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厦门市思明区学校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分析

施红;李恩

关键词:意外伤害, 学生, 学校卫生
摘要:目的 为了解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措施,对预防学生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对辖区内16所中小学进行了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结果 部分学校在建筑和设备,校医和卫生室的配备等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有待于改善.结论 学校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预防伤害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伤害的救护能力,改善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环境.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部门合作防治结核病工作机制研究

    目的 开展多部门合作防治结核病工作机制研究,实现农村地区有效控制肺结核病.方法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对寿宁县辖区内开展结核防治工作,按国家要求监测主要技术指标.结果 4年来,以村为单位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均达到项目设计要求.全县接诊可疑肺结核1 372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678例,其中涂阳肺结核359例;初治涂阳、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达93.6%和83.9%.医疗机构参与防治工作,参与率100%;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率100%,合格率98.4%;社会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结论 寿宁县建立多部门合作防治工作机制,控制效果显著,值得在农村控制结核病工作中推广.

    作者:缪仕栋;叶俊修;李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对3 869例产妇进行调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巨大儿产生影响的因素有8项.对总判断力(correct class%)为91.8%.依OR值大小,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孕周、宫高、孕次、孕妇身高、腹围和孕早期BMI.结论 ①男婴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大于女婴,孕妇的孕周越大、官高越高、孕次越多、身高越高、腹围越大、孕早期BMI越大,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越大.②巨大儿剖腹产的可能性大.

    作者:熊丽;许榕仙;王初明;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对伤害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年龄、种族、生物因素和疾病造成儿童青少年个体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麻烦型气质特征、内外向性格、不稳定的情绪、危险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与伤害紧密相关.既往伤害史、与同龄人相处困难、偏爱团体运动以及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等在伤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就上述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罗艳;汪耀;张道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标准物质管理探讨

    标准物质(RM)对量值溯源和检验工作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检验实验室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RM.该文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出发,结合所在实验室管理RM的具体经验,从采购、验收、入库与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RM的管理.

    作者:卢达富;傅纪华;江万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96例皮肤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皮肤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对2008-2009年来皮肤病院就诊的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者标本596份做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真菌352株(59.1%),其中红色毛癣菌283株(80.4%)、念珠菌44株(12.6%),其中白念珠菌27株、其它念珠菌17株)、须癣毛癣菌13株(3.7%)、紫色毛癣菌5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断发毛癣菌4株、枝顶孢霉属1株、石膏小孢子菌1株.结论 红色毛癣菌是体癣、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和手癣的主要致病菌,占浅部真菌感染的80.4%;不同年龄组中,20~59岁组患病率占67.6%,主要是红色毛癣菌感染.

    作者:罗秀招;江园萍;范垂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2009年农村卫生监督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农村卫生监督现况及存在问题,为制定今后农村卫生监督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2009年全省88个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农村卫生机构设立情况和监督执法情况,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福建省开展农村卫生监督工作的县(市、区)级农村卫生监督机构占75.9%;采用在乡镇卫生院聘任助理监督员或卫生检查员的监督模式的占53.4%,采用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模式的占68.5%,乡镇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来源为乡镇卫生院拨款的占40.0%.在未开展农村卫生监督工作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中,因经费不足的占56.3%、因编制不足而未开展农村卫生监督的占18.8%.结论 福建省农村卫生监督得开展还未覆盖全省,卫生监督、人员管理及经费来源等问题尚需政府进一步协调解决.

    作者:何晖雄;林章恩;林众;杨明金;黄定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960-2009年蓬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蓬莱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指导制定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60-2009年蓬莱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蓬莱市50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5 037例,死亡53例,年均发病率为110.8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3/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以甲肝下降明显,乙肝2004年以来疫情下降,戊肝有上升趋势.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是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结论 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是蓬莱市病毒性肝炎防制的主要措施,农民、工人是戊肝和丙肝的防控重点人群.

    作者:周淑琴;王治电;孟慧;孙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调研

    目的 分析评估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现状,提出提升能力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方法 设计使用3种专用的调查表.对确定为调查对象的5家疾控机构、18家医疗机构及16所学校进行定量和定性调查.结果 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疾控及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弱等问题,各类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现报告组织管理尚有不足.结论 需重点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各级学校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建设.

    作者:苏培聪;王伟明;洪荣涛;欧剑鸣;李锋平;龚苍涛;刘江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海市2008-2010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龙海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方法 2008-2010年抽取9个乡镇各32户居民,按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定量测量.结果 龙海市碘盐合格率97.%,碘盐覆盖率97.1%,合格碘盐的碘含量多为20~40mg/kg(93.9%).结论 龙海市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非碘盐存在,防控任务还很艰巨,需持之以恒.

    作者:江禄庆;黄明松;陈登锋;姚阿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以国家级为总体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探讨

    目的 用自加权分层3阶段PPS系统整群抽样(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做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设计,为我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结核病患病率现场调查为例,引用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参考二重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依此估计的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所需的群数,试作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结果 二重抽样结果表明,开展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群数约180群.由此,据中国现时人群结核病患病率(预估为2.5‰),以整群抽样为基础,每群调查1 800人,第1阶段选以县为初级抽样单位,将各省按卫生服务类型作2~3级分层后,依各层所辖县人口数用分层等距(PPS系统)抽取60个县.第2阶段亦用分层PPS系统抽样法,在抽中的县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社区、2个行政村.第3阶段在抽中的村(居)委会/社区整群调查1 800人.结论 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样本代表性好,便于组织调查及其质控实施,节省调查经费,目标值估计简单,调查精确度和效率较高,适用于我国人群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抽样设计.

    作者:陈文金;华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沈阳区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9区4县市疾控机构检验人员现状,为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检验人员的年龄、学历、岗位及工作年限、培训经历等.结果 沈阳市9区4县CDC共有215名检测人员,区、县分别平均18.5人和12.2人,平均年龄41.5岁和37岁;学历区CDC大专以上占83.6%,县CDC大中专占92%;职称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区CDC为正态分布,县CDC初中级占90%;在岗工龄11年以上的达60%,新增人员多为转岗;培训率区CDC 77.6%,县CDC 68.0%,转岗人员培训率低.结论 沈阳区县CDC检验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县CDC学历及职称均偏低,缺乏实践技能、工作疑难问题等实用性培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年龄梯队,保证实验室能力,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作者:高嵘;刘秋华;白丽娜;杨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扎兰屯市某中专200名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情况.方法 对HBV 5项指标阴性者200人接种乙肝疫苗,未接种的180人为对照,观察接种组12、24、36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和两组的HBV感染情况.结果 接种组血清抗-HBs阳转率80.5%~93.5%;接种组的HBV感染率0.5%.未接种组感染率3.3%.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阻断HBV感染,预防乙型肝炎发生.由于学校学生集体生活,乙肝相对传染机会较多,应在该群体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敖红;李晓燕;雷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沈阳某大学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处理报告

    目的 对一所大学学生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病69例,年龄为20~23岁,均为男性.对采集的13份咽拭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谱基因片段多重PCR检测,检测出12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其中3份为弱阳性),未检出其它呼吸道病原.结论 本起疫情为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

    作者:王迎春;安向东;高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梧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2004-2009年梧州市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有多种原因.结论 加强领导和监督,才能杜绝传染病疫情漏报.

    作者:姜里迦;肖年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检测谈乙肝防控

    目的 通过永安市城区和部分乡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分析,探讨在取消就业和入学的乙肝检测项目后,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分析2006-2009年永安市城区和部分乡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等检测结果.结果 4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趋势χ2=4.809,P=0.028);体检者中,有传染性者有一定比例.结论 在维护乙肝感染者公平就业和入学权利的同时,须重视对其寻访督导;加强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对高发人群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和补种,减少感染率.

    作者:吴净;林忠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6-2009年龙岩市城区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龙岩市城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促进饮水质量的改善.方法 对2006-2009年龙岩市城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出厂水、二次供水、末梢水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水样988份,合格率90.2%,其中水源水合格率98.4%,出厂水96.9%,末梢水92.2%,二次供水72.9%.不同年份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次供水是影响龙岩市城区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原因,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的监督监测工作.

    作者:陈丽琼;张景平;段丽芳;刘素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湖南省某监狱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某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现况.方法 对监区内74名食品从业人员(主要在集体食堂工作,均为劳教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主要项目包括皮肤病检查、胸片、痢疾杆菌、沙门菌、甲肝、戊肝检测.结果 74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指甲癣患者1例(1.4%).沙门菌感染者2例(2.7%).结论 应加强对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卫生监督力度,重视并坚持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检查.

    作者:李佐伦;谭浪;陈文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例接种乙肝疫苗疑似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和死亡的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颅内出血和脑水肿致脑疝形成、胸腺肥大和胸腺出血.结论 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肖福明;罗兴尧;陈由明;陈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诸暨市淡色库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敌敌畏、仲丁威、澳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1.8、4.0、6.2和8.7.结论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其中以氯菊酯抗性倍数为高8.7,其次为敌敌畏7.4,这与近年来我市所使用的杀虫剂种类和数量等有关.

    作者:赵雪松;郭钦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漳州市2006-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漳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探讨监管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漳州市2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及市区7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6-2009年24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4.2%.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99.5%),其次为浸泡消毒医疗器械(99.3%),医护人员手(92.5%),物体表面较低(86.7%).民营医院消毒总合格率(97.8%)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均为93.7%).结论 近几年漳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较为平稳.

    作者:陈锦钟;蔡茂荣;方跃珍;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