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中国农村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张振忠

关键词:中国, 农村地区, 贫困人口, 医疗救助, 贫困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 政府, 农民, 富裕, 扶贫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12.65亿(2000年)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民占63.78%(8.07亿人).尽管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即使是在经济较富裕的农村地区,绝对贫困问题也仍然存在.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医疗费用分析与费率测算

    对上海市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的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医疗保险费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可供政府和医保部门参考.

    作者:陈平;程晓明;姜传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加入WTO后医院人力资源会计管理刍议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都要普遍采用国际通行规则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对医院的管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会计管理工作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可行的对策措施,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也必须作为医院无形资产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以推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冯斌;官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作者:张振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我院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实践

    我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了加强医院的经济核算管理,增收节支,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是我院改革的当务之急.

    作者:蔡文清;王晓路;张宏娟;王玮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防病治病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它标志着日益深化的卫生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在这关键时刻,如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成果的作用,高效利用卫生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就成为重要课题.而在卫生资源中,管好用好各类适宜的医疗器械,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服务,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作者:张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定位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发展契机.要使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基于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地位,对商业医疗保险进行恰当的市场定位.从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潜力,在明确商业医疗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补充作用的基础上,给出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定位.

    作者:孙桂霞;庞达;于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加入 WTO后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战略思考

    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认真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影响,审时度势,制定对策,才能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郝文;柴景霖;田爱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药品服务提供过程中寻租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目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国际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一直以年平均10%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在医疗费用中,药品费占50%~60%,检查费占20%~30%,反映了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主要用于依托于有形物质(药品、设备等)的服务.

    作者:吴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特色及体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卫生资源配置模式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是在过去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卫生管理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需求.

    作者:倪建;黄高明;宫学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补充医疗保险的可行性探讨

    199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发[1998]44号),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几年的医疗保险运行,我们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尤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才能促进基本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

    作者:郝天军;许凤娟;马丽;滕惠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论卫生体系改革与发展的经济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这是政府在新时期针对我国卫生体系改革与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于我国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

    作者:衣文斌;杨文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搞好内部审计是强化医院管理的重要途径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医院要求生存,谋发展,强化内部审计是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强化内部审计,亟待走出认识误区

    作者:魏淑萍;王伟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我国现阶段卫生筹资政策分析

    卫生筹资是指为各项卫生活动筹集所用资金,它包括筹集、分配、支付3个问题.分析一个国家卫生筹资政策,首先要分析其卫生资金来源、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变革都会导致卫生筹资政策的改变.

    作者:胡春平;陈迎春;卢祖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门诊收费微机网络化管理的优越性

    我院自1995年以来,不断尝试微机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微机网络化管理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收费实行微机网络化后把几千种药品和检查治疗等项目重新核定后全部录入微机,由微机划价,做到全院在收费项目和标准上的统一.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多收或少收费问题的发生,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使患者对医院收费的信任程度有所提高,减少了因收费造成的医患纠纷.

    作者:陈惠萍;张国力;林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西部边远地区农村药品流通改革研究

    农村的药品流通现状与城市一样,也存在着药品流通环节多、进药渠道多、药品虚高定价等严重问题,群众的医疗负担沉重.在西部地区,更因医疗卫生单位点多面广,药品监督管理力量不够,已成为不法商贩抛售假冒伪劣药品的主要场所.因此,深化农村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村药品流通的新机制,对保障各族农民群众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西部边远地区农村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项改革措施,观察分析了实施该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国;万照林;马明辉;刘剑;于文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上海市私营企业职工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

    对上海市私营企业职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私营企业职工健康情况较一般人群好,以自费医疗(占40.4%)和合作医疗(26.8%)为主.两周患病率、住院率、慢性病患病率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他们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两周就诊率很低,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接近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困难是未就诊、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扩大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对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覆盖面,保障其基本医疗,是政府和医保部门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程晓明;姜传富;蔡爽;顾仁达;江霄;张汉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市级医院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入WTO后,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应走自主择人之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扩大市场影响;劳有所值,留住人才;建立梯队,蓄足后劲;奖励创新,鼓励学习;强化社区服务,拓展服务市场;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周光义;李国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合理结构的研究

    根据云南省卫生服务资源调查和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的资料,从需要、需求及现状3方面来分析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是不合理的,根据专家提供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结构估算来看,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资源配置,增加对农村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改变目前不合理的配置结构.

    作者:蔡乐;纳冬荃;顾铭夏;李晓梅;张晓磬;何利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评价

    围绕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问题存在着各种评价,褒贬毁誉,众说纷纭.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评价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在确认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目前运行的各种被称作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具体形式应该作出怎样的评价?这是研究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作者:徐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在中国农村建立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12.65亿(2000年)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民占63.78%(8.07亿人).尽管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即使是在经济较富裕的农村地区,绝对贫困问题也仍然存在.

    作者:张振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