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姣;刘伟;梁富雄;崔岩;韦霄;蓝光华;朱秋映;陆伟江;陈怡
[目的]了解阳春市动物致伤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阳春市动物致伤病例分布特征.[结果]致伤动物主要是犬类(73.5%),其次是猫(21.5%)、鼠(4.1%);受伤者男性高于女性;儿童少年高于成人;受伤部位下肢占52.0%,上肢占38.4%;5~12月为致伤高峰期;伤后全程接种疫苗95.7%.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占22.3%.[结论]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防病意识,及时、全程和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华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2008年菌痢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菌痢年均发病率为29.72/10万;发病高峰期6~10月;发病以儿童为主,其次是学生、工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长春市1999-2008年菌痢发病率先升后降,以2004年为高点,儿童、学生和工人为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和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作者:梅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宁德市蕉城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为39.04/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暴发病例占10.2%.发病高峰在5~7月;8月龄至6岁占52.1%,8月龄至14岁无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占87.0%.[结论]应加强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流动儿童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作者:卓水生;刘和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描述南平市延平区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3~7月发生的麻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麻疹151例.发病高峰3~5月,发病者年龄以<8月龄及>15岁为主.[结论]应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落实综合防制措施是控制流行的关键.
作者:丁景昭;魏景辉;王国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感染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龙岩市CDC2008年食品及公共场所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健康体检者共8828例,HBsAg阳性率2.3%,HBeAg阳性率1.4%,男性HBsAg阳性率(2.9%)明显高于女性(1.8%);16~19岁阳性率高.不同年龄、职业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阳性率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及时调整HBsAg阳性者工作岗位.
作者:黄晓琴;陈金珠;游田珍;林小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酱油的卫生质量,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各超市、食杂店、调味品厂及宾馆、饮食店酱油样品,按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共抽检462份酱油,总合格率为68.6%.单项指标显示氨基酸态氮合格率为70.8%,总酸合格率为98.1%.铅的合格率为99.8%,砷、黄曲霉素B1、苯甲酸和山梨酸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影响酱油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氨基酸态氮不合格,应当引起有关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冬英;王林静;钟淑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解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的消毒卫生情况,科学指导、管理医院消毒工作,切实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欣;刘珂;余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根据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为线索,调查永泰县赤水村,发现当地为斯氏并殖吸虫流行区.[方法]收集当地坑沟的螺、溪蟹进行尾蚴和囊蚴检查.用ELISA法检测当地居民血清斯氏并殖吸虫Ig G抗体.[结果]人群Ig G抗体阳性率为6.8%(9/133),其中>20岁占1.3%,<20岁为13.8%(x2=8.45,P<0.01).采集斯氏并殖吸虫螺、蟹各2种宿主,其中拟小豆螺阳性率5.8‰(4/690),拟钉螺阳性率0.9‰(2/2 330).南海溪蟹(新种待定)阳性率19.3%(11/57).福建华溪蟹16.7%(7/42).[结论]永泰为斯氏并殖吸虫病新发现的重疫区,病例突出症状为肺部受侵犯,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和胸痛等.为福建省首次报告.
作者:林陈鑫;程由注;江智信;李莉莎;叶道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外籍华裔留守儿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广州市花都区部分外籍华裔留守儿童HBV血清学指标、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人群为2002年前后出生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出率类似,均低于花都区和广东省的一般儿童;抗-HBs检出率有地区差异.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为抚养人的抗-HBs检出率、乙肝知识知晓率较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不详,补种率23.9%.[结论]外籍华裔留守儿童对HBV存在较多免疫空白,人群自身特点、抚养人自身原因、居住地经济状况及医疗服务等为可能影响因素,其免疫规划管理应受重视.
作者:梁少军;陈环;江玉梅;欧阳仙;谢仕明;詹浪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艾滋病病毒(HIV)母晏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其传播率为13%~42%,母乳喂养的传播率约占母婴传播率的40%.影响HIV母乳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母亲、婴儿和母乳持续时间3方面因素,预防HIV母乳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预防育龄妇女HIV感染、给HIV感染的母亲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给婴儿服用预防性药物、选择合适的婴儿喂养方式、加热母乳或巴氏消毒.
作者:武慧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抑郁现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57名中晚期妊娠孕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孕妇抑郁症发生率为45.1%,其发生与年龄、婚姻,职业,个性和夫妻关系等相关,而与孕周,流产史等无明显相关.[结论]中晚期妊娠孕妇的抑郁症状不容忽视,应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尤其对未婚人士,无固定职业者及文化程度不高的孕妇更应给予支持关怀.
作者:何淑琼;危秀青;陈水仙;黄维美;翁云钦;李艳华;卓秀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诱因及经济负担状况,减少慢性传染源产生,为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登记在册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无收入或低收入者占79.5%(132/166),自费治疗者占79.5%(132/166),既往初治不规则用药是复发主要原因占39.2%(65/166),疗程中未见医生随访占85.5%(142/166),未接受过任何结核病健康知识教育者占27.2%(45/166);耐药检测:耐H者占69.6%(80/115),耐R占61.7%(71/115),同时耐H、R者占47.8%(55/115).[结论]应加强治疗管理工作,提高质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舌中总三萜酸的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5 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齐墩果酸在40~2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0.7173 X-0.1299,r=0.99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以应用干树舌灵芝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评估.
作者:凡军民;谢正林;刘进华;李玉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蜂蜜中溴螨酯、氟胺氰菊酯和氟氯苯氰菊酯残留量.[方法]通过对毛细管柱的类型、溶剂的种类、同相萃取小柱种类的选择实验,确定应用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经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DB-17(0.25 mm×0.25μm×20 m)的毛细管柱作为分离柱,以GC-ECD测定,峰面积定量.[结果]各组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方法重现性及回收率符合测定蜂蜜样品的要求,3种农药加标回收率为72.0%~108.0%,相对标准偏差4.4%~9.0%,检出下限为0.0005~0.005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蜂蜜中溴螨酯、氟胺氰菊酯、氟氯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作者:林国斌;林升清;倪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确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进食可疑食物者211人,发病率28.0%(59/211),均治愈.[结论]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表现、发病潜伏期,确定为一起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林华;余杭民;郭大为;王玲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的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门诊治疗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89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复发的措施.[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干停药后的1、2和3个月,每月1次月经后复查.对照组复发率36.4%(16/44),治疗组复发率4.4%(2/4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初次彻底的治疗,阻断性传播途径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预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
作者:王俐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城乡居民10年来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特点和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分析福建省1998-2007年死因统计年报资料,用伤害死亡率、死囚别死亡率、构成比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结果]1998-2007年福建省城乡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9.67/10万和59.78/10万,均居死亡顺位第5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死亡率足城市的2.0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乡居民的前3位伤害死因均为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城市的运输事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则上升明显.城市伤害YPLL为85 453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21.0%;农村居民相应为415 278人年、31.7%.[结论]伤害是我省居民的主要死囚之一,对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其它疾病严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黄少芬;钟文玲;林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0-2008年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的规律,为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0-2008年全省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显著逐年增高趋势,从2000年的61.9/10万增至2008年的181.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106.9/10万,在国内属于偏高水平省份;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并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男女比例为2.7:1.0;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学生、工人、公务员及职员等为主;发病高峰为20~40岁青壮年,低年龄组(<15岁)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取得一定效果,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乙肝防治工作,加强疫报管理并密切注意疫情动态.
作者:陈彩粼;黄文龙;洪荣涛;欧剑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南平市乡(镇)卫生院查痰点的分布与工作现状,为调整查痰点及规范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5-2008年查痰点工作状况,分析存在问题.[结果]全市42个查痰点,痰检人员均为兼职;4年查痰5 210例,查痰率1.3‰,发现涂阳病人34例,检出率0.7%;历年查痰点平均检出的涂阳病人只占总数的4.1%,乡级95%左右的病人是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结论]有必要在边远乡(镇)卫生院设置查痰点,只有提高痰检质量,才能发挥其作用.
作者:周培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04-2005年泉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点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户籍人口中死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编码.使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泉州市居民心脏病死亡1 648例,死亡率为59.22/10万,居第4位死因,占全死因的10.7%(男54.65/10万,女63.86/10万).其中冠心病占87.9%(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0.3%和其他冠心病27.7%),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占4.4%,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8%,肺源性心脏病占0.8%.其他心脏病占2.8%.[结论]心脏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成为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是预防控制心脏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范桂生;吕文辉;陈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