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净;林忠兰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州地区388例肝癌新发病例和388例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整混杂因素(喝茶、乙肝和人均收入)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吸烟和大量饮酒的OR值分别是2.42和2.98.吸烟与饮酒对肝癌的发生具有联合作用.结论 吸烟和大量饮酒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少炜;胡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福建省1973-1975和2008-2009年人群死亡谱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疾病死因、构成比、调整死亡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死亡率差别进行定量分解.结果 2008-2009年人群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下降.呼吸系病从首位降至第4位,传染病从第3位降至第10位,恶性肿瘤从第2位升至首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是人口因素引起的;传染病、呼吸系病等疾病死亡率下降主要是非人口因素所致.结论 福建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将成为疾病控制的重点.
作者:钟文玲;林曙光;黄少芬;李晓庆;林熙;陈铁晖;胡祥炬;苏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AS 9.0软件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19 204例,重症40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52.87/10万;疫情呈散发态势,发病率以宁德和漳州较高,构成比以漳州和福州较高,均以莆田低.每月均有疫情报告,2月发病少,9月多,全年以4~6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71:1,以散居(68.0%)和幼托儿童(29.2%)为主,高发人群0~3岁(87.8%).实验室确诊941例,占全省病例的4.9%(941/19 204),其中EV 71型占79.5%(748/941).结论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建议加强疫情监测与分析,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和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加强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陈武;谢忠杭;欧剑呜;洪荣涛;黄文龙;詹美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标准物质(RM)对量值溯源和检验工作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检验实验室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RM.该文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出发,结合所在实验室管理RM的具体经验,从采购、验收、入库与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RM的管理.
作者:卢达富;傅纪华;江万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95.0%).从黄毛鼠血中分离出1株秋季群钩体.人群钩体感染率为55.3%,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中检出菌型相一致.结论 调查地区是钩体病自然疫源地,黄毛鼠是2008年当地钩体病暴发流行传染源,携带秋季群和爪哇群,人群感染血清群均为秋季群.
作者:潘敏楠;陈阳;林代华;李述杨;何似;林庆和;陈良斌;邓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乳粉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HPLC初筛、离子阱质谱确证的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以离子对缓冲液:乙腈=90:10(V/V)为流动相,Xtimate-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240 nm检测波长,离子阱质谱电离方式: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结果 回归方程为:y=1.085 517×104x+8.576 547×104(r2=0.999 925);添加浓度0.8~2.0 mg/kg,回收率82.0%~94.1%,相对标准偏差<5.8%.结论 用HPLC进行粗筛,以LC-MS-ESI确证乳粉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定量精确.
作者:黄宏南;林宏琳;华永有;庄宛;邓婧;郑奎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对伤害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年龄、种族、生物因素和疾病造成儿童青少年个体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麻烦型气质特征、内外向性格、不稳定的情绪、危险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与伤害紧密相关.既往伤害史、与同龄人相处困难、偏爱团体运动以及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等在伤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就上述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罗艳;汪耀;张道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9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资料,探索导致居民死亡的疾病及影响因素,了解死因构成,分析变化趋势,为制定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年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经审核有根本死因编码的个案,作相关研究与因素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死亡病例33 922例,男女比为1.68:1.70岁以上占49.2%,家中死亡占56.0%.按3大类死因慢性病25 037例(73.8%)、伤害死亡5 125例(15.1%)、感染性与母婴疾病死亡1 884例(5.6%)、5.5%死园不明.居前3位的慢性病为心脑血管病(38.9%)、肿瘤(34.7%)、呼吸系病(12.2%);其中肿瘤依次为肝癌(20.1%)、气管和肺癌(20.0%%)、胃癌(14.8%);感染性病与母婴病为肺炎(45.8%)、围产期病(28.3%)、传染病(23.6%);伤害为交通事故死亡(43.8%)、跌倒(18.2%)、自杀(12.15%).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危害青少年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防控规划.
作者:黄文龙;洪荣涛;欧剑鸣;吴生根;谢忠杭;李宏;詹美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缙云县268例农村育龄妇女伤害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0-2009年全县268例农村育龄妇女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伤害包括交通事故、自杀、淹死、中毒、跌落、被杀和砸死等7类,主要伤害是淹死(33.6%)、自杀(24.3%)和交通事故(20.9%).意外伤害死亡者<34岁占65.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9.2%.结论 缙云县农村妇女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及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弱是造成其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农村育龄妇女伤害的发生和死亡率,应实施有关干预措施,同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保健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
作者:胡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提高幻灯片的制作水平,在幻灯片制作时添加背景音乐,改变图片色彩、设置动感文字和自动循环放映,制作出公众喜闻乐见的幻灯片,提高卫生知识的普及效果.
作者:黄永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泉州市区酒店桑拿女性服务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为指导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人群2005-2008年的STD定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检测8 800人次,STD检出率16.9%,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占69.4%,各年度检出率类似.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1~25岁,初中学历占83.7%,省外籍占89.3%.检测人群的年龄、学历、婚姻及籍贯类似.结论 泉州市娱乐场所存在传播STD的高危行为,定期监测有助于STD早发现和早治疗,对减少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丽娇;刘碧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对某校暴发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龙岩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采集病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检测其病毒抗体.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甲型H1N1罹患率为16.5%,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2人份,11人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份急性期标本抗体滴度均<1:10,1份恢复期抗体滴度为1:320,2份为1:160,2份为1:80,1份为1:40,2份为1:20.结论 该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
作者:王炳发;陈前进;罗招福;吴水新;曹春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对3 869例产妇进行调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巨大儿产生影响的因素有8项.对总判断力(correct class%)为91.8%.依OR值大小,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孕周、宫高、孕次、孕妇身高、腹围和孕早期BMI.结论 ①男婴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大于女婴,孕妇的孕周越大、官高越高、孕次越多、身高越高、腹围越大、孕早期BMI越大,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越大.②巨大儿剖腹产的可能性大.
作者:熊丽;许榕仙;王初明;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保健食品中国被毛孢菌丝粉胶囊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PDA法)测定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以甲醇为流动相,用Ultimate AQ-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82 nm.结果 此法的回归方程:y=12978x-11618(r=0.9998),回收率98.67%~100.95%,检测限为340 ng/mL.结论 用HPLC-PDA法测定虫草类保健品中游离麦角甾醇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可靠,定量精确.
作者:邓婧;黄宏南;林宏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某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现况.方法 对监区内74名食品从业人员(主要在集体食堂工作,均为劳教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主要项目包括皮肤病检查、胸片、痢疾杆菌、沙门菌、甲肝、戊肝检测.结果 74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指甲癣患者1例(1.4%).沙门菌感染者2例(2.7%).结论 应加强对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卫生监督力度,重视并坚持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检查.
作者:李佐伦;谭浪;陈文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 128名不同职业在职职工,用问卷调查其工作经历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职业者高血压检出率有差异,从事危险性大、事务繁忙的职业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结论 职业类别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杨华;刘宝英;李星明;陈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敌敌畏、仲丁威、澳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1.8、4.0、6.2和8.7.结论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其中以氯菊酯抗性倍数为高8.7,其次为敌敌畏7.4,这与近年来我市所使用的杀虫剂种类和数量等有关.
作者:赵雪松;郭钦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和死亡的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颅内出血和脑水肿致脑疝形成、胸腺肥大和胸腺出血.结论 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肖福明;罗兴尧;陈由明;陈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高产房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 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定相应质量改进方案.结果 医院感染各项制度健全率98%,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相关考核中,相关知识普及面90.0%以上,医院感染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整体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各项比率均能达到标准.
作者:郭燕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汞对作业工人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某照明灯具厂56名驱汞治疗的汞中毒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中毒组的生殖系统功能检测指标(男性精液常规、睾酮,女性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基本正常.但指标均劣于对照组;轻度中毒组的内科常规检查(脑衰弱综合症、口腔-牙龈炎以及眼、舌、手颤抖等症状)、晨尿汞检测、男性精液常规和血液睾酮检测值也劣于观察组,但女性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检测结果类似.结论 汞未对作业人员产生明显的生殖损害,但有关检测指标均产生明显改变.对从事汞作业者,应加强生殖保护,保障其职业健康.
作者:刘珍兴;高远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