果.结果:全县共免费接诊因症求诊病人13 369例,使可疑者的就诊率达567.38/10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 179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由2000年的36.95/10万提高到45.44/10万,痰涂片阳性病人654例,涂阳登记率由14.9/10万提高到45.44/10万,初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达92.87%,复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达81.50%.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使湟中县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为实施结核病控制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洪元;宋福;解安垠;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江苏省痰涂片结核菌检验质量控制组织管理回顾分析

    当前痰涂片显微镜检验仍然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痰检质量控制在实现结核病控制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保证.我国的痰细菌学检验和质量控制已有统一标准和规范.江苏省自1996年起开展痰检质控,我们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对痰检质控工作组织管理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推动了痰检质控工作的发展.

    作者:章体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珠海市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食品行业管理人员的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卫生行为知信行水平.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个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匿名独立填写调查问卷.结果: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60.21%,行为态度形成率70.36%,与普通员工比没有统计学意义(x2=6.60,P<0.01),而且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标准知晓率以及对出现不适宜上岗身体疾患知晓率51.38%,明显低于员工;90.12%管理人员认为应该掌握卫生知识,显著低于普通员工的97.85%(x2=9.04,P<0.01);虽然管理人员从事行业时间、每年累计培训的时间和主动学习卫生知识的频率远远高于普通员工,但对卫生知识和行为态度形成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实施量化分级的食品行业的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显著高于未实施单位的管理人员,而A级、B级、C级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卫生知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品行业管理者掌握食品卫生相关知识并形成良好卫生行为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亟待提高珠海市食品行业管理者的食品卫生知识知信行水平.

    作者:连玉峰;黄彪;杨卫国;黄宏瑜;袁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沿海城市肠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对策

    由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手工业、旅游业不断扩大,人口流动亦迅速增加,各种有害物质不合理排放,导致海洋污染、滩涂污染.另外,沿海居民为渔农民,经济条件虽有改善,但卫生意识提高不快,生喝饮用水等不良卫生习惯屡见不鲜,使这些地方更易成为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地,同时该地区传染病极易通过海运、陆运扩散到内陆地区.

    作者:王建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环境卫生现状与思考

    近按照卫生部和中国CDC的要求,要讨论和制定中国的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要召开环境与健康论坛,笔者认为在制定国家这一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同时,有必要对目前我国的环境卫生进行反省和思考,本文以X省为例试图对环境卫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陈晓东;陈连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盱眙县3 560口井水砷含量调查

    为了解盱眙县水源中砷含量情况,2004年9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盱眙沿淮河的鲍集、淮河等部分乡镇进行了饮用水(指井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结果显示150份样品中有30份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饮用水水砷含量<0.05mg/L),占检测水样的20%,高水砷含量为0.298mg/L,已达到中度砷中毒病区标准.为进一步查清高砷水源地区分布,2005年8月,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沿淮河、洪泽湖周边乡镇的有关自然村,再次进行饮用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

    作者:申玉军;滕建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目的:加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管理,改变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对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提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策略.结论:通过回顾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历史,分析现实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表现形式,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将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析利用的大化.

    作者:马家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新《国际卫生条例》与国境口岸卫生资源配置

    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第四章用专门的条款提出了各会员国在入境口岸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并以附件方式具体规定.解读这些要求,其核心就是国境口岸必须具备必要的卫生资源,负责监督控制的口岸当局具备利用、调动这些卫生资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评估、控制和处置的能力.然而,作为口岸当局的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却并不具备符合《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可供调用的卫生服务资源,在口岸卫生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核心能力要求的解读和现行口岸卫生资源配置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国境口岸卫生资源配置的框架思路,以提高我国国境口岸防控疫情疫病的能力.

    作者:钱进;丁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4年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报告、处置,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敏感性.方法:分析2004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与省FTP监测系统的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结果:FTP系统是目前的主要报告途径,占各类报告途径的68.4%(91/133);各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不够平衡,福州、漳州等市工作较好;传染性疾病类依然是我省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主要构成类型,占83.5%(111/133);春秋两季是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好发季节;各类学校是各类突发公卫事件好发场所.结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报告及时性,加强重点单位学校的监测,加强重点月份(2、3、9月)监测.

    作者:洪荣涛;陈武;欧剑鸣;蔡少健;陈彩粼;许龙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起误食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06年4月8日23时广州市CDC收到下属行政管辖市CDC的上报:该市某乡镇出租屋胡某一家人及老乡等8人用餐后出现中毒症状已收治在当地人民医院,中心派人到中毒现场及医院进行调查,确认为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事件.

    作者:林晓华;李迎月;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0~2004年淮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淮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4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甲肝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从1993年起逐年下降,1990~1993年甲肝发病呈春、秋季节性高峰现象,1994~2004年季节发病高峰不明显.甲肝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25~30岁年龄组,且大年龄组发病比重增加.结论:淮安市开展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导措施的甲肝压高峰工作,有效控制了甲肝流行.今后肝炎防治对策要继续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巩固甲肝防制成果;对小年龄组儿童实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抓好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作者:刘林飞;陈跃;胡锦流;范刚;王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太原市大中专院校食堂食品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学校卫生与学生健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随机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太原市47所大中专院校的遵纪守法情况、一般卫生学调查、餐具消毒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大专院校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率58%,餐具合格率36.72%,48.46%的食堂工艺流程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结论: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学校集体食堂按照卫生法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凡是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齐全的集体食堂才允许营业.

    作者:解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