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受1150 cGy60Co γ线照射小鼠肠道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

田芙蓉;曾桂英;林海;张李燕

关键词:电离辐射, 肠腺凋亡细胞数, 外周血白细胞, 肠腺存活率
摘要:[目的]观察1150 cGy60Co γ线腹部照射后小鼠的肠道凋亡细胞数、肠腺存活率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探讨辐射损伤肠道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方法]选用70只BALB/c雄性小鼠,用1150 cGy60Co γ线进行腹部照射,随机分为7组,于照射后的第6、12、24、48、72、96、192 h分别进行外周血象、空肠肠腺内的凋亡细胞数和肠腺存活率测定.[结果]照射后随时间延长外周血白细胞、肠腺内的凋亡细胞数、肠腺存活率呈指数函数减少,6~96 h肠腺内的凋亡细胞、肠腺存活率与外周血白细胞呈直线相关.[结论]1150 cGy60Co γ线腹部照射后小鼠的肠道变化,可通过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估计肠道损伤情况.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指表面抗原阳性而肝功正常者.但通过对其做肝组织活检,却发现肝组织有遭损伤.当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与肝组织活检结果极为吻合,为此进行了下述对照实验.1 检测对象和方法任选健康对照组107名,其两对半均阴性且肝功正常,年龄18~70岁;乙肝病毒携带者111名,年龄16~72岁.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的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检测.

    作者:黄素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胎儿缺氧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胎儿缺氧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高压氧治疗胎儿缺氧34例,选择同期常压给氧28例作为对照.高压氧治疗采用0.15 mpa(2.5 ATA),40 min×2吸氧.[结果]治疗组24例(70.6%)胎儿血流恢复正常,对照组仅6例(21.4%);治疗组孕妇血雌三醇(E3)、胎盘泌乳素(HPL)、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β)值增高.两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如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能改善胎盘供氧,降低血管阻力,恢复胎儿正常血流,用于治疗胎儿缺氧安全可行.

    作者:杨茵;郭海华;石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泉州市后渚港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检测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泉州市后渚港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情况,泉州卫生检疫局与泉州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科配合完成了为期一年(1991.5-1992.4)的鼠类监测.对捕获的鼠类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抗体检测,进一步查明传染源种类、密度、带毒率的季节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泉州后渚港离市区10 km,位于东海之滨泉州湾内,东经118°42'58”,北纬24°53'18”,处于洛阳与晋江的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7.6万m2.港区周围为江陵坡地,植被丰富,属我国华南地区闽广沿海亚区,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1.4℃,相对湿度75%,年降雨量836.9mm,鼠类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作者:陈秀恋;苏触景;陈超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黄岩区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黄岩区从1955年开始,对丝虫病进行多次反复的调查与监测,掌握了丝虫病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通过40余年的反复查治,1980年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7年经省、地联合审评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现将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黄岩地处浙江中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7C,相对湿度82%,平均降雨量1600 mm,全区总面积988km2,50%耕地种植水稻,蚊虫孽生地广泛存在.黄岩行政区曾几度变动,按1980年基本消灭时划分为32个乡镇,其中丝虫病流行乡镇28个,流行区人口494 455人.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作者:应春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山区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及对策(附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山区农村结核病防治现状.[方法]对1996-1999年就诊资料分析整理,分析农村结核病防治的难点.[结果]结核病从就诊到确诊延时较长,全程规范用药者61.3%,服药不规范及不化疗者,治不彻底,给传染源控制带来困难.[结论]结核病在农村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病人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方能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作者:王麟生;王志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明钢铁厂职工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报告

    在导致医院感染诸因素中,消毒灭菌质量为重要因素之一,现将等级医院评审前后我院消毒工作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参照<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取评审前的1995-1996年与1999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项目:紫外线辐照值,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消毒液细菌污染及灭菌医疗器械的达标率等.

    作者:黄立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龙岩市1999年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监测人群流感免疫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结果]人群中>1 : 10的流感抗体滴度分别为:甲3亚型79.3%,甲1亚型54.7%,乙型B1(B/北京/184/93)52.8%,乙型B2(B/北京/243/97)8.5%.滴度分布多在1 : 80以下.25岁以下组无乙型B2抗体,5岁以下组无乙型B1抗体.[结论]龙岩市区1999年以前曾流行过甲3与甲1亚型流感,乙型在近5年内未见流行,应考虑重点保护低年龄组人群.

    作者:张月花;杨式芹;曹春远;陈前进;赖惠川;金建潮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使用含氟牙刷后唾液中游离氟浓度的变化

    采用同群体前后对照法,对17名成人在使用含氟牙刷刷牙,自来水漱口后几小时内的唾液氟离子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使用含氟牙刷后唾液中氟离子浓度有一个低水平的上升,并在3 h内保持轻微的高水平,提示使用含氟牙刷刷牙可使牙齿表面增加氟离子量,有利牙齿防龋性能的增加.

    作者:林章恩;郑振俭;王志红;陈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福州市区6所幼儿园日托幼儿营养调查及评价

    [目的]了解福州市区日托幼儿膳食和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市区6所幼儿园日托幼儿1290名进行膳食调查和体检.[结果]不同年龄组幼儿在园的午餐和点心中的各营养素摄入量除钙、Vit A外,均超过RDA标准的40%(钙占28.4%、Vit A占33.8%);6所幼儿园中除2所部分营养素供给不平衡外,膳食结构均比较合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发生率分别为3.0%和26.3%,贫血率为12.4%.[结论]福州市区日托幼儿在园营养状况良好,但要注意提高钙和Vit A的摄入量.营养过剩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张迅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政府承诺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政府承诺对福建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影响.[方法]比较1998、1999年福建省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经费,归口管理及病例发现、督导管理情况的变化.[结果]机构数、人员数及经费投入较1998年分别增长了205.9%、50.3%、270.4%;实行归口管理的县从11个增加到47个;化疗督导率从65.0%增加到73.5%;涂阳新登记率增长50.6%.[结论]政府承诺是提高结核病控制工作水平的前提.

    作者:赵瑞英;陈求扬;林淑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福建省人微小病毒B19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群血清中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及其引起的疾病谱分布特点.[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gG、IgM抗体.[结果]检查由B19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症状疾病血清B19-IgG抗体阳性率48.8%,非B19病毒感染疾病病人血清阳性率20.7%,两者比较X2=6.36,P<0.05.相关症状中以皮肤红斑阳性率高,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关节炎、流产、畸胎等疾病.正常供血员阳性率38.1%.检查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相关症状病人血清IgM抗体共172份,仅从关节疼痛的患者中检出1例阳性,另外有7份可疑阳性;检查供血员血清56份,可疑阳性2份.[结论]证实福建省人群中存在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沿海与山区在地区分布上无差异,以皮肤红斑、再生障碍性贫血、关节炎等疾病中检出为多,在正常供血员血清中亦检出B19病毒抗体.

    作者:李世清;严延生;陈润;何似;王惠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传染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

    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重症传染性病毒性脑炎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均为1990年1月一1999年9月我科住院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1)A组(每公斤体重IVIG用量1 g)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2)B组(每公斤体重IVIG用量2 g)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7.5岁;(3)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5.6岁.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②表现发热、意识不清、抽搐、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或合并呼吸衰竭、脑疝;③CSF呈病毒性脑炎改变;④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或乙脑HI试验阳性,或具有典型原发传染病(麻疹、流腮、水痘)的临床表现;⑤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或其它原发性器质性病变.乙脑临床分型标准按文献[1],医院感染的诊断参照文献[2].

    作者:苏智军;郭如意;张奕返;史美育;柯邵鹏;向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50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它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引起.由于小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弱,往往起病较急,因此护理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现将近2年来肺炎患儿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01例患儿中男326例,女174例,男女比例为1.86:1.年龄<6个月103例,6个月~1岁161例,2~3岁136例,4~7岁73例,8~14岁38例.其中以1~3岁的婴幼儿40例为多(79.8%).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细致护理,479例痊愈,22例好转.

    作者:江月贞;黄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其幼虫可移行至人体的皮下、肌肉、内脏等任何部位并引起相应的病症.现报告1例曼氏裂头绦虫幼虫感染后移行至腹部皮下形成肿块后,因搔痒抓破,虫体自行爬出的裂头蚴病.患者男,11岁,小学二年级学生.1999年2月1日在背部左肩胛下方10 cm处的皮下发现一核桃大小的肿块,有压痛感.1年后此肿块由左肩胛下方游走至右腹股沟上方皮下3 cm处,肿块大小3 cm×0.5 cm,周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2000年3月26日,因肿块搔痒抓破,发现一条白色的虫子从抓破处钻出.虫体头端扁圆,体呈链状,在生理盐水内不断伸缩,经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作者:张榕燕;陈宝健;许贤让;林金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河田镇氟病区改水9年后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为评价河田镇改水降氟对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和水氟.[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3%;尿氟含量中位数1.13 mg/L;水氟含量0.07~0.43mg/L.改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控制的国家标准.[结论]改水降氟后,儿童摄氟量下降,氟毒性效应指标改善,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发挥了改水降氟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兰永贵;兰天水;陈建安;张亚平;陈惠琴;陈志辉;林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贵州省1951-199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猩红热流行的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1951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病率由1958年的12.96/10万下降到90年代中后期的0.75~2.46/10万,1994年以后无死亡;但报病县由70年代的23.90±4.72个/年逐步增加到80、90年代的39.20士5.64个/年,且由农村转移到中等发达城镇或城乡结合部,发病有明显的夏季高峰,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1~15岁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9.7%.[结论]我省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

    作者:姚光海;吕太富;何平;陶沁;潘家秀;聂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应用B超研究儿童甲状腺体积

    综述近几年来应用B超诊断儿童甲状腺肿的方法及测量值研究进展.用B超测量甲状腺体积是一种精确、客观、且安全、无创伤性的方法.目前,我国8~10岁碘充足儿童甲状腺体积正常值均低于WHO/ICCIDD推荐的正常值.因此,WHO/ICCIDD推荐的儿童甲状腺体积正常值对中国儿童并不适用,有必要重新建立按年龄和体表面积分组的碘充足的中国儿童甲状腺体积正常值.

    作者:吴守丽;许龙善;陈志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

    药物流产近年来已被人们逐渐接受而广泛应用,其流产率达到满意效果.为探讨药物流产后妊娠结局及与人工流产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选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370例,妊娠≥38周,年龄20~38岁,平均25岁.均正常分娩.其中有药物流产史者120例(药流组),有人工流产史者250例(人流组).药流组指曾用抗早孕药物流产,未再行清宫术者;人流组为曾采用吸管负压吸引胚胎组织流产者.

    作者:翁晓媚;余莲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石材制品厂非吸烟接尘工人呼吸系统损害研究

    [目的]探讨接尘不吸烟工人呼吸系统的损害.[方法]对石制品124名接尘不吸烟工人及对照组进行呼吸系统询问调查和肺功能测定.[结果]接尘组工人呼吸系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明显下降,FVC、FEV1、FEF25-75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矽尘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肺功能损害是严重的,应采取防护措施.

    作者:张碧珍;黄财林;王泽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碘伏消毒剂污染假单胞菌的调查

    [目的]调查手术室使用碘伏消毒剂污染假单胞菌情况,探讨解决办法.[方法]依据GB 15982-1995及卫生部颁<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使用过程中碘伏消毒剂11份,2份检出假单胞菌.经测定污染有假单胞菌的碘伏消毒剂有效碘含量分别为370mg/L与256mg/L;染菌量高达2.72×107 cfu/ml与1.28×108cfu/ml,在碘伏中存活期长达7~10周.[结论]应加强对使用过程中消毒剂污染茵的监测;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作者:林立旺;郭燕艺;杨毓环;纪惠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