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济宁市食品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带菌调查

张成河

关键词:食品从业人员, 沙门菌, 健康带菌, 食品卫生
摘要:[目的]为加强饮食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了解辖区沙门菌菌型变迁的情况,防止食物中毒.[方法]采用肛拭培养法对2004-2006年辖区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带菌检查,并对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群、分型以及带菌与年龄之间关系分析.[结果]3年沙门菌带菌率分别为0.49%、1.21%和0.79%.其中2004年菌株分为7个血清群17个血清型.2005年分为8个血清群25个血清型,2006年分为9个血清群31个血清型,3年均以德尔卑沙门菌型流行为主.20~29岁年龄组带菌率较高.[结论]本辖区食品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血清菌群,菌型逐年增多.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奉化市江口街道农村居民健康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奉化市江口街道农村居民对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知晓率,分析导致不良卫生的原因.[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5名2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73.4%.43.8%的人从未到医院做过健康体检,6.3%的人经常直接喝自来水.[结论]农村居民整体卫生意识淡薄,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孙嵩;俞育泉;江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福建省2006年梅毒疫情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006年福建省梅毒疫情资料,阐明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全省梅毒疫情资料,用EpiInfo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福建省梅毒发病率为28.00/10万,与2005年(24.36/10万)相比上升14.9%,居传染病第3位,估计实际发病率为30.72/10万.疫情以城市、沿海地区为高,年龄多为20~49岁(72.5%),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高(44.0%),0~岁组胎传梅毒占该年龄组总数的88.9%.病人职业构成前2位分别为农民和家务待业.[结论]应加强梅毒疫情监测,加大对流动人口、高发人群的监管力度和干预措施,提倡婚前检查,做好孕产妇围产期和产前梅毒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作者:张莹珍;黄文龙;谢忠杭;章灿明;洪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福建省鼠疫防治项目督导与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为贯彻国家鼠疫防治项目管理工作,调查《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试行情况,使监测结果起到疫情信息预警预报作用.[方法]2006年全省26个监测点现场抽样检查和督导,掌握监测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制备并下发室间质控血清,对全省鼠疫检验室进行室间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定时反馈.[结果]26个鼠疫监测点工作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宿主和媒介蚤鉴定正确率较往年高.鼠疫项目配备仪器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鼠疫检验室室间质控总合格率89.4%.督导与质控中发现一些监测技术措施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作为修订监测工作方案的参考依据.[结论]新修订的《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合理,监测数据符合质控要求.各鼠疫实验室具备鼠疫血清学检验能力.

    作者:林代华;陈亮;李述扬;王灵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同性恋与艾滋病

    为了解男同性恋人群性行为方式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探讨有效防治策略,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同性恋的文献报道,从同性恋的概念、对同性恋的认识变迁、民众对同性恋的认识、同性恋行为特点以及与艾滋病传播、同性恋中有效防治艾滋病传播的策略等几个方面做一概述.

    作者:丁益民;徐钟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荧光置换探针多重实时PCR检测结核杆菌3种耐药突变

    [目的]建立单管检测结核分枝杆菌3种耐药突变的多重实时PCR检测方法,考察其敏感性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方法]将荧光双链置换探针、实时PCR和多重PCR相结合,针对3种一线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中常见的且都是由于点突变而导致的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该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到5个菌/test.用该体系检测9份已知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标本和118份痰标本,所有检测结果均通过ARMS体系验证.[结论]该检测体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快速,测定突变位点范围较其它技术有较大提高,且操作简便,有利于结核病菌的早期耐药检测和指导医生用药.

    作者:张明河;温慧欣;黄建炜;李庆阁;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2-2006年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江门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江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级整群抽样法,从江门市3区10所幼儿园抽取1 054名儿童,用3~6岁幼儿心理健康问卷和一般情况表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26.5%的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社会性、情感与意志、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3.1%、11.3%、16.9%和16.0%.儿童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学习成绩、营养状况、居住地、父母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母亲文化水平、父母关系、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目前江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普遍,预防和矫治要综合考虑儿童、家庭、社会3方面因素.

    作者:郭华;宋华;容振勤;郭晓红;黄宝明;周铃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明市2002-2006年鼠、蚤种群动态分布

    [目的]分析三明市2002-2006年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鼠疫监测方案,统计分析.[结果]鼠密度(捕获率%)年平均鼠密度5.23(3.79~6.28).鼠类构成,褐家鼠占50.4%,黄胸鼠占40.0%,小家鼠占2.6%,臭鼩鼱占2.7%,黄毛鼠、针毛鼠、社鼠等其它鼠占4.2%.总体上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黄胸鼠次之.鼠体染蚤率平均27.8%(16.1%~53.6%).总蚤指数平均为0.78(0.28~1.67),黄胸鼠染印鼠客蚤指数波动于0.37~1.52.[结论]我市黄胸鼠构成比和印鼠客蚤指数均较高,一旦传染源输入,有可能引起鼠疫发生和流行.加强鼠疫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郑芳;石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输配水材料中的汞

    [目的]建立输配水材料中汞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浸泡处理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汞.[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L,线性范围0~5μg/L,回收率91.5%~109.0%,RSD 5.05%~6.59%.[结论]本方法适合于输配水材料中汞的测定.

    作者:施宏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暴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查

    [目的]对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6年12月2~11日SICU的5例MRSA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0 d内陆续发现5例MRSA感染者均有相同耐药菌谱,对红霉素、莫西沙星、苯唑西林、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和氯洁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敏感.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院外转入MRSA感染者是造成此次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MRSA的监测,隔离感染源和医务人员严格清洁手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作者:陈倩;沈定树;徐春丽;戴冬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

    本文论述疾病监测的原理、我国目前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组织、程序、时限和方法等,方便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参考.

    作者:洪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5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动态,为血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巩固方案进行监测.[结果]连续15年螺情监测,查螺面积416.5×105m2,在一个村断续7年查出残存钉螺,有螺面积1.5×105m2,查出螺点36处,解剖活钉螺6 267只,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钉螺.病情监测,查病24 042人,粪检血清学阳性者1 052人,疫区耕牛1 292头,解剖家畜及野生动物358只,均未查到病原.[结论]本地无血吸虫病原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被阻断.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根除残存钉螺和加强外来传染源的监测上.

    作者:胡松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福田区1994-2006年HIV/AIDS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福田区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福田区1994-2006年HIV/AIDS疫情监测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1994-2006年累计报告HIV/AIDS231例,其中AIDS 31例,死亡3例;男女比为2.9∶1;感染者多为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轻的非深圳人;感染途径:静脉吸毒占40.3%,性途径占34.2%(其中男男同性恋占6.9%),不详21.2%;孕产妇、住院手术病人、无偿献血员等人群艾滋病抗体筛查阳性率低.[结论]福田区艾滋病疫情于2002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疫情集中于艾滋病高危人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方良;黄慈林;刘莹;石向辉;李丽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渔民感染乙肝病毒危险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乙肝病毒在渔民中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渔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舟山市渔民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渔民乙型肝炎流行因素.[结果]调查渔民总感染率为61.4%,其中HBsAg阳性率15.5%,抗-HBs阳性率32.5%,抗-HBc阳性率为45.6%.比较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者一致的危险因素共7个分别是:家族乙肝史、饮黄酒史、同船人数多少、捕鱼年限高低、每年出海时间长短、船上不分舱居住和出国劳务史为乙肝传播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对渔民的健康教育,使渔民懂得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减少危险因子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作者:唐安;王建跃;严剑波;张乾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比例分层随机和系统随机方法抽取某三级医院2005年1 05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8.4%(88/1 05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6.1%),其次是消化道和上呼吸道(25.0%和21.6%);院感率在高干病区高46.7%(7/15).年龄、性别、病区、总住院时间、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和介入性诊疗是院感的关联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介入性诊疗、性别和病区是主要危险因素;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种数越多,发生院感危险性越大.[结论]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和介入性诊疗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严格把握抗生素应用指征、规范各类介入性诊疗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黄辉萍;许能锋;连羡玉;邱丽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验动物的废弃物管理

    实验动物废弃物管理是目前各单位开展实验动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验动物在饲养、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有些涉及生物安全,如不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环保甚至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废弃物在理化方面应满足环保品质要求,在生物安全方面应防止有害生物体在灭活之前移出实验室,除生活垃圾外均应使用醒目标志表明可能的生物危险.本文着重介绍实验动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程序及办法.

    作者:翁顺太;郑立锋;蔡武卫;陈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检疫单位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科研管理探讨

    探讨检验检疫局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相关科研的必要性、选择性及意义.认为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检疫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展开相应的科学研究和信息研究,同时加强科研管理,确保安全.

    作者:姚夏婷;尤明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两种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杀菌效果实验观察

    [目的]评价2种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的杀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GB 15979-2002附录C中杀菌性能测试方法对两种A.SAP抗菌药进行实验室杀菌效果实验观察.[结果]A.SAP-Ⅰ 10 μg/ml对糠秕孢子菌分别作用2、5、10、20min,5μg/ml作用10、20 min,试验杀灭率均在90%以上.A.SAP-Ⅱ1 μg/ml、0.5 μg/ml对糠秕孢子菌分别作用2、5、10、20min,0.33μg/ml作用5、10、20 min,试验杀灭率均在90%以上.[结论]A. SAP-Ⅰ、Ⅱ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均有杀菌作用.

    作者:徐海滨;陈路瑶;郭维植;林立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福建省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为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现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方法]用《全国医疗机构专项调查方案》对47家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消毒管理情况、消毒产品的使用情况、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消毒产品情况各级医疗机构各不相同,三级医院好,二级医院较好,一级医院次之.[结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医疗机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购进及使用消毒剂情况的监督检查.

    作者:林章清;郑燕;陈志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闽北建瓯市斑疹伤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建瓯市斑疹伤寒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莫氏、普氏立克次体为抗原,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对患者、健康人群血清及鼠类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4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均≥1∶320,鉴定为莫氏立克次体感染.发病地区健康人群血清阳性率21.7%(15/69),无病例报告地区阳性率仅2.7%(4/148).发病地区鼠类血清阳性率15.8%(9/57),无病例地区检查52份均为阴性.[结论]建瓯市存在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鼠类为当地重要的传染源,应加强灭鼠防鼠措施,减少感染发病.

    作者:何似;李世清;李述扬;王灵岚;裴振义;黄晓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