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婚青年性病预防和治疗咨询需要和实现状况

韩优莉;郑晓瑛;陈功;张蕾

关键词:青年, 性传播疾病
摘要:全球15~24岁青年性传播疾病(STI)报告率高[1]。目前各国缺乏未婚性活跃青年STI发病率和流行率的有效数据[2]。国内学者推断中国未婚育龄人群中性病的感染率高于已婚育龄人群[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EBSCO、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Elsevier,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1994-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HCV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0及Stata 11.0软件对所选取的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5篇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累计病例4370人、对照8606人。单因素分析合并的OR值及95%CI依次为:输血史4.23(2.82~6.35)、手术史2.13(1.70 ~ 2.67)、静脉注射吸毒史52.28(34.12~80.11)、性伴为静脉吸毒者7.19(3.13~16.51)、性病史3.43 (2.70 ~4.34)。多因素分析合并的OR值及95%CI为:输血史6.03(3.97 ~ 9.15)、手术史2.10(1.44~ 3.07)、静脉注射吸毒史44.90(31.13~64.76)、性伴为静脉吸毒者3.87(2.07~7.24)、性病史2.05(1.19 ~3.52)。结论HCV的危险因素为输血史、静脉注射吸毒史和性伴为静脉吸毒者;由于存在偏倚,还不能确定手术史是否为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性病史与HCV的感染呈弱相关,但结果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苏迎盈;汪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1989- 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20年病死率及死因变化。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2010年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1989-2010年共报告现住址及户籍地为德宏州的HIV/AIDS 13493例,其中HIV8569例,死亡2036例;AIDS 4924例,死亡2251例。少数病例已存活达15~20年。2004年以前报告的发病病例中,死亡病例数高于存活病例数,而此后历年报告的发病病例中,存活病例数则高于死亡病例数。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的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89-2010年的20年间则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3年该比例均高于10.0%,2003年达到高的18.9%,此后逐年稳步下降,2010年该比例为5.8%;而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的比例则自2007年起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比例下降,其中,曾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至2010年时分别达到89.9%和25.5%。结论德宏州HIV/AIDS病死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扩大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仍是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农村地区应加强AIDS死因监测。

    作者:段松;韩晶;杨跃诚;项丽芬;叶润华;龚渝蓉;杨世江;杨忠桔;韩文香;杨建华;曹东冬;李维美;李洋;唐仁海;吴尊友;何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IV-1N348I耐药突变流行状况及突变模式的研究

    目的 阐明HIV-1耐药相关突变N348I在中国艾滋病患者中的流行率及突变模式。方法用RT-PCR从血浆标本中扩增614例治疗失败和619例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HIV-1 pol基因蛋白酶(PR)反转录酶(RT)全长基因(2100 bp)。将获得的1233条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比对结果,分析N348I出现的频率及模式。结果N348I突变在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流行率为6.5%,在未治疗患者中的流行率为0.8%。使用含齐多夫定(AZT)方案治疗的患者,N348I突变的流行率显著高于使用不含AZT方案治疗的患者(14.1% vs.4.7%,x2=10.21,P<0.01);在出现N348I突变的接受治疗的患者中,N3481均以与其他突变联合的形式出现,与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TAMs)共同发生占85.0%(34/40)、与M184V/I共同出现占52.5%。结论使用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中,N348I突变有一定流行,该突变的发生以特有突变模式出现。

    作者:李韩平;韩扬;朱新鹏;路新利;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李敬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宁波市1085名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低无应答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作者:周绍英;董红军;边国林;马瑞;蔡一飙;史宏辉;胡丹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联合运用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留风险评估的分析

    构建数学模型对输血残留风险评估是当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根据重复献血者经常参加献血的特点,可运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计算重复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可运用“现患率随年龄增加”模型计算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根据血液筛查检测窗口期的特点,可运用“残留风险与发病率和窗口期长度相关”模型计算残留风险。本研究联合运用上述3种数学模型,对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残留风险进行探讨,并以上海地区献血者资料为实例,在对所有筛查不合格样本进行确认的情况下,评估得出上海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为1∶101 000。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具有参考价值,上海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较安全的水平。

    作者:王迅;贾尧;谢云峥;励修楣;刘晓颖;伍晓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收集318例北方汉族T2DM患者和448名血糖正常健康对照,应用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MBL2基因rs 1800450、rs1800451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变异和其他危险因素对T2DM的作用。Haploview软件对3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rs1800451位点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CC,在病例和对照中均不存在变异,rs1800450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 1800450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P=0.003),rs11003125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4)。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是T2DM的危险因素。携带rs1800450位点GG基因型以及rs11003125位点(GC+CC)基因型患T2DM危险显著增高。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800450和rs11003125单倍型构成为GC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OR=2.21,95% CI:1.47~3.33,P=0.000)。结论 MBL2基因第1外显子rs 1800450多态、启动子rs11003125多态与T2DM可能相关。携带rs1800450位点G等位基因以及rs11003125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娜娜;马爱霞;程平;庄茂强;曹菲菲;陈兴栋;李淑元;吕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钠富钾替代盐对农村社区人群血压影响的现场观察

    目的 评价市售低钠富钾替代盐对农村社区居民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类实验设计,在山东省莱芜市2个农村社区,经过血压筛查,将411名30~ 60岁的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两组均以家庭为单位给予3个月的低钠富钾替代盐替换普通食盐进行干预,定期观察血压及其24 h尿钠的变化。结果用低钠富钾替代盐干预1个月时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人群血压开始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评估时高血压组收缩压(SBP)平均下降7.4 mm Hg(1 mm Hg=0.133 kPa;t= 10.096,P=0.000),舒张压(DBP)下降3.8 mm Hg(t=8.017,P=0.000);非高血压组SBP平均下降1.2 mm Hg(t=2.507,P= 0.007),DBP下降1.0 mm Hg(t=2.987,P=0.002)。干预3个月后评估时高血压组24 h尿钠平均下降15.5 mmol(t= 1.803,P=0.037),尿钾上升4.2 mmol(t’=2.132,P=0.018),钠钾比下降1.2(t=2.786,P=0.003);非高血压组24 h尿钠平均下降1.7 mmol(t =0.211,P=0.417),尿钾上升3.7 mmol(t’=2.207,P=0.015),钠钾比值下降0.7(t= 1.818,P=0.036)。结论低钠富钾替代盐能有效降低人群血压水平,且人群依从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预防控制高血压方法。

    作者:张高辉;马吉祥;郭晓雷;董静;陈希;张吉玉;苏军英;唐俊利;徐爱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现阶段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保留的血清,以美国Murex 3.0和Ortho 3.0抗-HCV试剂为金标准建立标准血清库,筛选中国抗-HCV检测试剂,并用Chiron HCVRIBA 3.0复核检测结果。结果 中国1~ 59岁人群抗-HCV调整流行率为0.43%(95%CI:0.33%~0.53%),男性和女性抗-HCV流行率分别为0.46%和0.40%,城市和农村人群经调整后均为0.43%。东、中和西部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分别为0.37%(95%CI:0.21%~0.53%)、0.67%(95%CI:0.40%~0.94%)和0.31% (95%CI:0.20% ~ 0.42%),3个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南方和北方地区人群抗-HCV流行率分别为0.29%(95%CI:0.21%~0.52%)和0.53%(95%CI:0.38% ~ 0.64%)。结论经综合性防治,目前中国属丙型肝炎低流行区。

    作者:陈园生;李黎;崔富强;邢文革;王璐;贾志远;周脉耕;龚晓红;王富珍;郑徽;罗会明;毕胜利;汪宁;杨维中;梁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空间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并为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策略和措施。

    作者:周晓农;杨国静;杨坤;李石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一起由引进养殖黑山羊导致人感染羊痘病暴发的调查

    目的 查明重庆市某村人群中暴发羊痘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病例定义,在全村村民中搜索病例,病例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并采集疱疹液进行实验室检验。对全村引进养殖黑山羊的农户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与病羊接触方式、接触频度及接触时防护情况等与发病的关联性。结果共发现18名病例(疑似病例16例,确诊病例2例),均来自引进养殖黑山羊的10户家庭。大腿夹羊者发病风险是未用大腿夹羊者的近5倍(RR-4.98,95%CI:1.34~75.27);洗羊者发病风险是未洗羊者的3倍(RR=3.09,95%CI:0.98~45.38);接触病羊程度的评分值越高,发病风险性越大,呈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检验:P=0.006);接触病羊时经常穿长衣裤是保护因素(RR=0.30,95%CI:0.15 ~ 0.78)。结论该村引进感染羊痘的黑山羊是导致本次人感染羊痘病暴发的原因。直接接触病羊和接触时未穿防护衣服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飞;袁珩;凌华;龙江;朱保平;马会来;李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老年人健康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在老年人健康筛查中的应用。方法C12芯片包含甲胎蛋白(AF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类生长激素(HGH)、铁蛋白(ferritin),利用C12芯片对399例体检老年人及对照组1791例成人体检者血清进行检测,以超出正常范围为阳性结果。结果老年人组与对照组均检测到AFP、PSA、f-PSA、CEA、CA125、CA153及CA199有阳性结果,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组与对照组中AFP、PSA、f-PSA、CEA、CA125、CA199、CA242及ferritin的正常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2芯片中AFP、PSA、f-PSA、CEA、CA125、CA153及CA199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老年人的健康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作者:严海燕;钟日辉;李竞;罗晓红;陈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53例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32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2.6%。北京、河南、新疆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97%(4/67)、16.1%(24/149)和10.8%(4/3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男性和女性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 16/1 43)和14.5%(1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城市和农村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6.5%(7/104)和16.8%(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夏秋季与其他季节的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4.0%(30/214)和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感染无症状期、有症状期、艾滋病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19/89)、8.3%( 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cell/μl)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有差异,<200为20.4% (20/98),200~499为9.23%(12/130),≥500为0%(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艾滋病中晚期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μl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患者来自农村地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疾病为中晚期患者易发生隐孢子虫感染。

    作者:王慧珠;焦炳欣;田敬华;李敏;郭杰;刘颖;李兴旺;王玉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福建省常规免疫监测系统疫苗接种率真实性研究

    常规免疫监测接种数据的真实性始终是困扰常规免疫监测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福建省18个县儿童疫苗接种率现场审评,分析评价常规免疫监测接种数据真实性,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吴江南;周勇;张冬娟;郑金凤;潘伟毅;蔡志坤;严延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未婚青年性病预防和治疗咨询需要和实现状况

    全球15~24岁青年性传播疾病(STI)报告率高[1]。目前各国缺乏未婚性活跃青年STI发病率和流行率的有效数据[2]。国内学者推断中国未婚育龄人群中性病的感染率高于已婚育龄人群[3]。

    作者:韩优莉;郑晓瑛;陈功;张蕾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东省高中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元多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运用卫生部编制的“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LwinN 2.19软件对资料进行多元多水平分析。结果广东省1606名高中生知识与理念性、行为性、技能性素养的平均分分别是69.08±14.81、60.05±16.85和74.99±21.17。三方面健康素养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班级水平相关性(0.972、0.715、0.855)明显高于个体水平相关性(0.565、0.426、0.438)。结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学习成绩差、零花钱较多、低年级、男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作者:叶小华;许雅;周舒冬;郜艳晖;李燕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武汉市乙型肝炎发病率真实性调查

    由于大部分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多地求医、反复就诊、多次报告等情况。导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既包括急性病例,也包括慢性病例,既有初次就诊病例,也有多次就诊报告病例,不能准确反映年度新发病例情况。为掌握武汉市乙肝报告的真实发病情况,于2010年对报告乙肝病例开展此项调查。

    作者:罗同勇;余滨;胡权;陈剑;孔德广;杜虹;李秋玲;陈邦华;周敦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许昌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被列入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以来,全国疫情呈高发态势。本研究分析2010年许昌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例诊断按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10年版)》要求,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人口资料来自许昌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作者:俎炳灿;马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滞后诊断偏倚对判断艾滋病潜伏期的影响

    目的 以经采供血途径感染HIV者为例,探讨滞后诊断的HIV感染者对艾滋病中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国HIV/AIDS病例报告网络直报系统中感染途径为采供血的病例信息,将1995年至既往有偿献血员HIV抗体筛查结束期间以采供血途径感染的HIV病例为时间截点1组,1995-2010年所有采供血途径感染HIV病例为时间截点2组;应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两时间截点组的艾滋病中位潜伏期,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时间截点1组(3162例)的艾滋病中位潜伏期为9.62年(SAS程序未给出95%CI),时间截点2组(4478例)艾滋病中位潜伏期为9.83(95%CI:9.73~9.83)年。结论未包括滞后诊断病例的既往有偿献血员艾滋病潜伏期研究存在滞后诊断偏倚,对于中位潜伏期的估算偏短。

    作者:刘慧鑫;王璐;秦倩倩;丁正伟;汪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东省食物中毒暴发疫情中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遗传物质多态性特征,探索其鉴定及溯源方法。方法运用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系统,用EcoRⅠ酶或PvuⅡ酶,对广东省分离的沙门菌和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应用BioNumerics软件比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使用PvuⅡ酶对32株沙门菌酶切,分为19个核糖体型,使用EcoRⅠ酶对14株沙门菌酶切,分为2个核糖体型。使用EcoRⅠ酶对49株金葡菌酶切,分为31个核糖体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能有效鉴定沙门菌和金葡菌。沙门菌血清分型与Ribotyping分型无高度相关性,但两者结合,能更有效鉴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确定食物中毒的来源和传染途径。

    作者:何冬梅;朱海明;赖蔚苳;王海燕;柯碧霞;谭海玲;李柏生;邓小玲;柯昌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北京市1990-2010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系统收集上报风疹发病资料,这对于预测发病趋势、调整干预措施、提高监测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疫情资料对北京市1990-2010年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刘东磊;陈萌;卢莉;吴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