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华;刘宝英;李星明;陈建明

关键词:高血压, 不同职业, 检出率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 128名不同职业在职职工,用问卷调查其工作经历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职业者高血压检出率有差异,从事危险性大、事务繁忙的职业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结论 职业类别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产生重要影响.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国家级为总体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探讨

    目的 用自加权分层3阶段PPS系统整群抽样(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做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设计,为我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结核病患病率现场调查为例,引用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参考二重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依此估计的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所需的群数,试作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结果 二重抽样结果表明,开展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群数约180群.由此,据中国现时人群结核病患病率(预估为2.5‰),以整群抽样为基础,每群调查1 800人,第1阶段选以县为初级抽样单位,将各省按卫生服务类型作2~3级分层后,依各层所辖县人口数用分层等距(PPS系统)抽取60个县.第2阶段亦用分层PPS系统抽样法,在抽中的县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社区、2个行政村.第3阶段在抽中的村(居)委会/社区整群调查1 800人.结论 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样本代表性好,便于组织调查及其质控实施,节省调查经费,目标值估计简单,调查精确度和效率较高,适用于我国人群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抽样设计.

    作者:陈文金;华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沈阳某大学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处理报告

    目的 对一所大学学生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病69例,年龄为20~23岁,均为男性.对采集的13份咽拭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谱基因片段多重PCR检测,检测出12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其中3份为弱阳性),未检出其它呼吸道病原.结论 本起疫情为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

    作者:王迎春;安向东;高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漳州市2006-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漳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探讨监管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漳州市2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及市区7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6-2009年24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4.2%.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99.5%),其次为浸泡消毒医疗器械(99.3%),医护人员手(92.5%),物体表面较低(86.7%).民营医院消毒总合格率(97.8%)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均为93.7%).结论 近几年漳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较为平稳.

    作者:陈锦钟;蔡茂荣;方跃珍;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梧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2004-2009年梧州市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有多种原因.结论 加强领导和监督,才能杜绝传染病疫情漏报.

    作者:姜里迦;肖年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96例皮肤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皮肤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对2008-2009年来皮肤病院就诊的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者标本596份做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真菌352株(59.1%),其中红色毛癣菌283株(80.4%)、念珠菌44株(12.6%),其中白念珠菌27株、其它念珠菌17株)、须癣毛癣菌13株(3.7%)、紫色毛癣菌5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断发毛癣菌4株、枝顶孢霉属1株、石膏小孢子菌1株.结论 红色毛癣菌是体癣、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和手癣的主要致病菌,占浅部真菌感染的80.4%;不同年龄组中,20~59岁组患病率占67.6%,主要是红色毛癣菌感染.

    作者:罗秀招;江园萍;范垂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例接种乙肝疫苗疑似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和死亡的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颅内出血和脑水肿致脑疝形成、胸腺肥大和胸腺出血.结论 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肖福明;罗兴尧;陈由明;陈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情况.方法 对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福建省各接种单位用户档案表、实施进展情况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于2007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县级单位实施率达100%,2007年、2008年、2009年底以乡为单位实施率分别为80.3%、96.8%、98.5%,共录入儿童接种个案信息2 775 191条,上传率26.5%.结论 福建省县、乡级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率均如期实现了卫生部提出的建设目标.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尽快构建省级服务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系统实施的长效机制.

    作者:张冬娟;蔡志坤;周勇;潘伟毅;吴瑞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为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市区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问卷和口腔检查.结果 调查儿童2 132人,患龋率为24.1%,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患龋率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患龋严重,应加强儿童保健及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林元姑;曾庆明;李开莲;黄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武平县定点医院结核病控制模式的建立与运作

    目的 了解县级定点医院结核病控制模式的建立,对其运作进行分析,为更好推广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项目相关文件、报表及市对县现场督导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年1~9月,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4例(其中涂阳45例),同比增长1.76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朝规范化迈进.结论 县级定点医院结核病控制模式,能更有效地运用卫生资源,解决当地结防机构诊疗水平和人力资源问题,病人依从性高,诊断可靠,社会效益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职权;郑建莉;林文革;钟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哮喘大鼠肺Muc5ac表达的影响

    目的 用卵白蛋白(OVA)诱导建立的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肺部粘蛋白基因Muc5ac的表达,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NGF干预组.激发后24 h解剖大鼠,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大鼠肺中Muc5ac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NGF干预组肺Muc5ac蛋白含量(用阳性面积μm2表示)分别为(501.8±270.6)、(1 330.2±662.9)和(2 033.9±892.3).结论 哮喘组大鼠粘蛋白基因Muc5ac表达增加,NGF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巧彬;陈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产房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 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定相应质量改进方案.结果 医院感染各项制度健全率98%,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相关考核中,相关知识普及面90.0%以上,医院感染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整体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各项比率均能达到标准.

    作者:郭燕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沈阳区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9区4县市疾控机构检验人员现状,为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检验人员的年龄、学历、岗位及工作年限、培训经历等.结果 沈阳市9区4县CDC共有215名检测人员,区、县分别平均18.5人和12.2人,平均年龄41.5岁和37岁;学历区CDC大专以上占83.6%,县CDC大中专占92%;职称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区CDC为正态分布,县CDC初中级占90%;在岗工龄11年以上的达60%,新增人员多为转岗;培训率区CDC 77.6%,县CDC 68.0%,转岗人员培训率低.结论 沈阳区县CDC检验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县CDC学历及职称均偏低,缺乏实践技能、工作疑难问题等实用性培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年龄梯队,保证实验室能力,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作者:高嵘;刘秋华;白丽娜;杨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提高幻灯片制作水平增强卫生科普效果

    提高幻灯片的制作水平,在幻灯片制作时添加背景音乐,改变图片色彩、设置动感文字和自动循环放映,制作出公众喜闻乐见的幻灯片,提高卫生知识的普及效果.

    作者:黄永庆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2008-2009年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的 正式运行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市6个建设项目(改建2个,新建4个)的选址和机房在建筑物内的布局合理,机房工程屏蔽设计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基本满足放射防护要求,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内容不够完善.结论 该市6个新(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强自主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作者:陈润阶;覃钢;廖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扎兰屯市某中专200名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情况.方法 对HBV 5项指标阴性者200人接种乙肝疫苗,未接种的180人为对照,观察接种组12、24、36个月血清抗-HBs阳转率和两组的HBV感染情况.结果 接种组血清抗-HBs阳转率80.5%~93.5%;接种组的HBV感染率0.5%.未接种组感染率3.3%.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对人群产生保护性抗体,阻断HBV感染,预防乙型肝炎发生.由于学校学生集体生活,乙肝相对传染机会较多,应在该群体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敖红;李晓燕;雷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霞浦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调查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95.0%).从黄毛鼠血中分离出1株秋季群钩体.人群钩体感染率为55.3%,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中检出菌型相一致.结论 调查地区是钩体病自然疫源地,黄毛鼠是2008年当地钩体病暴发流行传染源,携带秋季群和爪哇群,人群感染血清群均为秋季群.

    作者:潘敏楠;陈阳;林代华;李述杨;何似;林庆和;陈良斌;邓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职业性汞中毒患者生殖损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汞对作业工人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某照明灯具厂56名驱汞治疗的汞中毒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中毒组的生殖系统功能检测指标(男性精液常规、睾酮,女性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基本正常.但指标均劣于对照组;轻度中毒组的内科常规检查(脑衰弱综合症、口腔-牙龈炎以及眼、舌、手颤抖等症状)、晨尿汞检测、男性精液常规和血液睾酮检测值也劣于观察组,但女性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检测结果类似.结论 汞未对作业人员产生明显的生殖损害,但有关检测指标均产生明显改变.对从事汞作业者,应加强生殖保护,保障其职业健康.

    作者:刘珍兴;高远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海市2008-2010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龙海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方法 2008-2010年抽取9个乡镇各32户居民,按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定量测量.结果 龙海市碘盐合格率97.%,碘盐覆盖率97.1%,合格碘盐的碘含量多为20~40mg/kg(93.9%).结论 龙海市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非碘盐存在,防控任务还很艰巨,需持之以恒.

    作者:江禄庆;黄明松;陈登锋;姚阿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检验

    目的 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 在排除沙门菌和霍乱弧菌后,在对十二垸基硫酸钠发现的副溶血弧菌特征菌落,用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分离培养.结果 随机抽取的10份标本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副溶血性弧菌在1%氯化钠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中能旺盛增长.

    作者:张莲玉;蔡赞宾;费扬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对伤害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年龄、种族、生物因素和疾病造成儿童青少年个体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麻烦型气质特征、内外向性格、不稳定的情绪、危险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与伤害紧密相关.既往伤害史、与同龄人相处困难、偏爱团体运动以及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等在伤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就上述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罗艳;汪耀;张道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