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几大热议问题的解决

汤光美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 公立医院, 会计报表
摘要:1在医疗收入下增设二级明细科目“结算差额”伴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医保的步伐和医保“后付制”的范围逐渐扩大,医疗机构应收各地医保部门的医疗欠款也越来越巨大,而当医疗机构与这些单位结算医疗费用时,部分医疗款也会因各种原因遭受拒付,应收与实收的差额该怎么处理,现行制度下没有明确的说明,而在新的“医疗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下,增设了一个二级明细科目“结算差额”,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因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与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不同,而产生的需要调整医院医疗收入的差额(不包括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零差率政策背景下乡镇卫生院药品利润率及利润分析

    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药品利润率和利润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乡镇卫生院,调查其机构基本情况和药品进货数据.结果:样本乡镇卫生院2008年平均药品利润率为42.55%,平均药品利润为76 791.06元;化学药品利润占总药品利润的比例高,为78.20%;药品利润率及利润存在地区、医院等级和药品种类间的差异.结论:政府在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应因地制宜地制定补偿政策.

    作者:高建民;王明奇;嵇丽红;白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医疗的投入产出效率:基于单病种的实证分析

    以某地区住院患者病案数据为基础,以非慢性重大疾病为对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单病种微观层次上研究住院医疗费用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疾病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大病住院费用支出能够带来更高的医疗效果,但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带来的医疗效果改善显著低于自费患者.结论认为该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降低了大病医疗的投入产出效率,对于社会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逆向调节作用.

    作者:杜修立;张宣传;俞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配置标准

    以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样本,借鉴传统的医疗服务成本测算方法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部分原理,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要求的工作内容与流程,设计调查表,调查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据此计算每万服务人口所需的人力货币成本和应该配备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

    作者:姚克勤;周勇;陈虾;陈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分析公立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优的改革方案提供参考.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及t检验,同时对宏观因素做定性分析,发现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医疗费用明显下降,但医疗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降低,建议应及时配套完善的补偿措施,降低药品购销成本,加强医疗市场监管,与其他改革政策联动作用以形成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合力.

    作者:敖检根;万贻平;熊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成本广覆盖是基本药物精选之精髓

    目的:到2015年使95%的人口获得支付得起的基本药物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但是基本药物的遴选和人口覆盖目标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建立.方法:原创性地建立了以人口、药费和药物目录等为变元的数学模型.结果:将世界卫生组织、我国2004和2009年的基本药物目录数据代入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我国2004年目录药费总开支大,而2009年目录药费总开支小,年均可比2004年目录药费节约1 400亿元.结论:削减基本药物却反而可扩大其人口覆盖率,并使药费支出总额减少,这恰是基本药物政策的精髓所在.

    作者:许强;张新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机制探讨

    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和调动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探讨基本药物制度的3种补偿操作模式,综合比较3种方式的利弊,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王晓蓉;皮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国外药品需求研究评述

    文章对国外药品需求研究新情况做了较为系统的评述,综合介绍了国外药品需求研究的理论假设、估计模型和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相关变量选择和确定以及主要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价格、收入、保险和广告等重要因素对药品需求的影响.

    作者:罗龙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西部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调查及增量的对策分析

    文章深入调查了中西部4区县中医药服务量和服务收入,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中医服务量占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较低、中医医疗收入偏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新医改的政策背景,提出了在新医改背景下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建议.

    作者:陈曼莉;余海洋;张维斌;杨革生;熊巨洋;姚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卫生支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之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对支农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激励管理.文章就绩效考评体系的目标与原则、对象与指标、方案的制订、实施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以供参考.

    作者:雷光和;刘瑞明;陈小嫦;肖俊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网点空间布局研究

    精神卫生服务网点空间布局是研究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当前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存在网点容积率低、地区布局不均衡、各点之间离态过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网点容积率,淡化网点布局的外围模型.

    作者:刘飞跃;肖水源;曾望军;陈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优化模型研究

    文章依据系统分析法提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优化模型.模型包括逻辑框架和结构框架,逻辑框架依据“系统目标——系统环境——系统要素”的逻辑链条建立.结构框架由4个方面构成,即政策衔接、组织管理、技术设计和服务管理.其中组织管理包括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两方面,技术设计包括4个衔接步骤以及5个关键技术环节,服务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控制、信息服务和结算服务.

    作者:陈埙吹;姚岚;陈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64层螺旋CT成本管理的尝试

    文章通过作业成本法应用于64层螺旋CT成本管理中的尝试,旨在探索较为合理的医院成本管理模式,为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科学的依据.

    作者:王琨;张清芝;王紫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几大热议问题的解决

    1在医疗收入下增设二级明细科目“结算差额”伴随着国家推行全民医保的步伐和医保“后付制”的范围逐渐扩大,医疗机构应收各地医保部门的医疗欠款也越来越巨大,而当医疗机构与这些单位结算医疗费用时,部分医疗款也会因各种原因遭受拒付,应收与实收的差额该怎么处理,现行制度下没有明确的说明,而在新的“医疗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下,增设了一个二级明细科目“结算差额”,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因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与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不同,而产生的需要调整医院医疗收入的差额(不包括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

    作者:汤光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制度研究

    随着政府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医疗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这个市场.不应忽视的是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完全能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政府在开放市场的同时紧迫的是要进行制度构建,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场后的投资方向,使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者:王屹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我国中医医院资源与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通过对2005-2009年我国中医医院机构、人员、床位、设备、房屋面积等基本信息,以及医院的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等经济运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目前中医医院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作者:孙晓东;郑格琳;陈思;杨永生;李金芳;陈珞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创新型医学人才特征与培养途径

    从集中与分散互融的思维模式、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的个性化及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4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特征.指出了必须确立先进的人才意识,即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提升医学人才的整体水平,并从加强创新型学习、勤于创新型实践及善于创新型思考3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途径.

    作者:高章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突发性聋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优化筛选

    目的:评估4种方案治疗突发性聋(SSHL)的经济性.方法:回顾分析4组SSHL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成本-效果: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地塞米松;B组:A组+金纳多;C组:A组+金纳多+凯时;D组:A组+金纳多+东菱迪夫.结果:4组平均总有效率为65.18%,各组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HL患者的例均及日均住院总费用和药品费用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A组33.82元、B组48.93元、C组67.90元、D组93.50元.结论:SSHL 4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方案为成本-效果佳方案.

    作者:陈平;唐安洲;张哲;尹时华;潘杰;李东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试论建立以医保总量为纽带的医疗联合体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重要尝试;包括“预算控制”在内的医保管理的现行政策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防范医保基金风险的监管措施.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当两者协调发展,就会形成合力.建立一种两者兼顾的——既能发挥整合效应,又能灵活利用、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医疗联合体可以为区域卫生规划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许朝晖;徐卫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院成本核算中员工角色管理与人力资源成本分摊模式探讨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资源,是医院竞争取胜的关键.在医院全成本构成中,三级医院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之比为30%左右,二级及以下医院则更高,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成本分摊模型是医院成本核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汤建凤;王燕;周新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我院审计工作的实践

    2010年1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惩防体系大检查工作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第一附属医院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肯定和表扬,形成了医院的亮点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 完善医院各项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上,审计科紧密围绕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逐步完善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1号《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发布之后,医院及时修改完善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并出台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基建、修缮工程决算审计的暂行规定》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加之之前制定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及要求》等14项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形成了一套比较实用又具有医院特色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对机构的设置、人员的权责、工作流程等各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从而使我院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迈进,为依法有序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黄爱芝;马弘;李晓红;王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