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华
目的 对一所大学学生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病69例,年龄为20~23岁,均为男性.对采集的13份咽拭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谱基因片段多重PCR检测,检测出12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其中3份为弱阳性),未检出其它呼吸道病原.结论 本起疫情为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
作者:王迎春;安向东;高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漳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探讨监管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漳州市2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及市区7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6-2009年24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4.2%.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99.5%),其次为浸泡消毒医疗器械(99.3%),医护人员手(92.5%),物体表面较低(86.7%).民营医院消毒总合格率(97.8%)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均为93.7%).结论 近几年漳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较为平稳.
作者:陈锦钟;蔡茂荣;方跃珍;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龙海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方法 2008-2010年抽取9个乡镇各32户居民,按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定量测量.结果 龙海市碘盐合格率97.%,碘盐覆盖率97.1%,合格碘盐的碘含量多为20~40mg/kg(93.9%).结论 龙海市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非碘盐存在,防控任务还很艰巨,需持之以恒.
作者:江禄庆;黄明松;陈登锋;姚阿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县级定点医院结核病控制模式的建立,对其运作进行分析,为更好推广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项目相关文件、报表及市对县现场督导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年1~9月,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4例(其中涂阳45例),同比增长1.76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朝规范化迈进.结论 县级定点医院结核病控制模式,能更有效地运用卫生资源,解决当地结防机构诊疗水平和人力资源问题,病人依从性高,诊断可靠,社会效益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职权;郑建莉;林文革;钟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预防家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方法 对2007年浦口区内发生的3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3起均是家庭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在农村地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结论 加强农村及社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提倡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任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对2008-2009年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的 正式运行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市6个建设项目(改建2个,新建4个)的选址和机房在建筑物内的布局合理,机房工程屏蔽设计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基本满足放射防护要求,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内容不够完善.结论 该市6个新(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强自主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作者:陈润阶;覃钢;廖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对某校暴发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龙岩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采集病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检测其病毒抗体.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甲型H1N1罹患率为16.5%,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2人份,11人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份急性期标本抗体滴度均<1:10,1份恢复期抗体滴度为1:320,2份为1:160,2份为1:80,1份为1:40,2份为1:20.结论 该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
作者:王炳发;陈前进;罗招福;吴水新;曹春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州地区388例肝癌新发病例和388例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整混杂因素(喝茶、乙肝和人均收入)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吸烟和大量饮酒的OR值分别是2.42和2.98.吸烟与饮酒对肝癌的发生具有联合作用.结论 吸烟和大量饮酒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少炜;胡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用卵白蛋白(OVA)诱导建立的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肺部粘蛋白基因Muc5ac的表达,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NGF干预组.激发后24 h解剖大鼠,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大鼠肺中Muc5ac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NGF干预组肺Muc5ac蛋白含量(用阳性面积μm2表示)分别为(501.8±270.6)、(1 330.2±662.9)和(2 033.9±892.3).结论 哮喘组大鼠粘蛋白基因Muc5ac表达增加,NGF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巧彬;陈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95.0%).从黄毛鼠血中分离出1株秋季群钩体.人群钩体感染率为55.3%,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中检出菌型相一致.结论 调查地区是钩体病自然疫源地,黄毛鼠是2008年当地钩体病暴发流行传染源,携带秋季群和爪哇群,人群感染血清群均为秋季群.
作者:潘敏楠;陈阳;林代华;李述杨;何似;林庆和;陈良斌;邓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三明市皮肤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对2008-2009年来皮肤病院就诊的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者标本596份做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真菌352株(59.1%),其中红色毛癣菌283株(80.4%)、念珠菌44株(12.6%),其中白念珠菌27株、其它念珠菌17株)、须癣毛癣菌13株(3.7%)、紫色毛癣菌5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断发毛癣菌4株、枝顶孢霉属1株、石膏小孢子菌1株.结论 红色毛癣菌是体癣、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和手癣的主要致病菌,占浅部真菌感染的80.4%;不同年龄组中,20~59岁组患病率占67.6%,主要是红色毛癣菌感染.
作者:罗秀招;江园萍;范垂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敌敌畏、仲丁威、澳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1.8、4.0、6.2和8.7.结论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其中以氯菊酯抗性倍数为高8.7,其次为敌敌畏7.4,这与近年来我市所使用的杀虫剂种类和数量等有关.
作者:赵雪松;郭钦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某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现况.方法 对监区内74名食品从业人员(主要在集体食堂工作,均为劳教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主要项目包括皮肤病检查、胸片、痢疾杆菌、沙门菌、甲肝、戊肝检测.结果 74名从业人员中检出指甲癣患者1例(1.4%).沙门菌感染者2例(2.7%).结论 应加强对监狱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卫生监督力度,重视并坚持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检查.
作者:李佐伦;谭浪;陈文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情况.方法 对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福建省各接种单位用户档案表、实施进展情况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于2007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县级单位实施率达100%,2007年、2008年、2009年底以乡为单位实施率分别为80.3%、96.8%、98.5%,共录入儿童接种个案信息2 775 191条,上传率26.5%.结论 福建省县、乡级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率均如期实现了卫生部提出的建设目标.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尽快构建省级服务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系统实施的长效机制.
作者:张冬娟;蔡志坤;周勇;潘伟毅;吴瑞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AS 9.0软件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报告19 204例,重症40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52.87/10万;疫情呈散发态势,发病率以宁德和漳州较高,构成比以漳州和福州较高,均以莆田低.每月均有疫情报告,2月发病少,9月多,全年以4~6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71:1,以散居(68.0%)和幼托儿童(29.2%)为主,高发人群0~3岁(87.8%).实验室确诊941例,占全省病例的4.9%(941/19 204),其中EV 71型占79.5%(748/941).结论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建议加强疫情监测与分析,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和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加强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陈武;谢忠杭;欧剑呜;洪荣涛;黄文龙;詹美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用自加权分层3阶段PPS系统整群抽样(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做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设计,为我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结核病患病率现场调查为例,引用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参考二重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依此估计的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所需的群数,试作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结果 二重抽样结果表明,开展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群数约180群.由此,据中国现时人群结核病患病率(预估为2.5‰),以整群抽样为基础,每群调查1 800人,第1阶段选以县为初级抽样单位,将各省按卫生服务类型作2~3级分层后,依各层所辖县人口数用分层等距(PPS系统)抽取60个县.第2阶段亦用分层PPS系统抽样法,在抽中的县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社区、2个行政村.第3阶段在抽中的村(居)委会/社区整群调查1 800人.结论 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样本代表性好,便于组织调查及其质控实施,节省调查经费,目标值估计简单,调查精确度和效率较高,适用于我国人群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抽样设计.
作者:陈文金;华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和死亡的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颅内出血和脑水肿致脑疝形成、胸腺肥大和胸腺出血.结论 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肖福明;罗兴尧;陈由明;陈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 128名不同职业在职职工,用问卷调查其工作经历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职业者高血压检出率有差异,从事危险性大、事务繁忙的职业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结论 职业类别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杨华;刘宝英;李星明;陈建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为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市区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问卷和口腔检查.结果 调查儿童2 132人,患龋率为24.1%,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患龋率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患龋严重,应加强儿童保健及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林元姑;曾庆明;李开莲;黄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情况.方法 对HBV 5项指标阴性者200人接种乙肝疫苗,未接种的180人为对照,观察接种组12、24、36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和两组的HBV感染情况.结果 接种组血清抗-HBs阳转率80.5%~93.5%;接种组的HBV感染率0.5%.未接种组感染率3.3%.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阻断HBV感染,预防乙型肝炎发生.由于学校学生集体生活,乙肝相对传染机会较多,应在该群体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敖红;李晓燕;雷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