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长宁区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况调查

唐传喜;夏庆华;庄祖嘉;王屹巍;徐妙珍

关键词:上海, 市长, 二次供水设施, 卫生现况, 生活饮用水, 卫生状况, 卫生问题, 供水水质, 身体健康, 社会经济, 城市建设, 除污染, 整治, 市民, 人民, 趋向, 楼房, 建造, 加压, 管理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楼房的建造趋向高层发展.同时,生活饮用水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加压供应,其水质的卫生问题关系着广大市民的健康.为进一步提高对二次供水的管理水平,找出整治的重点,清除污染隐患,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对长宁区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卫生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改进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相对人拒不履行卫生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要其履行义务的决定,又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起诉的,由卫生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决定的行为.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后,我国卫生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作为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制度,经过16年的运行和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对于保障卫生执法权有效运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使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更好的适应实践,服务于卫生行政执法工作.

    作者:杨洋;刘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岛市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为提高学校的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青岛市卫生局、教育局以学生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校卫生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根本手段,以健康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形式,从2004年7月开始在全市学校中广泛开展了创建健康校园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学校落实了学校卫生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检测与控制、食品卫生与饮水卫生控制等体系,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师生健康意识和学校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胡义瑛;江崇祥;刘可夫;梁永东;李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论疾控中心的窗口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任务是向社会提供卫生技术服务,服务的优劣好坏主要表现在对外服务即窗口服务.如何将窗口服务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素质结合起来,并加深、加宽和加长窗口服务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探讨的目的 是使社会对疾控中心的窗口服务能够了解、认可和接受.

    作者:吴礼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0~2004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与评价

    2000~2004年,对黑龙江省3 08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涉及的放射工种有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业探伤.同时对不同年份、不同工种、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作了分析,按GB4792-845《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和GB5492-85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进行评价.

    作者:郭京晓;高群;李宏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河津市2003~2004年结核病发病及治疗现况

    目的 为了解河津市结核病发病及治疗现状,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规范,采取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结果 河津市2003年~2004年结核病现患率分别为57.59/10万;男女结核病现患率分别为72.90/10万、40.6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9∶1;结核病发病分布区域主要在城区(现患率为164.89/10万)、僧楼镇(现患率为146.18/10万)、阳村乡(现患率为233.13/10万);新发涂阳病人年龄分布主要在55岁、65岁、75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126.94/10万、180.59/10万、309.69/10万;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4.4%.

    作者:周雪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辽宁省市本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市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为CDC)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CDC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方法 向14个市本级CDC发出调查表,回收核准后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辽宁省市本级CDC人力资源配置中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年龄以36-45岁为主,各市CDC人员庞大、普遍超编.结论 辽宁省市本级疾控中心人员庞大、超编严重.整体学历情况偏低,急需加强提高.年龄和职称情况比较合理,但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作者:李晓枫;高晓虹;张翠丽;马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职工高血糖检出率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聚集性分析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职工的高血糖患病情况,并对高血糖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聚集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6名学院职工的血糖、血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在306名受检人员中,高血糖总检出率为13.4%,其中男性为14.2%,女性为12.5%,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0~60岁之间高血糖检出率出现高峰,女性随年龄增加检出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合并高血压的检出率为9.48%,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检出率患病率为6.54%,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明确了高血糖的检出率及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高血糖人中的聚集性比例.

    作者:李素洁;赵景波;胡朝晖;王伟阳;尤红;钱学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试析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管理

    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正在进行,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并派出督查组到各地进行了督查.在督查中体会到,经过半年多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初见成效,非法行医现象得到有效遏止,但引起非法行医根本成因仍然存在.

    作者: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州市城区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铅中毒情况.方法 在广州市东山区抽取5间幼儿园2~6岁幼儿395名,在东山区2间医院取婴儿脐带血57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结果 449名儿童血铅值均数为73.46±56.58μg/L,血铅值≥100μg/L占总检测人数的19.38%,血铅值≥200μg/L占4%.0岁组及2岁组血铅水平较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影响婴儿血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的年龄、住宅与马路和主干道的距离;影响2~6岁幼儿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身高、每周吃水果的次数、住宅与主干道的距离和通风情况、咬笔习惯.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依然较高,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

    作者:戴丽萍;林国桢;王进援;高永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均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康复治疗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果 社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各项指标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面有效的系统康复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平衡功能,是实施WHO长期康复模式新的尝试.

    作者:寇桂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疾控机构建立适应多种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系方法的探讨

    疾控机构搞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需要建立质量体系,要取得职业卫生机构相关资质也要求建立职业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现在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又要求建立生物安全体系,今后需要增加新资质又要建立新体系,对此必须捋清思路,不能搞一种资质就建立一套体系.现在绝大多数疾控机构都已通过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因此,可以满足CNAL《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或《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管理体系为基本框架或为主体系,将生物安全体系、职业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没有涵盖的内容作出另行规定,这样可以避免多套的体系文件,即可避繁就简,又有利于管理.现以一个通过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职业卫生机构资质认证,现又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疾控机构为例,探讨如何建立适应多种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系的方法.

    作者:刘行可;牛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于2004年9月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计量认证,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卫生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认证.通过这两项认证,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质量体系,规范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使整个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争强了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质管活动中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报告

    自2004年6月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首次对常熟疾控中心进行定期监督评审、整改后,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通过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和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发现还存在一些不符合项目,针对诸多不符合项,分析原因,采取了有效的纠正以及预防措施,使中心的质量体系正常而有效的运行.

    作者:朱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起学校麻疹爆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查明商南县边远乡村学校麻疹爆发的原因,为本地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方法,调查麻疹流行过程、临床特征,并进行麻疹抗体检测.结果 从2005年2月27日~3月18日共发现麻疹病例16例,罹患率9.82%;流行高峰在3月9日~13日,共10例,占62.50%;患者以13~14岁为多,共9例,占56.25%;16例患者中麻疹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00%、18.75%、56.25%.采集15例可疑患者患病期间血清,检出麻疹抗体IgM 9例,阳性率为60.00%.结论 发病后未及时报告疫情和隔离治疗是本次麻疹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抓好边远山区学龄期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和对10岁以上中小学生适时进行一次麻疹疫苗普种,是预防控制麻疹在中小学校爆发流行的必要措施.

    作者:朱正才;王克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构建合理有效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探

    解决农村卫生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经验,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立集疾病预防、保健、合作医疗、便捷的就诊转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达到医疗与预防结合、基本医疗与计划生育结合,并提供及时、方便、有效、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黄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我国农村心身疾病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我国农村人口的心身疾病患病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宁夏、甘肃三省的四个县,进行了县、乡、村三级医院的一日门诊调查,问卷当场回收.结果 我国农村人口心身疾病患病率低于城市,心身疾病中循环系统疾病多,年龄、收入、性别等因素对心身疾病患者有一定影响.结论 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当引起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视.

    作者:周芹;陈捷;金今花;张丽丽;付瑞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湛江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湛江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今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湛江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比例分析.结果 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以中专和大专学历、初级职称为主,所学专业以医药、卫生为主,人员配备不足,高学历、高职称人数偏少,而无学历、无职称及行政工勤人员均超标准配置.结论 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今后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人员准入制度,按照有关的要求配置足够的人员,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的人才.

    作者:柯艳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状调查

    2005年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黑龙江省13个市(地)、133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疾病监测状况进行了调查.1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况1.1 网络直报现况全省13个市(地)的133个县(区)975所医疗机构通过网络进行了传染病疫情的网上直报,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706所,乡镇卫生院269所.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直报率为91.69%,乡镇卫生院直报率为23.81%.共报告传染病卡片135 165张,及时率为59.31%,完整率13.6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全年135 165张传染病卡片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审核及时率为95.72%.根据《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的要求,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了疫情信息分析与利用,实施重大疫情适时分析报告,常规疫情实施日(省)、周、月、年、专题等分析报告的制度.为了做好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控制工作,黑龙江省每个月从传染病零缺报率、报卡及时率、审核及时率、重复报告卡等4项指标对13个市(地)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张惠丽;于世和;张殿鸿;王德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开发区重点外来人群卫生法律知识宣教的思考

    1 开发区重点外来人群卫生法律知识宣教的重要性1.1 抓好重点人群卫生和法律知识宣教是发展和文明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00年,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的卫生体系.为应对SARS这样疫情及其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需要抓好杭州市开发区重点人群宣教,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具有足够人财物保障,尽量减少薄弱环节,在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处惊不变,沉着应对,以适应时代文明和社会发展.

    作者:王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慈溪市外来人员血吸虫病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主动监测发现流动人员血吸虫现症病人.方法 通过部门配合,摸清血吸虫流行县(市、区)人员,采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初筛,然后使用金标法复核,后用粪便毛蚴孵化确诊.结果 监测13 295人,初筛阳性285人,金标法复核阳性89人,粪检阳性30人.结论 通过主动搜索监测对象,发现血吸虫现症病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马福勇;许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